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像

 淡定之妙湛精舍 2014-06-24

行像

  行像亦称为行城或巡城,是用宝车载着佛像巡行城市街衢的一种宗教仪式。关于佛教行像仪式的起源,据赞宁的《大宋僧史略》解释:“行像者,自佛泥洹,王臣多恨不亲睹佛,由是立佛降生相,或作太子巡城相。”

行像

  五世纪初,法显旅行印度时,在西域和印度均亲见行像仪式。据《法显传》载,他到于阗时,住在瞿摩帝寺,“法显等欲观行像,停三月日,其国中十四大僧伽蓝,不数小者,从四月一日,城里便扫洒道路庄严巷陌。其城门上张大帷幕,事事严饰。王及夫人媒女皆住其中。瞿摩帝僧是大乘学,王所敬重,最先行像。离城三四里作四轮像车,高三丈余,状如行殿,七宝庄技,悬缯幡盖,像立车中,二菩萨侍,作诸天侍从,皆以金银雕莹,悬于虚空。像去门百步,王脱天冠,易着新衣,徒跣持花香,翼从出城迎像,头面礼足,散花烧香。像人城时,门楼上夫人蜾女遥散众华,纷纷而下,如是庄严供具,车车各异,一僧伽蓝则一日行像,自月一日为始,至十四日行像乃讫。行像讫,王及夫人乃还宫耳。”《法显传》还记载,法显在印度摩揭提国巴连弗邑村时,也看到当地的行像,“年年常以建卯月(二月)八日行像,作四轮车,缚竹作五层,有承栌枢戟高二丈许,其状如塔。以白氍缠上,然后彩画作诸天形像,以金银琉璃庄技其上。悬缯幡盖,四边作龛,皆有坐佛、菩萨立侍。可有二十车,车车庄严各异。当此日境内道俗皆集,作倡伎乐,华香供养,婆罗门子来请佛,佛次第入城;人城内再宿,通夜燃灯伎乐供养。国国皆尔。”

  西域行像在佛生日外也有举行的。七世纪时玄奘赴印度留学到屈支国(即今库车)时,曾见到行像仪式,据《大唐西域记》卷一“屈支国”条记载:“大城西门外路左右各有立佛像,高九十余尺,于此像前,建五年一大会处,每岁秋分数十日间,举国僧徒皆来会集,上自君王,下至士庶,捐废俗务,奉持斋戒,受经听法,渴日忘疲。诸僧伽蓝庄严佛像,莹以珍宝,饰之锦绮,载诸辇舆,谓之‘行像’,动以千数,云集会所。”

  第四世纪以后,佛教的行像仪式开始自西域传人我国汉地。我国佛教行像仪式一般于佛诞日举行。据《魏书-释老志》说:世祖初即位(424),亦遵太祖太宗之业,于四月八日,舆诸寺佛像,行于广衢,帝亲御门楼临观散华,以致礼敬。至孝文帝时于太和二十一年(497),诏迎洛京佛像入阊阖宫中,受皇帝散华礼敬,岁以为常例(《佛祖统纪》卷三十八)。又《洛阳伽蓝记》卷三“城南景明寺”条说:“景明寺,景明年中立,因以为名。……四月七日京师诸像皆来此寺。尚书祠部曹录像凡有一千余躯,至八日节,以次人宣阳门,向阊阖官前,受皇帝散花。于时金花映日,宝盖浮云,旖幢若林,香烟似雾,梵乐法音,聒动天地;百戏腾骧,所在骈比;名僧德众,负锡为群,信徒法侣,持花成薮;车骑填咽,繁衍相倾。时有西域胡沙门见此,唱言佛国。”可见当时行像仪式盛大庄严。自南北朝以至于唐、宋,行像逐步在我国各地流行。《法苑珠林·潜遁篇感应缘》卷三十一说:“(刘)宋岷山通灵寺有沙门邵硕……以宋初出家人道,自称硕公。……至四月八日,成都行像,硕于众中匍匐作狮子形。”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二十引《荆楚岁时记》说:“二月八日,释氏下生之日,迦文成道之时,信舍之家建八关斋戒,车轮宝盖,七变八会之灯。至今二月八日平旦,执香花绕城一匝,谓之行城”。唐韩鄂的《岁华纪丽》卷一“二月八日”条所引与上略同。另外,《僧史略》卷上“行像”段说:“又景兴尼寺金像出时,诏羽林一百人举辇,伎乐皆由内给。又安居毕,明日总集,旋绕村城,礼诸制底;棚车舆像,幡花蔽日,名日三摩近离(此日和集)。斯乃神州行城法也。”

  到了宋代,行像一般似多行于北方。元、明以后,行像虽少记录,但近世西藏和五台山等处,每年仍有行像的仪式。至于大江南北行像的风俗已为浴佛所代替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