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塞车的学问

 xc活人的娄子 2014-07-23

  与人约会,若是在北京,姗姗来迟的人有一个标准的说法:塞车。这时常不过是托词,说的人也未必在乎听者信不信,如有人偏要打圆场,那她或他立马就数落起交通问题,一脸的愤然,于是,各种酒宴总是从国家大事吃起。传闻日本已故总理田中角荣年轻时赴约,远远看见人家走来了,但已过定时,便转身离去。当然是做戏,但这种戏恐怕也只有在日本做得出,那里的公共交通是世界上最准时的,难以当借口。所谓人以信立,信又以何立呢?在什么都没有准点儿的地方,守信大不易,虽然从根儿上说,人有守时观念,交通才守规准时。

  不过,驾车出行,即便在日本也难保畅通无阻,尤其逢年过节,高速路“涩滞”几十公里开外是常识。涩滞,我们更常说堵塞,并不是交通的独特现象。囤积居奇是商品流通的堵塞,肠梗阻、脑血栓是人体的堵塞,电梯堵塞、飞机堵塞、网络堵塞都叫人堵得慌。对于广告业,堵塞就变成好事,人流越不畅的地方贴张广告才越有人看。交通堵塞通常指塞车。网络堵塞,术语叫“辐辏”,用丢弃邮件的方法来缓解,但塞了车,却只能在路上枯等。除非有警车开道,否则,任何人都在劫难逃。东京大学副教授西成活裕也不例外,但他从十年前的某一天开始冷眼观察有流必堵的现象,用学业所专的非线性数学解析起因,出版一本书,名为《堵塞学》。

  日本人口总数为1.27亿,其中7700万人持有驾照。年间塞车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约12兆日元,相当于国家预算的七分之一。可见,研究发生堵塞的机制并予以解决是重大课题。西成把人及其车看作粒子,这是些自己能够动的“自我驱动型粒子”,形成集团则出现堵塞。比方说,用软管喷水,捏细了出口,流量不变,速度加快,但道路变细,因为人或车不仅受动于外来力量,本身还要按周围的情况行动,所以会堵塞。

  塞车的原因首位是上坡,特别是那种走一百米升高或降低一米的缓坡,不易觉察,驾驶者不加大油门,车速一点点放慢,后续的人踩刹车,连锁反应,越靠后的人踩得越猛,车距缩短,便带来“自然堵塞”。在高速路上,每公里大约有二十五辆车是“临界密度”,就是说,车距低于四十米,塞车乃发生。这个车距大致相当于正常行驶急刹车的制动距离。四十米车距是塞车临界点,这时谁踩一下刹车,足以造成大约十分钟的堵塞,一旦堵塞就不易消解。此外,塞车的主要原因还有事故、汇合,大致与坡道三者各占三分之一。
 
  西成活裕在此书中报告了一些有趣的现象,例如:

  前面能看见两台车要比只看见一台车的时候开车速度快,但近来车身较高的车增多,遮挡视线,易发生堵塞。

  在速度、间距不充分时,往卡车前头插车,迫使卡车急剧减速,而卡车难以急剧加速,这也是堵塞起因。

  路况正常时,车在超车线上跑得快,但遇到塞车,行车线上的平均速度快一些。

  同样是塞车,北京的景象跟日本大不一样。日本车辆被塞成一线,像僵死的蛇,而北京好似跳千手观音舞,左探一车头,右探一车头,伺机往前插,满路不和谐。这个现象恐怕就不是物理的,而是社会心理的。西成活裕主张跨学科研究“堵塞学”,包括取法蚂蚁,它们的世界也存在堵塞,大概解决得比人类好。西成信心十足,要再用十年之功拿出解决堵塞的方法来。

  日本高速道路最高时速法定为一百公里,这是东京奥运会之前的1963年制定的,最近警察当局终于打算费时三年做一下修改。结论应该是提速吧,在车速上“入欧”,即便不能像德国那样无限制,起码也要赶上英国的一百一十二公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