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丹合编·胎息》清·贺龙骧(1644─1911)
(《女丹合编》是气功丛书,清·贺龙骧辑。收入明清时期重要女丹著作近20种,丛书编入光绪三十二年(1906)成都二仙庵重刻《道藏辑要》)
功夫到此莫粗疏,神息绵绵合太虚。借问养胎何所似,恍如父母未生初。
原注:功夫到此,切莫粗疏。必要忘相忘形,体同太虚,而真息往来,绵绵不绝,似有似无,若忘若存,如春沼鱼,如百虫蛰,呼至于根,吸至于蒂,终日混混,如在母腹未生之初一般。不二元君曰:「息息返干初」者,此也。
再注:这里的「粗疏」不仅是粗心大意的意思,更是跟后面「神息绵绵」形成对比,表示神志和呼吸不要粗浅疏离,要绵绵不绝,息息归根。太虚,非阴非阳,如《道德经》中所写的「恍兮惚兮」。我似是有意识,又似是没有意识;我似是在呼吸,又好像没有呼吸。修练胎息,就像在母腹胞胎之中,与母亲精神相往来,从肚脐得到母亲气血的滋养,而养精养气养神。胎息则与天地精神相往来,从大自然得到一切所需。
丹结之后,神即气而凝,气即神而往。如人怀孕一般,故谓之胎。非真有胎也,神息住于此也。盖胎者。藏神之府。息者,化胎之源。胎因息生,息因胎住。胎不得息不成,息不得神无主。神息相根据,是真胎息。
原注:到息住脉停,则神定矣,神定方能出定,而圣胎始完。
再注:「丹」是矿井中的矿石,矿石被埋在泥土中这么长的时间,吸收了地气的精华,形成高能量的物质。文中的「丹」是指经修练之后在体内结成的高能量物质。身体能量高了,静下来,气行得慢了,心神就安定下来,思维敏锐,口齿灵敏,表现于外;动起来,心神周游,气息就出来了,充满活力。这就是神气充足的状态。修练胎息,修到呼吸若有若无、恍兮惚兮的状态,则化成胎,神气然后住在胎中,呼吸潜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