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坐功秘要

 天地虚怀xia 2014-05-21

坐功秘要  

我们的一个身体,究竟从什么地方来?从来的地方来,一朝四大解散,还从去的地方去。造化之原,太虚之真,这一个身子就从这里头来,去还从这里头去。

造化之原是什么?是大海之中的浪沫,凝聚则有,风吹便散,有则合,散则化,这是一定的道理。

太虚之真是什么?那就是硬木烧灰存性。一个人没有大海的浪沫,万难结成功胞胎。没有硬木的炭性,断难有知觉。大家既明白了这一个身子的来源,就要在这身子上打算。怎样能够把这一个身子永远存在?寿与天地同登,一辈子也死不了。

静坐一道,五花八门,各家各说;炼丹功夫,千头万绪,利弊百出。希望世界上的人们,不要为这般方士们愚弄。费了金钱,抛了光阴,还是小事。不要信邪好奇,惑其邪说,结果下来,一事无成。说掉了这一番的话,那么渐渐要说上正本,到真个静坐的境界了。

气的起源有三个部位:一是丹田,二是肾脏,三是会阴穴。

气正规的走法是先走督脉,再由头顶下来接入任脉。有的念佛、念咒、练气功的,不去管气怎么走,一定会先走任脉,那是走反了。正式打坐修行的人,丹田成形了,一定要先导气到督脉去,再接到任脉,然后再入丹田,所以会阴要让它通。有的人气要通会阴时,啪的一声就通过去了,若通后从那一点起就会连结丹田、连结两肾脏,也会走冲脉,甚至也会走中脉。

整个的坐功的心法是最重要的。怎样坐法呢?大家要明白,这是一个形式的;不问哪一种形式,都非是下决心整个的坐。整个的坐是指行住坐卧没一处没一时不可坐。时时刻刻,念念不忘其坐。除坐的以外事,什么事都不在我的心上经过。

所以静坐的法则有两点,第一点要扫除妄念,第二点凝神固气。先要打扫心头干净。心头干净了,方才可以凝神固气。神不宁,气不固,坐有何用呢?

今由打坐的姿势贯穿气脉来谈,應以佛教的七支坐法來詳解分析之。「支」者可以讲做支撑点,就是支撑重量的中心,就像跷跷板中间的支点,若能支撑两边重量,那两边跷来跷去就很容易。这七个重要的架构、部位搞对的话,打坐起来就会非常顺利。所以坐姿不是很重要,以先培养丹田成形最重要。打坐的姿势在你有气感起来后比较重要,若你姿势不对气就不通,不通就逼着你去校正姿势。

坐姿:

    对于老年衰的,用先天坐,对于中年血气强壮的,用龙虎坐。凡有少年入道,用释迦坐。这样一个方式,照着行动,就是静坐的法门。七个重要支撐點分析如下:

1. 手支:

    在一般的禅修之间,都是结三昧印为手印,就是正定手印,你到佛殿里面看正中间的佛像都是结这个手印,那就是释迦牟尼佛。两个手掌心向上,右手在上,放在左手上面,两手大姆指轻轻的相抵触,很自然的放在脚的上面,肚脐的下面,不要悬空。功夫够的人悬空没关系,因为他气走上来后,手不会累。

刚开始禪坐,手及手臂不要僵硬,自然靠着肚子做个圆圈,要有一个着力点。我们手印一结,外在的干搅都对你没有影响,这是正定手印。若肩膀会酸、会痛时,表示你的胆经、三焦经与膀胱经较不通。就像感冒一样,风寒时膀胱经先受害,所以颈部、肩部僵硬。同时三焦经不通,即丹田闭死。如果长久打坐摆这个定心手印姿势,然后手又没有气感,肩膀酸痛,此即阴盛阳衰,内脏虽然气旺,但并没有通到外部的阳经络来。

如果有气感的话,手印随便一摆放,气就很旺盛。有时候,气会慢慢上来,然后手会慢慢往上移动。以前有一个老师父,他练不倒单,每天一入夜就打坐,打坐入定气很旺的时候,手印就会慢慢的往上抬起,有时候抬到胸前,也没有感觉。因为气具足的时候,手自然就会往上抬,往上抬到平胸时,这时候天就快亮了,大约凌晨三点半或四点时。小师父们起床后无时钟可看,只要看到师父的手抬到胸前,那时间就差不多了,敲板的人就要开始敲板叫大众起床。

所谓入定是世间禅,一进去就是一个月、一年、两年、十几年。大陆有的修行人,三十几年还在入定中。在梁初的时候有位和尚入定,醒来时已经是清末了,经过十个朝代,这是世间禅定。此跟佛禅不一样,佛禅是注重在心的觉悟,我清清楚楚的时候,对人、事、物中,或在行、住、坐、卧之间,没有事物可以让我起烦恼,你证到这境界才能解脱,才能超越自己业力的牵扯。佛教的禅跟一般的世间禅定是不一样的,所以学这个佛禅就是在学断烦恼。

2. 足支:

    盘脚的方式是打坐的基本,有三个姿势-单盘、双盘、散盘。单盘又有两种方式。如意坐是左脚在上,金刚坐是右脚在上。

如意坐:

    字意上去体会就是自在如意,也就是你心无碍,随便坐都没关系,所以心定的人就可用如意坐。左脚放在上面盘起来时,初学者尽量放靠近大腿近鼠蹊部位,且脚踝正面解溪穴处不能悬空,为什么?因为解溪穴悬空久的话会疼痛,初学的话无气感,当然这里会痛,痛得好像脚弯处要分家一样,能熬过3040分钟就不会痛,所以要避免不痛,就不要让它悬空,把脚板靠大腿里面一点,这就是简单的如意坐。此炼丹家用坐的姿势来调伏肝,故名降龙坐。人只用一个肾脏也可以活命,去掉左肾还没关系,因為左腎是进行肾的重吸收功用而已,重吸收营养分,跟气没有直接的关系。

金刚坐:

    此姿势会逼着你产生金刚怒目的威力,故称为金刚坐,其实跟你的右肾有关系。中医说右命门,命门是生命之门,跟气有关;如果你右边肾脏坏了,或者割掉了,那命虽在但气会衰弱。因为用金刚坐的话会刺激到右肾,肾脏腺素分泌会比较旺盛,此跟情绪及身体生化控制很有关系。若用金刚坐的话,腺体分泌旺盛,你这个人的意志力会比较坚强。此炼丹家用坐的姿势来调伏肺,故名伏虎坐。

我们身体有两个肾脏,这两个物质结构只是差一个部位以OH(hydroxyl)来形成不同点,在其它部份的结构是全相像的,两者都是由肾脏的皮质部位泌出来的。以上两种不同的坐法,若你用的姿势不一样,当然功用就不一样。

跏趺坐:

    完全是固肾的作用,世尊当日成道,如是坐,玄门统称曰释迦坐。标准的跏趺坐是左脚放好后,再把右腿盘起来,这双脚能盘得很紧,力道就很强,逼得足三阴脉会发动气机。气是由头走入脚端的,这就是双盘。

简单讲:
    如意坐是左脚在上,把正定手印摆出来,如果那一天觉得这个姿势不好,没关系,换个脚,右脚在上就是金刚坐。金刚坐一盘,右腿在用力,间接的气就被逼到右肾!原来金刚坐是会刺激右肾脏—气源。刚开始学的人,如果你这样做的话,右肾会比较早通,这就是金刚坐的好处。

一般都是如意坐再把外面的右脚抬上来,脚尽量往内摆,能够紧密最好,尽量不要有空隙。有的师父要求很严格,两脚膝盖盘后的宽度不能够超出你的肩膀宽度。如果你这样做不到,就换一个看看,金刚坐后再把左脚抬起来。这两个脚一上一下不同的坐法,会影响左肾、右肾的气感,自己去体会有无气感的不同。

日本的修养,最崇尚的,叫做冈田坐,又叫做大忏悔坐。冈田坐是怎样坐法?就是我们跪拜的式则。跽在那里,则要用尾闾骨抵住两足跟,两手圈拢,仰掌,大拇指与大拇指交接。

坐正了,兩腿交叉盤坐,任它風吹雨打,都不可搬動分毫。正是所謂的腳踏般若千斤不動。刚开始学的人脚很硬很痛,那是代表老化。所以要多用功,多磨练!先用单盘再改用双盘,痛时用心法去观你身体会觉痛的是谁,被你观的会痛的又是谁,那你才知道我们有两个心,两个心是修行最起码的境界。你本有八个心,现在只会两个心没关系,往后会加以体会的。刚开始可以用单盘,左右脚轮换,去体会那个痛,如果是老参的话就要把金刚坐的左脚板放出来外面一点,那味道就不一样了!你也许会说:我已经是很痛了,怎么能够再摆往外摆出来一点呢?用那一个姿势摆什么样子,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要去体会一下。看电视、聊天时都要学盘腿,从10分钟,2030 分钟一直加,到了两个月后就慢慢可以双盘了。

如果你有气的话,跏趺坐下盘气较旺,若用单盘气会往上盘走。所以双盘能够慢慢熬3060100120分钟的话,以后基础够了,学什么都比较快。如果每次要坐两小时,下盘结跏趺坐,上盘结手印,如此下盘气更旺。如果双盘改单盘后,手印不变,上盘与手印的气就会旺一点。打坐时脚的功夫、手的功夫不同,会影响到整个身体气的分布的。

事实上,我们身中的气,有先后天的分别。

(1)先天的气:从母胎里出来,直到有知识为止。

(2)后天的气:有知识起直到现在为止。母胎出来的当儿,天真烂漫的先天气,被妻财子禄一熏陶,直到盖棺论定,统统属于后天的了。

我们发心炼气的人,大概由后天返于先天去。所以结丹还丹功夫,初步要逆行而上。由踵至顶是逆行,逆行的在后面。

从这里再讲第二怎样学习凝神固气的方法?这里头要自己细细的体会出来。

第一步进门--尾闾:

    后天返先天,非要养肾水不可。肾水充足,逆行倒转,来得迅速,使肝气与肺气两气结合。叫他倒转起来,就是尾闾第一步进门。周天歌第一句話是「微撮谷道暗中提」。當丹田真氣充實,會陰已經跳動了,可以微微提撮谷道,即有個提肛的意念。打坐时轻轻的提肛,小腹气起要让气先走到督脉,就是指由腹輪的炁海宫發動氣機。有能力内视者或外透视能力者,乍看此部位像海潮般之波浪环纹,故称为炁海。它乃人身下半身热量能之集散及分配中心,所以炁海再蓄加热力,切入会阴宫,方能撑开受阻碍或夹扁之炁脉(神经反射系统);氣下行经由肛门口时,闭气缩肛引动力道将会阴宫贯穿,直接切入八仙洞(在针炙学上称为尾闾穴)。就是這樣一提肛,打尾閭就過去了。

雖說一般人的会阴部都下坠样,不提肛的话就下坠;一提肛的话,会阴部份就会内缩,就呈内凹的样子,此時没有压力,再观想命门,气就很容易通过会阴而至命门。提肛的用意和卷舌头一样。打坐姿势摆好了,提肛过一阵子不经意时就会掉下来,意会到时再把它提起来就好了。我们初学者气不旺,怎么通过会阴穴呢?藉「提肛」来达到目的。「提肛」的要領是三分的力量,七分的意念。而缩肛刚好是相反,三分的意念,七分力量,力比较强,就像在忍大便一样用力。身体那里出力,气就往那里走,如果你用力缩肛的话,气会在肛门的部位,不往前行,这是不对的。在七支坐法中是不讲的肛门。丹田的气很旺的话,若是观想背后,会阴穴会「啵」一下,气就通了。如果没有气的话,或微微的气,要过不过的,通不过就卡死在这里。

3. 腰脊支:

腰脊支也是很重要的部位,当气诱发起来的时候,假设坐姿由侧面看过来是呈现S型,上身会是笔直的,腰部位的腰脊骨是要挺起的。如果坐得弯腰驼背,后腰部位是呈平平的。所以要自己先弯腰,再摸摸看是否平平的。本来腰脊椎就是S型的,坐挺只是让它现出来而已。

前面肚脐的正后方是腰脊椎的命门穴,督脉上的命门穴就在此。我们上半身手头在动,下半身脚、腿在动,偏偏这个腰部位的命门穴就动不到,很少运动会动它;只有一般的呼拉圈才会去动到,或者是瑜珈的过桥式才会动到这个部位。如果弯腰驼背气就不通了,气到此堵在命门穴,命门穴这里就会胀;硬把胸挺起来的话,腰就呈S型状,气就会往上方走去。所以当气走到背后不通时,就会告诉您:「喂!你坐姿不对哦!」这时候才知道,哦!原来真的不对呀!腰要呈S型挺出来,这动作很重要的。

在說命门有生命之门的含义,它是人体生命的根本和维持生命的要素。《难经》說“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的说法。但实际上两肾从外形到组织结构均无差异,也有的根据命门穴在十四椎下陷中的部位,认为命门是在两肾之间;命门之火具体体现为“肾间动气”,即是指两肾间所产生的人体动力来源。因为肾为“水脏”,这是水中之火,乃先天之真气,此气自下而上,与后天的胃气相接,由此而生生不息。命门的作用,概括而言,命门为元气的根本,是人体产生热能的发源地和能帮助三焦的气化,且命门之火有暖脾胃,帮助饮食消化的作用,也和人体的性机能和生殖系统密切相关;若是命门之火(属相火)不足或偏亢,均可产生病态;命门也有纳气作用,与呼吸系统的功能密切相关。 

4. 肩胛支:

肩胛支是在肩膀与背后饭匙骨部份的重点,两肩膀往后拉张后,胸部自然就挺出来,然后饭匙骨就会稍微往后拉凸。膀胱经在督脉旁一寸多的地方下行,两条很长的脉,如果打坐时背后气不够强,可能常常会感冒,这是膀胱经不通的原因。足太阳膀胱经在肩膀、背后面,邪气、风邪侵袭吾身时第一个侵袭到它,会使肩膀僵硬、后颈部紧张,就表示感冒了。如果打坐弯腰缩肩,真气就上不来,气上不来就会想睡觉,这是气不具足。本来打坐的人越打坐脑筋越清醒,一个了了的觉知很清楚,怎么会想睡觉呢?

有基本气感的话,背后自然而然的会挺起来,肩膀往外张,胸部微往外凸出来,但不要绷得太紧,架势摆出来后全身就要放松、自然。若身体有气感了,但架势绷得紧紧的,气就不往前走,这种情形是不好的。所以姿势摆好后就要放松,因为肩胛支是下气上行所必须,肩胛是背后、膀胱经气运行是很重要的,尤其气上来以后会走到喉、头部,没有的话,腰部会酸痛,肩膀会僵硬、酸痛。

周天歌第二句話是「尾閭一轉趨夾脊」。當命門在第二腰椎那個地方,發熱跳動了,再往上走,走到第五胸椎,那才是夾脊關。一到夾脊的時候,今天還有人問,怎麼背上抽緊,有幾十斤重一樣,感覺不舒服。這個不舒服不要害怕,等到力量足了往上一衝過了就好了。尾閭一轉趨夾脊,所以那個脊背上皺吧吧的不舒服。这里有人身的膏肓穴,是一个大关口。这一个关,不容易过。要过这一个关,必要弄些肾水来冲冲,丹田的火来烘烘,水火交,关门大开,直到了顶宫。

5. 头颈支:

头部跟颈部也很重要,如果自己去看一般打坐的书,常常会讲到「禅病」。此「禅病」在讲什么呢?在讲昏沈,打坐到一个境界后,如果姿势不对,会有一个粗的昏沈出现;打作至更高的境界时,又会有另一个微细的昏沈现出来。粗的昏沈出现在头颈支姿势不对时,因气会堵在后脑勺靠近睡穴的地方。细的昏沈是气从中脉过喉轮要通到明点时,在要通不通的时候,会有短暂的微细昏沈。

刚刚讲气从背脊上来,会经后脑至头顶百会穴,要让气能从下方至头顶,头颈支要摆好。方法是下鄂微收,有力压到颈外侧两颈动脉处,如此头颈支架构起来的话,要有三股力量产生:一股是在后脑勺,一股是在下颚,一股是在后颈椎基部,这三道力量要相称。

头颈支姿势摆好后,观想头顶百会处往正下方来,经过体中腔到肛门要成一条直线。就是说到了顶宫,可以顺流直下,直达到心房,可以直送到丹田;自顶至踵是顺行,顺行的在前面。

如果头压太低的话,这条直线就划到身后去了,这也不对的;但是如果头是仰的,这条直线太往前端了,划到你前面去了,如此会怎么样呢?气上不去头部,气会聚集在后脑勺处,终造成昏沈。头如果太仰的话,会产生昏沈,一觉昏沈下鄂就要往下微拉,让气从背到头顶;如果没有气的话,再怎么摆都没有用,想睡觉就是想睡觉。那是太累了。

正确的线条是要在「正中」的。老参们打坐时下鄂要稍往内缩,摆出这个姿势,真气有两条路可以前进,一个是进去到脑户内,一个是从中脉走到明点。眉心轮是第三支眼睛,由通明点而发通,如果修道家法,或者是世间禅,眉尖这里开的话就可以看外境,看十方的山河大地。若是修明心见性的阿行者,这眉间轮没开也没关系。

头颈支一摆,背脊部真气即呈一直线,由夾脊一過再往上走就是玉枕關。 

愣嚴經:『淫根本是佛性因』又曰:『汝教世人,修三摩地,要先斷心淫,是名如來,是名佛世尊,是第一決定,清淨明誨』。若以丹道之術,所謂『腎水上升,心火下降』之法來結育聖胎。因腎中藏『精』,所以無論男女都有精,而腎就是屬於淫根,所以道家說『順生以生人,逆生證金仙』。這就是為何要用丹田呼吸,在一呼一吸才能孕育另一個佛陀。因為腎就是在丹田附近,兩腎之間有一條管,就叫橐籥,所以丹道的呼吸法是,由丹田將引氣慢慢的從後背吐出,腎就在後背所以【煉精化氣】便是如此。精水少便不容易受孕,甚至所有的精水都化成氣沒了。腎水中的精是淫根,由精化成氣就斷了淫心,所以佛曰:淫根本是佛性因。腎水上升→由丹田將氣由後背之三關,由尾閭關〈在脊下〉→夾脊〈在脊中〉→玉枕〈在頭部的凹槽處)稱為三關,又稱督脈。氣是由下往上走屬陽氣的督脈,是『逆行而上』,所以說逆生證金生。

如果你福德因缘很好的话,真气甚至马上到后脑勺处的脑户穴进去,佛法所谓的般若智慧就开发出来,修世间禅是不能进到这里去的。这「脑户穴」是气进入脑内部去的门户。这般若智慧跟你身体气脉是有关的,一进去的话,什么智慧都来了,世间智慧、出世间智慧、出出世间智慧都来了。修佛法就是要进入这里!

周天歌第三句「玉枕難過目視頂」。在這兒給了一個通關關方法。通什麼關呢?也就是過了玉枕關就叫通關。讓我們用「目視頂」過了玉枕這是第三關。目視頂不是翻上眼珠向上看,而是意識頭頂,起個導引作用,因勢利導。什麼時候才能夠導,得因時因勢利導。就是這個氣到了玉枕關,衝不過去,感覺頭腦脹的不得了,有的這個頭還卡吧卡吧地響,好像拿鑿子剔一剔,有響聲,說明真氣到這個地方不好過去。到了這個時候力量很大,那麼因勢利導一意識就過去了。氣還沒到就目視頂,視了兩天還過不去,這是時機未到。時機一到,用這個方法,玉枕關就可以通過。

周天歌第四句話「行至天庭稍休息」。意思是到了天庭了到這兒停住又不動,停的時間會很長,這就不必要著急,著急也沒用。老是感到不下來,就跑到這兒糾偏,跑到那兒糾偏,還必須靠你自己練功,把功練到了就行了。到了這個地方真氣就要停留,這個地方也是真氣氣流活躍、匯聚的一個地方,那就越來越聚的緊,越厲害,越來越難受。想拉也拉不下來,它就是不那麼聽話。你就不要管這個地方,這個地方是有點難受,剛一通關,這個地方就有點不舒服,很重,好像揪住一樣。因當我們提氣上達腦海(百會穴)時,有如金剛在頭,其重可知。後天氣與先天氣在這個地方交戰搏鬥,功成與否,全在此一瞬,堅忍不拔,一定會成功,氣衡崑崙,仙雨潑灑,不動泰山,必可修得金丹大道。說得明白點,盤坐時,收下顎,頭上頂。這就是頭頂金剛穩如泰山。 

6. 目支:

打坐时眼睛有两种用功方式:一个是把眼睛闭起来,这个较简单易行,刚开始学的人心较乱,那个人动、那个在制造声音、..,好烦。刚开始修的人都是受不了外境的干扰,所以眼睛闭起来较好。眼闭起来有一个好处,是眼不见为净,但也有一个坏处,是黑枺枺的,初学的人有时候心不健康,怕怕的,怕黑暗。

另一种方法是学佛像的三分眼,瞇瞇的看,眼微微的三分开张,看正前方1.5公尺的地方。这个方法较不会使你胡思乱想的,很会胡思乱想的人,就要把眼睛微张三分眼。因为眼睛闭起来时,没有一个可抓住的东西,就会动起心念来,心动就会乱想。如果眼睛打开,你的眼识会意会到光,前面模模糊糊的看到一些东西,但不要很用心去看,要视而不见,不要太用心的去看前面有什么东西,哦!前面一只蚂蚁在爬,看得清清楚楚的,不要这样子,只用余光可以看到亮就可以了,如此能避免胡思乱想。微张眼睛有个好处,因为你很用心,心意会守住眼睛处,气易走到眼球,眼球的波长很容易改变,易开发出超视觉的能力。看到或看不到,没关系,它只是一个过程而已,超越它以后,慢慢就不会再看到了。

对老参而言,眼睛用功起来是个复杂的部位,睛明穴是在眼睛角头的基部,承泣穴是在眼睛里下眼帘中间,气通的话,每过一段时间循环一次,「啵」的一下就进去到眼睛里面去,从入睛明穴、承泣穴的基底去;眼睛部位的经络要全部通的话,气上上下下,起码要有三次通过眼睛。第一次从头部下来入眉心轮后,会从眼睛的背后下来。第二次气从下面上来也要经眼球,这时候老参会「翻白眼」让气由下往上走。往那里走都有气要通,眼球每一个部位都要通。如果眼睛发涩、流眼泪、酸痛等,这些是气要通过眼球的现象,此时就要帮助它通过。有先天气能够转到眼球本身里面去,两颗眼球都能让气旋转而进去,进去后会改变眼睛的光波波长,就可以看到另一个世界的东西,也可以直接看太阳。眼睛酸涩、流眼泪都是好现象。

7. 舌支:

舌头刚开始也是个准备功夫,到真的气从会阴穴起来后,走到喉结前,当先通过心脏---心轮,再走到喉轮。走到喉轮时,气会拉你动你的舌头,这时舌根摆得对不对就很重要。

舌头卷起来是准备架桥,舌头卷起来后顶住上颚顶有曲浪痕处。这样是会流口水,感觉有口水就吞下去,唾液里面有很多的淀粉脢(amylase),它的功用是用来消化吃进去的淀粉(碳水化合物)。所以胃肠不好的,就可以借这个机会慢慢的让胃肠消化系统变好,觉得口水多了就吞下去。所以周天歌第七句是「華池神水頻頻咽」。什麼叫華池神水?就是舌頭底下口腔裡的津液。舌頭底下有金津、玉液,這時分泌的唾液多了,分泌了以後要咽津,把它嚥下去。這個津液呢,能夠平息五臟余熱,幫助消化,這是很好的東西,有的練功感覺不自然,口乾舌燥,心煩意亂,那是你著急了,練的力量大了。練自然以後,津液來的很多,能幫助消化,能灌溉五臟,覺著心情愉快,很自然。這裡下來的津液就叫華池神水。「頻頻咽」就是有了就嚥下去,不要吐。換古人說「氣是延年藥,津是續命芝」,就說明津液真氣的重要性。 

很多道家书说舌头尖抵住门牙与牙龈处,就是周天歌第五句話是「眼前便是鵲橋路」。鵲橋在哪裡?舌頭屈上上去就叫鵲橋。其实这个舌头是要做「橋」的,就是说下盘来的气跟喉轮要连接时,要用一个桥把它架连起来,它才能通过。

世间禅定中色界四禅境界时,架桥起用时,舌头会卷了一圈像绑咸菜样塞住喉咙,到此就不再呼吸了。一进入四禅定中会息止,入一境性中。一进去禅定中,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两年都不出定,所以呼吸就靠体表皮一点点的呼吸,这个时候你不必去呼吸,也不必去管什么,真正入世间禅定的话,什么都会放下,这是色界第四禅天的禅定。修世间禅时上颚紧合下颚,舌头卷起来放在上颚顶部最高的地方。如此,舌头卷得高,以后气从下要上来拉动舌根基部的时候,就会像杆杆原理一样,马上就卷起而塞住喉头入定去了。如果舌头尖放在牙龈的地方,气就拉不动舌根了,因为舌头较重,内气力量拉不动。修佛禅虽不入定,但气下、上通顺亦是必然的,所以打坐时舌头还是要卷得高高的,下面来的气到喉结会拉动舌根,内气马上能往上冲而入头内。

喉结的气要通,要靠舌头,为什么打坐时常常会打嗝呢?会不舒服呢?就是舌头没有拉得很高,气堵在胃里;舌头拉高的话,就像要打嗝要吐的样子,这样气马上就上来,就会拉动喉咙的舌头。舌头拉动气就直接冲上头内去,不会像世间禅一样的,气不够旺,在那儿堵住而入禅定。故我们如何让气上下连贯,冲到头部是很重要的!还有一个现像是卷着的舌头,过一阵子就会掉下来,变平摆的样子,意会到后就把它再卷起来。这只是个预备工作,为什么呢?刚开始没作用的,只会产生口水而已,等到气从胃翻转过来,拉到喉咙的舌根基部的时就有作用了,故舌头要卷高一点。

若打坐会造成打嗝(反嗝),是胃部的气翻转不过来的现象,这些都是要用点技巧,高卷起舌头。有的人不知道这些技巧,打坐气通到胃堵在那里,很不舒服,只会在那儿打嗝,知道气已经到胃了,气旺又没办法翻转过来,这时候舌头一卷,有一条似管样形成,气就会冲到喉咙,下面的气就会翻转到上面来,气往上冲的话,胃就不叫了。除非你胃有病、有溃疡,那就永远都会有打不完的嗝,故要先把胃病治好。

以上是打坐的七个重点,有一些是要有境界才会发生,没有境界也没关系。 

 

接下來周天歌第六句「十二重樓降下遲」。十二重樓在那裡,就是整個胸腔體,背後的十二胸骨。這十二個胸骨,一邊附著一根肋骨,有十二對肋條,形成了胸腔,說十二重樓降下遲,不是說下降的遲慢,而是說你第一步就練通任脈了,這時就再沒什麼感覺了,通過了這個地方,就感覺不到了。所以大家不要認為這裡不通了,而是沒有了感覺。明白了這個道理就不著急了。

其實這十二重樓,也就是「洗髓經」。洗髓,洗人體的骨髓。人能用呼吸去清洗內臟,使其返老還童。這清洗滋潤內臟的過程,便就是人類常道的「洗髓功」了。也有人說,再督脈運氣時,我们的背脊骨不是一节有一节的空间吗?这个气,要把他送上两脊骨的空间为一楼。十二重楼就是我们的背脊骨,背脊骨有二十四节,按二十四气。那么两节为一楼,凑合起来,刚刚是十二楼。如是逐步的上升,一楼二楼三楼,直达到膏肓穴。又可以另有它說,道家指人的喉咙管。《金丹诸真元奥》:“问曰:'何谓十二重楼?’答曰:'人之喉咙管,有十二节是也。’” 唐 吕岩 《七言》诗:“纔吞一粒便安然,十二重楼九曲连。”本篇是依據周天歌所言,把十二重樓解釋成任脈的胸腔體。 

周天歌最後一句「直入丹田海底虛」。咽到那裡去,往下嚥就感覺好像通到丹田的一樣。其實嚥下去的津液是到不了丹田的,咽到胃裡去到腸子裡去了。說到丹田裡去,那就是說是這麼一咽對任脈有一種刺激,通過食道到胃裡有一個刺激,刺激了一條植物神經,這麼一刺激好像丹田裡也有了感覺,就好像到了丹田裡一樣。這僅僅是一種感覺,而不是咽到丹田裡去了。假如說遇到一個懂生理的,就我們,一問就把你問的張嘴了,說不出來了。咱們知道這個道理就行了,嚥下去是咽到胃裡去,可是刺激了任脈的活動,所以丹田裡也有感覺,就好像是到了丹田裡一樣。從丹田下經督脈上去,又經任脈到丹田,這不是一個圈了嗎,這一圈就是一個周天,所以叫周天歌。周天歌說明了這些問題,帶上一些方法,講清了周天道理。知道了這個道理,我們練功練功就省事了。 

从前丹养家是这么说,龙虎就是肝与肺,配上一个东西方位。若是肝气与肺气交融起来,叫做婴儿姹女。婴儿是肝的变相,姹女是肺的变相。简略的说法,就是我们的魂与魄。再推进一层,要请他到黄房里去结婚,黄房就是我们的脾胃,配了中央位置。到了丹田,那么就拿他结合起来。要请他到十二重楼里去和合,那才算成功,结出一个圣胎来。也就是这肝气肺气两样东西,到了丹田里,日益滋养,就可以结出圣胎来。这一个胎一结,慢慢儿的把他送到顶宫去。这顶宫的门,叫做天门。这天门不容易开的。要开天门,非要借肾部的气,心部的火。温水文火,慢慢儿的在脑海里盘旋,功到自成。一朝开出来,就是脱胎换体的功工夫来了。这一个叫做圣体,是我本来的,与我自己的身体一般无二,来去很迅速,那怕千里万里,一会儿就能到的。要有就有,要没有就没有,要来就来,要去就去。坐功到圣体这个地步,凝神固气统统算告成了。

总之息心静气,是凝神的妙方法。神凝于一处,久而久之,自能通灵。先解释我们的魂,是藏在肺里。一个人日间所做的一切,是魂的作用。倘若到了夜里,是魄的作用。谓或一个人到了夜里,睡在床上,什么事都不知道,这个魄在腔子里赶出来做什么?不知这一个魄的原质,是很强健坚固的。他出没的所在,常常寄住在胆里。凡是我们所做的不近人情的事,跟人家闹意见,或者为钱财女色,甚而至于杀人越货,什么事都干得来。没有一点魄力,怎么成功?我们的平常人到睡觉后,晚上的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头里境界,都是魄力所造成。并非整个的我。若说这魄的东西,魄每到庚申日,能上天去。把你的所作所为,去告诉司过之神。或谓照这样说法,人身的魄是坏东西,做是他做的,吃苦要你自身去的。

    道家只有五通--心、肝、脾、肺、肾。要论这一个神在脏腑里头,神若通了心,就叫他心通;神若通了肝,肝属眼,就叫天眼通;神若通了肺,肺有七窍,上通于百会,下通于涌泉,传达消息最灵,在人身中论起来,就叫天耳通;神若通了肾水,那就可以肾水不泄了,肾水不泄,下部坚固,下部一坚固,那怕活一百年,颜貌与童子彷佛,这个通,就叫漏尽通。神若通了脾胃,中央戊己土,我们一个人的生命,统统属于脾胃。这一个脾胃,有五窍,不问什么吃下去的东西,都要他送入大小肠去,他是消化排泄的首领。心脏上面的华盖,华盖上面的胃管,便是我们吐纳出入气息的总钥。这一个神一通,可以直达两点,故名之曰神足通。论以上的神贯通的地方,就在这几处,关系非常切实重大。假若你能把他凝住,神一凝,魂魄也按,魂魄安顿,如大海之波,风平浪静,一身通泰,延年长生。要凝神,必须要坐功,你能坐功,就能凝神。这就是凝神的一个入手法门。

至于固气,首先要知道这心、肝、脾、肺、肾的气,顺则生,逆则死。就是說我們打坐,運氣到了肝臟後,在這裡燃燒、運轉。肝藏血、藏魂幫助肝功能,使其運輸能力旺盛,人自然精神好轉。有如一個離家遊兒,忽然在異地享受親娘一般照顧,他的心境自然歡喜、活躍了。這遊子(氣)離開了肝母,又往上走,到了肺公家,肺屬金,在人五臟最上層,像一個慈祥的金公公,他刻意的照頺您,您在這裡盡情盡性的流連了一陣。玩膩了,想回家了,金公相送,離情依依,歡迎再來。至於我們的腎是水,在人體五臟最下層,在兩邊(腰),好比車的軸承一樣。水不能涸,水涸人心虛、乾、而骨枯,所以氣必須常常在這裡灌溉,呵護。水即上升,人才能煮出熱水來。再談到中土、中宮俱是脾,黃庭是肚腹大本營。氣遊周身,五臟輪迴,到這裡是倦身返家。回到了黃庭肚腹,仍留連不去,在這裡東張西望,最後倦極思巢,轉一圈而回到法輪(肚臍),回到溫暖的老家--丹田。遊子歸故鄉,上下相通,此後南北親家,時相往還,康莊大道,任君來去自如。至此境地,恭喜諸君,好不自在 ,好不逍遙。

所以要明白顺气能养肝,肝得气养,魂也安。肝属将军之官,其性最坚硬,而其气必得肾水来补助,常常使其宁静融和,故魂识常藏其间。肺有肃杀之气,肺气不宁则醭,故肺有七叶,保护其上,使其不醭,万一肺眼生风,触动了胃气,脾土失燥,必生痰。若肺不醭则已,一醭则人咳嗽,赓续不断,而顷刻间亦不易治。西医对于肺病,非常重视,就为这个缘故。故肺气不醭,魄自安焉。肝为顺气之道。肾过劳则漏,肾漏则丹田不固,丹田不固,人犯走泄之症,其原因却在此。故人养气最为要,不可使其时常起泄。

阿行者宜常常镇静,不使气外溢,神耗散。所谓固气者,我们常要注意,学一个龟息方法、鹿卧形式。无论行住坐卧,处处要作圆形相。凡属我们晚上睡觉的时候,尤宜留神。两足须蜷,向外向里,常常要用手衬托在耳根之下,使其气息流通。闭眼的时候,要留神以舌尖抵于上腭,气息都从鼻中出,更要留神呼吸之声,这呼声大坏其坏,出气多,入气少。

人能在此处刻刻打算,即时时刻刻不忘坐功。这个功炼到纯熟了,自己较有把握,然后坐起来,有十日滩头坐,一日过九滩之力量。这是一个最好的方法,固气的妙诀。这样一来,神也凝,气也固,听其自然而化,何愁大道不得成功。

--《坐功秘要》引用并节录自鉴心堂浪迹江湖敬录无锡道院编济佛静坐法门和弥陀山庄的七支坐法

 

【来自】

坐功秘要 法珍的日志 网易博客

http://unomileyes.blog.163.com/blog/static/10758483920092265750474/

张义尚文集_法自然之人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195846850_5_1.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