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失眠成为像感冒一样平常无奇的一种疾病,十个人中就有一个饱受失眠困扰,网上盛传多年的”数绵羊“没有奏效,安眠药也并没有多大见效。越来越多人开始寻求中医的帮助,那么接下来我们看看中医如何辨治失眠。 失眠的病因病机 2000多年以前,中医就认识到正常的“睡眠—觉醒”与人体的阳气有规律地出入五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即“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平旦时,人体阳气随自然界阳气升发而由里出外,此时人自然觉醒,应起床活动,黄昏时阳气渐消,入夜则阳气潜藏于五脏,人即安寝。 失眠在中医古籍中称为不寐,因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劳逸失调等因素造成阳不能入阴,或五脏气血阴阳失衡,或阳气运行不畅均可导致不寐。 失眠的临床表现 1、入睡困难。辗转难眠,往往超过20分钟还难入睡。 2、寐而不酣,似睡非睡。患者能入睡,可感到睡眠不能解乏,醒后仍有疲劳感。 3、多梦易醒,早醒,醒后难再入睡。 4、严重时彻夜不寐,影响正常工作、生活与社会功能。 哪些人更容易失眠 每一个人都可能失眠,然而一些特定群体更容易遭受失眠困扰:
肝气偏旺者。平时表现为精神较敏感,心细,工作学习很认真,责任心强,做事追求完美。这类人因为敏感,常常不耐干扰,生活中一旦出现起起落落,很容易影响情绪,睡前多思多虑影响睡眠。
熬夜成瘾,睡眠时间混乱或颠倒,导致生物钟紊乱,容易被失眠困扰。
因女性细腻的性情和气血偏虚弱的体质,身心压力增大更易导致失眠。特别是更年期女性,由于生理功能的衰退,发病率更高。
如脾胃病,心脑血管疾病,肝病等,对原发疾病的担忧及久病不愈引起的精神心理因素导致失眠。 失眠的辨证论治 中医治疗讲究辨证论治,对失眠治疗的总体原则就是调整脏腑阴阳,针对不同原因导致的失眠采取不同方法针对性治疗。临床常见症型有以下几种: 01 肝火扰心型 这类患者往往失眠多梦,平时性情急躁,爱发脾气,可伴有头晕头痛,眼睛容易发红,常常口苦、便秘,舌质偏红舌苔比较黄。中医治疗在安神同时疏泄肝火来治本,可以服用龙胆泻肝丸来治疗。 痰热扰心型 这类患者失眠同时往往伴有胃脘不适,常常感到胃胀闷塞感,伴有口苦口臭,常嗳气恶心、头重疲乏,舌苔比较厚腻。可以化痰和胃来治疗,临床上常用黄连温胆汤。 03 心脾两虚型 这类患者夜里多梦,易醒,面色无华,言语低微,精神疲乏,食欲不振,易腹泻便溏,易心悸头晕健忘。临床常用补益心脾、养气补血的方法,可以服用归脾丸来改善。 04 阴虚火旺型 这类患者由于肝肾阴虚,相火偏旺,失眠同时伴随有心烦,心慌,咽干,头晕,耳鸣,腰腿比较酸软,手脚心热,夜里盗汗等。治疗采取滋阴降火,补养肝肾方法,可以多服用黄连阿胶汤或者天王补心丹。 05 心虚胆怯型 这类患者夜里易做梦、惊醒,平时性格焦虑紧张,易出汗。治疗上采用安神定志、益气镇惊方法,可服用安神定志丸或枣仁安神颗粒等。 失眠的预防调理 预防失眠,重要的是遵循自然规律,要早睡早起,晚上11点到凌晨3点是最佳睡眠时间。 1.体脑运动结合。每天适当活动可促进睡眠,如步行,骑行,瑜伽等,但睡前两小时不建议剧烈运动。 2. 要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保持愉悦心情,尽量不急不躁。 3. 饮食不宜过于肥膏厚味,辛辣刺激,晚餐不易过饱。 4. 保持安静的睡眠环境,尽量避免强光、嘈杂喧闹环境。 5. 睡前喝杯热牛奶,听节奏舒缓的音乐,洗个热水澡,热水泡脚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