分享

中医:失眠从肝论治

 sxxzwd 2014-04-25

中医:失眠从肝论治

        在中医看来,睡眠疾病不仅仅是单独的疾病,与失眠相关的疾病有一百多种。高血压、心律不齐、心肌炎、脑动脉硬化、胃炎、肝炎、肾虚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都能诱发失眠,所以提出“五脏皆有不寐”的观点,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从证候诊断疾病,从整体进行调理。

  身体周刊记者 肖蓓

 

        每年3月21日为世界睡眠日,这一天也恰巧在“春分”节气前后。冬去春来,是自然界的季节变换规律,其与人体的睡眠规律是相关的,中医理论称之为“天人相应”。在中医看来,睡眠疾病不仅仅是单独的疾病,与失眠相关的疾病有100多种。因此,中医治失眠应从整体进行调理。

        上海市中医医院中医神志病专科前身为中医失眠症专科,由全国名老中医王翘楚教授1991年创立,是上海市中医睡眠疾病优势专科、中医神志病重点专科和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由于在失眠治疗方面的特色,每天都有大量失眠患者前来就诊,年门诊量3万人次。

  

        睡眠疾病百余种

        上海市中医医院院长徐建,也是中国睡眠研究会副理事长,就整天与失眠患者打交道。他说,以前失眠患者大都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近20年来,30-50岁的中青年患者逐渐增多。他们大都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大都市的压力大、竞争激烈,长期的精神劳累导致失眠。而最近几年,随着iPad、智能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普及,都市青年沉迷于此,更习惯晚睡。“中青年睡前看手机、iPad不受控制,导致大脑皮层越来越兴奋,更加重了失眠症状。不仅年轻人沉迷于此,前几天门诊有一个老年人说,子女孝顺给买了iPad,看了以后就上瘾了,放不下,引发失眠。”

        失眠专科创始人、名老中医王翘楚认为,在中医看来,睡眠疾病不仅仅是单独的疾病,与失眠相关的疾病有100多种。高血压、心律不齐、心肌炎、脑动脉硬化、胃炎、肝炎、肾虚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都能诱发失眠,所以提出“五脏皆有不寐”的观点,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从证候诊断疾病,从整体进行调理。

        由于当今人们生活方式、自然环境的改变,社会竞争加剧,当今失眠症主要有五大发病因素,临床上存在“六多六少”的现象。五大发病因素包括,体质因素、精神因素、疾病因素、环境因素、药物因素。体质因素中,主要是肝气偏旺型,精神敏感、工作学习认真、不肯马虎、责任心强。这种人属于肝气偏旺型,是失眠症的易发人群。精神因素,多因情志不悦、精神过劳、或受到惊吓引起,是肝气偏旺者患失眠症的外因条件。失眠专科的临床资料显示,疾病与失眠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有效率达到80%,睡眠状况比原先改善2-3小时。

        徐建说,中医治疗失眠以药物治疗为主。现代人失眠,以精神过劳者较多,肝主疏泄与情志有关,肝气郁结、肝阳上亢都会导致情志不畅,因此失眠治疗要从肝论治,用疏肝平肝的药物为主。曾有一个37岁的苏女士, 由于工作压力大而失眠,已经整整6个月睡不了一个踏实觉。她常常睡前多思,彻夜不寐或似睡非睡,多梦易醒,白天头晕胀痛,胸闷心慌,心烦易躁,焦虑紧张,伴有情绪低落,口干,纳差。医生辨证,舌质微红、苔薄黄,脉细。给予平肝活血安神中药(淮小麦、甘草、苦参、天麻、钩藤、柴胡、煅龙牡、焦山栀、黄芩、葛根、川芎、赤白勺、丹参、合欢皮、远志等),两周后睡眠改善,头晕胀痛等症状减轻。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中医“天人相应”理论是指导当今中医失眠症诊疗的根本理论,阴阳失调是失眠的重要病机,人类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才能维持自身的阴阳平衡,保持健康体质。

        徐建说,中医治疗失眠提倡“尊重自然,合理作息,早睡早起,有益健康”之中医理论。自然界阴阳消长与人体“入夜则寐,入昼则寤”同步,《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篇第四说:“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黄昏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即人体阴阳亦与之相应而运动着,如人体“入夜则寐,入昼则寤”即是其具体表现。

        人类学习、工作劳动必须遵循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研究认为一般以晚上9-10点到早上5-6点为正常睡眠时间,一夜睡7-8小时,不得少于6小时。只有这样尊重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才能符合人类的生理规律。另外,失眠患者大部分都是由于精神压力导致的,尤其是一些追求完美的人更易失眠。因此还需进行精神治疗,劝导患者凡事不要对自己要求太高,领导对于这种类型的人,也不要鞭打快牛,增加患者的精神压力。

 

中医失眠疗法

● 失眠常用方药:

  天麻、钩藤:熄风止痉,平抑肝阳;

  柴胡、煅龙牡:平肝潜阳;

  焦山栀、黄芩:清肝经湿热,泻火除烦;

  葛根、川芎:活血解肌、祛风止痛;

  赤白勺、丹参:活血柔肝;

  合欢皮:有昼开夜合之特性,能安五脏,和心志,令人欢乐无忧;

  远志:宁心安神;

  淮小麦、甘草、苦参:除烦安神,开郁散结。

  

  ● 耳穴治疗

       专科在使用中医中药治疗失眠症时,还配合耳穴辅助治疗,取得较好的效果。

       方法:耳穴压籽治疗,取穴:神门、肝。将磁珠贴于0.5厘米×0.5厘米医用胶布中央,耳穴常规消毒后,将粘有磁珠的胶布贴在以上耳穴,并适度按压,使耳穴有胀、热、微痛感,每晚睡前按1次,约5分钟,以耳郭微红、微热为度,隔天换贴1次,双耳交替。

       适应证:适用于单纯失眠症(非其他疾病引发的失眠)。

  

  ● 针灸治疗

       方法:主穴取百会、印堂。心烦易怒, 胸闷胁痛加行间、神门;胸闷脘痞,口苦痰多加丰隆、内庭、足三里;头晕耳鸣,心悸健忘加风池、太溪、三阴交。患者安静仰卧,取百会穴常规消毒,逆督脉循行方向,平刺1寸。印堂穴正对鼻尖处平刺0.3-0.5寸。每隔10分钟行针1次,以捻转手法为主,留针30分钟。如患者当时能入睡,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但不超过1小时。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日。

       适应证:适用于轻中度失眠症,皮肤无破损的患者。

  

  ● 中药泡脚配合擦涌泉穴法治疗

        患者服用的中药还可用来泡脚辅助治疗。

       方法:将服用后的中药药渣再煎(即第三煎)200毫升,加入40摄氏度的热水中,水面以过踝关节为宜,浸泡15分钟,患者擦干脚后,端坐于床,以右手擦左脚涌泉穴(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约150次,左手擦右脚涌泉穴约150次,以微微发热为宜。

       适应证:适用于单纯失眠症配合中药治疗。

 

 
人类为什么会失眠?
何育生 聂志余(科主任)

  上海市同济医院神经内科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失眠的发生率逐渐升高。老年人是失眠的高发人群,但中青年甚至中小学生也广泛存在失眠现象。

       也许大家会问:我们为何会失眠?失眠对我们身体健康、家庭及社会又会带来什么危害呢?失眠后又该怎么办?大家先看看2个病例,然后我再做解答。

       例1:某42岁女性,公司职员。近20年来,她入睡困难,通常整夜不能入眠,同时伴多梦、早醒,伴有头昏,不思饮食,乏力,咳嗽,胸闷,记忆力减退及不能胜任工作及家庭关系紧张等。3年前,她有过就诊,直到近半年才服用抗抑郁药及镇静药,但睡眠仍然没有改善。饱受失眠折磨的她恳求医生:“求求您了医生,我实在坚持不下去了,给我想个办法吧。”

       例2:某56岁男性,有长期高血压(服药)及失眠(未治疗)病史。高血压一直控制不理想。一天凌晨2点,因无法入睡起床看电视,看电视过程中突然出现头痛呕吐,言语不清,一侧肢体不能活动,之后被诊断为脑出血。

       这是两个典型的失眠案例,是什么原因让他们的失眠日益加重?高血压控制不好及脑出血与失眠有关系吗?解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我们为什么要睡觉?成年人每天需要的睡眠时间大约6-8小时,每天睡眠的黄金时间段为22点到凌晨2点之间。最近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因为睡眠可以促进大脑少突胶质细胞生成,促进大脑细胞的修复,所以睡觉可以让我们保持精力充沛,维护身体各个器官功能正常运行,减少疾病的发生。

       为什么有些人会失眠呢?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失眠。失眠包括5个部分: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夜间易惊醒或早醒;睡眠浅且多梦;总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睡眠不好导致第二天头痛头昏、精神不振、嗜睡、注意力与记忆力下降、情绪波动等。失眠的原因是多方位的,遗传基因、心理素质、环境因素及疾病情况等均可以导致失眠的发生。个人的体质因素与失眠有莫大关联,具有神经质或神经衰弱潜质的人易患失眠症。不健康心理素质是失眠的重要因素,患得患失、心理适应能力不良及抗挫能力差的人易患失眠症。

       精神因素是失眠最常见的诱因。一些突发因素导致的精神应激,如过度悲伤或过度兴奋可导致急性失眠,长期的精神压力(学习或工作压力)可以出现慢性失眠。生物钟紊乱是现代社会失眠最常见的诱因之一。包括倒时差、倒夜班及熬夜等。此外,很多急、慢性疾病可以影响睡眠,如疼痛、焦虑抑郁、高血压、肺气肿、脑卒中、帕金森病及老年性痴呆等。

       失眠,已经成为现代人健康的“隐形杀手”,不仅会造成嗜睡、迟钝,导致事故,也会对身体健康带来不容忽视的不良影响。然而,我国是世界上失眠症状发生率最高且就诊率最低的国家,人们把失眠当成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

       长期失眠会对健康造成哪些不良影响?首先,失眠会加速器官衰老进程:特别是对皮肤及毛囊的影响比较明显。失眠让人憔悴和衰老,可以让女性皮肤失去光泽与弹性,所以,睡“美容觉”在现代女性人群中十分流行。

       第二,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缺少睡眠会让我们的神经中枢机能得不到完全修复,使得机体器官运转不协调,免疫功能下降,易患其他疾病。大家知道熬夜容易感冒就是这个道理。

       第三,认知能力下降:失眠的人多数抱怨自己的注意力不集中、记忆与学习能力下降、工作效率低下等。它可能影响到你的学业、工作及职位升迁等,有时这种认知能力的下降可能产生致命性危害,如注意力不集中是诱发交通事故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第四,精神与性格改变:长期缺少睡眠可以让你焦虑、激惹、冲动,影响到你的家庭生活及社会活动等。

       第五,激素分泌失衡:慢性失眠可影响到青少年的生长发育,雌激素分泌紊乱则导致女性月经失调等。

       第六,诱发心脑血管病:慢性失眠可以加重心脏负荷,升高血压,诱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那么,一旦失眠后该怎么办呢?

       首先对睡眠和失眠要有正确认识,要有“拥有健康才能拥有一切”,“健康源于良好的睡眠”这一理念。我们需要的不仅是睡眠的数量而且更重要的是睡眠的质量。好的睡眠从良好的生活规律及健康心态开始,这是避免失眠的最基本要素。

       其次,不要过分担心或恐惧已经存在的失眠,要“顺其自然”,同时还要采取一些有助于睡眠的措施,如白天适当运动、舒适的睡眠环境、睡前半小时不看电视、睡前泡脚、准时睡觉、精神放松等。

       第三,精神减负:建议有神经潜质的人不要因为学习或工作而长期熬夜,因为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当然,失眠者也不要恐惧安眠药。也许你能坚持长期服用抗高血压药或肠溶阿司匹林等,但是不敢服用安眠药,害怕“成瘾”副作用。主要原因是对安眠药有“偏见”,这种偏见来源社会上不恰当的宣传,医生或人们对安眠药的认识不足及安眠药不合理应用等方面。安眠药可以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建议那些对物理治疗无效的失眠患者,在医师的指导下合理使用安眠药。


 
怎样吃才睡得香?
许良

  上海市中医医院

        古语道:不觅仙方觅睡方。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睡补。睡眠,古人又称为“眠食”。曾国藩有“养生之道,莫大于眠食”的名言。英国大剧作家莎士比亚将睡眠誉为“生命筵席”上的“滋补品”。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睡得香”作为健康的重要客观标志之一。可见,睡眠与养生对生命和健康是何等重要。

        研究发现,失眠者宜将晚餐作为每天的主食,最好于睡前4-5小时进餐。进食后可使消化系统的血液供应相对减少,达到催眠的目的。若在睡前稍吃一点催眠食物,则更容易入睡。

        我们介绍一些有助于睡眠的食物以及让睡眠更香甜的食物,平时常吃,能有效地防止失眠症的发生。如果失眠严重了,就可考虑药膳调理治疗了。

       牛奶:牛奶中含有色氨酸,这是一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睡前喝一杯牛奶,其中的色氨酸量足以起到安眠的作用。

       核桃:核桃是一种滋养强壮品,可治神经衰弱、健忘、失眠、多梦和饮食不振。每日早晚各吃些核桃仁,或取核桃仁、黑芝麻、桑叶各等份,共捣如泥制成丸5克,每服用丸,日服2次,有利睡眠。

       红枣:性味甘平,养胃健脾,补中益气。失眠者单用红枣30-60克,加白糖少许煎汤,每晚睡前服。亦可取红枣20枚、葱白7根,加水3000毫升,煮至1000毫升,去渣后服。

       桂圆:性味甘温,无毒。桂圆肉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可医失眠健忘、神经衰弱等。中医治疗心脾两虚、失眠多梦的方剂“归脾丸”就有桂圆肉。失眠可用桂圆肉和酸枣仁各9克,芡实15克,炖汤,睡前服用;亦可在睡前服用鲜桂圆数枚。

       百合:不仅有良好的营养滋补之功,且对于多种病后体虚、神经官能症而导致失眠大有益处。龙牙百合是湖南最出名的土特产之一,富含淀粉、蛋白质以及人体所需的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具有滋阴润肺止咳,清心安神、理脾健胃、补中益气、能降尿酸、治疗痛风。

       莲子:药用时莲子要去皮、心,中药处方中称为莲肉,具有养心、补脾、益肾等多种功效。莲子生用补心脾,熟能厚肠胃,善治心悸、失眠、脾虚、腹泻等症。莲子中有一个青绿色的胚芽称莲子心,带有苦味。莲心是一味中药,善治心神不宁,不仅能治疗神经衰弱引起的失眠多梦等症,而且还可以调治高血压。莲子有养心安神的作用,心悸怔忡睡眠不实并兼有脾胃虚弱者可用去芯莲子、芡实10克,加糯米适量煮粥,并加巴掌大荷叶1块,盖在水上,粥好食之。心烦梦多而失眠者,则可用莲子芯30个,加盐少许,水煎,每晚睡前服。

       小麦:其性味甘平,有养血安神的作用。选用浮小麦60克,加大枣15枚,甘草30克,用水4碗,煎至1碗,早晚服用。

       桑椹:性味甘寒,有养血滋阴之功。失眠者可取桑椹100克,加水适量煎汤内服,每日1剂,疗程不限。也可服用桑椹膏,每次1汤匙一日2-3次,用温水或黄酒送服。

       薏米仁:薏苡仁又称薏米、米仁、薏仁、苡仁。是禾本科一种古老的药食兼用作物。味甘、淡,性微寒。归脾、胃、肺经。功能利湿健脾,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神农本草经》称:“薏苡味甘、性微寒,久服轻身益气,利肠胃,消水肿。”现代研究表明,薏苡仁能调节免疫功能。

       酸枣核:具有宁心安神、敛汗生津的功效,用于治疗虚烦不眠、惊悸健忘、体虚多汗、津少口干、镇静助眠等症。

       萱草花:又名忘忧草、鹿葱、疗愁、宜男、黄花草、金针草等。性甘凉,无毒,有清利湿热、退黄、利水、凉血等功效,历代文献对其有镇静安眠作用记载甚少,仅在《本草纲目》中有萱草花,可治胸膈烦热、气火有余、夜少安寐、痤疮、便血等症。纯天然的黄花菜营养非常丰富,常吃可以健脑,有助于睡眠和降血压降血脂、清热利湿、健胃消食、明目安神、通乳下奶等功效。

       食醋:劳累难眠时,取食醋1汤匙,放入温开水内慢服。饮用时静心闭目,片刻即可入睡。

       糖水:烦躁发怒而难眠时,可饮1杯糖水,有助于大脑皮层受到抑制而进入睡眠状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