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规范血压测量专题(转自医学论坛网)

 灬丿灬 2014-05-25

          社区血压监测和管理的重要性

有助于高血压的确诊

一般人的血压有早、晚两个高峰期,而这两个高峰期正好避开日常专科门诊的接诊时间,故易造成漏诊。社区或家庭自测血压可提供特殊时间的血压水平和变化规律,对早期确诊高血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尤其是对老年人或妊娠女性等不方便去医院就诊的人群。此外,社...[详细]

有助于监测治疗效果

对患者而言,经常去大医院测血压,不仅不方便,而且患者还要支付大量的有偿服务,社区医院可以提供随时血压测量服务。定期测量血压是监测血压细小变化的敏感措施,是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正确评价用药效果和观察降压药物作用时间的重要依据。老年患者,尤其是已...[详细]

有助于观察合并症和实施急诊救治

高血压患者常合并有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肾病等,而伴有不同的合并症时血压控制目标也不同。高血压急症(血压突然升高超过220/120mmHg)的患者若不及时抢救可能导致猝死。通过社区定期血压监测和管理,可以了解病情发展,预防危险发生。...[详细]

有助于鉴别白大衣高血压

有的患者一到医院就紧张,测量血压总高于正常值,但回家自测血压却正常,称为“白大衣”现象。这种高血压只是暂时的反应性血压升高,早期一般无需药物治疗,但随年龄增长,有可能发展成真性高血压。在医生指导下定期社区血压监测、家庭自测血压或动态血压监测...[详细]

有助于提高对心血管疾病预测能力

社区血压监测或家庭自测血压可更准确、可靠地反映靶器官损伤和心血管疾病预后。[详细]

案例回放

案例1

患者男,公司经理,社区体检时发现血压升高,社区医生建议服降压药治疗。   由于患者自己在家用电子血压计测量的血压一直不高,又听说高血压一旦服药就要终生,始终拒绝服药。为排除白大衣高血压的可能,社区医生又建议患者接受动态血压监测,结果仍提示患...[详细]

案例2

患者男,事业单位职工。患高血压多年,一直规律服药治疗,血压控制达标。    有一天在家自测血压,发现血压升高,立即到社区医院就诊,测量血压为正常范围,医生嘱其维持现有治疗。但患者回家用电子血压计多次测量血压仍为160mmHg。患者母亲因卒中...[详细]

社区高血压管理的不足与对策

不足

社区医务人员对血压常规测量方法认识还存在不足。大部分基层医生对动态血压及家庭自测血压理解不深,仅依据诊室血压诊断高血压或评价治疗效果;或对患者24小时血压及血压变化曲线几乎不了解,不能准确掌握患者真实血压水平及昼夜节律,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或不能正确评价降压治疗效果,从而可能会导致过度治疗或治疗不足。...[详细]

对策

学习《中国血压测量指南南》》《中国血压测量指南》(简称《指南》)是我国第一部血压测量标准规范化和指导性文件,是高血压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评价、预测预后的参考文件和医务人员血压测量的准则。同时也是医务人员规范化测量血压的重要依据,对指导公众血压测量具有重要意义。要提高社区血压监测管理的质量,唯一的有效...[详细]

投票

    测量血压,你更倾向于环保型血压计还是水银柱血压?
  • A.环保型血压计
  • B.水银柱血压计

知晓血压从规范测量开始

  

重视高血压的检出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所以高血压的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能够改善患者预后。但是由于高血压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而且我国大部分居民没有定期测量血压的习惯,因此,很多高血压患者无法被早期发现和诊断。...[详细]

准确测量血压的重要性

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而血压水平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和预后存在密切相关。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显示,诊室血压水平与脑卒中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事件发生风险存在独立正相关关系,血压从115/75mmHg开始,随着血压...[详细]

我国高血压流行病学情况

2010年对162个国家疾病监测点的98548名18岁及以上居民进行高血压患病率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33.5%。 此外,调查结果还显示了我国高血压的发病率具有以下特征:①男性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②高血压的患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详细]

血压测量的三种方法

目前,在高血压的防治中采用的血压测量方法主要包括诊室血压测量(Office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OBPM)、动态血压测量(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ABPM...[详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