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翘起的嘴唇,曾经知道|策兰

 真友书屋 2014-06-21

翘起的嘴巴


翘起的嘴巴,可以感觉:

黑色的植物。


(需要它,不找寻光,留下

雪纱,留下

你的猎物。


两者都可以:

触摸,禁止触摸。

两者谈着爱之罪,

两者都想存在与死亡。)


叶片疤痕,嫩芽,密密睫毛。

在眼睛尽头,陌生的日子。

豆荚,真实而开放。


嘴唇曾经知道。嘴唇知道。

嘴唇沉默直到结束。


王家新 译


[诗的故事]

保罗·策兰(Paul Celan,1920—1970),生于一个讲德语的犹太家庭,父母死于纳粹集中营,策兰本人历尽磨难,于1948年定居巴黎。策兰以《死亡赋格》一诗震动战后德语诗坛,之后出版多部诗集,达到令人瞩目的艺术高度,成为继里尔克之后最有影响的德语诗人。


保罗· 策兰和英格褒· 巴赫曼于1948年5月在维也纳认识,并相爱。然而,他们相处只有两个月,策兰作为来自罗马尼亚的犹太人难民,不能留在奥地利,只能流亡去法国,而巴赫曼当时在维也纳大学攻读哲学博士学位。后来,他们通过两地书进行交流。这些通信,成了他们之间爱情和诗歌成长的重要见证。


今天推荐的这首诗正是策兰与巴赫曼恢复爱情关系后写下的一首诗。诗中谈到“爱之罪”,因为策兰后来有了妻子和孩子,巴赫曼为此也有一种深深的负疚感。


巴赫曼曾这样问道:“我常常自问,在这么多年后,对于你,我究竟是谁?”而她没有把这封信寄出。 在策兰1970年4月下旬跳塞纳河自尽后不久,巴赫曼在她自己的长篇小说《玛丽娜》的手稿中添加道:“我的生命已经到了尽头,因为他已经在强迫运送的途中淹死,他是我的生命。我爱他胜过爱我自己的生命。


在策兰死后三年,巴赫曼死于她自己罗马寓所的火灾,年仅47岁。


[诗歌君语]

嘴唇翘起

替我们记下心的岁月

它曾经比我更懂你

梦里我很迟疑

请告诉我吧!

当下一刻我吻你时

你是否还会闭上眼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