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青花 明代青花技术在元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更为成熟。明青花瓷胎身较元代时轻,瓷质较为洁白,蓝彩色调亦较明亮,以生产小巧器物为主。明代青花瓷有分官窑和民窑两种,民窑胎体和釉色较粗糙,但绘画图案纹饰较官窑更多样化,风格自然豪放,带有浓烈生活气息。在构图方面,明代青花省去了元代时的繁密布局,风格变得流丽清雅。纹饰以花卉和龙凤纹最普遍,还有动物,婴戏和庭院人物纹样。 青花一把莲纹大碟 明代晚期青花和 明代晚期官窑青花以嘉靖、隆庆及万历早期为代表,所用钴料多是「回青」,在蓝中泛红紫,呈色浓艳。嘉靖纹饰多样化,常见的有龙凤、花卉。鱼藻等,还有道教题材如八仙、寿星、云鹤和利用吉祥句语作纹样,如福、寿、天下太平、五谷丰登等。从万历中期起,明代陶瓷业渐入低潮,青花颜色蓝中带灰。纹饰繁密,并且流行开光图案。 斗彩果树纹杯「大明成化年制」款 明代彩瓷 明代的彩瓷大致可分为釉上红彩、青花红彩、斗彩及五彩。釉上红彩是在白釉器上以红彩绘画花纹;青花红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红彩相结合的工艺品;斗彩是以釉下青花绘画花纹的轮廓,然后填以各种釉上色彩;五彩本是各色釉上彩的结合,不过在很多情形下,釉下青花亦成为其中一种颜色,这类五彩器,严格来说应称作青花五彩器。彩瓷需经两次烧制,第一次入窑烧至摄氏1100度高温,以稳定胎体、釉下蓝彩和透明釉‘第二次入窑烧至850度低温,以稳定釉上彩料。描金装饰于嘉靖朝最为盛行。 红绿彩异兽花卉纹罐 最后的清朝部分陶瓷没有来得及拍,香港艺术馆的陶瓷就到这里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