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道德经》之我见(续一)作者:老道-善恶观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在这一段中老子开宗明义地指出,人类依片面的认识来作为指导思想,以期达到人类的追求,是事与愿违的。当我们努力追求真善美的时候,我们实际得到的反而是假恶丑,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据英国《镜报》报道,在英国,20%的人口患花粉过敏。这已经是个相当惊人的比例了。人们发现,现代文明程度越高的地区,患花粉过敏症的人口比例越高。所以较为普遍的看法是,过于清洁的环境降低了人体的抵抗力。正所谓天下皆知讲卫生有利于健康的时候,斯不健康已。天下皆知北戴河风景美之后,斯恶已。全社会都赞誉拾金不昧是一种美德之后,小学生都学会了拿家里的钱交给老师博取美誉了,斯不善已。又比如当整个中国封建社会都盛赞三从四德是女子最高的美德之后,它便成为了恶习俗。 “故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形,高下之相倾,音声之相和,先后之相随。” 故而,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有无,难易,长短,等等,不能偏立偏废,人类的认识是依赖比较而有所鉴别的。没有了恶,善也就失去了参照标准。事实上彻底消除恶而仅仅保留善也是做不到的,惩恶扬善是为扭转善恶失衡,人为努力以求达到新的善恶平衡,古人在2000多年以前,已经深刻地懂得了这个道理。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无为在这里不是什么事都不做的意思,无,是万物之始的名字,无为之事就是天道所做的事情,行无为之事就是遵循天道行事,顺应事物的发展变化规律,维护社会的平衡,令社会和谐发展。是所谓天之道为损有余而补不足,善恶不彰。行不言之教的教,是改变民众的思想,是治理。不言之教可以理解为让民众心悦诚服,无话可说,也就是化去民怨。一直以来解释老子的治国思想是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说,竟歪曲先哲如斯,且历来无人驳此无稽之谈,实为可叹。明珠蒙尘,尤为可惜。 “万物作而不辞,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上一句是说圣人便是遵从天道,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这一句更进一步说明如何算是遵从天道,不辞,也就是不言,万物各得其所,生生灭灭都是遵循自然规律的,荣则必损之,损则补益之,就算是处在生物链顶端的狼也须为而不恃。狼多必令其饿毙,狼少必令其足以繁衍,不是以谁的喜好来决定的,所以不会过度壮大族群,也就不会有被自然界淘汰的危险。这就是夫唯不居,是以不去的道理。 |
|
来自: 昵称503199 > 《《道德经(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