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鲁山花瓷与宋清凉寺汝瓷

 芝润斋 2014-06-01


 

 

中国是一个陶瓷大国,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考古发现,中国陶瓷制作从纪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开始,走过漫长的“陶器”阶段,经两汉“瓷器”工艺的初步历练,到唐宋时期陶瓷工艺走向成熟。其间,全国各地的陶瓷器物因原材料和制作工艺的不同,而带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印记,形成了南北两大瓷系。

唐宋时代的汝州(大体相当于今天平顶山市辖区)一带,就是北方瓷系的中心。这里蕴藏有丰富的制作陶瓷的原料,自古就有制陶的传统,汝州阎村出土的“鹳鱼石斧陶缸”上有我国迄今发现最早、最大的陶画。唐宋时期,又因此处地处京畿要地,扼宛洛古道,逐步形成了以宝丰清凉为中心。南到鲁山、北至汝州、东北至郏县的陶瓷产区。生产的陶瓷有花瓷、青瓷、白瓷、三彩、黑瓷等十馀类,著名的有鲁山段店窑所烧制的黑地乳白蓝斑花瓷和宝丰清凉寺汝窑烧制的天青釉汝瓷。清凉寺和段店相距十馀公里,古民谣有“清凉寺到段店,一天进万贯”之说,可见当年繁盛景象。段店花瓷为唐初烧制,其中花瓷腰鼓作为乐器选人唐宫。清凉寺汝窑是在北宋末奉命为皇宫烧制汝瓷的贡窑,位列宋代五大名窑之首。

 

唐鲁山花瓷

 

鲁山花瓷及其历史地位:唐代生产瓷器的主要窑口有南方越窑青瓷和北方邢窑白瓷。鲁山创制的黑地乳白蓝斑一器三色的花釉瓷器,改变了当时青、白单色釉瓷器“一统天下”的局面。花瓷腰鼓是花瓷中的代表作品。唐南卓《羯鼓录》记载唐玄宗与宰相宋璟谈论鼓的质量时说,“不是青州石末,即是鲁山花瓷,撚小碧上,掌下须有朋肯之声。据此乃是汉震。第二鼓也。且<壴桑>(腔)用石末花瓷,固是腰鼓……上与开府(玄宗与宋璟),兼擅两鼓(羯鼓与腰鼓)……”这段话说明青州的陶(石)和鲁山的花瓷做鼓腔为最好,花瓷腰鼓在皇宫鼓乐器中占有重要地位,唐玄宗和宋璟爱好并常使用这种花瓷腰鼓。“花瓷”这个专用名称也自此沿用至今。

对鲁山花瓷的评价,宋元等文献中也经常见到,其中元代学者吴莱所撰《明皇羯鼓歌》有“宋公守正好宰相,鲁山花瓷闻献躁”之句,拿鲁山花瓷与一代名相宋璟的品德和名声相提并论,可见对鲁山花瓷的评价之高。

鲁山花瓷窑址的发现:北京故宫博物院存有清宫旧藏传世的瓷质腰鼓一件,长58.9厘米,鼓面直径22.2厘米.呈长圆筒形,两头粗,中间细.鼓身凸起棱形弦纹七道,通体釉为黑地点缀乳白、蓝色斑块,斑块规则排列分布于全器。器物粗狂,凝重.豪放,斑块自然缥缈。此器产于何时、何地尚不清楚。20世纪60年代后在河南郏县、内乡、禹县,山西交城及陕西耀州等地也相继发现了花瓷或其腰鼓残片,但与故宫所藏花瓷腰鼓不尽相同。故宫博物院、河南省文物研究所的专家,先后于1979年、1986年到鲁山段店古瓷窑址调查,发现了大量与故宫旧藏完全相同的腰鼓残片,还有注子、罐、壶、瓶等.釉色除黑地外还有黄、黄褐等色。认定段店是唐代生产花瓷的窑址,是故宫传世花瓷腰鼓的产地。《羯鼓录》的撰写时间是唐宣宗大中二年(848)及大中四年(850),结合近年一些地方出土的瓷腰鼓残片看,当时瓷质腰鼓已在民间流行,因而可以断定鲁山花瓷在唐中期、甚至唐初期就已生产。段店窑在当时规模很大.是一个既烧花瓷又烧制其他瓷种的综合性窑场,生产时间跨越唐、宋、金、元四个朝代。2006年,鲁山段店古瓷窑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鲁山花瓷的技术创新及其对钧窑的影响:鲁山花瓷的技术创新主要是首先研制成功、重复运用窑变釉技术。其蓝色面釉在早期被认为是钴色料呈色,然而经过化验,蓝釉中并不含钴,而是在烧制过程中的“窑变”而来。这种“窑变”是什么道理呢?研究人员通过光学分析,发现蓝色面釉的釉层中无数个孤立小液滴(固化的玻璃态液滴)分散于另一连续相中。小液滴的直径峰值为80纳米,无数个纳米级的小液滴对入射到釉面的可见光产生散射,从而使其呈现蓝色乳光。这种乳光釉称为液——液分相釉,由此解开了花瓷窑变的奥秘。花瓷的研制成功为后来钧瓷的创制打下了基础,因此,不少学者称唐花瓷为黑唐钧。光化学分析表明,宋钧瓷的蓝色乳光釉有与唐鲁山花瓷蓝斑完全相同的分相结构,同属于液——液分相釉。段店与神匣相距七十公里,窑工间的技术交流应很方便。当地也流传有“先有段店,后有神垕”之说。况且在古钧瓷窑址也发现有花瓷残片,所以说花瓷是钧瓷的鼻祖应不为过。

 

宋清凉寺汝瓷

 

汝瓷、汝窑及贡窑汝瓷是以铁为主要着色剂的天青釉瓷器,原产于北宋时汝州所辖的宝丰,因地而名。汝窑为烧造汝瓷的窑场。宋周辉《清波杂志》载:“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末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宋叶真《坦斋笔衡》载:“本朝以定州白磁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可见,清凉寺汝窑在从事商品瓷生产的同时,主要担负着宫廷用瓷的烧造任务,其形式主要是奉命烧制贡品,应称其为贡窑。宋时烧造汝瓷的贡窑在今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

汝窑的艺术成就及历史地位:汝瓷为青釉类瓷器。唐代有越窑绿中泛黄的青瓷、北宋耀州窑橄榄青色瓷、南宋龙泉粉青和梅子青釉瓷。而汝窑生产的青中泛蓝的天青釉汝瓷则独树一帜,工艺达到了当时青瓷的最高水平。其选料考究,器型简洁大气,胎体轻薄,工艺精湛规范,型饰、纹饰体现了皇家的艺术风格:创造了青中泛蓝、自然天成的天青色;以玛瑙为釉创造出了润玉柔和、寥若晨星、状若蝉翼的釉质和纹片;开创了满釉支烧小若芝麻的微型支钉工艺和规范的模制技术。

汝窑自宋至今为文人雅士、皇亲贵族所追捧。近千年来记载、赞美和探讨汝窑的相关著述就有二百馀部(篇),仅清乾隆皇帝为汝窑器题诗就有十五首。除上述外。如:明代吴中:吕震《宣德鼎彝谱》:“内库所藏柴、汝、官、哥、均、定。”李日华《紫桃轩又缀》:“汝窑用玛瑙末作釉,当时止供御,绝难得。”曹昭《新增格古要论》:“汝窑,出北地。宋时烧者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土脉滋润.薄甚亦难得。”清乾隆皇帝御制诗:“定州白恶有芒形,特命汝州陶嫩青。口欲其坚铜以锁,底完而旧铁馀钉。合因点笔意为静,便不簪花鼻亦馨。当日奉华陪德寿,可曾五国忆留停。”这些文献中不但把汝窑列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而且对汝瓷的釉色、质地、选料、艺术风格和珍贵程度等都做了具体的描述。

传世汝瓷和考古发现宋贡窑汝瓷存量极少。现已发现全世界传世汝瓷存有16种,计74件,多为洗、盘、瓶、盆等。大部分存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院和英国伦敦大学大维得基金会。珍贵的汝瓷成为人们研究、追觅的对象,了解其出产地成为人们研究、探寻的重要目标。

20世纪30年代日本人原田玄讷寻找汝窑窑址未果。1977年到1986年,北京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相继在宝丰清凉寺瓷窑址发现汝瓷(青釉瓷片。1987年到2000年,河南省考古研究所先后在清凉寺窑址进行了六次考古发掘,确定清凉寺为烧造汝瓷的窑址。2001年,宝丰清凉寺汝窑窑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汝窑址面积很大.在中心烧造区出土的各类瓷片达五十多万片,器型有碗、盘、洗、盒、瓶等二十馀种,不但囊括了多数传世之品,还新发现炉及雕塑类器等。瓷片断面呈香灰色,釉色以天青为主,约占99%,余有月白、卵青、天蓝、青绿。传世汝瓷很少有复杂装饰,发掘证明,汝瓷的装饰也很丰富,纹饰装饰有莲纹、龙纹、菊纹、弦纹、祥云纹、鱼纹等,造型装饰有龙、鸳鸯、鸭、狮和麒麟等。出土瓷片中无刻瓷的底款,说明传世汝瓷底部“奉化”、“甲、丙”字为离开窑区后所刻。汝窑成熟期烧制燃料为木柴。不用窑区充足的煤炭而用木柴,可见烧成要求条件之高。另外,出土熏炉型饰和盘中纹饰的龙都为“五趾”,充分反映了北宋晚期皇家御器的装饰风格。考古发掘表明,汝窑创烧不晚于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成熟阶段为宋哲宗和徽宗时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