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初学桩功者一定学五形动功,在站完桩后,配以五形动功,能很好地舒通气血,以免久站有僵硬。其中,鹤形尤其适合有病者学练,因为它帮助引导病气下行。老年人多走鹤形,步子会稳许多。鹤形步还可以伸开双臂,作飞翔态。司鹏的五形功表演,是以虎、蛇、熊、鹤、猴为顺序的。 司鹏、张广玉都是国内有很高知名度的武林高手。其事例,见拙作《我所认识的武林内功高手》。本博客前年的博文也登载了一些。
五形动法 练习五形动法的基本要点:
1.
2.
3.
4.
5. 五形动法的动作及要领
一. 两脚丁八步自然站立,右脚或左脚在前均可,全身重量三分在前脚,七分在后脚,成前三后七步。站好后两手从身体两侧向前向上慢慢抬起与眼平高与肩同宽,两掌向前,此动作练习时要求脚尖、心口、鼻尖三点一线。两手抬起后不要停顿,手即向前下方拍击至胸前的高度。要求拍击时胳膊不要伸直、弯曲,前膝关节顶不得超过脚尖,后脚跟不得离地。拍击后不要停顿,两臂慢慢抬起,高不过头,继续向前下方拍击,要求两手臂向前上方抬起时臀部向后下方坐,两膝屈曲,向前下方拍击时身体上起,前膝微曲,后脚伸直。 要点:
1.
2.
3. 意念: 内视手臂和全身有麻、热、胀感。假借于齐腰深的水中将漂浮之气球拍击出去,拉回来。手臂上抬把气球吸附在掌心,再拍击出去,拉回来。意念诱导反复进行。 行步功: 即行进中的虎扑,在原地虎扑动作熟练基础上,在向前下拍击的同时,前脚前移,后脚紧跟,要求两脚向前移步距离均不能超过脚的长度。落脚时,脚尖先落,后脚跟不得抬起,两脚起落要平稳。
意念: 除同前面的内视假借外,要求“脚下如趟泥”。 功能:
1.
2.
二. 两脚与肩同宽自然站立,两手半握拳,拳眼相对,向前向上缓缓平举,高不过肩,两手臂弯曲,两手半握拳平伸上举与肩平,继而身向左转动,右臂前伸,左拳置于右拳与前胸之间,眼向前平视,上式不停,身体向右转动,左拳前伸,右拳收回置于左拳与前胸之间,两眼向前平视,然后身体高左转动,右拳前伸,左拳收回,两拳交替反复进行。 行步功:
原地不动步的熊形熟练以后,进行运动中的熊形运动中的熊形的做法是,
意念: 内视麻热胀,假借两根橡皮筋,两手各握一根前端,后端系在脖颈上。 行步功: 在身腰转动的同时,带动腿脚向前移动,落地后身体再向另一侧转动,动作交替反复进行。
意念: 上肢同上,两手两脚间如系一根橡皮筋,运动如熊行。 要求:
1)
2)
3) 功能:
1)
2)
3)
三. 自然站立,两脚与肩同宽,两手五指尖撮合,向前向上平举,高不过肩,身体重心向左(向右一样)移至左脚,左脚屈膝下蹲,右脚尖点地,脚跟提起,右手放在右膝上方,左手提起至左耳外侧,身体向右后方转,然后身体加转上提,右脚向前迈步(直行),身体重心由左脚移至右脚,左脚向前迈步(呈弧形)。右脚屈膝下蹲,左脚尖点地,身体向左后方转动,同时左手下落至左膝上方,右手上提 至右耳外侧,如此反复练习,要求上体向左,右后方转动时,头随之尽量向后转动,眼随之转动。
意念: 两手与脖子之间如系两根橡皮筋,两脚 如踏在大棉花包上,柔软似有弹性。
行步功: 在手脚变换时,步子可前走或后退,左右运行不要拘泥,以自然为好。 要求:
1)
2)
3) 功能:
1)
2)
四. 以丁型八字步站立,如右腿在前,右手半握拳抬起,高不过肩,前伸不过脚尖,拳眼朝上,大拇指指向前方,左手五指张开微握,放于胸前,右手腕向左,而身体向右,继而右手腕向右身体向左反复练习后再换左边练习。左边动作和右边动作一样,唯左手左脚在前,待单边熟练后,应左右交替练习。
意念: 前手与脚间如系一根橡皮筋,后手如按水面一浮球。 行步功: 上述姿势不变,配合滑翔步练习。如右脚 在前,右手在前,当右手腕向左的同时,右脚 向前移动。移动的距离长短要看炼功者的熟练程度。初学者步子向前移动约为4━6厘米,熟练者可稍大些。 蛇形左右交替前进的动作熟练了,接着练习后退的动作,如右手右脚 在前时,先退左脚 ,在右手腕向左边摆动的同时退左脚。当右手腕向右边摆动时,退右脚,如此反复进行。
意念:
1)
2) 要求:
1)
2)
3) 功能:
1)
2)
3)
4)
五. 自然站立,两脚并拢,两手放在身两侧,两手掌微提抱,如鹤的翅膀,五指张开,重心移至右脚,左腿向前弧形迈进,右腿微曲,当左脚掌落地后,重心由右脚移至左脚,右腿向前弧形迈进,左腿微曲,当右脚掌落地后,重心由左脚移至右脚,如此反复,后退也是如此,步子不要大,脚掌要平起平落,如鹤行走状,双脚交替反复练习。
意念:
1)
2)
3)
4)
5) 鹤飞行: 其它动作如常,把下垂的两臂抬起,与肩平高,两臂平伸,掌心朝下,两手臂随着身体起落而上下缓慢摆动。 意念: 想像鹤在空中自由飞翔的神态。 功能:
1)
2)
3)
4) 说明:练习完五形动法之后,最好能够站片刻的浑圆养生桩(双手从胸前平举如抱球,双脚平行分开如肩宽或略宽),感受体内的“麻”、“热”、“胀”,促进身体的升清降浊、阴阳平衡。长期坚持,必然疾病减少、精神饱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