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敬畏“口碑”的力量

 指间飞歌 2014-07-22

敬畏“口碑”的力量

来源: 发表时间:2011-10-31 星期一

  最近,一个名为“南京各个医院儿科医生红黑榜”的帖子受到网友的热捧。看了这个“红黑榜”,孩子生病该找哪些“好医生”,哪些医生态度不好,用药“下手太狠”,一目了然,“红黑榜”成了网友手里一本实用的“导医图”。

  尽管“红黑榜”的是与非尚存争议,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从“红黑榜”的身上,有关方面应该读出“口碑”与“草根”的力量,学会敬畏“口碑”,敬畏“草根”。

  “金杯银杯,不如百姓口碑”,这是人们常说的话。的确,要知道一名干部能力强与弱,一位教师师德高与低,一个医生态度好与坏,他们的服务对象最有说话权。可是,受传播能力制约,很多基于个人感受的“口碑”往往力量有限,难以对其评价对象产生立即的、直接的、重大的影响。比如,设想患者对某位医生的评价不怎么样,但他总不能站在医生旁,告诉其他患者别在这儿看病,也没有精力和时间到处“嚷嚷”,于是乎,个人的“口碑”往往就变成了“沉默的声音”,对医生产生不了多少影响。

  而从机制建设上看,群众满意度被认为是评价医生和教师的重要指标,但实际操作中,这种指标时常被虚置,患者的评价往往决定不了医生的收入和进退。就拿“红黑榜”来说,尽管家长对医生的“差评”在网上已经是“白纸黑字”,但对有关部门来说,一则可能认为这种“差评”过于个人化、情绪化,二则“差评”跟医生收入、进退挂钩的机制尚未建立,这就使得“口碑”的力量得不到发挥,以致于在金杯银杯和口碑面前,一些人总是倾向于选择前者。

  然而,网络的出现特别是微博的普及改变了这种生态。最明显的变化是,“口碑”的力量不再那么微弱,更不再无足轻重。有了网络,个人评价可以凝聚为大众评价,“口碑”的力量可以演变成公众的力量,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在网络时代,“口碑”手里也有了“麦克风”,“口碑”的脚下也有了一日千里的力量。就拿“红黑榜”来说,如果没有网络这种传播媒介,个人对医生点评了也只是“茶杯里的风暴”,掀不起多少波澜。可是,网络一旦介入,情况就大不一样,个人手里的“红黑榜”,就会演变成公众选择医生的“风向标”,个人的“口碑”立即“猫变老虎”,法力无边。

  同时,随着“口碑”的力量在不断地成长,这就使得有关部门有了重视“口碑”的压力和动力。这是因为,“口碑”变得“厉害”后,它影响的将是有关部门的声誉、形象、利益乃至存亡,这就迫使有关部门在机制建设上作出调整,将百姓的口碑与个人的利益挂起钩来,从而进一步放大了“口碑”的力量。在网络购物中,网店的店主特别在意客户对自己的评价,就是因为每一位客户的评价,是下一位客户买与不买的决定因子。同样,“口碑”之所以有力量,就在于它能够以“用脚投票”的方式决定被评者的命运。

  总之,在这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微时代”,不管是谁,都应该学会敬畏“口碑”,再也不能轻视个人的力量。敬畏每一个“口碑”,敬畏每一个“草根”,敬畏出现在眼前的每一个人,是网络时代应有的修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