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提醒】低血容量性休克的监测及液体治疗

 小灰灰TYY 2014-05-22
一.        定义
休克(Shock)——是多病因、多发病环节、有多种体液因子参与,以机体循环系统功能紊乱、尤其是微循环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并可能导致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的全身调节紊乱性病理过程。
低血容量休克(Hypovolemic Shock)——由于血容量减少引起的休克。见于失血、失液、烧伤。大量体液的丧失使血容量急剧减少,静脉回流不足,心输出量减少和血压下降,压力感受器的负反馈调节冲动减低,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外周血管收缩,组织灌注流量下降,在临床表现出“三高一低”,即中心静脉压(CVP)、心输出量(CO)、动脉血压(BP)的下降,总外周阻力(Total Peripheral Resistance  TPR)升高。
二.病因
(一).外科疾病:如创伤、烧伤、消化道出血、腹腔内出血、肠梗阻、肠瘘
(二).内科疾病:如上消化道出血
(三).妇产科疾病:如异位妊娠、产后出血
(四).皮肤科疾病:如表皮松解皮疹
(五).传染科疾病:如霍乱
三.低血容量休克的发病机制
(一).休克1期(微循环缺血性缺氧期):主要是小血管收缩或痉挛,使组织灌流量减少,出现少灌少流、灌少于流的情况,与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有关,此期为代偿期。
(二).休克2期(微循环淤血性缺氧期):特征是淤血,与酸中毒、局部舒血管代谢产物增多、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内毒素的作用等有关,此期为可逆性失代偿期。
   (三).休克3期(微循环衰竭期、又称DIC期):主要是微循环淤滞更加严重,微血管反应性显著下降,多数伴随DIC的发生,此期为休克难治期。
四.临床表现
(一).休克1期:患者表现为脸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速、尿量减少,心功能正常,神志清楚,血压可骤降、略降或正常,但脉压差明显减少,更具早期诊断意义。
(二).休克2期:血压进行性下降,出现心脑功能障碍,少尿或无尿,皮肤发绀,可出现花斑。
(三).休克3期:出现循环衰竭(升压药的使用难以恢复血压),毛细血管无复流现象(no-reflow 即血压恢复仍不能恢复毛细血管的血流),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
五.监测指标
(一).一般监测:皮肤、神志、无创血压、心率、尿量等。
(二).休克指数: SI=心率(次/分)/收缩压(mmhg)正常值为0.5-0.7 ,最大值为5(收缩压=0时)。可用来估计失血量,SI=1.0时失血量约占总血量的20-30%;SI=1.5-2.0时失血量约占总血量的30-50%。
(三).有创的血流动力学监测
1、有创外周动脉血压监测
①方法:行桡动脉(或肱动脉、足背动脉、股动脉及腋动脉)置管,通过连接管,经过换能器、放大器处理后,可在监护仪显示数字及波形。
②正常值:成人  SBP:  90~140mmhg  DBP: 60~80mmhg
③临床意义:动脉血压与心排血量和总外周阻力有直接关系,反映心脏后负荷、心肌耗氧和作功及外周组织和器官血流灌注,是判断循环功能的有用指标。
SBP:代表心肌收缩力和心排血量
DBP:与冠脉血流有关
MAP(平均动脉压): MAP=DBP+K(SBP-DBP),与心排和全身血管阻力有关,与脑血流灌注有关,注意:直接测压较无创高5~20 mmhg,股动脉较桡动脉收缩压高10~20 mmhg,舒张压低15~20 mmhg。
2、中心静脉压(CVP)测定
①方法:经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股静脉)置管,通过连接管与输液器相连,根据标尺读数,也可通过换能器、放大器和显示器记录数据、波形。
②正常值:5~12cmh2o
③临床意义:评价右心功能及循环血量。
3、肺小动脉楔压(PAWP):指导管插入肺动脉的小分支、导管顶端和肺微血管静脉腔之间形成自由通道时所测得的压力。
①方法:使用Swan-Ganz漂浮导管(四腔管):顶端开口:测肺动脉压和取血,近端开口(距顶端30cm),测右房压或中心静脉压,第三腔开口位于靠近顶端的气囊内,金属导线终止于顶端近侧3.5-4.0cm处,与热电阻相连,另一端接上心排量计算机
肺动脉导管还可测CVP、RAP、RVP、PAP,CO、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行心内膜起搏等。
②正常值:5-15mmhg,
③临床意义:可代表左室舒张末压(LVEDP),即评价左心功能、肺水肿情况。
▲附:与CVP的区别和联系:⑴当两侧心腔状态一致(正常心脏或慢性全心衰)时PAWP=CVP ; ⑵当右心功能受损:CVP>PAWP(肺栓塞);⑶当左心功能受损:CVP<PAWP(心梗)
4、有创心排血量测定(热稀释法):
①原理:在血流的上游(右心房)注入一定量的冷盐水,和心室内37℃的血液混合后,使该处的血温暂时下降,如果一定时间后在血流的下游(肺动脉处)监测血液温度的改变,通过微机的处理就可计算心排,其与注入的冷盐水量和心排血量相关。一般注入冷盐水5或10ml
②正常值:5L/min
③临床意义:了解心输出量,评估氧供。

(四).氧供需平衡监测
㈠. 氧输送(O2T)——即氧供(DO2)指心脏每分钟向外周组织输送的氧量,由心排和动脉血氧含量(CaO2)决定, DO2= CO×Hb×1.38×SaO2 ,正常值为1000 ml/min
㈡.氧耗(VO2)——是机体实际的氧消耗量,VO2=CO ×Hb×1.38×(SaO2-                     SvO2  ), 正常值为200-250 ml/min
㈢.氧摄取率(OER)——OER= VO2 /DO2   正常值为20-25%
㈣.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指全身静脉血经充分混合后所测得的血氧饱和度,正常值为70-75%,如果50%表明组织利用氧的能力受限。
方法:从右心房或肺动脉取混合静脉血样作血气分析,或通过光纤肺动脉导管直接测定。
临床意义:仅是全身总体氧代谢的体现,不能反映局部组织缺氧,SVO2  下降, 表明机体存在绝对或相对缺氧;SVO2 正常,不能排除机体存在缺氧。

图片1.png(4.68 KB, 下载次数: 0)

图片1.png

图片2.png(7.68 KB, 下载次数: 0)

图片2.png

图片3.png(5.72 KB, 下载次数: 0)

图片3.png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