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癫痫与睡眠相关性研究进展

 杏林脉香 2014-07-25

癫痫与睡眠相关性研究进展

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癫痫与睡眠的密切关系就已被认识。人们在对癫痫的研究中发现癫痫发作在时间分布上有一定的规律,特别是观察到癫痫发作易受睡眠觉醒周期的影响[1]。近年来,随着细胞分子生物学的飞速进展,癫痫的发病机制也得到了深入研究,现已肯定癫痫的发作存在具有功能意义的昼夜生物节律性[2]。借助动态脑电图(active electroencepha—*logramAEEG)及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mPSG)的协助诊断,对癫痫与睡眠相互关系的研究目前正逐步进展,现综述如下。

1.癫痫对睡眠的影响

1.1癫痫患者睡眠结构分析

根据睡眠过程中脑电图表现、眼球运动情况和肌张力的变化等,睡眠状态分为快速眼球运动(rapid eye movementREM)和非快速眼球运动(nonrapid eyemovementNREM)两种不同的睡眠时相,二者交替进行。其中根据脑电图波形的不同,又将NREM睡眠时相由浅入深分为l4期。研究证明,多数癫痫患者存在睡眠结构的破坏[3],包括入睡潜伏期延长、睡眠始发后的清醒次数增加、睡眠阶段的转换增加、睡眠片段现象出现、睡眠效率降低、睡眠纺锤波密度减少、REM睡眠减少、NREM Sls2期增加及NREM s3~S4期减少等。高伟等[4]44例伴中央颞区棘波的皇性儿童癫痫(BECTS)患者行脑电一多导睡眠监测研究.并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数据,结果显示BECTS患者REM期缩短,s1期睡眠比例增加,s3S4期睡眠比例减少,临床下癫痫样放电(subclinical epilepticform dischargesSED)频率与睡眠结构失调发生呈正相关关系。陈伟等[3]通过运用立体定位技术在大鼠右侧海马CA3区微量注射(kainic acidKA)建立颞叶癫痫大鼠模型,并于同一位点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模型建立8同后行PSG描记,结果发现癫痫大鼠深慢波睡眠时间和异相睡眠时间均减少,且癫痫大鼠睡眠时痫样放电率比清醒时升高,表明癫痫发作能引起睡眠结构改变.主要表现为觉醒次数增加,NREM S3S4期和REM睡眠减少等。

1.2不同部位癫痫对睡眠影响的差异

Crespel[6]报道,与颞叶癫痫相比。额叶癫痫更倾向于夜间发作,同时颞叶癫痫比额叶癫痫显示更多的觉醒时间。王湘庆等[1]240例癫痫患者的24 h 动态脑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额叶癫痫患者于睡眠中发作者以及AEEG上单纯夜间放电者均明显多于颞叶癫痫患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故对此看法国内外文献具有一致性。郭崇伦等[8]发现颞叶癫痫患者发作间期睡眠中觉醒次数增多、觉醒时间延长、平均每小时睡眠时相的转换次数增多、NREM S1期比例增加、总睡眠时间减少及睡眠效率下降。Almeida[9]的报道与此一致,更特别指出嗜睡是颞叶癫痫患者的主要症状。亦有学者对此有不同观点,Bazil [10]则指出颞叶癫痫患者夜间的REM期睡眠减少。而其他睡眠分期或睡眠效率无显著的变化。

1.3不同类型癫痫对睡眠影响的差异

无论是全身性发作还是部分性发作,在一些睡眠参数上是一致的,包括睡眠潜伏期的延长、觉醒次数和觉醒时间的增加、NREM S1S2期的延长等。但部分性发作的睡眠障碍要轻于全身性发作。国内学者通过多导睡眠图对癫痫儿童发作问期的全夜睡眠状况进行分析,发现不同类型癫痫对儿童睡眠结构影响不同[11]:全面性癫痫患儿浅睡期延长,REM睡眠缩短,其中易在觉醒期发作的儿童以浅睡期延长为主,易在睡眠期发作的儿童以REM睡眠缩短、睡眠效率降低为主。局灶性癫痫患儿睡眠效率降低,其中易在觉醒期发作的儿童睡眠结构无异常,易在睡眠期发作的儿童以浅睡期延长、睡眠效率降低为主。

2.睡眠对癫痫的影响

2.1睡眠周期与痫样放电关系

生理学研究表明,丘脑及脑干网状结构可以促进睡眠的大脑皮层同步化及非同步化,而这种改变所带来的神经生理生化改变与癫痫发作密切相关。在REM睡眠期,丘脑皮质的同步化作用受到抑制,半球间冲动通过胼胝体的传播速度减弱,因此双侧同步性癫痫样放电减少,使癫痫发作及发作间期放电受到抑

制,因此REM期是睡眠周期中最有效的抗癫痫状态;

NREM期睡眠在生理上是以丘脑皮质传人冲动介导的大脑皮质弥散性同步化为特征,神经细胞的同步化和过度兴奋是将癫痫发作间期状态转化为发作状态的主要因素,因此NREM期睡眠对已高度兴奋的皮质有活化癫痫发作的倾向。同样,痫样放电亦可影响睡眠周期,高伟等[4]指出,对BECTS患者行睡眠多导监测后可发现此类患者经常出现睡眠片段,在SED 频繁时尤为明显,严重者可以造成REM期缺如,甚至不能准确辨别睡眠各期时相,同时还指出痫性放电频率在不同的睡眠周期中存在明显的差异。

2.2睡眠剥夺对癫痫的影响

癫痫的诊断包括临床发作及同步脑电图的癫痫样放电两个方面。癫痫脑电图的典型表现是棘波、尖波、棘一慢或尖一慢复合波。癫痫波是正确诊断癫痫的主要指标之一,也是和其他发作性疾病鉴别的主要依据,因此提高癫痫波的检出率尤为重要。剥夺睡眠是一种特殊的生理负荷,能降低癫痫的放电阈值,提高痫样放电的检出率。睡眠诱发是由于在睡眠时,中脑网状结构上行性激活系统机能低下,降低对大脑皮层和边缘系统的控制,为发作波发生提供适宜条件,致癫痫波更易出现。

睡眠剥夺诱发是目前诱发癫痫波出现的常用方法。但不同类型的癫痫发作对睡眠剥夺的反应敏感程度却有所差别:Crespel[6]指出,睡眠剥夺对好发于清醒期的癫痫极其有效.并且对特发性全身性癫痫发作也较部分性发作敏感。故睡眠剥夺有助于明确癫痫的分型诊断:吴大巧[12]134例临床诊断为癫痫及可疑癫痫患者施行视频脑电图剥夺睡眠诱发试验,其中7例患者癫痫的发作类型得到了修正。

3.抗癫痫药物与睡眠关系

抗癫痫药物(AEDs)既能控制癫痫发作,亦可对_ 癫痫患者睡眠产生一定影响.且每种AEDs对睡眠的

影响是不同的。刘智胜[13]认为传统AEDs.如卡马西平可改善睡眠稳定性,延长NREM睡眠S1s2期和总睡眠时间;丙戊酸钠可延长NREM睡眠S3S4期和总睡眠时间;苯巴比妥和苯妥英钠的影响基本相似,能缩短入睡潜伏期,延长NREM睡眠S1S2期,且苯巴比妥还可减少运动相关唤醒次数及使患者主观感觉睡眠水平较深。莫家鹏等[14]使用新型抗癫痫药托吡酯单剂治疗颞叶癫痫患者,812周后,未发现损害患者的夜间睡眠结构。普瑞巴林亦是一种新型抗癫痫药物,被用于部分性癫痫的加用治疗,Haas[15]称其可改善癫痫患者睡眠质量,但亦有研究[16]表明,在服药最初6个月时,思睡是最常见不良反应之一。可见关于新型AEDs对癫痫患者睡眠结构的影响尚须进一步研究观察。

4.癫痫和睡眠障碍共病

癫痫与睡眠之间的相互联系及作用常被考虑,但有关二者共病的文献报道极少,临床上也常被忽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 syndromeSAS)是一种常见的睡眠呼吸疾患,其特征是睡眠状态中反复发生上气道完全和不完全阻塞.伴有间断的低氧血症或合并高碳酸血症、睡眠结构紊乱.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SAS常并存于癫痫患者:Manni[17]指出.对癫痫患者通过持续正压通气治疗其并存的SAS可提高对癫痫发作的控制力度,改善癫痫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与邓远飞等[18]报道一致。

除此之外,异睡症和癫痫发作亦可并发。异睡症(parasomnias)又称睡眠行为障碍(sleep behavior dis orderSBD),系指睡眠或睡眠一觉醒转换时出现异常行为的一组疾病。Manni[17]认为有多达13的夜间额叶癫痫(nocturnal frontal lobe epilepsyNFLE)患者有NREM睡眠期觉醒的异睡症表现。同时REM 期睡眠障碍被发现共存于12%的老年癫痫患者。癫痫患者常为睡眠质量降低、睡眠结构紊乱所困扰,但是癫痫患者并发失眠却鲜有报道。在临床工作中,对癫痫和睡眠障碍共病的正确认识有助于避免误诊和治疗不当的发生。

综上所述,癫痫与睡眠关系密切,二者相互影响

癫痫发作能够改变睡眠结构,影响睡眠质量.故有效地控制癫痫发作能够改善睡眠。同时,重视癫痫患者的睡眠对控制癫痫发作、提高生活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除此之外,癫痫与睡眠障碍常共存,了解共病的临床特点对二者的治疗皆有帮助。总之而言,正确认识癫痫与睡眠的关系以及合理选择抗癫痫药物是预防和治疗癫痫的关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