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暑时节养生法

 xcb小宝 2014-07-22

  大暑,为一年24个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也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每年太阳运行至黄经120度即为大暑。大暑节气,一般是从每年的7月22日前后开始,到8月7日前后结束。

  大暑时节是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候,与小暑相对而言,所以称之为大暑。这个时期夏日炎炎,空气闷热,酷热难耐,常会令人坐立不安。但此时正是茉莉、荷花盛开的季节。天气愈热,茉莉馨花香愈浓,十里幽香沁人心脾,高洁淡雅的荷花,不畏烈日骤雨,晨开暮敛,清香远溢。此大自然生克制化之理也。

  大暑时节,阴渐长,阳渐消,人体中脾为阴,胃为阳,如果脾阴过盛,胃阳易被湿困。就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症状。故在大暑时节锻炼脾、胃,可以调和阴阳,增强体质,促进气血濡润脏腑、营养肌肉四肢。

  大暑导引术,与峨眉派所传的脾脏小炼形的功后导引动作如出一辙,具有增强脾胃运化功能的作用。其理可参见小暑导引术及脾脏小炼形的相关论述。

  大暑行功 每日丑寅时,双拳踞地。返首肩引作虎视,左右各三五度,叩齿,吐纳,咽液。

  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与秋季相接的节气。但是此时正值三伏天,气温高,湿度大,极易使人伤气、中暑。

  距地虎视式,从外形动作而言,双拳拄地、两目圆睁、摇头摆尾,如虎之威猛,故名。距地,指的是以两拳拳面拄地之意。

  通过两手拄地而定、昂头瞪目、摇头摆尾的动作练习,可以强化对脊柱、腰背、胸腹的伸展练习。从中医理论角度来分析,此式对于五脏六腑,尤其是脾胃的消化功能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经云“诸湿皆责之于脾”,在高温、炎热、暑湿难耐的大暑季节,练习此导引术,可以健脾除湿、防治中暑,故与大暑节气相应。

    

 

    1、大暑时节,由于天气炎热,食欲往往减退,选择食物宜清淡、宜芳香,芳香可增进食欲,清淡易于消化。同时进食要定时定量,多饮开水或淡盐水,适当吃一些瓜果或凉拌菜,适当喝一些新鲜果汁,注意防暑降温。

  2、夏季气候炎热,酷暑多雨,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且暑气逼人,心气易于亏耗,尤其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往往难以将养,而导致疰夏、中暑等病。如果当你出现全身明显乏力、头昏、心悸、胸闷、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四肢麻木、口渴、恶心等症状时,多为中暑先兆。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将患者移至通风处休息,给病人喝些淡盐开水或绿豆汤、西瓜汁、酸梅汤等。预防中暑需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在烈日下暴晒,注意室内降温,睡眠要充足,讲究饮食卫生。

  3.大暑是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在中医学中有“冬病夏治”的说法,故对于那些每逢冬季发作较重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风湿痹证等,大暑时节是最佳的治疗时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