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合肥国税:税警联手破获特大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串案

 plmok999 2014-06-19

  在风险应对扫描模型指引下,税务稽查部门以一份要求虚开发票的传真为线索,联合公安经侦部门深查细挖,破获一起涉及31家企业的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串案,将38名犯罪嫌疑人送上了被告席。

  经过几个月的不懈努力,合肥市国税局第一稽查局前不久与公安部门联手破获一起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串案。案件涉及合肥市及其周边31家企业、38名犯罪嫌疑人,公安部经侦局将该案命名为“6·5”特大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案。目前,所有涉案公司和人员均已被依法判决,挽回税款损失1100多万元。

  根据风险扫描模型锁定检查对象

  一天,合肥市国税局第一稽查局接到安徽省国税局的税收风险应对通知。

  通知说,省局风险应对扫描模型提示,合肥A公司存在多项疑点:营业收入逐年翻番,增值税税负却逐年走低,近3年只有0.1%左右;在被监控风险指标中,其本期销售毛利率、增值税税负变动率、销售毛利变动率、本期存货变动率、存货周转变动率、连续亏损异常识别等7项指标均异常,风险指标高达85分,风险等级为4级。

  接到检查任务,合肥市国税局第一稽查局立即启动风险应对稽查工作模式,采取预案制稽查,即在实施稽查前,要求检查人员针对检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做好外围调查和应对准备;充分利用税源监控分析平台和工作流等信息系统,了解纳税人的风险所属期、主要风险、涉及税种等信息;确定主、辅检查人员,科学配置检查力量;抽调信息技术部门人员,为案件稽查工作提供全程技术支持。

  安排到位后,检查组立即从征管系统调取A公司的信息。资料显示,A公司1998年4月成立,主要从事家用电器、金属货物销售,1998年6月被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法定代表人为王某。

  突击检查碰到要求虚开发票的传真

  根据预案分析,检查组认为商贸企业的涉税违法手段通常隐蔽性强,企业容易藏匿证据。针对这个特点,检查组实施了突击上门检查方式。

  看到税务人员突然到访,A公司的财务人员显得十分慌张。当税务人员提出查账要求后,财务人员东找西找拿来了一个账本。翻看这些资料,检查人员发现,A公司的账目混乱,业务往来复杂,单据缺失现象严重。对此,财务人员都以公司管理不规范,自己业务水平低来搪塞。

  从混乱的账目资料中找不到直接证据,检查人员紧张地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办”。财务室里一片寂静。

  突然,传真机旁传来“滴”的一声,检查人员循声望去,只见一个传真件缓缓滚出。这时,检查人员发现几个财务人员神色慌张,互使眼色,就抢先走到传真机边拿起还发热的传真件。展件浏览,检查人员不禁眼前一亮:传真件的内容竟是,某产业园B公司要求A公司开具一张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申请,特别嘱咐要将“电费”开具为“圆钢”。

  手握这一虚开发票线索,检查组立即对A公司的账务进行全面检查。同时,根据账目资料选取从A公司取得发票最多的C公司开展外调。经查发现,C公司涉嫌向A公司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并已申报抵扣税款。

  意识到可能案情重大,合肥市国税局第一稽查局将此案移送至市公安局经侦部门。很快,两部门成立“6·5”专案组,开展深入调查。

  冲破险阻,“拔出萝卜带出泥”

  专案组梳理A公司的经营记录发现,A公司主要经销家电产品和钢材,进货时都会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而销货时却经常不需要开具销售发票。原因是,其家电产品部分销往乡镇和个体户,钢材主要销往建筑安装企业,这两种途径的销售对象一般不需要增值税专用发票。由此专案组判断,A公司很可能会富裕大量增值税专用发票。根据这一分析,专案组决定对A公司与其下游企业的往来进行深入排查。

  按照既定方案,稽查人员白天跑企业检查取证,协助公安讯问;晚上回单位整理繁杂的调查资料,分析查找线索。案件进展很快。

  眼看自己的非法行为即将败露,A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王某坐不住了。不过,他不是打算投案自首,而是企图阻挠办案人员。他先是向检查人员送礼,求检查人员不要再查自己,结果碰了一鼻子灰。看软的不行,王某干脆来硬的。他多次对检查人员进行电话恐吓,称其已雇地痞流氓在稽查人员下班的路上等着。发现检查人员不为所动,他更是变本加厉。一次,当检查人员上门检查时,王某甚至在其办公室手持皮带,准备对检查人员进行人身攻击。幸亏公安人员及时赶到,才制止了一场血腥。

  面对王某的疯狂,检查人员毫不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将案件一查到底的决心。

  通过数据筛选和盘库分析,检查人员发现,至少有几十家工业企业通过转账、资金回流以及虚假承兑汇票等方式与A公司进行资金往来,这些企业主要涉及机械、工贸、塑料生产等行业。针对这个情况,专案组选出若干户疑点较大的下游企业进行重点突破。

  在确凿证据和政策攻势下,第一家被调查企业的负责人和财务人员很快就承认,以支付票面金额6%的开票费形式,从A公司购买了增值税专用发票,并抵扣了税款。

  接下来的调查非常顺利,基本上是一步到位。眼看税务机关掌握确凿证据,其他20余户被调查企业也纷纷供出了从A公司购买发票的事实,以求宽大处理。

  调查结果显示,这20多家被调查企业彼此勾结,通过股东、亲戚、熟人等相互介绍方式,互相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偷逃税款。

  38名“票友”一同站上被告席

  经过100多个日夜的艰苦奋战,“6·5”专案组终于查实,A公司法定代表人王某自2009年1月至案发,先后与合肥市30余家企业相互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价税合计2.1亿元,涉及税额3051万元。涉案人员均被抓获。

  日前,该案在合肥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31家企业的38名虚开发票“朋友”站满了被告席。其中,有鬓发已白的老者,花甲之年还要面对牢狱之灾;有豆蔻青年,大学毕业刚上班就碰了法律的红线。A公司主管会计孙某今年还未满20岁,其在会计工作中明知道A公司的虚开发票行为违法,还听从王某的指使,多次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知法犯法,结果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5年。听完判决,孙某当场痛哭,感叹“一失足成千古恨”。

  经法院审理,从2009年起,A公司在无任何真实货物交易的情况下,向30家工业企业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265份,合计税额372万余元。作为A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王某组织实施了主要犯罪事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惩治虚开、伪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的决定〉若干问题的解释》等相关规定,主要案犯王某因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数额巨大且情节严重,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A公司被判处罚金30万元,其余涉案公司和人员均被依法判决。

  由于A公司还有销售货物收入未申报,税务机关日前依法对其追征税款675万元。

  (田小燕 本报记者 周明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