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红昌读医札记之 六经辨证的思考

 johnney908 2014-06-24
 我觉得的,每一种学术思想的产生,发展成熟,都是有基础的。一是,理论基础,一是临证经验。
         从伤寒论原序看出,仲景每天面对的大多是急性热病,这必然要求他从现有文献中寻找理论根源,那么《内经》热病理论,必然就构成为了仲景热病理论的基本框架和内核。
        董兄论述甚是精当,我仅就仲景对《内经》六经继承,和学术源流作一略论,为董兄上文之补充:
        一,《灵枢。经脉篇》手足六经经脉循行部位,如足太阳膀胱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其是动所生病:冲头痛,目似脱,项如拔,脊痛。。。。
《伤寒论》中太阳病也是头痛项痛,表实证还有身疼腰痛,骨节疼痛等,不能说与经脉循行无关。
       二,《素问热论》六经征候分类,是按经络循行部位及所属脏腑功能的变化表现来分类的,伤寒六经征候与之更为密切。《素问,热论》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伤寒论》中太阳病是同样论述。再有六经的顺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伤寒论中也是一致的 。另外,《素问,热论》中提出的表里俱病的两感,以及治疗原则,热病禁忌,在伤寒中均有体现。
       三,《素问,天元纪大论》的三阴三阳与六气相配,即太阳寒水,阳明燥金,少阳相火,太阴湿土,少阴君火,厥阴风木,《伤寒》中虽未明言,但还是蕴涵在了仲景的辨证思想中了,如柯韵伯注:六经各有恶寒,而太阳应寒水之化,故恶寒特甚。阳明燥化,包括了胃之燥土,大肠之燥金,少阳内愚相火,故。。。。。少阴为水火之脏,故有寒化热化之变,厥阴风化,肝之疏泻失职,气血淤滞,阴阳之气不相顺接而为厥,或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故呕吐哕利皆见。
      四,《素问,六微旨大论》的六气标本中见,如: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所谓本也,本之下,中之见也,见之下,气之标也,本标不同,气应异象。说明了六气标本不同,所反映出的临床表现是不一致的,而且经脉互为表里者,可以兼见。《伤寒论》中表里互见转化比比皆是,如太少两感,或失治误治转化为少阴病,如实则阳明,虚则少阴。。。举不胜举。
      五,《 素问,天元纪大论》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素问,至真要大论〉〉愿闻阴阳之三也,何谓?岐伯曰:气有多少,异用也。〈〈伤寒
论〉〉也是一脉相承,以六经体现了,阳气与阴气的定量变化,说明了以阴阳的的相互消长,来反映急性热病正邪的变化。
        小弟打字太慢,引文多从略,请见谅。另拘于识见,错漏牵强之处定是不少,只为抛砖引玉,请方家多多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