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古旧书店掠影

 苏迷 2014-06-19
常常说很忙,是有事做,或许是充实。近来的工作忙碌,令我有点应付不了。这件事没完成,那件事接踵来。都是重要而紧急的,一下子让我手足无措。
  周末还在外地出差,更谈不上平时的年假与补休了。半年前说送本书给黄恽先生的,结果总没有兑现。企业上市了,对于我们来说,除了更忙碌、更规范之外,好像并没有多少益处。
  腾飞前的两年,或许是磨难吧。没书买,就在网上看别人买的书。难得晚上出去书友那里聊天,也是空手去空手返。
  古旧书店好久不去,其实相比较之前的频率不算太久。只是难得买到书,所以心里又惦念又觉得没劲。
  古旧书店,我最早知道是在高一的时候。掐指算来已经是十六年时间了。那时候一位叫做尤丽的女同学告诉我,苏州乐桥有一爿叫做古旧书店的,卖旧书。我那时候根本不知道竟然还有卖旧书的地方。书,不是在新华书店买的么?她说,里边连高中学生用过的习题书都有,我当时很好奇。
  那时候每月放假一次,可以回家。每次在人民桥南边或者老阊门那里换车,有时候走到石路的小中巴车站。就是没有从人民桥往北去古旧书店,更没有从金门往东去往那里。
  如今,三乐湾早已拆迁殆尽,而曾经的中巴车站,我记忆里是在现在的新苏天地往南那边,我的同学说在如今的金门商城那边,不管是这两处的哪一处,现在是连一点踪迹都不见了。时光总是随着记忆消失在我们的视线,脑海中残存的印象需要人与人的拼接。那时候少用照片,更少其他的视频设备。所以要很多的回忆才能完成一副城市的拼图。好在古旧书店一直在那里,不管门面如何变化,不管铺面大小与样式。
  我喜欢直奔三楼,逛完才回一、二楼看看有什么新书到。这次也不例外,发现最近新上不少旧书。
  民国平装书还是有点的,不过少的可怜,内容不敢恭维,实在是放在地摊也不见得会抢手的。当然价格是挺辣手的,如果是一个大海,那么望洋兴叹也好过看着一潭死水。可惜古旧书店陈列出来的旧平装,我想说是近乎干涸的小池塘,或许是即将吹干的路边积水吧。好像闻一多的那首名诗,真像是让人绝望的死水。有位朋友告诉我,书店库房有十多万册书堆积着,好书自然不少。可惜现在资源紧缺,捂着不卖,慢慢来。介绍信大概还是有用的,知识价格恐怕绝不会手软了。苏州的古旧书店毕竟是苏州文化的一块金字招牌,几十年间虽然在不断地变化,到底还是风雨飘摇而屹立不倒,现在如果哪个城市还有国营的古旧、古籍书店,那真叫做孑遗了。在这个年代,还能像古董这么见着,也算是不易,相信后来的人连线装书都要去博物馆、图书馆见识了。
  记得前几年买到了油印本上下两册的《苏州古旧书店志》,翻看里面的古旧书店售卖史,真是让人觉得生不逢时了。前几年常常和H先生在彩香和古旧书店淘书,他说H经理不懂旧书,还生活在那个售卖线装书的时代(大意)。不曾想,几年时间,今非昔比,大有吴下阿蒙之叹了。这大概是网络的作用吧。上海古籍影印的四库全书艺术类,非百元一册不能得。躺在柜子里,隔着玻璃示人的民国平装本,奇货可居的样貌。
  最近大概收了不少陈本源先生的藏书,书里不是签名就是盖章。陈先生是苏州教育学院的老师,《传统文化研究》和教育学院的校刊里见过他的文章。前几年彩香书摊还是夕阳红的时候,不少书铺卖过陈先生的藏书。我见到的都是八十年代到千禧年前后的出版物。一般是一个签名,有的是印章。书多数保存比较好,有的有划线,很少在书里写字批注。陈先生藏书不少,万册肯定是有的,文学艺术、语言文字、哲学教育,这几个类别很多,没有见到有卖出的民国平装以及线装书。这次在书店好好翻过,也没有见这类书。陈先生去世好几年了,这书也就慢慢流向市场了。
  书店的人比较仔细看过这批书,我大部分看了一遍,除了感叹群书质量一般之外,特别佩服对旧书定价者。觉得还能读读的书,一翻定价,马上放回去。把好书当做白菜卖,有点觉得斯文扫地,但心中也有窃喜的成分,因为有机会捡漏。但是把一般书当做善本卖,不免有点要骂娘的冲动。不过还好,最终的结果是感谢。因为这样的价格导致我不会一袋子沉甸甸的拎回去。占地方,还遭媳妇说。
  花了近一个小时,买了四本书。以前古旧书店,一二楼一家,三楼独立付账,这次发现变了。开一张小票,连带着书都拿到楼下去结账。抱着书,付账。信用卡和钱同事帮我拿着,人走开了。还好中午饭钱里还留了一些在口袋里,买下四本书,花了半百。
  寻找未来,这是一本关于紫砂壶的书,夫妻两人爱好陶土,做了一些作品。这书纸张、印刷都还不错,文物出版社还是有质量保证的。只是文字太小,序文太多,图片不多。
  中国新闻史文集,这是本辑录49年前关于报纸、新闻的文章,不少是发刊词。见不到原物,这算是望梅止渴。这书初版初印与再印的封面不一样。
  儒林外史研究资料,古典小说高中大学看过一些,只不过看故事而已。八九十年前胡适等人发掘考证了不少关于中国古典小说的作者的文字。幸好当时有人做,资料虽说不容易找,好在还没经过再次的大劫难,所以千辛万苦还是有资料得来的。这方面胡适的功劳不小,基本上把古典小说的名著考证了个遍。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自不待言,三言二拍还有这儒林外史也是其中的一个部分。
  万象,这是一本辽宁教育出版社出的杂志,内容很好看。我隔三差五买些打折的。创刊号也买到了,那年在苏福路的旧书摊上,那时候七八个摊都聚集在一个大间里的时候,独立的书铺,一家连着一家。如今星散四方,剩下卖书的这几位也是勉强糊口罢了。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同名杂志,我买到不多。当年在杭州错过了民国的创刊号,还不止一本,现在回忆起来就觉得懊悔呢。北京的谢其章更是配了多种万象,现在渐渐也被人知了。平衡的中央书店、万象图书馆,一家双名,除了万象这个组织之外还有《万象十日刊》。我一次买到了全部杂志的三分之一,十六开的本子比那万象特色的方本要大一些。
  还有一册《万历十五年》,是内蒙古文化出版社的,以前没见过这个版本。只买过中华书局和三联的,这应该是盗印本,没有授权的印刷品,纸张也很差。
  拉杂写了不少,源自去了趟书店。可惜好书难经眼,更侈谈访与收。没买到书,却有些感想,在我看来是最佳的爱书方案呢。
  书店出来,数着日子。九月一日某个广场会有书市么?书市谁能淘的好书呢?拭目以待,也是闲看他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