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方在《温病条辨》中的运用与发展探析

 johnney908 2014-05-22

    又如,白虎汤在《伤寒论》中主要用于伤寒脉浮滑之里热证,在《温病条辨》中,吴氏在太阴温病、暑温病中凡见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四大见症者均可用白虎汤,明确了白虎汤的主治范畴和应用指征。白虎加人参汤在《伤寒论》中用于阳明气分热盛,见大热、大渴欲饮、脉洪大之里热伤津证;吴氏《温病条辨》中则在上、中焦病证中巧用白虎加人参汤,如“上焦篇”第8、22、26、40条中,白虎加人参汤用于太阴温病、伏暑、暑温病,症见大汗、大渴,脉见虚大而芤,或见微喘甚至鼻孔煽者,吴氏用此方明确指出其脉见芤象,示暑伤气阴,此方主要为补益气阴、扶正清暑;“中焦篇”第13条中焦证下后脉洪大而芤者,为邪热入于阳明而气阴两伤者,用白虎加人参汤以清热、补益气阴,使邪不至于随气阴两虚而陷下虚脱。

    此外,吴氏根据小柴胡汤证的特点,以小柴胡汤原方治疗“少阳疟如伤寒证者”。还有,乌梅丸在《伤寒论》中是用于厥阴吐蛔证,而在《温病条辨》中则用于治疗“久痢伤及厥阴,上犯阳明,气上撞心,饥不欲食,干呕腹痛”。吴氏对以上诸方的运用均体现了吴氏对《伤寒论》的深入研究、立法用方之严谨周密,不仅在证同病同的情况下运用《伤寒论》原方,而且在病不同证相似的情况下也能灵活运用《伤寒论》原方,扩大了经方的应用范围,也为后世如何在临床上灵活有效地应用经方树立了楷模。

    巧用经方化裁新方

    《温病条辨》中,由仲景方化裁出新方达50余首,其中最典型的是由三承气汤化裁的系列承气汤方,“中焦篇”第10、15、17条详述了这几个承气汤变方,包括:护胃承气汤、宣白承气汤、导赤承气汤、牛黄承气汤、增液承气汤、新加黄龙汤、承气合小陷胸汤等。这7个承气汤证中,包括虚实两个方面的病证,脏腑涉及肺、胃、大肠、小肠、心包等。其中治疗实证为主的有宣白承气汤、导赤承气汤、牛黄承气汤、承气合小陷胸汤,治疗邪盛正虚为主的有增液承气汤、新加黄龙汤、护胃承气汤。宣白承气汤从肺与大肠着手,脏腑合治、宣上通下以宣肺通腑、清热祛邪;导赤承气汤肠胃合治、泻火救阴,治疗小肠热盛小便赤痛;牛黄承气汤则以安宫牛黄丸清心开窍,生大黄通腑清热,治疗邪闭心包神昏;承气合小陷胸汤则三焦同治,清热通腑,治疗痰盛热重之实证;而增液承气汤、新加黄龙汤、护胃承气汤则用于热盛津亏之邪盛正虚之证。方药组成上,除用生大黄或芒硝、甘草外,多加用清热生津之品,如黄连、黄柏、知母、生石膏、赤芍、丹皮、玄参、麦冬、生地等。吴氏由三承气汤化裁出的七加减承气汤方,极大地扩展了下法的应用范围,使之更适合于温热病的治疗。

    其次,还有《伤寒论》中炙甘草汤也被吴氏发挥得淋漓尽致,“下焦篇”中应用复脉汤方共计10条,病证涉及风温、温热、温疫、温毒、冬温等,此外还有由复脉汤加减化裁的一甲复脉汤、二甲复脉汤、三甲复脉汤及大定风珠等方,均为温热病邪深入下焦、肝肾阴伤精亏之主方。加减复脉汤在复脉汤的基础上删去甘温之人参、桂枝、大枣、生姜、清酒,加入养血滋阴之芍药,以免甘温之药复伤其阳,而专以救阴液为主,以达补阴救阳之效。吴氏创立的加减复脉汤、一甲复脉汤、二甲复脉汤、三甲复脉汤及大定风珠诸复脉辈方,在应用上不拘泥于温病,凡伤阴所致的妇科、儿科及各科疑难杂病皆可参考使用。如在“解产难”篇“产后当补心论”、“产后虚寒虚热分别论治论”中提出可用三甲复脉汤三方及大定风珠治疗产后惊悸脉芤、产后虚损等证;“解儿难”篇中治疗“客忤痉”病中用复脉汤去参、桂、姜、枣,加丹参、丹皮、犀角,补心之体。

    除上述两方外,吴氏加减化裁《伤寒论》方还有由白虎汤加减化裁而成的白虎加苍术汤、白虎加桂枝汤;由泻心汤加减化裁而成的半夏泻心汤去参、姜、草、枣加枳实、生姜方,人参泻心汤、加减人参泻心汤、加减泻心汤等。吴氏通过对经方的加减化裁应用,不仅扩展深化了经方的使用范畴,而且在临床上开拓了灵活运用经方的思路,在立法组方上同样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