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越来越觉得我是多么的恶

 杂货店伙计 2014-07-04

 

小时候我们受到的教育是人性是美好的、社会是充满爱的、位居高位者都是品德高尚的君子,可是当我们走进社会才发现真实的世界并不像教科书上那般美好,于是乎怀疑产生了,人性是善还是恶?

     

如果我们拿这个问题采访一名古罗马人,一定会让他满头雾水。古罗马人头脑中没有人性善恶的区别,在他们看来人性本来就是这个样子,尽管在我们看来古罗马人本性邪恶、贪婪、好斗。孔夫子教导我们说君子要远庖厨,可是在古罗马连最文雅的人都乐意观看角斗士捉对厮杀的血腥场面。

     

人性善恶虽然是大是大非的问题,但却很难说清。有的人说一套做一套,有的人做而不说,有的人说而不做,当然也有很少的一部分人怎么说就怎么做,他们要么是高不可攀的圣人,要么就是招人喜欢的性情英雄。最苦恼的莫过于那些离开象牙塔,刚刚走进社会竞技场的青年朋友,难免会有被欺骗的感觉。

     

儒家所倡导的君子是统治阶级政治上的需要,同时也代表了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而现实生活中并非如此。抽象地、形而上地讨论人性的善恶或许没有意义。这本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没有人能够给出确切的解答,一个人能够证明人性多么善,另一个人就能证明出人性多么恶。虽然人们对人性善恶存有争论,但对人性可塑却少有质疑。所以相比于旧《三字经》开头“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觉得新《三字经》开头“人之初,如玉璞。性与情,俱可塑”更贴切,前者的语气先验而独断。

     

在中国历史上,战国时代的时代精神在中国历史上独具魅力。在这个大洗牌的时期,不但变换了游戏的主角,连游戏规则都同时发生了改变。原先是周王朝统治下的一系列诸侯国,他们以分封建制为基础,以周礼为最高政治准则。经过时代的洗礼,各诸侯国嬗变之后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其内涵已经发生根本的改变。周礼作为老朽的游戏规则在春秋时期或许还有遮羞布的作用,到了战国,连这个作用也丧失了,一切都变得赤裸裸、直截了当。从此再没有任何规则来限制人们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活动,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自然规则——它出自天然,带着远古的问候,丝毫没有任何人为加工的痕迹,我们称之为丛林法则。

     

说到丛林法则,谁都能想到那是一种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生存方式,一切都以战胜对手、获取利益为导向,当然另一面就是防止被对手打败、避免损失。其实,用中国人经常说的“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来形容丛林法则并不准确,丛林法则之下没有道德家什么事,没有道德家当然也就不会有“王”、“寇”的道德标签。这里只有胜利者和失败者,没有高尚者和卑鄙者;这里不以善恶论圣贤,只以输赢论英雄。

 

    丛林法则体现在国与国之间、阶级与阶级之间、人与人之间,其中的例子太多太多,数不胜数,让我们发现了丛林法则之下人类趋利避害的天性。而这一发现只能算做回归,因为在亿万年前人类本来就是这种生存状态,而且一到乱世,这种状态就重新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

     

在现代商业社会之前,每逢乱世,人性中恶的本性会表现的淋漓尽致;而在太平时期,由于统治阶级出于政治上的需要以及人们的良好愿望,提倡以德治国,人性中恶的本性会有所收敛。自现代商业社会出现之后,就是在太平时期,由于现代商业社会提倡依法治国,在“法无禁止即可为”的土壤中,人性中邪恶、贪婪的本性也会极度发酵。我国这一领域的形成则更晚,大概也就三十多年的历史,以前谁敢明目张胆地响应“经济人”的概念?大家都必须是“政治人”,但现在不同了,这一观点已经获得了普遍的认可,实际上也确实如此。而“经济人”是趋利的,一切活动均已经济利益为杠杆。

 

    历史总是有其相似性。现在,我们又好像回到了战国时代的大洗牌时期,只不过这次是经济的战国时代。在经济的战国时代,市场经济法则成为至高无上的支配者,道德和意识形态处于次要或被忽略的尴尬地位,这种情况下,任何的道德说教,不是空喊也是收效甚微。大多数人更倾向于趋利避害,不会无偿做好事。我也是俗人,也会亲兄弟明算账,所以,我越来越觉得我是多么的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