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内】20考研进行时-第164天

 康泰wjr图书馆 2019-04-14

  积  聚  

【复习点睛】

积聚是常见的肝胆病症。考题较多。而且考查面较广,历史沿革,如《医宗必读·积聚》篇提出的积聚分初、中、末三个阶段的治疗原则;辨证论治中的病案分析;积聚的转归预后等都有涉及,所以复习时要全面把握。

考点一: 积聚的概念及历史沿革

考点

击破

 

1.积聚的概念 

积聚是由于体虚复感外邪,情志饮食所伤以及日久不愈等原因引起正气亏虚,脏腑失和,气滞、血瘀,痰浊蕴结腹内而成,以腹内结块,或胀或痛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病证。分别言之,积,触之有形,固定不移,病有定处,病在血分,多为脏病;聚,触之无形,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在气分,是为腑病。因积与聚关系密切,故两者往往一并论述。


2.积聚的历史沿革

(1)《灵枢·五变》首先提出积聚的病名,并对其形成和治疗原则进行了探讨。

(2)《难经·五十五难》明确了积与聚在病理及临床表现上的区别,指出:“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

(3)《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篇进一步说明:“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仲景所制鳖甲煎丸、大黄蛰虫丸至今仍为治疗积聚的常用方剂。

(4)《景岳全书·杂证谟》篇认为积聚治疗“总其要不过四法,曰攻曰消曰放曰补,四者而已”,并创制了化铁丹、理阴煎等新方。

(5)《医宗必读·积聚》篇则提出了积聚分初、中、末三个阶段的治疗原则,受到后世医家的重视。

(6)历代医籍中,积聚亦称为“癥瘕”,如《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将疟后形成的积块(疟母)称为“癥瘕”。

考点

点拨


此考点为记忆内容,了解积聚的概念,有利于其他疾病的鉴别,尤其是《医宗必读·积聚》,了解积聚分初、中、未三个阶段的治疗原则,应当重点记忆。

考点二: 积聚的病因病机

考点

击破


1.病因  

①情志失调;②饮食所伤;③外邪侵袭;④他病续发


2.病机  

本病病因有寒邪、湿热、痰浊、食滞、虫积等,其间又往往交错夹杂,相互并见,然而最终导致气滞血瘀结成积聚,故积聚病机主要是气机阻滞,瘀血内结。两者比较,聚证以气滞为主,积证以血瘀为主,又有一定区别。病位主要在于肝脾。本病初起,气滞血瘀,邪气壅盛,正气未虚,病理性质多属实;积聚日久,病势较深,正气耗伤,可转为虚实夹杂之证。

考点

点拨


此考点尚未出过题,但未来可能成为考点,主要在病理因素上,如寒邪、湿热、痰浊、食滞、虫积等。另外,聚证以气滞为主,积证以血淤为主的比较也应掌握。

考点三:积聚的辨证论治

考点

击破


辨证要点

当先辨积聚:积聚虽常相兼为患,然病机主症皆有所不同,聚证病在气分,多属于腑,病机以气机逆乱为主,腹内结块按之有形,但按之无块,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程较短,病情一般较轻,治疗较易;积证则病在血分,多属于脏,病机以痰凝血瘀为主,腹内结块望之可无形,积之有块,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程较长,病情一般较重,治疗较难。

其次当辨虚实:根据病史长短,邪盛正衰以及伴随症状,辨虚实之主次。聚证多实证,积证初期,正气未虚,以邪实为主;中期,积块较硬,正气渐伤,邪实正虚;后期日久,淤结不去,则以正虚为主。

再次辨部位。

最后辨标本缓急。

治疗原则

聚证病在气分,重在调气,以疏肝理气、行气消聚为基本原则;积证病在血分,重在活血,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基本治则。积证治疗宜分初、中、末三个阶段:积证初期属邪实,应予消散;中期邪实正虚,予消补兼施;后期以正虚为主,应予养正除积。聚证多实,治疗以行气散结为主。

分证论治

记忆歌决

证型口诀:肝气郁结食痰阻,气滞血阻淤血结。

方药口诀:肝气郁结逍遥散,食滞痰阻六磨汤,柴胡失笑气血阻,膈下逐与淤血结,正虚瘀结八化积。


1.聚证
(1)肝气郁结证
临床表现:腹中结块柔软,时聚时散,攻窜胀痛,胁肋胀闷不适,常随情绪波动而起伏,舌淡苔薄,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行气散结。
代表方:逍遥散加减。[提示: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村《中医内科学》聚证之肝气郁结证代表方:通关散合木香顺气散加减。]

(2)食滞痰阻证
临床表现:腹胀或痛,腹部时有条索状物聚起,按之胀痛更甚,便秘,纳呆,舌苔腻,脉弦滑等。

治法:理气化痰,导滞散结。

代表方:六磨汤加减。

2.积证
(1)气滞血阻证

临床表现:
腹部积块质软不坚,固定不移,胀痛不适,舌苔薄,脉弦。

治法:理气消积,活血消淤。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合失笑散加减。前方重在疏肝行气,后方重在活血止痛;若气滞血阻较甚,兼有寒象者,可用大七气汤。

(2)瘀血内阻证

临床表现:腹部积块明显,质地较硬,固定不移,隐痛或刺痛,形体消瘦,纳谷减少,面色晦暗黧黑,面颈胸臂或有血痣赤缕,女子可见月事不下,舌质紫或有淤斑淤点,脉细涩等。

治法:祛瘀软坚,佐以扶正健脾。

代表法:膈下逐瘀汤加减。如积块肿大坚硬而正气受损者,可并服鳖甲煎丸化淤软坚,兼顾正气。[提示: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村(《中医内科学》积证之淤血内结证代表方:膈下逐淤汤合六君子汤加减]

(3)正虚痰结证

临床表现:久病体弱,积块坚硬,隐痛或剧痛,饮食大减,肌肉瘦削,神倦乏力,面色萎黄或黧黑,甚则面肢浮肿,舌质淡紫,或光剥无苔,脉细数或弦细。

治法:补益气血,活血化瘀。

代表方:八珍汤合化积丸加减。前方补益气血,后方活血化瘀。 

真枪实练

01

“初者,病邪初起,正气尚强,邪气尚浅,则任受攻;中者,受病渐久,邪气较深,正气较弱,任受且攻且补;末者,病魔经久,邪气侵凌,正气消残,则任受补。”此语出自

A《诸病源候论·癥瘕病诸候》 

B《济生方·积聚论治》
C《医学入门·积聚门》

D《医家必读·积聚》

E《景岳全书·积聚》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与解析: D 《医家必读·积聚》篇提出了积聚分初、中、末三个阶段的治疗原则。  

02

治疗气滞血阻之积证的方剂可选用
A金铃子散合失笑散   

B大七气汤  

C加味逍遥散   

D五积散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与解析: AB  气滞血阻之积证在五版教材中首选金铃子散合失笑散,与七版教材稍有不同,若气滞血阻较甚,兼有寒象者,可用大七气汤。

03

患者腹胀且痛,便秘纳呆,时有如条状物伏于腹部,重按则胀痛更甚,苔腻脉弦滑,应诊断为  
A气滞血瘀之积证  

B肝气挟痰之聚证

C食滞痰阻之聚证

D肝郁气滞之聚证  

E气郁血瘀之积证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与解析:C 以上证候为虫积、食滞、痰浊交阻,气聚不散,结而成块,属食滞痰阻之聚证,可选六磨汤理气化痰,导滞散结。

04

病积聚之轻者症见脘腹痞满,食少纳呆,舌苔白,脉象弦缓。治疗宜用

A木香顺气散  

B四逆散  

C柴胡疏肝散  

D香苏散 

E胃苓汤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与解析:A此症候为寒湿中阻,气机壅滞所致,应选用木香顺气散温中散寒,行气化湿。

05

平素情志不畅,症见肝郁结块,或左或右,走窜不定,按之略痛,脘胁不舒,嗳气频频,便艰纳呆,舌苔薄,脉弦者,其诊断是
A腹痛  

B胁痛  

C聚证   

D疝气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与解析:C本题考查积某的辩证论治。积聚是腹内结块,或胀或痛的病证。分别言之,积属有形,结块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在血分,是为脏病;聚属无形,包块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在气分,是为腑病。聚证的肝气郁结证表现:度中结块柔软,时聚时散,攻窜胀痛,脘胁胀闷不适,苔薄、脉弦等。 

编辑:芩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