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中历史课堂应以陶冶情操为最终目标

 昵称15221501 2014-07-29

张熊飞教授的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最终目标是“三维教学目标论”,而“三维教学论”“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情操”的最终目标又是陶冶情操。

  这一理论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循循善诱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五官并用、全身心地参与教学过程,做知识的“探索者”和“研究者”,在切身体验和感悟中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陶冶情操”的三维教学目标,从而促进学生掌握知识、完善人格、获得全面发展。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探究教学方法论,要求教师按照教学的心理特征和思维规律,吃透教材,吃透学生,设计最优化的教学过程,在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基础上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陶冶情操(以人为本、合作探究、科学创新、完善自我、浓厚的兴趣、高度的热情等)。

学校教育肩负着学生人格养成、道德发展的重任,理应把人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但多年来,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使以树人、启智为宗旨的中学历史教学沦为一种高难度、高度工具化、技术化的训练。偏重智力教育,推崇能力主义,重视培养训练记忆、理解、概括、抽象等智力因素,而忽视习惯、情感、态度、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个性的充分发展。人格养成教育、道德教育、价值观教育、美育教育、情感培养等这些理应放在第一位的教育目标,被视为无足轻重,甚至被抛弃,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且是一种普遍教学行为。历史教学放弃了它的育人功能,历史知识和能力教育还有何意义?所以,笔者认为,高中历史教学只有贯彻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把陶冶学生情操作为最终目标放在首位,才能实现历史教学以知识、能力为中心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转变,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开发能力,陶冶情操同时并重,努力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健康的人格、崇高的道德品质、高雅的审美情趣、真诚的情感,并学会宽容和尊重别人。

一、树人、启智、陶冶情操是国家对中学历史教育的要求,我国教育部在高中1996年试验大纲的基础上,最近颁布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新大纲对高中历史课程目标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放在历史教育目标的最重要位置。

二、中学历史教育特有的美育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其人文素质,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育的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学会审美,追求美的境界,树立美好的理想,塑造完美的人格,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我们的中学历史教学由于其学科特点,在实施美育方面可以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比如历史人物崇高的思想境界,高尚的道德情操,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历史上文艺作品的艺术之美等等。这些美是真实的、是无形无声的,是处于内部世界的东西,把历史人物内在的美挖掘出来,用美的意识向学生介绍讲解历史人物,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想象力,鉴赏力,理解力。历史教学中的陶冶情操可促进学生的发展,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且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健全的优良人格,即个体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不断进取的奋斗精神、正视挑战、勇于创新的求知精神、踏实的工作作风、稳重坚定的行为习惯、敢于抗挫、善于自我调控的意志品格和善待他人、团结协作的交往水平等优良的人格特征。历史教学,可充分利用历史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格教育素材,不断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和激励,潜移默化地施加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目的,推动学生建塑和完善人格。

三、历史学科中历史人物历尽艰辛、敢于用生命追求真理和科学的精神是独有的,是陶冶学生情操必备的。例如,布鲁诺为宇宙中心说献身;林觉民为民主而就义;谭嗣同为变法而慷慨悲歌;加里波第功成身退;屈原大夫之从容投江;刘禹锡的大度与快乐;范仲淹之“先天下之忧而忧”等等。这些追求真理和科学的精神如和风细雨,如雷雨闪电,如涓涓细流滋润着学生的心田。理性的追求,科学的精神渗透情操的陶冶,包含着价值目标,加强科学精神教育,有助于人们树立起对待自然、社会与人生的科学态度,有助于学生自觉接受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有助于形成创造性的思维和能力,有助于培养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历史人物具有的丰富性、鲜活性、思想性、感情性、偶然性、故事性、趣味性等使历史课充满魅力,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让鲜活的历史人物走进课堂,同学们就可跨越时空,与历史人物交流、对话,历史好像没那么遥远,历史人物也没那么平板,历史因此变得丰富、有趣、且非常具有魅力。对于每一个人、每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科学精神都是不可缺少的。

四、把陶冶情操作为高中历史课堂的最终目标就能体现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的核心和实质

1、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笔者在历史课堂中实践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使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实现了以知识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转变。把学生的发展、成长、品格、个性、素质等放在中心地位。他们开始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主人,自己在感知历史、与伟人对话。他们的品格、情感、价值观、态度、个性在历史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发展。历史学习的过程已逐步交还给学生。在过程中,他们体验历史、感悟历史、学习历史、思考历史。学生逐步在学会学习、研究。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也不再是老师问学生答,而是以一个研究者、探索者、体验者、对话者的身份参与教学。不是老师提出疑问,而是学生"在不疑处有疑",向历史发问,做出假设,甚至大胆想象,然后去探究历史的真实。学生感知历史的途径除课堂外,还通过课下阅读、交流,与历史对话,进行自我教育,学会学习,发展自己。像读名人传记、摘抄名人名言、搜集历史人物和故事、历史学习小组进行交流、撰写论文等。

2、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方面有了长足进步。学生逐步在学会学习、探究。在读书过程中,学生学会读书,能够详读、略读、摘引、抓住重点和本质;学生学会从网络上查找资料、取舍、分析、综合材料;初步掌握了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初步学会历史研究方法;学生在学会思考问题,勇于提出问题、敢于怀疑问题。我感觉,历史学习的过程已逐步交还给学生。在过程中,他们体验历史、感悟历史、学习历史、思考历史。文4班路佳佳同学在总结中说道,从前她不敢发言、不愿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抱着试试看态度参加了历史兴趣小组,她不仅敢于表现自己,且在学习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历史很大影响。彭雅洁同学谈到她学习历史的收获时说道:"我发现历史其实并不局限于课本,很多史实和观点是课本无法涉及的,因此,要想了解历史的真相就必须充分阅读资料,然后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我们在逐步学会辩证地、冷静地、理性的去看待历史问题。

3、学生受到了历史人物高尚道德的熏陶和美育的洗礼。

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利用历史教材中所蕴含的丰富的人格教育素材,不断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和激励,推动学生建塑和完善人格。鼓励学生对历史有独立见解、敢于质疑、富有想象,以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开展小组合作研究,培养团结合作意识。还要鼓励竞争,培养学生勇为人先的优良品格。通过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鼓励发挥个性特长,扶植他们去积极获取成功,逐步树立起"自尊、自信、自强"精神,不断建塑和完善人格。

实施美育教育途径主要是挖掘历史人物内在的思想、品德内涵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其人文素质;选择审美"启情点",比如,利用课本提供的大量图片、资料,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想象力,鉴赏力,理解力。利用美的语言激发学生审美情感、感染学生。学生课外搜集资料进行自我审美教育。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丰富了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

情感启导要求教师必须善于选择教学内容?实施情感教育,必须综合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创设生动具体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主观体验,发生态度变化。教师通过语言传递情感信息,产生移情作用,使师生情感交融,引起共鸣。通过师生对话,一方面用自己的感情去感染学生,一方面从学生的话语中了解对方情感发动的程度,因势利导、一步一步地运用谈话把双方的情感推向高潮。角色扮演是情感教育的有效方法,它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和历史人物一道思维、说话、行动,自然而然地产生情感的体验。

5、学生情操中的人文精神和素养得到发展。

许多同学在谈到人文精神教育及对自身的影响时,激动不已。文6班闫明丽同学说"课堂上介绍的历史伟人,都在人格上为我树起了一座座丰碑,他们的信念、追求、意志、精神等,影响着我,感染着我,激励着我。"李珊同学写道:"我被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感动着,被豪情壮志震撼着,被勇气才智折服着,被成功经历激励着。我发觉,学习历史会获得人生财富,步入历史殿堂能得到人格培养。"井浩然同学说:"坚强勇敢、积极进取、乐观自信……这些成功必备的品格成为我平时努力完善自己的方向?总之,同学们感到通过加强人文精神教育,他们在人文精神和素质方面受到很大影响。

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实践,笔者认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必须把诱思探究教学论中的陶冶情操放在首位,这是实施素质教育发展历史教学的必由之路。不把陶冶情操放在首位,就会使以树人、育人为旨的历史教育沦为一种高难度、高度工具化、技术化的应试训练;就会忽视情感、态度、意志、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忽视个性的充分发展。把陶冶情操放在首位,就会把人格养成教育、道德教育、价值观教育、美育教育、情感培养等教育目标放在第一位,努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健康的人格、崇高的道德品质、高雅的审美情趣、真诚的情感,并学会宽容和尊重别人。

不把陶冶情操放在首位,历史教育的理念和模式不可能有根本的改变。灌输、包办、"一言堂"、机械训练等仍然会充斥课堂,大行其道,课堂没有生机,缺少主动性、创造性,学生不感兴趣,达不到教育的初衷。采用了诱思探究教学论的教学模式,历史教育呈现出生机和活力,受到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课堂教学以知识为中心向以人为中心的转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