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聚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一、概念 (一)积聚的概念 积聚是由于正气亏虚,脏腑失和,气滞、血瘀、痰浊蕴结腹内而致腹内结块,或痛或胀的病证。 (二)积聚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根据积聚以腹内结块、或胀或痛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西医的腹部肿瘤、肝脾肿大以及增生型肠结核,属积,胃肠功能紊乱、不完全性肠梗阻属聚。 二、病因病机 (一)积聚的常见病因 内因:情志失调,饮食所伤,病后所致(黄疸、疟疾、感染虫毒、久泻、久痢)。外因:感受寒邪。正气亏虚则是积聚发病的内在因素。 (二)积聚的病机要点及转化 病位在肝脾 病机关键是气机阻滞,瘀血内结。聚证以气滞为主,积以血瘀为主。 病理性质:一般初病多实,久病多虚实夹杂,后期则正虚邪实。 病性演变:初期气滞血瘀,邪气壅实,正气未虚,多属实;日久正气耗伤,可转为虚实夹杂;病至后期,气血衰少,体质羸弱,则以正虚为主。少数聚证日久不愈,可以由气入血,转化为积证。 三、辨证论治 (一)积聚的诊断要点 1、积聚以腹部可扪及或大或小、质地或软或硬的包块,并有胀痛或刺痛为临床特征。 2、常有腹部胀闷或疼痛不适等症状。 3、常有情志失调,饮食不节,感受寒流邪或湿热,及虫毒、久疟、久泻、久痢的病史 (二)积聚的治疗原则 积证治疗宜分初中末三个阶段,积证初期属邪实,应予消散,中期邪实正虚,予以消补兼施,后期以正虚为主,应予养正除积。 聚证多实,治疗以行气消散为主。 (三)分型证治
聚证之食滞痰阻证的常用加减法 食滞痰阻证治法:导滞通便,理气化痰。以六磨汤为主方。 如痰湿盛者,加陈皮、半夏、茯苓; 若痰湿较重,兼有食滞,腑气虽通,舌腻不化者,可用平胃散。 聚证反复发作,脾气损伤,可服香砂六君子汤,健脾和中,扶正气。 四、转归预后 积证在转归方面,始起若能治疗及时,医护得当,可望痊愈或好转。若病邪久稽,脾失转输,三焦决渎不利,血瘀络阻,水湿内聚,则有转为鼓胀的可能。 |
|
来自: 神医图书馆318 > 《积聚,癥瘕=腹内有包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