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煮茶法与煎茶法

 幽月之魂 2014-08-07

煮茶法与煎茶法

2013-10-22 茶圣居

所谓煮茶法,是指茶入水烹煮二饮。唐代以前无制茶法,往往是直接采生叶煮饮;煮茶法中茶投冷、热水皆可,需经较长时间的煮熬。唐以后则以干茶煮饮。晚唐的杨华在《膳夫经手录》写道:“茶,古不闻食之。近晋、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煮,是为茗粥。”汉魏南北朝以迄初唐,主要是直接采茶树生叶烹煮成羹汤而饮,饮茶类似喝蔬茶汤,此羹汤吴人又称之为“茗粥”。


辽代煮茶壁画图


唐代以后,制茶技术日益发展,饼茶(团茶、片茶)、散茶品种日渐增多。唐代饮茶以陆羽式煎茶为主,但煮茶旧习依然难改,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较流行。中唐陆羽《茶经·五之煮》载:“或用葱、姜、枣、桔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宋代,北方少数民族地区以盐酪椒姜与茶同煮,南方也偶有煮茶。明代陈师《茶考》载:“烹茶之法,唯苏吴得之。以佳茗入磁瓶火煎,酌量火候,以数沸蟹眼为节。”清代周联《竺国记游》载:“西藏所尚,以邛州雅安为最……其熬茶有火候。”明清至迄今,煮茶法主要在少数民族流行。


 

煎茶法是指陆羽在《茶经》里所创造、记载的一种烹煎方法,其茶主要用饼茶,经炙烤、碾罗成末,侯汤初沸投末,并加以环搅、沸腾则止。煎茶法的主要程序有备器、选水、取火、侯汤、炙茶、碾茶、罗茶、煎茶(投茶、搅拌)、酌茶。


 

煎茶法在中晚唐很流行,唐诗中多有描述。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诗有“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僧人皎然《对陆迅饮天目茶园寄元居士》诗有“文火香偏胜,寒泉味转嘉。投铛涌作沫,著碗聚生花”。五代的徐夤《谢尚书惠蜡面茶》诗曰:“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偻烟。分赠恩深知最异,晚铛宜煮北山泉。”北宋苏轼《汲江煎茶》诗云“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南宋陆游《郊蜀人煎茶戏作长句》诗有“午枕初回梦碟度,红丝小皑破旗枪。正须山石龙头鼎,一试风炉蟹眼汤”。


总体来说,煮茶法主要存在于唐朝以前,唐朝以后主要流行陆羽的煎茶法,五代、宋朝流行点茶法,从五代到北宋、南宋,煎茶法渐趋衰亡,南宋末便已无闻。

 

煮茶法与煎茶法

2013-10-22 茶圣居

所谓煮茶法,是指茶入水烹煮二饮。唐代以前无制茶法,往往是直接采生叶煮饮;煮茶法中茶投冷、热水皆可,需经较长时间的煮熬。唐以后则以干茶煮饮。晚唐的杨华在《膳夫经手录》写道:“茶,古不闻食之。近晋、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煮,是为茗粥。”汉魏南北朝以迄初唐,主要是直接采茶树生叶烹煮成羹汤而饮,饮茶类似喝蔬茶汤,此羹汤吴人又称之为“茗粥”。


辽代煮茶壁画图


唐代以后,制茶技术日益发展,饼茶(团茶、片茶)、散茶品种日渐增多。唐代饮茶以陆羽式煎茶为主,但煮茶旧习依然难改,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较流行。中唐陆羽《茶经·五之煮》载:“或用葱、姜、枣、桔皮、茱萸、薄荷之等,煮之百沸,或扬令滑,或煮去沫,斯沟渠间弃水耳,而习俗不已。”宋代,北方少数民族地区以盐酪椒姜与茶同煮,南方也偶有煮茶。明代陈师《茶考》载:“烹茶之法,唯苏吴得之。以佳茗入磁瓶火煎,酌量火候,以数沸蟹眼为节。”清代周联《竺国记游》载:“西藏所尚,以邛州雅安为最……其熬茶有火候。”明清至迄今,煮茶法主要在少数民族流行。


 

煎茶法是指陆羽在《茶经》里所创造、记载的一种烹煎方法,其茶主要用饼茶,经炙烤、碾罗成末,侯汤初沸投末,并加以环搅、沸腾则止。煎茶法的主要程序有备器、选水、取火、侯汤、炙茶、碾茶、罗茶、煎茶(投茶、搅拌)、酌茶。


 

煎茶法在中晚唐很流行,唐诗中多有描述。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诗有“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僧人皎然《对陆迅饮天目茶园寄元居士》诗有“文火香偏胜,寒泉味转嘉。投铛涌作沫,著碗聚生花”。五代的徐夤《谢尚书惠蜡面茶》诗曰:“金槽和碾沉香末,冰碗轻涵翠偻烟。分赠恩深知最异,晚铛宜煮北山泉。”北宋苏轼《汲江煎茶》诗云“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泻时声”。南宋陆游《郊蜀人煎茶戏作长句》诗有“午枕初回梦碟度,红丝小皑破旗枪。正须山石龙头鼎,一试风炉蟹眼汤”。


总体来说,煮茶法主要存在于唐朝以前,唐朝以后主要流行陆羽的煎茶法,五代、宋朝流行点茶法,从五代到北宋、南宋,煎茶法渐趋衰亡,南宋末便已无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