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载]为司鹏的五形功表演配文字

 迷茫的星空610 2014-08-06


请初学桩功者一定学五形动功,在站完桩后,配以五形动功,能很好地舒通气血,以免久站有僵硬。其中,鹤形尤其适合有病者学练,因为它帮助引导病气下行。老年人多走鹤形,步子会稳许多。鹤形步还可以伸开双臂,作飞翔态。司鹏的五形功表演,是以虎、蛇、熊、鹤、猴为顺序的。

司鹏、张广玉都是国内有很高知名度的武林高手。其事例,见拙作《我所认识的武林内功高手》。本博客前年的博文也登载了一些。

五形动法         ──王安平

       五形动法是我早年在北京跟王斌魁学得的单操手并融合了自己练习形意、八卦、太极的心得,80年代在开封工人疗养院任体疗医师时,把这五个动作串联起来教给慢性病人用以疗病养生。经过几十年的体认教学实践,逐步形成的。

       五形动法是是模仿“虎、熊、猴、蛇、鹤”五种动物的动作形态编制的动作式子。

练习五形动法的基本要点:

1.        了解并掌握五形动法的基本身形,运动规律,并以形取意,以意像形。完全像其形无必要,不像其形又失去了练习的意义,应以似像非像为佳。

2.        五形动法是一种整体锻炼。它能锻炼人整体的柔韧性,灵活性,使人整体活动逐步协调,达到统一,稳定而有规律的目的。同时使人的心、肝、脾、肺、肾等内脏器官得到锻炼。五形动法的锻炼虽要求以身动为主,但必须以腰带动身体,再以身体带动手、臂、腿、手脚,以达到全身齐动,周身一家的目的。

3.        动中求静。五形动法动作速度不宜快,要求越慢越好。在运动中体会全身内部的动态,身体外部的反应,要求思想平静集中。

4.        全身放松。练习时心情应轻松愉快,动作松柔自然,切忌用力,如同做游戏时的无忧无虑,无拘无束,逍遥自得。

5.        自然呼吸。要求练习时小腹放松不憋气,不提气,嘴似张似闭。

 

 

五形动法的动作及要领

 

一.     虎形(又称虎扑)

两脚丁八步自然站立,右脚或左脚在前均可,全身重量三分在前脚,七分在后脚,成前三后七步。站好后两手从身体两侧向前向上慢慢抬起与眼平高与肩同宽,两掌向前,此动作练习时要求脚尖、心口、鼻尖三点一线。两手抬起后不要停顿,手即向前下方拍击至胸前的高度。要求拍击时胳膊不要伸直、弯曲,前膝关节顶不得超过脚尖,后脚跟不得离地。拍击后不要停顿,两慢慢抬起,高不过头,继续向前下方拍击,要求两手臂向前上方抬起时臀部向后下方坐,两膝屈曲,向前下方拍击时身体上起,前膝微曲,后脚伸直。

 

要点:

1.        两手向前伸出时,两掌手指缓慢微微张开,缓缓向前拍击,拍击终止时,两手指全部张开,两手也可半握拳头向前拍击;

2.        两手臂向上前方举起时两胯要提起。

3.        以腰为主带动两肩手运动。

 

意念:

  内视手臂和全身有麻、热、胀感。假借于齐腰深的水中将漂浮之气球拍击出去,拉回来。手臂上抬把气球吸附在掌心,再拍击出去,拉回来。意念诱导反复进行。

 

行步功:

即行进中的虎扑,在原地虎扑动作熟练基础上,在向前下拍击的同时,前脚前移,后脚紧跟,要求两脚向前移步距离均不能超过脚的长度。落脚时,脚尖先落,后脚跟不得抬起,两脚起落要平稳。

 

意念:

除同前面的内视假借外,要求“脚下如趟泥”。

 

功能:

1.    长期坚持锻炼,可增加两手、两臂向前拍击的力量,是散手随意进击对方最快的动作之一;

2.    能起以扩胸扩大肺活量的作用,对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胸膜炎、肺气肿、肺炎、肺结核、肩周炎、关节炎等慢性疾病有明显疗效。

 

二.     熊形

两脚与肩同宽自然站立,两手半握拳,拳眼相对,向前向上缓缓平举,高不过肩,两手臂弯曲,两手半握拳平伸上举与肩平,继而身向左转动,右臂前伸,左拳置于右拳与前胸之间,眼向前平视,上式不停,身体向右转动,左拳前伸,右拳收回置于左拳与前胸之间,两眼向前平视,然后身体高左转动,右拳前伸,左拳收回,两拳交替反复进行。

 

行步功:

原地不动步的熊形熟练以后,进行运动中的熊形运动中的熊形的做法是,    当身体向左侧(右侧一样)转动伸出左拳时,左脚也随之前进,当左脚落地重心移至右脚时,右拳右腿亦随之前进。当右脚落地重心移至左腿左脚时,左拳左腿亦随之前进,左右交替反复练习。

 

意念:

内视麻热胀,假借两根橡皮筋,两手各握一根前端,后端系在脖颈上。

 

行步功:

在身腰转动的同时,带动腿脚向前移动,落地后身体再向另一侧转动,动作交替反复进行。

 

意念:

上肢同上,两手两脚间如系一根橡皮筋,运动如熊行。

 

要求:

1)    左右脚向前运动是慢碎步,不可大步,快步。

2)    两腿脚向前交替运动时必须提胯,全身转动。

3)    两手半握拳向前伸出时大小臂不要伸直,两拳相距不应超过肩,不应小于一个拳头的距离,两拳面朝前方。

 

功能:

1)    熊形是五种操拳中最基本的功夫,五种操拳是熊形的变化。

2)    熊形无论散手或推手,用途广泛。

3)    对肠胃病如腹胀、消化不良、翻胃、返酸、胸闷、坐骨神经痛、压缩性骨折、腰椎间盘突出、腰脊椎骨质增生等慢性病疗效明显。疾病治愈后继续锻炼可增强向前拳击的力量。

 

 

三.     猴形

自然站立,两脚与肩同宽,两手五指尖撮合,向前向上平举,高不过肩,身体重心向左(向右一样)移至左脚,左脚屈膝下蹲,右脚尖点地,脚跟提起,右手放在右膝上方,左手提起至左耳外侧,身体向右后方转,然后身体加转上提,右脚向前迈步(直行),身体重心由左脚移至右脚,左脚向前迈步(呈弧形)。右脚屈膝下蹲,左脚尖点地,身体向左后方转动,同时左手下落至左膝上方,右手上提 至右耳外侧,如此反复练习,要求上体向左,右后方转动时,头随之尽量向后转动,眼随之转动。

 

意念:

两手与脖子之间如系两根橡皮筋,两脚 如踏在大棉花包上,柔软似有弹性。

 

行步功:

在手脚变换时,步子可前走或后退,左右运行不要拘泥,以自然为好。

 

要求:

1)    当身体下坐时,两腿弯曲尽量大些,锻炼两腿支撑力。

2)    要做到轻柔为主。

3)    当动作熟练后,身体上起下落左右转动要自由、大方、舒展。

 

功能:

1)    长期坚持锻炼,对自由搏击能起到理想的效果,能增强身体灵敏度 。

2)    对于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炎、颈椎肥大、颈椎骨质增生和多种眼病(近视、远视老花、散光、青光眼)都有明显的疗效。

 

四.     蛇形

以丁型八字步站立,如右腿在前,右手半握拳抬起,高不过肩,前伸不过脚尖,拳眼朝上,大拇指指向前方,左手五指张开微握,放于胸前,右手腕向左,而身体向右,继而右手腕向右身体向左反复练习后再换左边练习。左边动作和右边动作一样,唯左手左脚在前,待单边熟练后,应左右交替练习。

 

意念:

前手与脚间如系一根橡皮筋,后手如按水面一浮球。

 

行步功:

上述姿势不变,配合滑翔步练习。如右脚 在前,右手在前,当右手腕向左的同时,右脚 向前移动。移动的距离长短要看炼功者的熟练程度。初学者步子向前移动约为46厘米,熟练者可稍大些。

蛇形左右交替前进的动作熟练了,接着练习后退的动作,如右手右脚 在前时,先退左脚 ,在右手腕向左边摆动的同时退左脚。当右手腕向右边摆动时,退右脚,如此反复进行。

 

 

意念:

1)    想像蛇的运动情形。

2)   左右手之间如系根橡皮筋。

 

要求:

1)   初练习时以手带动腰转动逐步地以腰转动带动手部运动。

2)   前手半握拳,它的左右摆动幅度不可过大,以鼻孔为中心,向左向右不要超过20厘米。

3)   向前走以脚尖(或整个脚)先落地,向后退以脚跟先落地或全脚平落。

 

 

功能:

1)   蛇形在五形动法中是最难练的一种,同时也是最高级的武功动作之一,如练习好了,对提高散手,推手和自由搏击的功力有帮助。

2)   蛇形可以练出武功多种高级劲,如惊力,惊抖力,惊弹力,左右横力等。

3)   此形练习全身上下协调性。

4)   长期坚持练此形可以治疗多种慢性病,如肠胃病,妇科病、腰椎面盘突出,腰肌劳损,腰椎骨质增生,颈椎炎,颈椎肥大,颈椎骨质增生等。

 

 

五.        鹤形

自然站立,两脚并拢,两手放在身两侧,两手掌微提抱,如鹤的翅膀,五指张开,重心移至右脚,左腿向前弧形迈进,右腿微曲,当左脚掌落地后,重心由右脚移至左脚,右腿向前弧形迈进,左腿微曲,当右脚掌落地后,重心由左脚移至右脚,如此反复,后退也是如此,步子不要大,脚掌要平起平落,如鹤行走状,双脚交替反复练习。

 

意念:

1)   两腿脚交替向前运行时要缓慢松柔。

2)   迈腿走步先提胯。

3)   脚掌起落要平

4)   当右脚落地时要向右边一侧落下,跟后脚直前中心线15━20厘米,两脚运行路线如同火车左右两道铁轨一样。

5)   每一分钟要求走4━6步,越慢越好。

 

鹤飞行:

其它动作如常,把下垂的两臂抬起,与肩平高,两臂平伸,掌心朝下,两手臂随着身体起落而上下缓慢摆动。

 

意念:

想像鹤在空中自由飞翔的神态。

 

功能:

1)   长期坚持锻炼,可以达到身动如鹤飞的效果,这是武林高手必修的功夫。

2)   治疗高血压、下肢静脉曲张有特效。

3)   长期坚持锻炼,人到老年可以保持运动平衡能力,延缓腿脚部分机能的衰退,这是增长腿脚力量的修炼方法。

4)   促进体内的升清降浊的功能。

 

说明:练习完五形动法之后,最好能够站片刻的浑圆养生桩(双手从胸前平举如抱球,双脚平行分开如肩宽或略宽),感受体内的“麻”、“热”、“胀”,促进身体的升清降浊、阴阳平衡。长期坚持,必然疾病减少、精神饱满。

 本文保留二十天,请务必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