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常用经方在涉肾疑难证中的巧用

 中医知识学习馆 2014-07-16
刘方柏 四川省乐山市中医医院

刘方柏,主任中医师,四川省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州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燕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特聘教授和“博士中医班”导师。长期致力于疑难病和仲景学说研究,临床累计诊治病人已达50万。代表著作:《刘方柏重急奇顽证治实》(人民军医出版社),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参编专著10余部。

  各位专家,各位同仁,我这个四川人普通话讲不好啊,大家能听懂就可以了!今天上午仝教授,刚才金教授都做了非常精彩的演讲啊!我相信一定带给了我们很多新的知识,新的理念。这个会开的非常好,前不久我在北京也参加了这样的经方论坛,也做了一个讲座,那次讲得是“论冷僻经方的临床唤醒”,就是讲我们要如何在临床上唤醒经方,后来有专家建议我下次就讲一讲常用的经方。这次会议又是以肾为主题,因此我就根据这个会议的宗旨以及专家的建议,写了一个论常用经方在涉肾疑难证中的巧用。
一、疑难病的治疗
这里首先需要明确三个问题。第一,就是疑难病,什么叫疑难病。疑难病是那些病因不明,病机难辨,病情复杂,症状罕见,表现怪异,常规治疗无效和公认的难治性疾病。关于病因不明,病机难辨,病情复杂的病症可以是单独出现,而更多的是同时兼得。我举一个例子,一个两岁半的小孩,她已经病了半年多了,就是发烧、烦躁、口渴,脸看上去很红,真是面红如妆。家里人没办法,就用冷水在脸上浇,这么一浇就比较安静,但是过一会问题又来了,浇过之后,脸上就开始起疹点,然后皮肤裂开,皮肤皴裂,越来越严重,西医没办法,只是用抗生素,输青霉素,但是也没有效果,她的病又不断的进展,迁延日久,她就开始呕吐、发烧、昼夜尖叫,同时逐步演变到手脚发黑的程度,皮肤发黑、冰冷。家人就送她住院治疗,医院下了什么诊断?肾炎。诊断明确,但就是治疗没效。住院1个多月没效,最后到我这里来,来的时候脸上发红,这个疹还在,烦躁、口渴仍然存在,由于病人半年来饮食难进,又受到病痛的折磨,已经是非常消瘦。她大部分时间都很烦躁,很少有安静的时候,等到安静的时候,就像是死了一样,完全是口腔没气那种,接着又很快烦起来……这个病人怎么处理呢?我在考虑,你用下法肯定是不行的,她本身就腹泻;用补法也不行,她烦躁得很啊;用清法也不行,她腹泻啊。怎么治?我仔细研究了她的全部病情,她开始得病的时候,脸红、口渴、发烧……这应该是一个阳明证,由于治疗不得当,迅速地演变成阴证,比如腹泻、呕吐、四肢厥冷……这个病就在一步步的演变。我们今天上午仝教授讲伤寒就是流行性出血热,有他的道理,我中午吃饭时还和他讨论这个问题。但伤寒更能够百病立法,这个是公认的,它不光能够治疗外感病,它的立法是有着普遍意义的。这个病人明确了,她是阴阳两伤之后,出现了戴阳证,脸面潮红、烦躁、浮肿、腹泻,这些是阳虚水泛的表现;昼夜惊叫,这是阴阳混淆了;至于手足发黑、消瘦,这是气血失养,于是这个病机就比较清楚了。怎么用药呢?要是说戴阳证,可以用白通汤,对吧;要说四逆,可以用四逆汤;要说腹泻可以用理中汤;要说烦躁可以用吴茱萸汤。但是这些都不适宜,她当前的烦躁,伤寒有一个方子叫干姜附子汤,它是白天烦躁晚上不烦躁,而这个病人呢,她是昼夜烦躁,所以也不行;我想到了茯苓四逆汤,“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茯苓四逆汤的病因病机很恰当,阴阳亏虚,虽然她没有经过发汗、下等方法,但是她确实是存在阴阳亏虚的,同发汗、下法是一样的。她当前的烦躁是由于阴阳亏虚所致,所以用茯苓四逆汤,另外我还加上了赤小豆、白术、山药。这个病人吃了1付以后,当天晚上就平静了,我们感叹经方神奇啊!然后第2天再服,这个病人吐泻慢慢止了。她前后在我那儿吃了5次药,半年多的病居然全部好了,回去了。前不久她母亲来找我看病,说当地的一个农民也说这种病叫“阳虚水泛”,你看当地的农民都明白,小孩子现在长得挺好,也没有再发过。
这就是病因不明,病机难辨,病情复杂的疾病。再一个就是症状罕见,这个症状罕见呢,我们在座都是临床医生,大家都见到过一些罕见的症,但是大家见到的可能不同。我在这里跟大家讲两个病例。一个就是男子阴吹,这个男子阴吹,表现为这个前阴出气,冒气,旁边人都能听到,这个病女性比较多见一些,因为《金匮要略》上面有啊,女子“阴吹病”,所以这个病发生在女性身上不奇怪,但是这男的呢就比较少见了。我查阅的资料上只有吴佩衡论述过一次,但是他的治疗都是按照肠胃燥结这个病机去治,因为《金匮要略》主张要用猪膏发煎方治疗。而这个病人呢,他是4年前得了一场重病,然后就出现身体虚弱,弱不禁风,不久以后就发现阴茎里面不断冒气,发出声响。开始比较稀,后来每天都发作,发作时周围的人都能听见。这就很尴尬了,没办法,就找到了我。我根据他这个发病的情况,就想到了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里提到的“阴吹病”,这些病人很多都是已婚妇女,已婚妇女都有在产后出现气血亏虚的情况。因此我这个病人同样从虚论治,就用补中益气汤加凌霄花、绿萼梅,这个病人吃两付减轻,几付药过后症状全部消失。
这是一个例子,再一个就是前列腺增生的治疗。一个70岁的病人,他小便淋漓不出,已经10年了。开始的时候能够忍受,后来逐步加重,直至完全不能排出。于是找西医,西医的思维方式就要马上手术,手术切下来肉样组织50g,那是称了的50g,过后这个病人当然马上就好转,感觉很好。可是没过几年他又发了啊,这次那个泌尿外科的医师说那能怎么办呢?再切吧!于是再切,又切下来25g,但是没过两年又增生了啊,于是第3次切。切了过后,只隔了4个月又再度发作。这次不仅小便解不出来,同时阴茎里面刺痛,腰部、骶部胀痛。这可怎么得了啊!他已经70来岁了,怎么可能动不动就切一刀呢!何况切了以后症状还在啊!这时呢他才想起找中医,他并没有奢望解决根本的问题,只想这个小便能够不痛,肛门、会阴不坠胀也就可以了。这个病人我思考了半天,怎么办?我当时开了一张处方,只开了两付药,我也是试试看,不行再改方。结果就是两付药解决问题,第三天他来了,他说简直是神了,昨晚已是完全不痛,他每天晚上蹲着小便,要蹲个15分钟到半个钟头,硬是尿不出来,非常痛苦。可是他说前天晚上也要蹲着,不过10来分钟就排出来了,然后也不坠胀,这个病人前后又吃了30来付药,现在已经六七年了,也没有复发。这个病人的诊疗思路是什么?他开始的时候是肾气亏虚,气化不利,其实中药可以完全解决的,结果他去做切割,前前后后切了4次,那必然有血瘀啊!他害怕再次手术,长期处于一种焦虑、恐慌的情绪中,于是气郁症状很重,情绪低落,唉声叹气,气郁症状挺明显的,气郁继续加重他的血瘀,首先考虑是气滞血瘀。那么这个病人为什么长得这么快呢?我联想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只有瘿疽瘤肿才会长得这么快,这个病不是外科,但是它形同外科,我们完全可以用治外科疮疡和瘤肿的思路进行考虑。由于他久病已经入络,于是我用血府逐瘀汤加穿山甲、田七、白芥子、败酱草,不仅两付见效同时至今没复发。有一点要提醒大家,就是加败酱草,败酱草在里面是干什么的啊?我有一次看《大明本草》,它讲这个败酱草可以化眼睛的翳状胬肉,眼睛的翳状胬是肉质的增生,既然眼睛能够治,那么其他部位的肉质增生应当也能够化,于是我加大量的败酱草。这是所谓的症状罕见,我举这两个例子。
然后表现怪异。这表现怪异呢,就比症状罕见多了一个“怪”啊!这挺奇怪的啊,奇怪到什么样呢?我再举两个例子。这是一个脚臭的病人,他来看的时候已经一年半多了。开始是春节过后食欲减退,然后腹胀、疲倦,逐步感到脚有臭味,到处治疗也没治好。后来呢,这个臭味加剧,衍变成全家人根本不敢接触,稍微一接触全家人都呕吐啊!于是他就每天把自己关在房里面,由于四处治疗也没什么效果,他就丧失了信心,后来他就非常的绝望。人家说我治疗疑难病有两手,他根本不相信,他也没找我,后来家里人一再劝告,说试试看,他这才来看我,我说你这个情况怎么样啊?他不吭气儿。我说多久了?他也不讲,结果家里面的人说有一年半多了。我说你怎么没治疗呢?他说治疗了,到哪里吃什么药,就把处方单子给我看,我看了一下,说你把脚给我看看。他起初不肯,我说也没什么嘛,有什么大不了的!他就脱下鞋袜给我看,我看他的脚没长什么,皮肤没有破裂,没有疹点……什么都没有。我也是用两付药解决他的问题。两天之后,他简直判若两人,走进来也是喜笑颜开,他说刘老师技术好什么的,他说饭也想吃了,最近也好多了……当时我怎么分析这个病呢?他双脚奇臭,这个病是有一个发病过程的。所以我常跟我的学生讲,医生治病切记不能忘记病人的每一个小的陈述,尤其是当病人漫无边际讲的时候,或者是在他绝望的时候,一句话,一个小小的动作都能给你一个重要的信息。他首先是春节期间起病,春节那不是狂吃乱饮吗!生活规律打乱了,他紧接着是饮食减少、腹胀、疲倦,这不是典型的脾虚症状吗!他被饮食所伤,脾气受损,脾虚失运,运而生湿,湿而生浊,浊而生痰,痰瘀相阻,也就成了这个病。对吧,这个逻辑上是很通的。同时这个阴邪它必然要伤阳,阳气受伤,气机不再宣畅,气机不畅复又加重了这个湿邪的凝聚,这道理很简单啊!我就用一个六君子汤加减。加什么?礞石滚痰丸和防己黄芪汤,增强化痰的力量。这个是怎么回事呢?前医不是用了补脾、利湿、温阳的方法吗,为什么没效?为什么这两付药就能见效呢?这是因为湿浊已经演变成痰,再用治湿的方法那行吗?那不是“混寒冰于流水”、“欲瘙痒而隔靴吗”?冰和水本身是同类,但毕竟不是相同的东西,不一样。你不用治痰的办法,光用温阳,光用利湿,光用健脾那是不行的啊!
我下一步再讲一个病例,这个病例症状罕见,表现怪异。一对年轻夫妻,在中午时间,在沙发上行房。一个朋友不知事儿,就咚咚咚敲门,这一下子丈夫受惊了,结果下午他的阴茎前段就浮起、充气,当时他就用手把它弄下去,可是不久又浮起充气,就是阴茎前段充气,而且越来越频繁,同时范围越来越大,逐步演变成阴茎每天充气两三次,每次充气状如勃起,实际上完全是气,挺难受的,这个病人也是延续了几年,四处治疗,非常悲观,长期的气郁,他脸色已经完全无华了。这个病人来找我,我当时认真分析这个病,这个病起于惊恐啊,现在的主要症状是因为气导致的,我想到了《内经》的一句话:“惊则心无所依,神无所归,欲无所定,故气乱也。”病因是惊,是吧。现在的病机是气乱啊!那治疗大法是不是出来了?很简单,我就用一个四逆散。我们梅教授明天就要讲四逆散,就这么简单啊!两付药过后,病人症状开始减轻,后来也没用到几付药就好了。
凡是疑难病啊,还有个特点就是辗转治疗无效,凡是疑难病都是这样。我在这里讲一个。这个病人从外国治到中国,他在奥地利工作,当时觉得胃部寒冷,就在当地治疗,在奥地利很多医院治疗,结果没效,后来又加重了,他就弄一个腹带,每天把胃部包扎起来,。但是情况越来越糟,他一年四季,包括盛夏季节也要用那个厚厚的绒带包着,后来就回国治疗,同样没效,已经延续治疗10年了,所以他丧失了治疗信心,最近几年完全不想吃东西,根本没饥饿感,家里面的人叫他吃饭,他说不是吃了吗?其实他根本不知道吃饭没吃饭。这个人个子比较大,但是已经很消廋了啊。最近两年开始吐清口水、腹鸣,四处治疗,没办法,那天跑到我那里,他根本就没讲前面,他就说我口吐清水,不想吃饭,你把这个吃饭的问题给我解决了。我就仔细问,这才问出前面那些病症。我就说你这是同一个病啊,是可以同时解决的。他根本不相信,没反应。我给他开了一个方,我说你先吃两付,可以看看效果。第四天,他一来就说好了,说我今天也想吃东西了,胃这里也没那么冰凉了,然后他打开厚厚绒垫给我看,当时是8月份的盛夏季节,他缠得紧紧的,这病人后来连续几次,大概是5次,就全部治愈了。最后他可以骑自行车,以前是直不起腰的。
这个病人怎么治的啊?这是一个典型的痰饮病,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上不是讲了么,“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谓之痰饮。”这是第一;第二,他胃部寒冷,张仲景同样讲到啊!张仲景论述痰饮的时候,他讲:“心下有留饮者,其人背寒如掌大。”背上有手掌大小这么一块,这是痰饮。有人说张仲景讲的是在背上,你这是在胃上,这怎么讲呢?这我们只能讲一讲痰饮了,这个“痰”字呢,《内经》上是没有的,《神农本草经》365种药,也没有一种药是治痰的,这个“痰”字是张仲景《金匮要略》最先提出的,张仲景讲的痰呢,实际上主要是饮邪,痰饮证主要是饮证。那么真正的“痰”这个病,是从元代王隐君开始的,他论述得比较详细。我们今天讲的怪证多痰,说怪病责之于痰就是指这个。我个人的理解是这样的,痰随气升,气随血行,气血循行于内,在脏腑经络,四肢百骸无处不到,既然痰随气行,也就是无处不到,这就像一条很清的清泉在流淌,上面有一些垃圾物,这个垃圾物随着这条清泉流动,停在什么地方就影响那个地方的宽窄,对不对啊?那么这个痰随气行,行到那个地方停留起来,那就影响那个地方的气发生病变,这就是它多变的原因。所以停在背部,他就背部寒冷,停在胃部,他就胃部寒冷,就这么简单啊!于是这个病人我就用苓桂术甘汤,加荜茇、吴茱萸,很简单,治好了。我讲的这些病例,有的来自我最近写的一本书,叫做《刘方柏重急奇顽证治实》,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的,这个篇名我命名为“怪证有时只需轻轻一拨”,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怪证啊不等于死证,甚至不等于顽症。它就是奇怪,大家都没见过,很少见,同时听都没听见过,我取这个标题的名字呢,主要有两个目的,第一就是很多怪症主要是没有找出它的病机,如果找到了病机,那就像电钮一样,一按,我们要知道的信息就出来了,就这么简单。第二呢,我意在告诉我们的年轻医生,不要被病人的表面现象吓到,一见这个病我从来都没有听说过,就不知道怎么治,你要开动脑筋,调动你的知识储备啊。从你的知识库里边不断地搜寻,如果你能搜寻出来某一个办法,也许一下就能解决啊。因此我一再给大家鼓劲儿,治这些病并不是都要非常精深的学问或者密而不传的绝方,主要在于我们能够有这个勇气去面对,有这个精神去思考,去应对。这就是我的这个篇名“怪证有时只需轻轻一拨”的来源,这“一拨”确实就能解决问题啊!通过我讲这几个病例,就可以看出这个疑难病是具有相对性的,所谓相对性主要表现在两点。第一,这个相对很多医生普遍认为都是疑难的病例,对于在某一个对这方面有着比较精深研究的医生而言,根本算不上疑难病例,对吧。这是第一个“相对”,第二个“相对”呢,就是甲医生和乙医生,两个人的医疗水平本来是相当的,但是甲医生没有想到,而乙医生很快就想到了,当甲医生拿着乙医生的处方的时候,“哎呀,知道了,原来这么简单啊!”这就是个临证思维的问题。由于甲医生临床思维能力低,呆板,思路不宽,思维呆钝,于是他没有从新的侧面去研究,去打开这个疾病的治疗之路。而乙医生由于思想活跃,思路宽广,思维敏锐,然后他从新的侧面切入,这个病便迎刃而解。实际上,疑难病既是考我们的医疗水平,也是考我们临证思维的能力。所以它具有这样的相对性。
那么我们今天花较多的时间来讲这个问题,就是希望通过相对好的发挥,相对高的疗效,相对宽的治疗面,在诊治上发掘我们的潜力,也减少所谓的疑难病。这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
二、什么是六经
第二个问题就是涉及肾。这个肾呢,在这个五脏当中,它是居于先天之本的根本性地位,再加上各种疾病迁延日久,都会累及到肾脏。这就是我们常讲的“五脏所伤,穷必及肾”。因此涉及肾的疾病很多,而疑难病尤其多啊!肾呢,它是藏精、生髓、主骨、纳气啊,为足少阴肾经所系。足少阴经又与足太阳膀胱经相表里,以维系着人的水液平衡。足少阴经又络心,与主火之心经共同维系着人的水火平衡。加上肾内附命门,命门为元气之根,水火之主,这注定肾有什么特点啊?注定了肾病带有多种属性特征,不可一概而论啊!这个特点呢,就要求我们在应用经方的时候既要本于条文,又要打开视野,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使用。因为我们讲涉肾,肾是不是只有肾脏啊?不是那么回事,这很简单的啊。涉肾的疾病,在《伤寒论》中主要集中在少阴病篇。少阴病有45个条文,这45个条文中,一共出了19个方,19个方扣除5个重复的方,只有14个新方,那么在众多的涉肾疾病面前,14个方显然是不够的。加上近代对涉肾疾病的不断研究,不断深入,临床治疗不断丰富。因此,近年医生用经方治疗肾病的情况日趋势微,但是不是因为经方不能够治肾病呢?回答当然不是这么回事。那么怎样才能使经方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呢?这就需要我们践行《伤寒论》的一个研究原则,伤寒的一个重要研究原则就是“有方时效其用,无方时会其神”。而我们要“会其神”啊!首先就要“明其根”,《伤寒论》研究六经证治的确立,它是一个里程碑,《伤寒论》本身不讲六经,没有这个词。“六经”这个词是晋代皇甫谧最先提出的,用六经来概括伤寒。后来朱肱在《类证活人书》中又直接引太阳经、阳明经等等称之。再到王覆呢,他就讲伤寒只有六经。这就是我们现在见到的《伤寒论》的研究现状,那就只讲六经。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六经究竟是什么呢?这是一个很具争议的问题。六经的实质究竟是什么呢?那么我们首先要明了一下“经”的含义,六经中每经都有手足两经,并且固定有两脏与之相联系,当然这里的脏,除了指脏器外,更多的指功能活动。那么经络呢?它内属于脏腑,外络于支节,网络全身,运行血气,既有独立的功能又从属于腑的功能。还有一个是气化,气化就是脏腑经络生理功能或病理状况的概括。脏腑经络是物质基础,气化则是其表现形式,分而言之,脏腑为本,经络为标,气化为用;合而言之,脏腑经络气化的综合含义就是六经。这是一个流派的解释,我们这个流派比较崇尚陈修园。我老师江尔逊的老师陈鼎三,他比较崇尚陈修园的理论。这个气化的功能就构成了六经,也就是说凡是涉及这些,它都可以称之为涉肾疾病。由于病邪侵犯人体没有不作用于某脏腑经络、扰乱其功能的,并且通过气化形式反映于外,这也称证候。因此抓住了脏腑经络气化的综合反映,也就抓住了疾病的本质。这是仲景辨证方法的基本精神,也是后世从仲景的辨证方法中,概括出的六经内涵和底蕴。
三、巧用经方
第三个问题我讲一讲巧用经方,什么是“巧用”?如果我们按照刚才讲的道理来辨析涉肾疾病,这必然会拓展我们的视野,在遵循条文方证对应的同时,挑出条文,寻找潜藏在文字背后对涉肾疾病具治疗作用的经方,如果这样,就会有不少看似跟条文无关,却被选出治疗肾病的经方。比方说,肾炎夹虚而肿者,防己黄芪汤可以用;肾炎之夹热而肿者,可以用越婢加术汤;小便不利,因血热瘀积者,可以用当归贝母苦参丸;小便不利,并见发热无汗,可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这些就不是条文用于治肾病,而是我们通过条文背后意义的理解来治疗肾病。不仅如此,我们还可以依据经方的道理,进行组合化裁经方,疗效堪比于由经方化裁的一些时方。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比方钱乙的六味地黄汤,它是在八味丸的基础上去掉肉桂、附片,这是很有名的,后来加菊花,就形成了杞菊地黄丸;加知母、黄柏就变成知柏地黄丸;我们再加五味子就变成都气丸;都气丸再加麦冬就变成八仙长寿丸;以及张景岳在八味丸的基础上演变出的左归饮、右归饮;以及济生方,所谓的“十味丸”,在八味丸的基础上加上鹿茸、五味子……我们可以把这些视为经方的变通使用。这样呢,我们就会大大拓展经方用于治疗肾病的机会,我们把这些用法叫做“巧用”。
(一)虚劳之治重在肾
那么,又如何“巧用”呢?我们现在从6个方面来举例,第一个呢,就是虚劳之治重在肾。这个虚劳呢,它本身是一个大病,从《素问》提出“五劳所伤”之后,《难经》十四难又提出“论损至脉病证和治法”,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当中更立了虚劳专篇,后世呢,为了与“痨瘵”,就是肺结核,以及互相染疫的“骨蒸”、“传虱”等劳损相区别,将气血脏腑亏虚的称为劳损,就是没有病字框的那个“劳”,劳损是一个顽疾,它变证多端,临床有很多兼证,牵涉到很多脏腑,虽然如此啊,但是有一点是最根本的,那就是必然已经撼动了根基。所谓撼动的“根基”,就是肾中的真阴真阳,就是说劳损之重症必然已经从气血亏虚发展到了真阴真阳的亏耗。这个时候如果我们仅仅去补气养血,那是不会有效果的。上午仝教授也讲了一个病例,补气养血,治了几年都没有效果。这类病人,往往症状很多,他讲起来就没有停,我们这时候就应该抛开纷繁芜杂的情况,抓主症,如果跟着病人跑,每一个症状都重视,那你根本理不出头绪的,最后连患者自己哪里不好也表述不清了。汪绮石有一本书叫做《理虚元鉴》,他讲:“肺为五脏之天,脾为百骸之母,肾为一身之根。”这是没错的,但是治疗上,他主张治脾,我个人认为治脾仍然是隔靴搔痒,没效的,抛开这个准则性的东西,就是要创新!那就是直接填精补肾,补益真阴真阳,只有这样,才能收到效果。这样的治疗,才能起到一个“固根基而救枝蔓,添油膏以挽残灯”的作用。一棵树,如果长得不好,你无论怎样营养枝叶都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只有顾根才能使它长得更茁壮。油灯要灭了,你怎么挑拨都没有用,只有加油才能使它更亮,这就是固本之治。在临床上,我们很容易误入歧途,比方说,总是去补脾啊、补气血啊,最后也不见疗效。
我治疗过一个女性,她是17年前生了小孩后,由于大出血,就会时不时的昏迷。她那个昏迷是说昏就昏,一下就倒下去,几分钟过后才能够恢复,开始家里的人挺怕的,后来呢,她这个发展就加频了,因为是农民啊,家里又没有钱,就东一下、西一下的治疗,找个什么民间偏方啊,也不是很积极的治疗,没效。后来她发病前会有心慌、心跳,然后开始冷汗淋漓,有点像低血糖,随后就感到视物昏花,她就知道马上要倒,然后一下倒下去就昏迷了,昏迷醒后啊,她是眼睛也难睁开,也不愿讲话,需要好几天才能够慢慢恢复。以后每月都要发,17年啊!这个病人都没好。后来找到我那里来,我就问她全部的情况,我说这就是挺简单的病,就是个虚劳。关键是这个病是要坚持治疗,我辨证就是精血亏虚,脑失所营,清窍失养,神无所依,治疗用斑龙丸、河车大造丸、归脾汤加减,这个斑龙丸呢主要就是鹿茸一类的补益药,这个病人自从吃了药以后,就没有发过。我叫她坚持吃,我说虽然你家里面困难,但是你这样下去呢,既不能干活,又要给家里面增加负担,同时其他的治疗也没效啊!不也花了很多冤枉钱吗!因此这个你得坚持。由于效果比较好,所以这个病人还算听话,大概1个月过后,她能够爬4楼,随便走动,没有再发过,然后又坚持吃3个月,完全康复。
再一个呢,一个姓白的年轻女子,她开始是头昏,走路不稳,后来发展到站立不稳,走路好像踩棉絮一样,她就在省里一个大学的附院治疗。这就是痰湿啊,神疲懒言,声音低细,脉濡,苔白。这是痰湿内阻清阳闭络,水泛作眩,挺简单的,我用一个半夏白术天麻汤加枳实、姜汁,这个病人很快就好了。但是有一个问题解决不了,她的耳朵鸣响,好像过火车一样,同时头顶疼痛,一痛就发热,这个病人再度要求治疗,我考虑这个病属于什么?它是水饮虽然消退,但是现在命门火势衰微,前人讲“肾阳贵潜降,损则反上游于上”啊,这个肾阳不能潜降,于是我改用金匮肾气丸,这个病人服10付后,头痛止了,也不发热了,就是早上有空气不足的感觉,还有动则气短的症状,这是肾气虚陷,虚浮无依的表现,改用都气丸加紫河车,调治半个月,痊愈了。那么调补肾精、肾阳,这里有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必须用鹿茸、紫河车、狗肾、海马、虫草、蛤蚧、龟板这类药,所谓血肉有情之品啊。这是《内经》上讲的:“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这个治疗原则决定了我的方药。在这类情况下呢,如果我们单用草木类的药,那是不会收到很好效果的,必须要用这些血肉有情之品。尤其是鹿茸,它既能够补肾阳,又能够填肾精;紫河车治男女一切虚损、虚劳、神志恍惚,它能够补气补精,安心养神。所以你就是方用好了,没有挑好药,也不一定有效果的。
(二) 震颤治疗不忘因
震颤治疗不忘因。这个震颤病证很多,《内经》讲“诸暴强直,皆属于风。”从肝论治,这是对的。但是有一种,这个抖颤啊,《伤寒论》第82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这是另外开一个门路啊,这种抖颤多与其他症状同时出现,它又不是帕金森那类的老年性震颤,那类震颤的时间比较长。因此来看病的时候呢,我们很多人没有注意到这个症状,但是临床这类病人其实是很多的,只要我们抓住两个特异诊断指标,就能够辨证准确。他走路不是那种如坐舟车样的眩晕,也不是那种如踏棉絮的虚眩感,而是全身感到抖动、手抖、心里面颤动,好像站着要倒一样的感觉。这个是肾阳亏虚,水气内动,于是我们就用真武汤治疗。如果再见到病人某一处肌肉跳动,他会告诉你:“我这一块肉跳动啊,头眩,恍恍惚惚的。”这个时候用真武汤两剂就能奏效,而且疗效是很可靠的。
我曾经治疗一个王姓女子,她在北京,是由于过敏,身上长了大片的红斑,气闭啊。她所在京城的某一个医院就给她输大量的激素,症状当然就控制了,但是此时手抖颤,心里面颤。颤到什么程度呢?颤到根本不能用筷子,不能吃饭。她在北京治疗没有什么效果,她又跑回来找我看。我一看这情况,这不正是“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吗!然后开了一个真武汤加桂枝,桂枝可以平冲啊,两付过后症状大减,服完3付后,这个手全部不抖了。而且这类的病人表述症状可以说是相当重复的,你只要抓住她这几点,她只要讲这里,你可以不顾其他的,就用这个方。这时候我们不能被其他的症状所掩盖或者所左右。
你比方说我治疗又一个病例,他是感冒2个多月,然后开始后背发凉,同时出虚汗,一方面是夏季,这个汗在身上淌啊,滴滴答答的,而身上不定处有肌肉跳动,心中阵阵发慌,双手抖动,走路不稳,呵欠连连。这个病人我们可以作很多诊断。我们可以把它作为感冒日久,卫气失于固摄的汗证,对吧?也可以考虑是暑邪为患,暑邪的一个特点就是夹湿,另一个是耗气,这又是夏天,暑邪为患啊。我前面讲的背心寒冷,长期就那一团冷,还可以考虑痰饮。但这个病我把它全部排除,就按“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来治,还合方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这个病人服完很快就好了。有人讲啊中医不能够重复,这个说法是不对的,中医完全能重复,关键是它不是病的重复,它是证的重复,这是一种更高级的重复。你只要有那个证,方子怎么不能重复啊?“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这太阳病的麻黄汤八症,不要说八症,见到六症,你用就没有不见效的。怎么不能重复啊,是吧!少阳病“口苦,咽干,目眩,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你见到这几证当中,见到一证、两证,你用绝对有效,怎么不能重复啊?你看用有没有效!张仲景用词非常准确,他这个描述那是绝对惊人的啊,你看桂枝汤“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这个描述简直是再准确不过了,关键问题我们是要把证辨出来,你自己没抓住证怎么重复啊?那肯定就没效。刚才这个出汗的病人好了以后,还是觉得口里边黏,有很多黏涎,我又加了半夏和陈皮。这里我们就要讲一个新的问题了,半夏、陈皮在这个方当中啊,结合真武汤和桂枝龙牡汤,实际上是加了一个二陈汤。这是我们这个流派一个重要的理论,那就是复方加减。什么叫复方加减呢?不是加一味药、两味药,而是通过加一味或者减少一味、两味药就成了一个新的方,比方说脾虚腹胀的病人我们用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那么只要有嗳气我们就再加入旋覆花、代赭石,这就合入了旋覆代赭石汤。那旋覆代赭石汤主证之一是什么?噫气不除,对吧?那么只要有噫气不除我们就加这两味药。又比如,《伤寒论》上的桂枝加附子汤和桂枝附子汤,这看起来是一样的,桂枝加附子汤那是桂枝汤当中加附子;桂枝附子汤那是在桂枝汤当中去掉了白芍,再加大桂枝和附子的用量,那就变调和营卫为振奋阳气而除寒湿了。那么为什么去掉一味白芍就会这么神奇呢?它是因为去掉了一个方。去掉了个什么方呢?去掉了个桂枝汤的基本方,桂枝汤是由桂枝甘草汤、芍药甘草汤两方合成的。桂枝甘草汤它是辛甘化阳,芍药甘草汤它酸甘化阴。于是这个桂枝汤就有了辛甘化阳和酸甘化阴的作用。那么这里只需要去掉白芍就去掉了它的酸甘化阴。于是它就变成专门振奋阳气除寒湿了,就这么神奇啊!这就叫复方加减。
我再举一个例子,就是最简单的四君子汤。如果遇上了中阳虚的,或者有便稀、腹泻的,我加上一味干姜,这就加了两个方进去,一个就加入了甘草干姜汤,一个就加入理中汤。理中汤术姜参草嘛!因此我们认为它能够起到健脾温中的作用,不是因为干姜而是理中汤,这就叫从复方角度加减。我们加一味药、减一味药都不是单从这味药考虑,而是加了一个复方进去。可以把有可能产生副作用或者不是很恰当的药减掉,实际上等于是减掉了一个复方,这是从复方加减。这个我曾经做过研究啊,就像用词一样,我们“春天”两个词素,对不对啊?它通过不同的组合,那就是完全不同的内容啊。一个“春”字它会有很多含义,你组合稍稍搭配一下啊,药就更是这样了。所以我们一个重要的学术观点,就是从复方角度进行加减。
我认为,仲景遣方用药时是运用这种方法的,很多都运用这种方法啊。发扬这种方法有两大意义。第一,是始终抓住病机,始终着眼的是病机,我常讲一个病你要认真的治疗,如果病机诊断没有出来前,你那个治疗肯定是不对证的,起码说不是很贴切的。这个复方加减就可以紧紧地抓住它的病机而不是它单个的症状,防止滑入到对症治疗这个低水平的治疗层次上。当然《伤寒论》有很多是对症治疗的条文啊,但是那都是对症状的加减啊。它是在病机基础上,在这个方的基础上再加某一味药,那是针对某一个症状,这是有的。但是如果我们从整体上滑落到对症治疗上,没有病机诊断,不针对病机来治疗,那肯定是一个低水平的治疗啊。第二,复方药它不是单味药作用的相加,方剂当中隐含的作用还有很多密码啊!我们今天研究中医,那不是基础研究当中某一个药,主要是研究方剂啊。方剂很多密码我们没有破解,我们从复方角度用呢,虽然没有破解密码,但是我们能够从虽未能破译却能够不失其真地发挥方剂固有作用的这样一个角度考虑,我们没有破解,就按没有破解去搞,就按方剂来加减。我们不明白那些密码,但是我们不失掉这些密码啊!所以从方剂的角度进行加减。我这里就加两味药,这病人呢后来恢复挺好的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