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8月7、8或9日立秋。2014年的立秋日在8月7日。大暑之后,时至立秋,立秋之后,暑去凉来。古人把立秋当做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虽然我国立秋之后,各地气候有所不同,尤其在上海,即使进入立秋,35°以上的高温也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阴意始出"的阴阳转换大致相同,生活起居亦应该相应调整。
立秋过后,又是“莲藕盛世”。美丽的荷塘令多少文人墨客流连忘返。而它的营养价值也已被历代食物养生医生们所推崇。莲藕味甘,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c和b1及钙、磷、铁等无机盐。 莲藕: 味甘涩,性平。生则养胃清心,熟则厚肠固肾,有收敛、镇静和滋养功效。常用于心悸、虚烦失眠和肾虚遗精、崩带、脾虚久泻等症。大暑之后到立秋的这一段时间,采摘的莲子最为优质,鲜食的滋味也最佳。 莲心: 莲心味苦性寒,清心祛热,安神止渴。主要用于温病神昏、心烦口渴、遗精等症,现多用于高血压。 藕粉: 富含微量元素铁Fe和维生素B12等养血因子,主功效为养血,尤宜女性食用。把老藕磨碎,提取其中的浆状淀粉,干燥之后便是藕粉。明朝《本草纲目》就已经谈及莲藕“捣浸澄粉服食,轻身益年。”好的藕粉具有浓郁的清香,沸水冲泡后会迅速融化并变得晶莹粘稠,充饥、养生、入菜勾芡都很适合。 【民间自制藕粉方法】 食材:粉藕1根、蜂蜜适量、干桂花适量、水。 【立秋润肺降燥 宜食清润甘酸寒凉食物】 秋天,天气渐渐转凉,人们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口、鼻、皮肤等部位的干燥感。中医认为,肺与秋气的关系十分密切,立秋之后,在饮食方面应该特别注意定时定量,多吃有润肺生津作用的食品,少吃辛辣、煎炸食品。寒凉能清热,甘味食物,如百合、莲子、山药、藕、平菇都有缓急、和中、补益作用;番茄等酸味食物有收敛、生津、止渴等作用。 节气养生粥:百合银耳粥 原料:百合30克、银耳20克、粳米50克, 节气养生汤:山药老鸭煲 原料:鸭子(约1千克)、山药500克、葱、姜、八角、料酒、盐适量即可。 此外,还可日常饮用沙参麦冬菊花茶(沙参、麦冬、菊花各10克),也能润燥生津。 【立秋贴秋膘?并不科学】 立秋这一天,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那时人们对健康的评判,往往只以胖瘦做标准。瘦了当然需要“补”,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吃味厚的美食佳肴,当然首选吃肉,“以肉贴膘”。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 但专家认为,“贴秋膘”的养生方法并不十分科学。经历了漫长的酷热夏季,人们由于频饮冷饮,冻品,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故秋凉伊始忌贸然进补。大量食补品,会骤然加重脾胃负担,使长期处于疲弱的消化器官不能一下承受,导致消化器官功能紊乱,出现胸闷、腹胀、厌食、消化不良、腹泻等症。 【秋瓜适食也无妨】 我国民间素有立秋吃西瓜的习俗,被称为“啃秋”,意味着啃下“秋老虎”。而立秋过后,西瓜就不宜多吃了,因为立秋之后吃西瓜是不符合养生之道的。那么到底立秋是不是吃瓜的分水岭,立秋之后吃瓜会不会给我们的健康带来影响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