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建元医师药王脉学讲坛对脉法的论述概览

 ldj7613 2014-08-04
(2014-08-03 00:46:03)
药王脉学是台湾陈建元中医师创立从脉相中察知病机,从病机中立法处方用药的一套独特的操作模式。药王脉学能把病人的症状、证型、病机、治则、方药贯穿起来,查脉知病知机而用药,并能把六经、三焦、脏腑、外科、妇儿科等各种辨证法以及各家理论医理兼容相贯并收之而不互相抵触,对于中医临床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1.药王脉学讲坛的体例
陈建元医师将自己的理论,临床经验以条文的形式分享到他雅虎博客上。规划1~175条讲述中心架构和观念枢钮,自第175条后开展运用,一问外症一查内脉,彼此反观,互为体用。176 ~ 420条是由症状切入,叙述脉象和症状之间的关连性;421~747 条是由证候切入,叙述脉象和证候之间的关连性;748 ~1602条是由目前西医的通用病名并杂以少数的中医病名切入,叙述脉象和疾病之间的关连性。目前1~175条中心架构和观念枢钮部分已经大抵完成。
2.药王脉学对脉诊重要性的探讨,提出病谱连续概念
药王脉学第三条提出一个「病谱连续」的概念。所谓病谱连续就是说人体的疾病谱基本上是连续的,就像一个气管-支气管炎和一个肺炎,这在目前的医学是把它看成两种病。但是在气管-支气管炎在转成肺炎之前的过程中,这个中间不像气管-支气管炎也不像肺炎的病,这中间一定有一个慢慢转变的过程,只是我们目前还没有定出来名称,就像用一支一公尺的尺,我们在中间画一个点,在两个点中间又可再画出一个点,画下去是永远画不完的,这也是人类疾病的现象,可预见将来的病名只会越来越多,不会越来越少,因为永远可以在两个点的中央又找出一个点!在中医理,也有一样的问题。以内伤头痛来说,可以分为肝阳、肾虚、阴血亏、痰浊、淤血头痛。但就从脉象来看,很容易会发现有介于肝阳、肾虚中间型的,也有阴血亏、痰浊、淤血各占三份之一的。如何诊断出疾病进行中间状态并且扭转疾病进行的方向?因为这些细微处外症都不明显,检验单上也无法显示,只有精通脉象系统才能准确的抓到这些契机处加以扭转!药王脉学就是由这边开始展开,叙述脉象、疾病与人体之间的交互关系。
3.对二十八脉及取脉法的完善
3.1取脉法
药王脉学的取脉法并不照传统之三部九侯,而是在三部的基础上,加入难经一藏之中实有五藏气互相灌溉之意,把一部脉中,由传统的天地人三层扩展成心肝脾肺肾五层,换言之,就是由传统的三部九候扩大成三部十五候。并建立标准术语:右寸称肺脉,右关称脾脉,右尺称肾阳脉,左寸称心脉,左关称肝脉,左尺则称肾阴脉。而于六处脉中的每一处,下指三菽之重,称为肺位;下指六菽之重,称为心位;下指九菽之重,叫做脾位;下指十二菽之重,叫做肝位;下指十五菽之重,叫做肾位。换言之,若说肺脉心位,就是指在右寸脉上下指约六菽重时所按到的脉象。
切脉之法是食指候寸,中指候关,无名指候尺。

但三指不同下,食指轻触及肤为第一层肺位,接着按至筋肉中为脾位,再从脾位轻提一点为心位,然后压至骨边为肾位,最后再上提一些为肝位,其余二指扬起。此法称为琵琶指法。六部皆如是候毕以脉图记之。最后根据脉图推断病机,依病机处方用药。
3.2五层脉的病机
在自然界中虽有五行,但归纳起来不过燥湿二气,第三层代表的是中土,自然界若无依附之中土,燥湿二气皆不能自立,火炎上而湿就下,分出第二层和第三层,第一层则代表自然界更上面的苍天,第五层代表自然界更下面的黄泉,第零层和第六层则代表太极之外。而人的脉象实际观察起来,大致上亦有相类似自然界的情况。各层代表的病机如下:
第零层:真气外泄
第一层:1.滑数是风热 2.有力而紧是风寒 3.细涩是风寒刚开始或刚结束的余邪4.无力为虚。
第二层:1.少阳证所显示的地方 2.某些以毒为主的疾病所显示的地方 3.阴虚或燥显示的地方4.风寒深入后,脉象会显示在这一层。
第三层:阳明火位。人的元气充不充足要兼看这边,万物以土为主,不管是那一层脉,只要同时搭配阳明火位是有力的话,代表人的元气充足,正邪必然相争,是故虽然某层脉偏虚,若阳明火位实而有力,合观后要当成实脉看,治以攻法。相反的,若阳明火位无力,则某层虚脉才能当成真正的虚脉,治以补法。
第四层:1.无力是虚,但是偏寒 2.湿位和痰位 3.气滞位和血瘀位。
第五层:1.寒位2.气滞血瘀位,但比第四层更深。
第六层:1.伏脉位 2.气机闭塞。
3.3五层脉的应用
先用廿八脉之病机判断,有疑难点时,则佐以五层脉的「隐藏的病机」来看,那么脉象的本质就会被分析得很透彻而不会产生迷惑。如临床中涩脉可能出现在肺位,但也可能出现在肝位,对照五层脉病机知心位主阴血虚,肝位主气滞血瘀,则心位治以滋阴为主,活血为辅;肝位治以活血为主。
4.提出粘脉的概念和治则方药
陈建元医师把脉时观察到一种现象,脉管就像涂了胶水,黏在肉里,虽欲鼓动,却被胶水粘住而鼓动不起来,那样子的力度感觉,他称之为粘脉。通过临床的观察,陈医师总结出粘脉并没有单独的脉形,而是依附在其他脉象上的一种力度单位。这种脉的本质病机为毒。如浮脉而有粘的感觉则为浮黏,为风寒之毒。至于「毒」的病机,可以为第一病机,也可以为第二病机。可以由外来,也可以由自体产生,可以为急性的毒,也可为慢性的毒。比如外感「温毒」,发病可以为法定传染病,而脉象上会出现粘脉为主,这个时候,发病甚急,此毒是从外而来的,很明显的,这个毒已经超过身体能负荷的限度,所以发病了,粘脉是鼓不动,可知身体所受的冲击很大,可推测这种脉象很容易会发烧起来,其传变与伤寒论中一开始的脉浮紧或温病书中的一开始的脉浮滑数有别。当在这个时候,毒是第一次病机,也是急性毒,整个发病的环节以它为中心,所以治则以解毒攻下效果最快,以风寒、风热来医效果不佳,因为病机并不是它们。如果是现今食品添加物或污染化学物等过量,进入人体后,则是蓄积成慢性毒;另外机体自身的气虚、阳虚、阴虚、血虚、痰湿、阳亢等病机,因为都会导致整体或局部代谢的不顺畅,不顺畅代表代谢废物的滁留,这也算是慢性毒,为第二次病机,然后第一、二次病机又会相互作用,互相转化,成为虚损则毒更盛,毒更盛则更虚损的恶性循环。
当毒只有少量或初起的时候,调节有问题的地方,如气虚补气,血虚补血,身体会自己将毒废物代谢掉,粘脉也就随之消失了。但毒力大到一个程度的粘脉,这时候若是以加强正气来处理,反而只会化火生痰,并无法除掉蓄毒,这是因为毒也有容易壅塞络道的特性。正气足则邪自去,但这是有前提的,譬如运送物资去赈灾难,这些毒瘀等路障已经先瘀阻道路,物资则无法送进去。所以一般在处理上,扶正气与解毒须同时进行效果才会明显。而解毒所用的药物就是清热解毒药,如肺脉把到粘脉,则加入鱼腥草、七叶莲、金银花等。脾脉加蒲公英。心脉加连翘。肝脉加连翘、金菊花、七叶莲。肾阴肾阳加白花蛇舌草、白头翁、六月雪、马齿苋等。
5.对如何学习脉学的建议
陈医师认为脉诊是一种技术,或者说是一种和木雕石雕相似的技艺。需要长期的练习才能把握精微之妙。所以正如完全不懂木雕的人刚拜师学艺的时候老师傅会给他一块木头,让他用各种刀随便雕。而把脉的学习也是如此,他建议初学脉者抛开脉学的理论,先去体会感受脉的大小强弱变化。具体的做法是每天把五至十个人把一个月,待到能区分出基本变化后再依脉书寻序渐进的的学习二十八脉,乃至药王脉学的三部十五候脉。用现代的说法就是首先要通过训练把手指的差别感受阈值降低,其次则学习脉理医理以相互提高。
陈医师希望通过脉学这扇窗口一方面去测知机体气血的盛衰,病机的变化。另一方面以脉学为切入点,去理解领会古代医籍所述的观点,还原医疗现场,从而提高医术更好的为人民的健康服务的探讨是很有意义的。 

作者 王孝义  指导教师:王焕生副教授 2006級中醫學專業1班畢業論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