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颠覆医学的另类思考 前台大医院院长 李源德+歷史總在重複自身

 johnney908 2014-04-28

《发明疾病的人》这本书,很有趣也颇有意义,作者从另类的角度来看医学,特别在医学快速企业化、商品化及世俗化的时代,部分不当的行为已经扭曲了医学的真义。本书用不同的思考模式来批判医学,有振聋发聩的功能,但也有一些小小的偏差,为怕这本足够颠覆医学的书误导大众,便应允为序,藉以提出另类的看法。 

本书的确发挥醍醐灌顶的效应,让医疗工作者有机会做另一次工作上的深刻省思,重新出发。就像作者强调的,生老病死是自然现象,其间所产生的不正常,如果硬要当作不健康,就有值得商榷之处。另外,本书也提到「疾病成了工业产品」,我认为相当不幸,尤其原来疾病诊断是医师的职责,却让厂商和利益团体逐渐介入,合力扭曲正常生命,创造模糊的医学问题。所以到底是谁真正发明疾病,让生命「医疗化」?有些不合理的现象,确实活生生在我们社会中不断上演。 

但是,平心而论,并非所有的医师都在操控疾病,至少有良知的医师不会玩弄病人。书上说「疾病发明家」在暗处鬼鬼祟祟的行为,我在传统医学里并不常见,至於把医院变成卖场,更不是我所乐意见到的。赫胥黎(Aldous Huxle)说:「医学已经进步到不再有人健康了。」在这里容我稍作辩驳,生命原本就在不断地老化,一个人从出生后的第十七天,血管就已经开始硬化,所以在生命机转的过程中,「医学进步到不再有人完全健康」是必经的历程,但是在不健康的情况下,假使没有失能,我认为还是正常的。医学的功能是要让所有的器官细胞都健康,最少也要保持功能。老化是必然现象,假使没有更好的预防及治疗方式,听其自然变化,只要能够维持功能,也要顺受,这是我们应该保有的心态。不过,这种看法似乎与商业利益背道而驰,所以有些厂商甚至有些人,不断将生命中的自然变化和正常行为,有系统地扭曲成病态。 

《英国医学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提到「生命中许多正常的过程,如生、老、病、死和不快乐,都可以拿来医疗化」,我不认为这种说法是对的,医疗应该是有限的。像过去广为流行的「希希症」,由於药厂利用广告大量宣传,造成许多人恐慌,自以为罹患类似病症。事实上,有人确实是希希症患者,但大多数人仍须专业医师诊断才能下定论,因此厂商利用人人自危的心理来促销药囧品,站在医界的立场,我认为这样是不道德的。 

书里以各种林林总总的症状为例,如多汗症、食道逆流、忧郁、悠闲病等,其实有些并不是疾病,却被过度强化;有些药物的临床效果相当有限,但是有人挟著强力的置入式行销,高举用药的急迫性及正当性,这些都是相当可议的。另外,书中也提到「医学家为帮制药公司牟取利益,随时准备出卖自己的专业鉴定能力」,长久以来,我一直认为专业不应成为别人的俘虏,做一位学人应该要有所秉持,这种包装式的医疗都不是正当的。 

澳洲药学家形容贩卖疾病有五种方式,分别是把生命正常过程当作医疗问题、把个人问题和社交问题当作医疗问题、把致病风险当成疾病、把罕见症状当作四处蔓延的流行病、把轻微症状当成重病前兆。在临床上有其真实面,过分强调上述问题的严重性,无所不用其极将医疗商品化,真的是矫枉过正,因为有些症状需要时间去适应,不是用药就可以解决。不过,将某些致病的风险因子当做疾病,像高血压和高胆固醇血,我认为有其需要,提前准备确实能降低心血管病之致病及致死率。但是过度强调或夸大,例如性功能障碍、大肠激躁症等罕见或轻症的现象,则不免流於偏颇。 

药厂为了促销药囧品,将一般人的无知转化为疑心疑鬼,进而从中获取利益,也使医师治疗病人的机会大增。目前由於合法行销与非法图利之间界线相当模糊,我希望台湾省不要有拿人钱财看人脸色的「穿白袍的黑心人」,适当的利益回避有其需要。 

「有病就有药,有药才有病」,特别在药厂推波助澜之下,医界似乎真有这样的现象存在。事实上,人一生下来就会衰老耗损,经由精密健康检查找出的不正常,最重大的意义是必须调整自己,做适当的节制及补强,不要让耗损进展得更快。有些不正常还没有进展到疾病,如果利用高贵的仪器提前认知也未尝不可,提早调适自我避凶趋吉才是它的意义。但是像最近遭到滥用的PET SCAN(正子扫描)或癌症CHIP诊断,我认为是抢流行、追时髦,也严重地浪费医疗资源,实在不幸。

另外,书上也提到许多假性疾病,如老化、工作、无聊、眼袋、无知、秃头、雀斑、帆船耳、灰发或白发、长得丑、出生、对二十一世纪过敏、飞行时差、不快乐、橘皮组织、宿醉、阴囧茎尺寸引发的焦虑、怀孕、在交通中大发雷霆、寂寞等,这些都不是病,却被刻意扩大,当然这也是利益炒作的结果。疾病让人功成名就,世界上真有这样的人。 

到底谁在发明疾病?降低胆固醇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可是要降到多少?有人说愈低好,也有人不以为然,固然降低标准,病人也就随之增加,但我认为应该依各地社会环境差异而有不同考量,不要一意随著厂商说法起舞。另外,骨质疏松也是一样,一个人七十岁时大约有三分之一的骨质会流失,我把它归到不正常,如果硬要治疗,以目前女性荷尔蒙、雌激素及其他的效果都有限。不能达到好的治疗,其实都是医疗的浪费。 

二十一世纪有太多不正常的现象,许多商品和试验都已经超过医疗的需求,完全没有考量病人的需要。恐惧有药医治,就我来讲实在不可思议;社交恐惧需要的是训练机会,可是偏有人宣布全美百分之十三点三的民众有社交恐惧,我认为这是数据的暴力;有些药物打著小孩吃了记忆力会好、过动儿会稳定的名号,我认为需要吃的只是少数,如果儿童必须藉著药物来过无忧无虑的童年,我认为这是一个悲剧。同样的,剖腹生产也是现代产物,看时辰、找时间出生更是扭曲了自然。时代的进步改变了健康和生病的界限,可是医学还是应该顺著自然,如停经被定义为疾病,合成荷尔蒙被过度使用,都是违反自然的医疗措施,况且东方人与西方人更年期的症状不一样,但是在大厂大力促销之下,这些都已变得微不足道。大厂制造的危言耸听已经明显威胁到医学的价值。 

综上,药厂之间的竞争是商业行为,我认为医师不应该选边站,而是坚持站在正义的一方,假如介入太深,将医学专业变成他人的俘虏,可能会有不可臆测的后果,身为现代医学工作者必须警惕在心、戒慎恐惧才是。 

医学是科学及艺术,有多元的融合观念、宏观广阔的视野,才合适为人解决健康问题。我身为一位医人,相信不管是医师或非医师,都该秉持自己的专业立场,而且面对问题不甘缄默,这也是我为文作序的意义。 

医学是良心事业,竭尽心力,解决病人的健康问题,是医疗工作人员责无旁贷的天职。藉用专业能力,创造枝节,滋生混淆,产生商机,特别成为别人牟利的工具,都要防范及回避。在高度商业化的现代文明,我们不要迷失自己,这是我看这本书的心得及感言。

歷史總在重複自身

1985年﹐我到英國牛津休年假﹐有機會在醫學歷史圖書館藏最豐富的一些圖書館中﹐查閱有關膳食和疾病研究史的資料。在著名的牛津博得蘭圖書館﹐英國皇家醫師學會倫敦圖書館和帝國癌症研究基金會的圖書館﹐我流連忘返﹐手不釋卷。在大理石裝飾的閱覽室中﹐我吃驚地發現﹐150年前已經有大量著述試圖闡釋膳食和包括癌症在內的各種疾病之間的關係了。其中一位作者名叫喬治·馬希爾文﹐他一共寫了14本醫療健康方面的專著。馬希爾文出生於北愛爾蘭﹐在那裏長大﹐後來移居倫敦﹐並於19世紀早期成為一位著名的外科醫生。他入選了皇家外科醫生學會﹐後來成為該學會的榮譽會員。40歲的時候﹐因為發現「動物油脂、脂肪和酒精是導致癌症的主要病因」﹐他改變了自己的膳食習慣﹐成為一名素食者。馬希爾文一生致力於推廣「疾病的組成性質」理論﹐這一理論主要用於癌症的病因和治療方法的探討。「疾病的組成性質」這一概念是說疾病並不是某個器官、某種細胞或是某個單獨的反應出問題而導致的﹐也不是某個單獨的外因所影響的結果﹐而是機體內多個系統發生問題的合力影響。與此相反的觀點是疾病的局部決定理論﹐這個理論認為某個外源因素作用於機體的某個特定部位就會導致某種疾病。當時﹐在飲食療法的支持者和手術、新興藥物治療的擁護者之間正在進行激烈的爭論。「局部致病論」的支持者宣稱疾病是機體局部受侵襲的結果﹐只要將這一部分切除或使用化學藥品就能治好。而那些支持調整膳食和生活方式的人則認為﹐疾病是身體的「各組成成分共同產生的症狀。

這樣早期的圖書中出現了20世紀80年代「健康大辯論」中才提出的膳食和疾病的關係﹐這一點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隨著我對馬希爾文瞭解的深入﹐我發現當年的他和現在的我簡直如出一轍。我曾祖母那一支家族的姓就是馬希爾文﹐而且那一分支當年就居住在馬希爾文曾居住過的北愛爾蘭的那個地區。而且﹐我們家族中也流傳著這樣個故事﹐說19世紀早期﹐曾經有一個馬希爾文家族成員離開了愛爾蘭﹐在倫敦成了一位著名的外科醫生。我父親就是從北愛爾蘭移民美國的﹐我小時候﹐他曾經告訴說他有個叫喬治的舅祖父﹐但我從來沒想過這個人究竟是誰。經過對族譜的仔細研究﹐我幾乎可以肯定地說﹕喬治·馬希爾文就是我的曾舅祖父。

這是我一生中碰到的最驚人的一個巧合。我夫人凱倫也說﹕「就好像有輪回轉世一樣……」我也覺得﹐如果我有前生的話﹐我的前生就是喬治·馬希爾文﹕他和我選擇了相似的職業我們兩個都對膳食與疾病的關係極其敏感我們都變成了素食者。他書中的一些觀點﹐儘管是150年前提出的﹐但和我今天的想法卻是如此接近﹐就好像是我自己說出來的一樣。

從這些令人景仰的、充滿歷史厚重感的圖書中﹐我發掘出來的遠不止是我的家族史。我發現學者們對健康本質的爭論已有數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歷史。幾乎在2500年前﹐柏拉圖就記錄了這樣一段對話﹐對話是在蘇格拉底和葛羅肯之間進行的﹐話題是有關城市未來的討論﹕蘇格拉底說﹕城市應該簡單﹐居民應以大麥和小麥為食﹐附以鹽、橄欖油、乳酪和「農家風味的煮洋蔥和捲心菜」﹐還有「無花果、碗豆、大豆」做的餐後甜點﹐烤番櫻桃和山毛櫸堅果﹐飲酒要適量。蘇格拉底說﹕「這樣做的人很可能能夠平靜健康地度過一生。」

但是葛羅肯回答說﹐這樣的一種膳食可能只適合「豬一祥生活的群體」﹐人應該過一種「文明」的生活。他說﹕「人應該睡在軟床上……享受當代的菜式和甜品。」換句話說﹐人應有權享受「奢華」的肉食。蘇格拉底回應說﹕「讓我們設想一下疾病流行的城市是什麼樣子……我們還要給需要吃肉食的人飼養各種各樣的牛群﹐不是嗎﹖」

葛羅肯說﹕「我們當然得這麼做。」蘇格拉底說﹕「那麼這種膳食會讓我們更依賴醫療﹐不是嗎﹖」葛羅肯不否認這點﹕「是的﹐的確是這樣。」蘇格拉底繼續說﹐在這個奢侈的城市中﹐土地將會十分緊張﹐因為畜牧業會佔據大量的土地。而土地短缺會導致市民爭奪有限的土地資源﹐並由此引發暴力和戰爭﹐需要公正的裁決。而且﹐蘇格拉底說道﹕「當肆意揮霍和疾病橫行城市﹐法庭和手術室就會遍地開花﹐有才華者會爭相進入這些領域﹐導致從業者的數量大量增加。」換句話說﹕在一個疾病和瘟疫流行的奢華都市﹐律師和醫生將隨處可見。

在這篇文章中﹐柏拉圖一針見血地指出﹕以動物為食﹐實際上是將我們置於危險之中。西方世界最著名的智者早在2500年前就批評肉食主義的膳食﹐這讓我覺得吃驚﹐但更讓我驚訝的是瞭解這段歷史的人竟然微乎其微。幾乎沒有人知道﹐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曾力主將膳食作為預防和治療疾病的主要方式﹐喬治·馬希爾文知道膳食可以用於預防和治療疾病﹐對美國癌症學會的建立作出關鍵性貢獻的科學家——弗雷德里克·L·霍夫曼很早就知道膳食是預防和治療疾病的重要方式。

柏拉圖怎能如此精確地預言未來呢他知道攝入動物膳食不能帶來真正健康和富裕的生活。相反﹐以肉食為主的奢侈的生活方式只能產生一個充斥著疾病、痛苦、土地紛爭、律師和醫生的人滿為患的社會。這恰恰就是今天美國社會所面臨的些問題的真實寫照。

塞涅卡——2000年前的一位偉大的學者﹐羅馬國王尼祿的導師和顧問﹐他是怎樣知道肉食的生活方式會帶來眾多的問題呢他這樣寫道﹕

一畝或是兩畝的牧場可以養活一頭牛﹐一片樹林可以養活幾隻大象。但人卻要通過掠奪所有的土地和海洋才能養活自身。為什麼自然賦予了我們如此之渺小的身軀﹐但卻給了我們這樣貪得無厭的胃口口腹的奴隸(薩盧斯特這樣稱呼人類)只能算作是低等動物﹐不配稱為人類。不﹐不僅僅是他們﹐還有那些已經喪生的人……你或許應該在他們的墓碑上刻上「這裏埋葬的是自尋死路的人

喬治·馬希爾文當時就說「局部致病論」不能還我們健康﹐他是怎麼做到預言未來的呢即使今天﹐仍然沒有任何藥物或是手術能夠有效地預防、消除或甚至是治療慢性疾病。已經證明﹐最有效的預防和治療方法就是調整膳食和生活方式﹐即用一種整體性的策略來提升健康。

我們怎麼能忘記掉過去的經驗和教訓我們很早就知道古希臘奧林匹克運動員必須吃素食﹐但今天人們卻擔憂素食者不能得到足夠的蛋白質補充﹐我們的觀念是怎麼改變的呢這個社會中承擔醫療責任的人——醫生﹐幾乎對營養學一無所知我們的醫療體制對食療嗤之以鼻﹐大肆鞭撻處方藥和手術治療已經成為這個國家中第三大致死原因﹐我們這個社會是怎樣走到這一步的呢支持素食能夠威脅到一個研究人員的職業前途多數科學家們著迷于操控而不是尊重自然法則﹐我們這個社會怎麼走到了這樣的地步從我們的病痛中贏利的公司告訴我們如何保持健康﹐從我們膳食中牟取利益的公司告訴我們怎選擇合適的飲食方式﹐我們怎麼走到了這樣的境地美國人對健康如此困惑﹐已經到了麻木的地步﹐我們怎麼走到了這樣的境地

我們國家的人口已經接近3億﹐大多數人都疾病纏身﹕

82%的成年美國人至少受到一種心臟發病危險因素的威脅﹔

任何一周中﹐81%的美國人要服用至少一種藥物﹔

任何一周中﹐50%的美國人至少要服用一種處方藥﹔

65%的成年美國人體重超重﹔

31%的成年美國人屬於肥胖﹔

美國青少年(6-19)中大約每3人就有1人體重超重或是超重的危險﹔

15百萬美國人的膽固醇水準超過了臨界水準﹐非常危險(指膽固醇水準超過200毫克/分升或更高﹐膽固醇水準低於150毫克/分升對心臟是安全的)

大約5000萬美國人患有高血壓﹔

任何一個季度﹐都大約有超過6300萬的美國人感覺到後背下方痛(與體重超重和回圈不良有很大的關係﹐這兩個因素都受到膳食的影響﹐而且鍛煉不足的話﹐病情會加重)

每個季度﹐超過3300萬的成年美國人患有偏頭痛或是嚴重頭疼﹔

2001年﹐有2300萬美國人患心臟病﹔

至少有1600萬美國人患有糖尿病﹔

2000年﹐至少有70萬美國人死於心臟病﹔

2000年﹐至少有55萬美國人死於癌症﹔

2000年﹐至少有28萬美國人死於腦血管疾病(腦卒中)、糖尿病或是阿耳茨海默氏病。

 

對柏拉圖和其他智者的警告漠不關心﹐用塞涅卡的話說﹐美國人﹐正在「自尋死路。」饑荒、衛生條件惡劣和傳染病是貧窮的象徵﹐這些在西方社會已經被杜絕了。現在我們面臨的當務之急是如何解決營養過剩的問題﹐而且一些以前不太發達的國家還在向著我們當前的困境大步邁進。和從前相比﹐從來沒有這麼多人死于富貴病。這就是2500年前蘇格拉底預言的那個富裕社會嗎一個充滿了醫生和律師的社會﹐一個為人們奢華的生活和膳食習慣產生的種種問題進行無休止的角力和鬥爭的社會嗎從來沒有這麼多人受肥胖和糖尿病的困擾從來沒有衛生保健經費緊張困擾著我們社會的名個部門﹐從商業到教育、到政府﹐到沒有充分保險的普通家庭。如果我們不得不在給教師上健康保險和給孩子購買課本之間選擇﹐我們應該怎麼辦

我們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巨大。我們正在喪失更多的潛表土壤、北美巨大的地下水資源和世界熱帶雨林資源﹔我們正在如此迅速地改變氣候﹐讓世界上最資深的科學家擔憂未來的前景﹔我們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滅著地表的動植物我們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將各種基因改良的作物品種引入環境﹐完全置其後果於不顧。所有這些對環境的影響都反過來嚴重地影響著我們的食物選擇。

隨著世界上發展中國家數以億計的人正在脫貧致富﹐並開始採用西方膳食和生活方式﹐營養過剩帶來的各種問題變得越來越嚴重。1977年﹐世界衛生組織的總幹事——中島宏博士﹐將發展中國家未來慢性疾病帶來的負擔稱為「全球性的疾病危機」。

過去2500年中﹐我們一直在黑暗中摸索。經過不懈的努力﹐我們建立起號稱現代社會的龐然體系﹐卻面臨無力支撐下去的困境。我們已經不可能再花2500年的時間﹐牢記柏拉圖、畢達哥拉斯、塞涅卡和馬希爾文的教誨﹐我們甚至連250年的時間都沒有。但這樣緊迫的危機也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因為我對未來還是充滿了希望。人們開始意識到變革的緊迫性﹐開始置疑一些有關膳食和健康的最基本的理論。人們開始努力瞭解科學傳遞的真理﹐並努力將其用於改善生活。

從來沒有如此大量的實驗證明純天然素食的健康價值。舉例來說﹐現在我們可以看到心臟中的血管﹐用明確圖像證據說明迪安·奧尼什醫生和小卡德維爾·艾瑟爾斯廷醫生的工作結論﹕純天然素食能夠逆轉心臟病的病情。我們現在已經知道這個效果的作用機制。動物蛋白能夠導致試驗動物、人和整個人群的膽固醇水準升高﹐其效果比飽和脂肪和膽固醇甚至更為明顯。國際上各個國家之間開展的對比實驗研究證明﹕那些傳統上以素食為主的國家中﹐心臟病發病率要低得多﹔而且同一人群中個體間的對比研究也證明﹐更多攝入純天然素食的人不僅膽固醇水準更低﹐而且心臟病的發病危險也更低。我們現在有大量、翔實的證據證明﹐純天然素食是預防心臟病的最佳選擇。

我們從沒像今天這樣對膳食如何影響癌症有如此深刻的瞭解﹐無論是細胞層面之上﹐還是人群的流行病學層面之上。研究證明﹐動物蛋白能加速癌症的發生和發展。動物蛋白能使一種荷爾蒙——胰島素樣生長因數(IGF-1)的水準升高﹐而IGF-1是誘發癌症的危險因素之一高酪蛋白(牛奶中的主要蛋白質)膳食使更多的致癌物進入細胞﹐使更多危險的致癌物衍生物結合在DNA上﹐引起更多的突變反應﹐使得細胞突變為原癌細胞的可能性增大﹐這些細胞一旦啟動﹐就會形成更多的腫瘤。研究還證明動物性食物為主的膳食能增加女性生殖激素的生成﹐會導致女性患乳腺癌的危險增大。我們現有大量、翔實的證據證明﹕純天然素食是預防癌症的最佳選擇。

我們從沒像今天這樣﹐能擁有檢測糖尿病相關生物標誌物這樣的尖端技術。研究證明﹐純天然素食能夠有效地改善患者血糖水準、膽固醇水準和胰島素水準﹐其效果比任何一種治療措施都要明顯。干預性研究證明﹕II型糖尿病可被純天然的素食所逆轉﹐讓患者擺脫對藥物的依賴。另有大量的研究證明﹕I型糖尿病——一種嚴重的自身免疫病﹐與攝入牛奶和過早停止母乳餵養有關。我們現在知道攝入的動物蛋白進入血液後﹐我們自身的免疫系統如何憑藉「分子類比」的機制發起對自身的攻擊。我們還有大量的研究工作證明﹕動物蛋白的攝入﹐特別是乳製品的攝入﹐與多發性硬化症有關。膳食干預研究還證實﹕膳食能有助於延緩、甚至阻止多發性硬化症。我們有大量、翔實的證據證明﹕純天然素食是預防糖尿病和自身免疫病的最佳選擇。

我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有如此之多的證據證明﹐膳食中動物蛋白比例過高的話會破壞我們的腎臟﹐形成腎結石﹐因為動物蛋白的攝入導致腎臟中累積了過多的鈣和草酸。我們現在知道白內障和年齡相關的黃斑變性可以通過攝入大量含有抗氧化劑的食物來預防。另外﹐研究已經證明﹐認知功能障礙、輕度腦卒中導致的血管性癡呆和阿耳茨海默氏病都與我們的膳食有關。人群研究證明﹐攝入過多的動物性食物﹐我們髖骨會更容易骨折﹐骨質疏鬆症也會變得更嚴重。動物蛋白會在我們的機體內造成一種酸性的環境﹐侵蝕我們骨骼中的鈣質。現在我們有大量、翔實的證據證明﹕純天然素食是預防腎臟疾病、骨骼疾病、眼科疾病和腦病的最佳選擇。

儘管這方面還有更多、更深入的研究工作可以做﹐也應該做。但是﹐純天然素食膳食能夠預防、甚至治療各種慢性疾病這個事實確實是無可辯駁的。只憑藉幾個人的個人經驗、處世哲學或是零星的科研結果就對素食膳食下結論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有成千上百深入細緻的、全面綜合的、完善的科學研究證明素食的健康價值﹐其結論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我對未來充滿了希望﹐因為全國和全球範圍內的資訊革命賦予了我們嶄新的資訊交流能力。世界上受教育的人越來越多﹐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具備了選擇膳食的自由﹐可供選擇的膳食也更為多樣化﹐而且更容易獲取。人們完全有能力把純天然的素食做出更多花樣﹐做得更有趣﹐更美味﹐也更方便。現在居住在城鎮和偏遠地區的人們也能更方便地接受到最新的健康資訊﹐並將這些資訊付諸實施。為此﹐我對未來充滿了希望。

所有這些新生事物都為我們營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世界﹐一個呼喚變革的世界。與1982年不同﹐那時只有幾個人試圖挑戰科學界的傳統觀念——膳食和癌症沒有絲毫的聯繫﹐現在「膳食能影響各種癌症的患病危險」這一概念已經更為普及﹐深入人心。我已經看到﹐素食主義的公共形象從被認為是一種危險的、瞬間即逝的潮流轉變為一種健康長久的生活方式選擇。素食正在變得越來越流行﹐素食食品﹐無論是花樣還是方便性都在日益翻新﹐選擇越來越多。不含肉製品和乳製品的素食菜式也已經成為各家餐館的常規菜式。科學家們也競相發表論文﹐闡述關於素食主義和素食對健康的好處今天﹐距離我的曾舅祖父喬治·馬希爾文著書闡述膳食和疾病的關係﹐已經過去了150今天﹐在我小兒子湯姆的幫助下﹐我也寫了這本有關膳食和疾病關係的書。湯姆的中間名是馬希爾文(McIlwain﹐在過去幾代中﹐這個家族改變了這個姓的拼寫)﹐不僅我書中的觀點重申立馬希爾文的許多觀點﹐而且一位以他的姓氏為名字的親屬也成為了本書的聯合作者。歷史真的在重複自身。但是這次﹐我相信﹐這些資訊將不再被束之高閣﹐被遺忘在塵封的歷史中﹐世界將接受這樣的變革。更重要的是﹐世界已經做好了接受這種變革的準備。我們已經來到了歷史的轉捩點﹐不能再讓傳統的陋習繼續下去。作為社會整體﹐我們正處在懸崖的邊緣﹐一步踏錯﹐我們就會墜入疾病、貧窮和崩潰的深淵﹐而下一步走對了﹐我們將贏得健康、長壽和其他豐厚的回饋。做到這一切﹐我們需要的只是變革的勇氣。100年後﹐我們的後代會怎麼樣我想只有時間才有資格回答這個問題。但我希望﹐我們正在經歷的變革和前方的未來能讓所有人都受益終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