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积聚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

 神医图书馆318 2014-07-22
 

 
 

积聚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

一、概念

(一)积聚的概念

积聚是由于正气亏虚,脏腑失和,气滞、血瘀、痰浊蕴结腹内而致腹内结块,或痛或胀的病证。

(二)积聚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根据积聚以腹内结块、或胀或痛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西医的腹部肿瘤、肝脾肿大以及增生型肠结核,属积,胃肠功能紊乱、不完全性肠梗阻属聚。

二、病因病机

(一)积聚的常见病因

内因:情志失调,饮食所伤,病后所致(黄疸、疟疾、感染虫毒、久泻、久痢)。外因:感受寒邪。正气亏虚则是积聚发病的内在因素。

(二)积聚的病机要点及转化

病位在肝脾


病机关键是气机阻滞,瘀血内结。聚证以气滞为主,积以血瘀为主。


病理性质:一般初病多实,久病多虚实夹杂,后期则正虚邪实。


病性演变:初期气滞血瘀,邪气壅实,正气未虚,多属实;日久正气耗伤,可转为虚实夹杂;病至后期,气血衰少,体质羸弱,则以正虚为主。少数聚证日久不愈,可以由气入血,转化为积证。

三、辨证论治

(一)积聚的诊断要点

1、积聚以腹部可扪及或大或小、质地或软或硬的包块,并有胀痛或刺痛为临床特征。


2、常有腹部胀闷或疼痛不适等症状。


3、常有情志失调,饮食不节,感受寒流邪或湿热,及虫毒、久疟、久泻、久痢的病史

(二)积聚的治疗原则

积证治疗宜分初中末三个阶段,积证初期属邪实,应予消散,中期邪实正虚,予以消补兼施,后期以正虚为主,应予养正除积。


聚证多实,治疗以行气消散为主。


(三)分型证治

分型

主症

治法

方药

聚证

肝气郁滞

腹中气聚,攻窜胀痛,时聚时散,常与情绪波动共进退。苔薄,脉弦。

疏肝解郁,行气消聚。

逍遥散加减:

食滞痰阻

腹胀或痛,便秘、纳呆,时有如条状物聚在腹部,重按则胀痛更甚,舌苔腻,脉弦滑。

导滞通便,理气化痰

六磨汤加减

积证

气滞血阻

积块软而不坚,固着不移,胀痛并见,舌苔薄、脉弦。

理气活血,通络消积。

柴胡疏肝散合金铃子散

瘀血内结

腹部积块明显,硬痛不移,舌苔薄,舌边暗或质紫或见瘀点,脉弦细涩。

祛瘀软坚,兼调脾胃。

膈下逐瘀汤合六君子汤

正虚瘀结

积块坚硬,疼痛逐渐加剧,面色萎黄或黧黑,消瘦形脱,舌质淡紫,舌光无苔,脉细数或弦细。

大补气血,活血化瘀。

八珍汤合化积丸加减


聚证之食滞痰阻证的常用加减法

食滞痰阻证治法:导滞通便,理气化痰。以六磨汤为主方。

如痰湿盛者,加陈皮、半夏、茯苓;

若痰湿较重,兼有食滞,腑气虽通,舌腻不化者,可用平胃散。

聚证反复发作,脾气损伤,可服香砂六君子汤,健脾和中,扶正气。

四、转归预后

积证在转归方面,始起若能治疗及时,医护得当,可望痊愈或好转。若病邪久稽,脾失转输,三焦决渎不利,血瘀络阻,水湿内聚,则有转为鼓胀的可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