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希恕经方医学系列学习案例A006——发热、腹胀之茯苓饮合五苓散加半夏汤方证案

 谷秀稻香 2014-06-02

胡希恕经方医学系列学习案例A006——发热、腹胀之茯苓饮合五苓散加半夏汤方证案

冯世纶教授医案;

陶有强医师分析


吴某,女,45岁,初诊日期:2011年3月24日患者诉2010年 “五一”做完腰椎间盘微创手术后发热至今,体温37.1~37.5℃,胃有灼烧感,一到下午2-4点体温就高,早晚体温正常,下肢凉,体温高时心率快,体温高时下肢凉减轻,腰痛,腹胀,打嗝,纳差,自觉肠蠕动,眠差,口稍干不欲饮,小便灼热,大便日2行,质稀、灼热,舌淡润苔薄白,脉弦数。

桂枝10g茯苓12g苍术10g猪苓10g泽泻6g清半夏15g党参10g陈皮30g枳实10g生姜15g

7剂,水煎服,日1剂。

结果:服药7剂体温降至36.9℃,胃胀减,胃热已,打嗝已,納增,小便还有点热,大便灼热已,大便日一行,成形。


分析:

患者近一年前腰椎间盘微创手术后即不明发热,并伴有腹胀等不适。

腹胀,打嗝,纳差,自觉肠蠕动,下肢凉,口稍干而不欲饮,提示里虚寒,气滞水停,并兼饮气上逆,证属茯苓饮加半夏汤方证,“胃不和,卧不安”,是以眠差。

午后定时发热,腰痛,胃脘灼热感,二便灼热不利,口干而不欲饮,结合之前分析,考虑水饮内蓄,郁而化热。外证似表邪未解,我们见午后定时发热,腰痛,易辨作单纯表证,或桂枝汤证的营卫不和,或麻杏石甘汤证的表湿郁热,实则差矣。《伤寒论》166条“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喉咽不得息者,此为胸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以寸脉微浮、气上冲而证似桂枝,实则是由于痰聚胸膈冲逆于上所致。本例亦然,水热结聚于里,表里不相透达,表气不和。“午后定时发热”是有形之邪结聚,郁而化热的一类特征性表现,如湿热,水热,燥屎,瘀血等,当然它也是某些虚性发热的特征,在此不在论述。腰痛为水饮内着所致,如甘姜苓术汤证重、痛一类。

治当健胃补虚,行滞除痞,化饮降逆,兼清化、清利水热之邪。小便不利,水热停蓄,新水不生,津不上承,故虽渴而不欲饮,脉浮、定时发热、胃热、二便灼热而不利当为水饮郁热欲伸而不畅之象。辨六经为太阴阳明合病,辨方证为茯苓饮加半夏合五苓散证。仲景论述五苓散条文较多,概以“小便不利,(微热)消渴”为主症,其辨证要点即在于:脉浮有热,气冲水逆,渴而小便不利。水热气滞为标,中虚胃弱为本,两方相合,标本兼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