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程砚秋知己知人

 xc活人的娄子 2014-07-28

    今人称赞程砚秋,唱腔有“荒寒之美”,有一股“狷介之气”,因而将程砚秋先生喻为“菊坛杜甫”。应该说,程砚秋演剧虽蔚然有成,但观其一生,其人其艺、其行其言、其思其想,却不甘于做一个伶人的。

     程砚秋出身没落的满洲贵族,戊戌变法后,旗人的种种优待没有了,整个家庭陷入了饥饿贫困当中。不得已,他卖身学艺,为的是免于饥饿。这个天分极高的孩子,受了许多苦,也许是血统和性格的原因,受苦没有使他沉沦于流俗,反而使他更倔强地抗争,走到了世俗给伶人没定的概念与定义的反面,即他不像一个唱戏的。

     正凶为他不甘于做一个唱戏的,他的戏才唱出绝代风华。

     程砚秋心气高,要强好胜。他嗓子变声时出了问题,要是别人,早就放弃唱戏,改行做其他了。他却不,硬是将错就错,创造出一种独冠群芳的新声——“程腔”。其腔,因为幽微婉转,意味无穷,而深受戏迷追捧。

     程砚秋心志高迈,从小就显示出不凡的气度。即便他再恭谨地面对老师,也掩饰不了他随时从老师的教导中破壳而出的内心指向。所以,他在老师面前,是一个有心劲儿的学生。据说,“通天教主”王瑶卿就对程砚秋怀有些许矛盾心理,原因就是程砚秋聪明得有些让老师感到不安。

     程砚秋一生都未停止过学习。他与翁偶虹先生约定创作《锁麟囊》,一改以往戏剧唱词少有长短句的惯例,无疑给自己增加了创作唱腔的难度,正因如此,今天的人才能听到那么婉转曼妙、细腻幽微的“一霎时把七情俱已昧尽”、“当日里好风光忽觉转变”等美妙绝伦的唱腔。

     程砚秋精通音律,懂文字学,朱文雄先生说:“他的唱是以字创腔,对字声很有研究。”程砚秋的创造,并不是他一人闭门造车,而是遇到问题就求教,目的是解决问题,将唱腔创造得更完美,前提是他自己懂得要什么、知道自己创造的目的是什么。比如《锁麟囊》中那一句动人的“儿的娘吓”,就是吸收了西洋歌剧的唱腔,从中变化而来。

     程砚秋内心十分清楚自己的价值,他知道自己是如何成就自己的。当梨园界名家纷纷子承父业的时候,他却偏偏不让自己的任何一个孩子学戏。其名日:学戏太苦。实际上,他认为孩子们学自己,只能是对自己递减式的继承,很难达到更新的高度。他的女儿尽管学他学得非常像,但是,他坚决不让女儿唱。他不要简单的模仿,并一再告诫学生:学我的唱,不一定什么地方都像我那样死学,要有发展,要活学,不要搞出许多“毛病”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