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地区志》载:“项斯,字子迁,仙居县城东朝阳山下(今杨府乡项斯坑村)人。未仕前筑草庐于朝阳峰前,读书吟诗,研讨格律,沉湎山水间30多年。唐会昌三年(843年)至长安,次年登进士第,任丹徒(今镇江市辖区)县尉,卒于任所。” 项斯“未为闻人”时,听说国子祭酒杨敬之“性爱士类”,喜提携后辈,便带着诗作去江西谒见杨祭酒。杨祭酒特别喜欢其诗,赠诗云:“几度见诗诗尽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解藏人善,到处逢人说项斯。”杨敬之对项斯诗文、人品都甚为赞赏,并逢人便说,四处推荐。项斯“由是显名”,“诗达长安”,次年登进士第。成语“逢人说项” 源于此。项斯长期身居草野,熟悉山野风光。诗意清新、细腻、贴切、逼真,《全唐诗》收录其诗98首。 孙绰为东晋时文学家、书法家。孙绰文采,时人称横绝一世。文士以绰为冠,王公大臣皆以得绰文为荣。当朝重臣名士殷浩、桓温、庾亮的墓志碑文,均出其手。孙绰任章安县令时,常聚集文人雅士,登山临湖,望江赋诗。当他得知章安西北有风景奇异的天台山时,便在任时抽空登临其境,并作《天台山赋》。 《天台山赋》,工丽细致,词旨清新,孙绰视此赋为平生得意之作。孙绰对一友人诗赋名家范荣期(官至黄门侍郎)说:“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赞美作品语言铿锵有力,和谐响亮、悦耳动听)”(唐房玄龄《晋书·孙绰传》)。范荣期起初不信,讥讽道:“恐子之金石,非宫商中声(古人以宫、商、角、徵、羽定音,称五音)”当范荣期开卷一读后,果然清辞丽句,珠圆玉润,不禁击节称赞文章果真掷地有声,不愧为千古传颂的佳作。成语“掷地有声”的典故由此而来。 |
|
来自: qweasdzxcrty > 《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