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其效如神:经方临床应用举隅(上)

 中医知识学习馆 2014-08-08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教研中心 陳 偉 主任医师

非常感谢在座的各位同道。首先,我跟大家一样,听了很多教授专家的讲座,真的很有感触:我生有涯学无涯。中医的东西实在是太深奥了,因为他是几千年的沉淀,每一个朝代积淀一点点就够我们学一辈子,所以中医从来都是名家纷呈,各有各的学说。我以前跟同学们开玩笑:中医就是一个江湖,他们就说江湖不是卖当的吗,不是骗人吗?其实不是的,大家看金庸的小说,江湖有华山派有武当派,有黄药师,有东邪西毒等等,这些都是顶尖的高手,也有峨眉派的,所以可以说各个时代造就了不同的学派,所以我也很赞赏雒主任说的“我们的教学是失败的”,失败在把全国搞成一盘棋,教材是普遍的,根本没有学说学家之分。张子和先生“汗吐下”三法可以打遍天下无敌手,我们谁能做得到?朱丹溪滋阴的,刘河间寒凉的,李东垣补脾的,现在就是火神派,各是一家。这么多学派是由于历史造成的,比如说在金元时代战争频繁,老百姓民不聊生,李东垣看的都是老百姓的病,吃不饱、穿不暖,饥寒交迫,脾胃虚脱,所以他就用补土的方法治了很多病,而朱丹溪治的大部分是达官贵人,唐朝遗留的服青石药,长生不老,炼丹,最后导致很多人中毒,毒发而死,所以他只能用滋阴药寒凉药。清朝末年,抗生素就是青霉素,氨苄西林,但是贵的连金条都买不起,中医的温病学派就崛起,治疗传染性疾病,形成了独家的一派,为什么现在温病衰微了呢?现在抗生素太发达了,西药太强势了,我们老百姓已经被灌输了发烧抗感染一定要用抗生素,温病学派当然就无用武之地。为什么火神派这么盛行呢?是由于我们现在人的这种嗜欲过度,夜不睡觉,熬夜,阳气被戕而上逆,再加上空调、冰箱,那是我们的生活必需品,一打开就是冷饮,所有的东西都是冰冻的。自然的风对人的伤害不大,但空调冰箱这些人造的寒邪对人的伤寒很大,这就是所谓的虚邪贼风。再加上喝凉茶,广东人喜欢喝凉茶,认为自己湿热很重,我们不是讲“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为什么要春夏养阳,就是因为春夏很热,人们避热就寒,引起寒邪内生,当然要养阳,秋冬时觉得很冷,吃燥热的肥腻的,当然要养阴,所以这个东西有自己的辩证法。
我们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各人有各人的路,尤其是中医,五花八门,这个我就不多说了。
一、葛根芩连汤治疗萎缩性鼻炎案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经方临床应用举隅》,是我在临床上治的几个小病例,拿出来跟大家一起分享。第一个就是葛根芩连汤,是伤寒论第34条方,“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芩连汤主之。”这个是用于伤寒太阳病的治疗过程当中,医用下法,使得表邪未尽,里气偏虚,病人由于里本有热,邪气从阳化热,然后出现腹泻、发烧的道理,这种就是要用葛根芩连汤来治。脉促和脉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说明阳气还比较旺盛,有抗邪之力,所以这个方本来是表里双解、清热止泻的方子,所以我们临床上经常用他来治疗夏秋季的腹泻、发烧,既有外感证,又有胃肠的表现,即我们所说的热邪,寒邪就用藿香正气丸。这是我用葛根芩连汤治疗萎缩性鼻炎,这不是大病,但这个病人辗转治了很久。这是个男的,28岁,鼻不闻香臭,时流浊涕,自己觉得和他人觉得他的鼻子里面有臭味,头痛而昏,舌质红,苔薄黄,脉沉细。他去我们耳鼻喉科看过,并且诊断为萎缩性鼻炎,给了苍耳子散来治疗,这是很常用的方子,一般一见到这种病人就上这个方,但是吃了以后反增口苦咽干,流黄涕,热象很明显。我当时就觉得不对。又从肺热来论治,因为大家知道,鼻为肺窍,所以从调肺气开始,予泻白散,还是不明显。最后这病人来找我看,我想起我读书的时候知道一个江西的名老中医姚荷生,这位老先生很了不得,他曾经提过用葛根芩连汤治疗鼻炎,我当时在想其中的道理,我就用葛根芩连汤加上桑叶、菊花给他吃。前人的经验已经告诉我散寒清窍,温肺散寒,最后吃了20剂,诸症消失。这里面给了我什么感觉呢?中医讲手足阳明经脉皆走于鼻之两侧,外邪侵犯到阳明就可以引起鼻塞,所以不能光局限于肺,局限于太阳,这个方子最主要可以解阳明之热,又可以疏风解表,药中病机,是以得效。陆九芝有过这样一段话,他写的《世补斋医书》里面,“阳明之有葛根芩连汤也,太阳之有大青龙,太阳病必有热,烦躁无汗而喘就用大青龙”,葛根芩连汤就是有表证又有里热就用,“少阳之有小柴胡也,太阳麻桂解表石膏清也,少阳柴胡解表黄芩清也,阳明则葛根解表,芩连清也,表里各不同,而解表清热之理相同也”。所以我觉得学伤寒重在学他的大法,比如葛根芩连汤也可以治其他很多病,从中医的角度来讲他的理是一样的。
二、乌梅丸治疗慢性胆囊炎案
乌梅丸是一个寒热虚实并用的方子,第332条说“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这是厥阴病的提纲,还有“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这里面说厥阴病其实是分步为化,气上冲,其实他有热的表现,但是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又是虚寒的症状,其实他就是肝脾虚寒,胆瘀胃热。这个地方是你看到他烦躁,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为蛔厥也,这时候阳气非常衰微,要脱了,这时候就不是蛔厥。但若是蛔厥,病人是时静时烦,因为肝脾有寒,蛔是避寒就温,往上走,就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这是乌梅丸,可治久利。这是乌梅丸治慢性胆囊炎的病例,当时我接诊的时候,这个病人腹痛的很厉害,几乎是每半个月就大发作一次,西医认为是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每次去都打解痉止痛药,如6542或吊氧氟沙星。患者是45岁女性,右上腹间歇性的刺痛一年多,每半个月就大发作一次,发作时疼痛剧烈,肢冷汗出,心中烦热,发作必须要去急诊留观,平素胃脘嘈杂,食欲较差,有虚弱情况存在,但他胃里又有热,口苦而干喜冷饮,尿偏黄,大便时溏时硬,舌红苔白润,脉弦细,弦则为肝脉,月经约40日一行,有肝用不足的情况存在,所以月经延期,40天才来,并且经行时乳房胀痛,乳房为肝经所过。西医诊断为“胆囊炎”,曾服疏肝利胆、清热化湿等药物均未见明显效果,当时大家都认为是湿热,表面上看这个诊断没有什么大的差错,但是我就想,这个病人有虚实夹杂、上热下寒的表现,我认为他是厥阴病,胆瘀胃热,胆瘀才有疼痛,然后肝脾有虚寒之象,肝用不足,肝血不足,所以经行乳胀,有血块,应该寒热并用、虚实兼顾,以乌梅丸原方治疗,15剂后病症明显缓解,30剂后诸症痊愈。我当时开药后在想,因为乌梅丸这个方是辛温寒热并用,特别擅长治疗厥阴病,厥阴的特点就是易寒易热,厥而复热,热而复厥,是寒热错杂的道理。另外,左季云,一个清朝的御医,非常著名的经方大家,他的书是《伤寒论类方汇参》很有名。我就说摸脉,我倒是见过摸脉很准的人,但他是为了养家糊口,就是脉摸的很好,一摸就知道你哪里不通,哪里不舒服,病人很相信他,但是卖的药是很一般的方子。我记得左季云在他的书上说过以前的中医怎么练脉法,首先把濒湖脉学背的滚瓜烂熟,然后小拇指上穿一条细细的线,线上再用一竹竿,穿一条布,然后没事就闭着眼睛想象着浮脉是……就是这样的练习。还有更神的,梁秀清老中医,已经去世了,他是治疗癌症非常有成就的,是山西的名医,他的儿子跟他学医的时候,让他去摸河水,摸了几年再摸脉,为什么要摸河水?河水就是大地的脉搏,潮涨潮落,日出月升,都对大地有影响,你摸了就知道脉搏的变化,这也是太神了哦,但我是宁可信其有。左季云也是一个很有名的经方大家,他说“厥阴之寒热,总因风气(肝胆之气)而煽动”,胆为少阳,相火不降就易上升,上升就易助心火,心火一旺就易出现上热的表现,“故用乌梅丸敛降风气(乌梅是君药,一般30g以上),而余药兼调寒热”。
三、桂枝加厚朴杏子汤治痰喘案
我们再看下一个,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第18条“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还有“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未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这是个很小的方子。喘家,素有寒疾、喘证的病人,如果得了桂枝证,如汗出、恶风、怕冷,可以用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其实起到既可以定喘又可以降气利肺的作用。他又和后面我讲的小青龙汤证是两码事。这个病人,阎某,是我比较要好的一个朋友,广东潮汕人,嗜茶成瘾,中医认为茶喝多了很容易伤脾胃,脾胃伤了容易生痰,素有痰疾,每天早上起来先咯痰,吐几口粘痰出来,咽喉才觉得爽利一些,3天前不小心感冒了,表现是发热微汗,咽喉不适,因为跟我很熟悉,根本没怎么诊看,他来找我,大家坐一下,说我这两天嗓子不舒服,又发热又出汗,能不能开个方子,我就随手给他开了银翘散合止嗽散,吃后热不解,又出现大便溏。他说吃了你的药大便一天3、4次,而且有点喘,我一听就记起当时又没看舌,又没把脉就随便开了个方子,然后我又仔细问了一下,他说昨晚喝了2杯冷的浓茶后肚子响,然后就肚子痛拉肚子,当时的脉是浮而略虚大,舌是滑润淡黄,微汗出,畏风,有点痰鸣、胸闷,这个病人本来是痰饮比较盛,因为他嗜茶成瘾,脾胃虚弱,然后痰浊内本身就有痰,其实就是伤寒论里所说的喘家作,再加上本身脾阳不足,冷茶之助泄,所以就出现太阳证未罢而胃里面的气受损,而出现下利微喘的症状,脉浮,我认为还是病在表,桂枝汤证仍在,就给他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原方,连进2剂,汗出热推,痰吐比较多,痰鸣也就少了,后面我就原方加茯苓、白术、生半夏以降气化痰,后面以六君子汤调理就好了。这个病人刚开始是太阳中风,表邪未解而误下,他这误下其实不是我误下,而是他自己喝了冷茶,所以人家说读伤寒论要会联想,有时候在灵机一动,这东西要“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当然我不是说我达到了这种境界,而是由于当你读经文读到一定的程度,自然而然就会想到这是什么病,什么证,很自然。成无己也说“下后大喘为里气太虚,邪气传里,正气将脱也。”这种病人如果你用了某种方法或喝了凉茶出现似有微喘,大汗淋漓,你就要想到是里气被伤后出现阳气外越,这和正气相关。“下后微喘则为里气上逆,邪不能传里,仍在表也”,这是成无己说的。还有“表实无汗而喘者,宜麻黄汤”,如果胃里皆有热的,我们就用大青龙。
四、小青龙汤治疗小儿咳喘顽疾案
这个是小青龙汤的案例,这个方李老讲一天也讲不完,这足以见李老这大家所具备的扎实的根基,不但是临床经验丰富,伤寒论中的每一处细节也绝不放过,刚才我们雒主任反复强调李老的什么派别,刚开始他们认为李老是火神派,我就不赞成,为什么,我觉得李老是经方大家,当然他现在说他是古中医学派,那我们就叫他古中医学派,我觉得李老是真正的中医的临床实验家,临床大家,火神派的理论我也有我的看法,我个人也非常喜欢用附子,刚刚李老也讲了,因为现在的人阴盛阳衰的多,阳虚、寒湿的十之八九,再加上人体来讲,自然界、地球也一样,阳气不嫌其多,阳气越足,人越精神、越精壮,但是阳气不能外露,地球的阳气在哪里,藏在深层,石油、煤炭就是地球的阳气,现在把它开采光了就是……人也是一样,人在生活当中,阳气一天天的消亡,我们要时时顾护人体的阳气,但是中医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这是中国传统哲学里面最英明最准确的理念,但是你要知道在春秋时代出了很多书,其中一部《春秋繁露》,为了讨好统治者,就写了阳主阴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老子说的儿子不能反对,皇帝说的臣子不能反对,在家里老公是主,女人是从,所以把中国正确的哲学理念给带歪了。但是我不能说火神派不对,他也是一家之言,只能说在这个时代非常适合他生存,他是对的,他给我们阴气沉沉的中医界当头一棒,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警醒一点,大家可以看看刘明武先生写的《换个方法读内经》这本书,他里面不是这样写,我也非常赞同,他觉得阳和阴互相是一体,不是分开的,男人和女人只有合二为一才能成为一个家庭,互相的尊重才能和睦,一阴一阳之谓道,没有哪个是主,哪个是从,如果离开了这些最基本的理论,我个人觉得有点偏颇,我个人的观点,不一定是正确的。
我们回过来,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这个就是伤寒论中用于表邪不解,心下有水气,散寒蠲饮的方子。这个病人是我的一个朋友的小外甥女,年方7岁,她当时是因为感冒而咳嗽气喘,家里很紧张,就送去儿童医院看,西医院肯定是上抗生素,然后把肺一照,你这肺里有肺炎啊,还是住院吧,抗炎治疗了一段时间,等到发热已退,片子一照,肺炎也好的差不多,就出院。但是回家后这小孩的咳喘是几个月都不好,我去看的时候就问了下情况,原来这小孩刚开始咳嗽时只是一个伤风感冒而已,她的父母、姥姥姥爷非常喜欢这小孩,按广东的民习,他们也懂一点点,认为肺喜润恶燥,时不时买点川贝、雪梨、百合等给她吃,还以为会对她有一点帮助。其实这是过食生冷,损伤脾胃,脾胃虚寒,湿寒凝滞停于肺所致的咳喘,几个月都不好,痰涎是稀而白的,因此我就根据伤寒所说的“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她的水气是哪里来的,正是由于治疗过程中,治疗不当,我就用小青龙,我本来想着用小青龙把寒饮一散,再用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健脾的药给她扶正,没想到我用了小青龙去白芍加杏仁,因为她有火,这小孩一咳嗽,痰哗一下上来,从口里呕出来,就把干姜改生姜,加强散寒止呕的力量,剂量约成人一半,三剂以后,痊愈如常,不用吃什么善后的中药。这个我自己觉得伤寒论讲心下有水气,是指素有寒痰内蕴,凡是平素阳虚,内有寒饮的病人,一旦感受风寒,咳喘加重,痰涎特多,都可以用这个方,其实小青龙汤在临床使用频率非常之高,我们在临床上见到的老年性慢性肺气肿、肺心病,咳喘发作,小青龙汤不能说100%,但有90%,但有时候会表现出表热之象,如发热、痰黄粘稠等,只要在原方基础上加点清热的药,如浙贝、瓜蒌、黄芩都可以解决问题。关键是目前抗生素滥用非常普遍,我们做为中医,来了病人也没有信心,一定要用点抗生素,首先他自己觉得如果我不给他开抗生素就不是一个治疗,所以特别是儿科医生,很少单纯用中药,这确实是有这种情况,所以不少患儿,尤其是小孩子,感冒初期就用了抗生素,炎症虽缓于一时,但抗生素苦寒败胃是肯定的,一打针,一吃抗生素,胃口没有了,人觉得很累,这就是广东话说的“好散”。我在香港工作过一段时间,治一个病人,他是区议员,受现代科学的影响很深,现在报纸、报刊都会有一个健康栏,写来写去都是那些东西,并且是误国误民,老是这个专家这么说,那个专家那么说,喝水要喝八杯水,他就是看了这个报纸,说水是生命之源,他一喝就是八杯水,他个子不高,一看就是阳气虚弱的,最后怎么样,寒饮内泛。中医讲的水饮是这么来的,《金匮要略》里讲水能……其实中医讲的水饮很大部分就是饮水不当,过于贪冻饮水,比如很热,我咕咚咕咚把一瓶凉水灌下去,脾胃来不及消化,这水邪就停留在那里,存在肌肉里就像我这样很肥,李老给我把脉,说我这阳气很差,我说我自我感觉还好,他说不行,你得吃药,他给我开了方子,附子用了90g,他说你要吃到把这肥减下来一点才能停药。这种人现在很多,我们广东人所说的,吃饭吃了不消化,喝水也喝了不消化大把人在。还有现在动不动就给你打水,一进去,水一吊,那些寒邪真的是毒如蛇蝎,为什么现在寒凉的人那么多,水的性质就是寒的,不管你是什么针,参附针也好,吊进去一定是寒凉的,你20g的参附针能抵得过250g的水吗,那阴寒你能化解得了吗?所以我是非常反对打吊针的,从小爸爸妈妈就教导我,宁吃药不打针,宁打针不输液,现在直接就先输液,所以非常不正常,只有在我们中国的医院可以看到输液室,这是很怪的现象,你在香港或国外根本看不到输液室,你说我要打针,没门,国家的资源是随便让你这样用的?而我们是一定要打针。所以现在我就觉得宁用热药不用寒凉药,时时要注意这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