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法堂

 淡定之妙湛精舍 2014-06-13

  法堂,亦称讲堂,是演说佛法、皈戒集会的地方,在佛寺中为仅次于佛殿的主要建筑,一般位于佛殿之后。《禅林象器笺》引《三才图会宫室部》所记,这样解释“法堂”二字的含义:“堂者,当也;谓当正向阳之屋。又堂,明也,言明礼义之所。”可备一说。

法堂

  《佛本行集经》说:“有诸比丘,或在露地说法之时,或寒或热。我许造堂,堂下说法。若虽有堂,露无四壁,风吹尘草,汗诸比丘。我今当听起四壁障,遮诸尘草。时诸比丘,在说法堂。若地不平,应以种种若麻若草泥涂其地,使令净好。”又《毗奈耶杂事》云:“佛告阿难陀:‘此拘尸那城,往古有城,有拘奢伐底,有王名大善见,国人奉诸金银末尼等宝。王日:如是诸宝,我自丰足,不受。国人置宝而去。王念:今此珍宝非枉求,我今宜用修造法堂。时有八万四千诸城小王闻之,咸诣王所,白言:愿不烦神虑,臣等望为王营造。再三请而许J诸王白王:于城东形胜地,兴建法堂。严饰既毕,愿亲临幸。王念:此胜法堂,不应先自受用,宜请一切沙门、婆罗门、有德行者,如法供养。’”正由于大善见国王深知法堂对于佛教的重要性。《大方等日藏经》明确规定:“于当来世,是中皆应起立塔寺,造作法堂,安置舍利、经法、形像。”中国汉地,法堂之建,始于东晋道安、昙翼。《六学僧传·隋罗云传》说:“上明东寺,法堂十二间,盖道安、昙翼所造。”道宣《续高僧传-罗云传》也记载:“释道安于上明东寺造堂七间,昙翼后造五间,连甍接栋,横列十二。”《景德传灯录·牛头慧忠禅师章》说:“众请人城,居庄严旧寺。师欲于殿东别创法堂。先有古木,群鹊巢其上,工人将伐之。师渭鹊日:‘此地建堂,汝等何不速去?’言讫,群鹊乃迁巢他树。”迨至百丈怀海创制清规,不立佛殿,唯树法堂,从此法堂之设遂成丛林定式。

  法堂的建筑式样,《禅林象器笺》认为:“百丈制禅苑规绳,取意于朝制。其东西两序,犹如文武排行。五参上堂,犹如五日一参。到法堂制造,亦是拟太极殿矣。”从法堂的设置及日常规仪看,此说法很有道理。法堂南、北各开一门,法堂之内应有佛像、法座、罘恩法被或板屏及钟鼓等。《释氏要览》卷下“佛堂置佛像”项下引《大法矩陀罗尼经》云:“法师说法时,有罗刹女名爱欲常来惑法师,令心散乱。是故说法处常置如来像,香花供养,勿令断绝。彼罗刹女,见已即自迷,不能为障。”法座也叫狮子座,于法堂中设立高台,中置坐椅,名曲盂床,略称为曲盈。法座之后罘恩法被。“罘恩”本是宫廷中所设,有二义:一是门外之屏,据顾炎武《日知录》卷三十二考证,“罘愚在门外。罘,复也;恩,思也。言臣将人请于此复思之也。”二是设在宫阙上交疏透孔的窗棂,宋程大昌《雍录》卷十“罘恩”条说:“罘恩者,镂木为之,其中疏通,可以透明,或为方空,或为连琐,其状扶疏,故日罘恩。”《敕修禅林清规·告香》条说:“至日,侍者令客头于寝堂或法堂铺设罘恩椅子。”此书《秉拂》又说:“堂司行者,排办法座,左手敷罘恩,设住持位。”由以上所引可知,罘愚、法被,其义略同。罘恩原指朝廷宫殿的一种设施,用之于禅林则指法座之后的屏障,古制或为丝绸之物,或为镂木为主,难于确知,现代丛林通常用木板为之。也有一些寺院,于法座后挂狮子图代替罘总法被,象征佛之说法。曲盈之前,设置讲台,台上供置小佛像,下设香案,供置香花。法座(曲盏)两侧列置听席,以备僧俗听闻大德说法说禅。法座左边放置钟、磬,右边放置法鼓,以供上堂说法时呜之警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