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权的误区与反思:海权服务于战略 而不是相反|大国| 安全

 昵称17680652 2014-08-20

目标往往决定手段。海上力量具有“全球到达”的特点,近现代的海权从一开始就与“施加全球影响”联系在一起,所谓的“有限海权”在概念上就很难成立。因此,如果后起大国追求世界性大国的地位,甚至谋求全球霸权,掌握海权可能是一条必经之路。反之,如果其战略目标相对有限,追求的是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确保一个有利的外部安全环境,那么争取海权就不那么迫切。从安全战略和国防建设的角度来说,将有限的资源用于建设一支有效的威慑力量要比耗费巨资夺取海权更有利于此种战略目标的实现。

另外,即使将战略目标定为世界性大国甚或世界领导者,争取海权问题还将受到地缘环境的制约,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总体上看,有两种情况不适合过于追求海权:一是处于陆海双重自然地理环境的国家,上文已经指出了这类圉家在战略方向选择中的两难处境,如同时有陆地强邻存在,其地缘环境将更加复杂,片面追求海权的危险也更大,二是国家面对一个相对封闭的海域,也就是说,在其海军的前出方向上存在海峡、岛链等自然障碍,战时很容易被敌方海军实施封锁。在这样的海洋地理条件下,无论是发展海军还是争夺海权都将是事倍功半,因而这类国家很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海洋强国。俄罗斯就是一个例子。俄三大舰队(波罗的海舰队、黑海舰队、太平洋舰队)在地理上是被分割的,难以相互支援。日俄战争时,俄太平洋舰队不足于对付日本海军,不得不从波罗的海舰队抽调舰只进行“劳师远征”,结果当其赶到时,太平洋舰队已经覆灭,增援的分舰队也随之被歼。更重要的是,自然地理上的重重“瓶颈”使俄海军难以进人更广阔的海域:波罗的海舰队的前出方向上有哈姆腊内海峡、厄勒海峡、卡特加特海峡、斯卡格拉克海峡和设得兰群岛等五道海上“隘口”;黑海舰队进入地中海需经过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和达达尼尔海峡三个狭窄水道;而千岛群岛、日本列岛和琉球群岛,则构成了俄太平洋舰队进入太平洋的天然障碍。俄罗斯对海权的追求从彼得大帝时期即已开始,时间不可谓短,投入不可谓小,却始终未能真正实现,这种地缘环境的制约应该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2.把握时代脉搏,将未来国际竞争的关键领域作为自己新的“增长点”,是决定后起大国发展前途的根本所在。是否追求海权同样应视此而定。

一个大国的兴起需要满足一系列的条件,而能否抓住科学和技术进步的前沿,并以此形成强大的综合国力则在其中发挥了基础性的作用。16世纪都铎王朝的宗教改革和政治改革为英国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社会结构,由此产生的巨大的创造力、冲击力使英国工商业急速发展,1 7世纪时英国在工业实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方面已经明显领先于法国。在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产业革命中,英国更是扮演了“领跑人”的角色,而将技术创新及时转化为经济和国防优势,则使英国得以实现近百年之久的“英国治下的和平”。在第二次产业革命中,把握经济与技术发展前沿的能力再次造成大国力量对比的消长。德国抓住技术变革的前沿,迅速在光学、化学和电力等新兴产业方面取得了优势地位,相反,英国却缺乏应有的敏锐和进取。比如,英国的工业界轻视化学,认为这仅仅是少数人的业余消遣,英国化学家珀金在人造苯胺染料方面取得重大发现后,不得不寻求德国工业界的资助,而后者利用研究成果很快垄断了合成染料的生产。这种在把握发展前沿能力上的差异是德国综合国力在20世纪初赶上英国的主要原因之一。美国的赶超也同样得益于第二次产业革命的机遇,并充分发挥安全环境、社会结构、幅员和资源等方面的综合优势,为日后问鼎世界霸权打下了雄厚的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