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师说太极4

 隐士的书屋 2014-08-21
 

【转】师说太极4

 

 

        太极阴阳说 


        (太极图说里,好多太极图呢,一阴一阳,完了!阴涨阳消,阴极生阳,阳涨阴消,阳极生阴。阴阳同时存在,但显出来的性是在不断变化的,阳相阴性,阳相阳性,阴相阳性,阴相阴性。万变不离其宗,只不过显现出来的性不同。太极拳就是在遵循着不断变化的规律而打的拳,但这个规律是需要经过不断训练和体会才能明白的。但这个阴阳是不断地在变化,没有任何两点是完全一样的。
 
       说说昨天说的化劲吧?
 
        我体会的就是把对方的劲放出来,融进自己身体里,再松透到脚底,才是化。不要阻拦对方的劲,让他舒舒服服的放出来,和自己融为一体,但要做到这些,你自己必须首先要做到能明白和懂这种劲。阴阳平衡不是指外形的平衡,而是内在的,让自己能做到虚灵顶劲,不丢不顶。
 
 
        所以很多人练的都是太极外家拳,都是在跟自己较劲。如果觉得自己站低一些,会难受,那就站高点嘛,干嘛跟自己过意不去。(末学:用啥方法来练习这些啊)就一个字:松。哪里难受了,就是哪里较劲了,换一个姿势,换一个心态,舒服了再打下一个招式不就得了。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很多的时候都不会跟自己较劲,为啥打拳的时候跟自己较劲呢?知阴阳,方能做到沉肩坠肘,松胯圆裆。。
 

 
         练拳架,是你自己练自己,只求松透,知阴阳。不让对方放出来,如何融进自己?这个阶段不同,松透的也不同。只要让自己松力不松体就行了。前三个字只是为了吞的形的表现,吞完了,要吐就是打人。但打人也不是直来直去,要吞着人,同时要显出阳性,用阳性去打人。
 
       (换个问法,松力不松体的表现形式是什么?)
 
         外形不动,但用意让自己放松下来,心里平静,才能中正安舒。外形不能瘪不能懈,
 
        (有个问题 融为一体和不混劲如何理解呢)
 
         融为一体是先知对方的劲,然后调整自己,将对方的劲融进自己的劲里,对方就会被自己控制,不混劲是指自己一定要清楚明白自己和对方的劲的差别在哪在用法上,是人不知我,我独知人。


 

 

 

 

        如何才算是懂阴阳呢?就像懂劲一样。

        阴阳是一个大概念,我们的先人认为天地间所有的运动变化都是由矛盾着的两个方面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把矛盾的两个方面统称为“阴、阳”。
 
       (练太极功夫,如何才算知或懂阴阳了呢?)
 
       如:上下、左右、大小、进退、呼吸、收放、虚实、轻重、----,数不胜数,这就是阴阳,好懂吧!接下来我们的先人又用河图、洛书、太极图等告诉我们这些阴阳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知道了规律,用太极拳的拳架运动把这些规律练到自己的身体运行中,所有说太极拳在练阴阳,实际是说太极拳在练阴阳变化的规律。这些规律一旦成为了自身的习惯。即由免然造至于浑然,太极拳的那些技击效果就自然出来了,所以真要练好太极拳,必须把理搞明白,不是去追求那些现象的东西,那样是永远学不到真正的太极拳的。
 
        (规律就是:渐变、同在、互生和统一)
 
        看书很难,要找懂的老师,一解就明白了。省了很多精力。昨天他们来,讲了河图,连新来的两位朋友当时就懂了,而且马上指导练拳和推手,所以他们都很高兴

 

      (变和化是不同的。万变不离其宗,化就不一样了。化是本质发生了转变。简单的道理是一阴一阳可以表述的,如果再继续细分,就出了三阴三阳,就出了五行八卦,这样可以继续表示更为具像的信息和状态。
 
       说起来大家都懂,但是懂多少?这个就是相对的了。思乐:懂了也没用,融化在血液里,落实在行动上。知道和行道之间还有很长的距离。)
 
       河图在网上就没法讲了,不是一两句话的事了。
 
      (阴阳的变化规律在河图、洛书、太极图里!)
 
        一本写拳的书,如果没用的话,把这些东西搬上来放在前面,而且大篇幅的解释它,干嘛呢?
 
        (太极图就是阴阳合一,太极拳的指导理论就是阴阳。老师教时没讲阴阳。可是你要是懂阴阳对你练拳有好处没坏处。对忽悠人也有帮助。

 

         清末民初之所以出武术家,一是因为那时的人文环境,那个八股盛行的年代,作为四书五经之一易经不说秀才举子,就连不识字的都能脱口而出,易经已经是深入人心的一本基础读本。二是,当时的武术家有很好的体悟,学者可以从他们身上不断的摸感觉找体会。这两点优势在当今社会中已经荡然无存了)
 
       有理论指导的东西,一定是不断发展和提高,没有理论指导,只靠感觉继承的东西,一定是一代不如一代,所以很多东西我们只能拿先辈讲故事了。真的基本很难看到了,不是吗。
 
       (不单是太极拳啊,形意八卦意拳等不也是如此,再也找不到故事里描述的武术大师的功夫来了,尚云祥一夜之间徒步往返京津两地,传为佳话,现而今,谁可以做到呢?)
 
        主要是因为文化的断档,所以我们拿出先辈的书,基本都看不懂了,其中的含意只能瞎猜了。
 
       ( 讲的都是功夫的本质  阴阳在身体上体现出来才是万变之宗。一招就知阴阳  万招不离阴阳之理。你一出手左手落右手起往上踢必有下落之力  阴阳相互相生相互转换生生不息。太极拳一阴一阳  一开一合   懂了就知道自己为何修一辈子。  转换的规律  越细微越高深。

 

        道理简单,转换的规律养成习惯,越细微 越高深,是实话,怎么细了自己品味。

 

        体会到的越细,修为越高。

 

        有的修习里要在一间密闭的屋子里,体会到节气变化前一刻与后一刻之间的差异。感受到太阳和月亮所在的位置。

 

         不是想,他在说一个理——有无同出。阴阳不离的道理。一般人出则出入则入,这样不对,应该是出则入,入则出。他是在通过外形讲这个道理,推人往外出,但也往里入,只有这样才是阴阳不离绝。其实就一个阴阳同出的意识。)
 
 
         拳是一种技术,要循序渐进的提高,初练时不要追太多的东西。上次说了阴阳的观念,很好懂,关键是阴阳变化的规律,就是太极行拳的规律,把这些自然规律放到拳里,就要懂规律又懂拳的老师指点了。
 
        阴阳变化的规律,即拳理!
 
         所以说:“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被谓之粘-------英雄所向无敌,盖由此而及也”
 
         就是说,那些-----的神奇现象,都是由阴阳变化的规律所造成的。而练拳时出现的各种毛病,也是由于不懂这些规律造成的,所以说;欲避此病,须知阴阳!


 
     (太极拳 怎么应付力大 动作很快的人 )
 
       快慢是随别人的,自己没有快慢。
 
       (树老师,练拳练到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学习阴阳)
 
        圈架会了就应该学,不然每天练拳在练啥?
 
       守一而静,不知如何守一是不能静的。每个阶段要守的“一”是不同的。也就是所说的“守常”。有机会来北京,当面交流就清楚了,网上说怕走歪了,反而不好。拳的理,一定要结合拳来说,才有效。

 

   (右手实劲。交与左手。其枢机在夹脊。左脚实劲,交与右脚。其枢机在尾闾)


     上肢左右换劲需过脊柱,下肢左右换劲需过尾闾,太极不能只打在四肢上,更要连接在身上。是比喻,脊柱代表上肢的中线,尾闾代表下肢的中线。要求左右转换需过中而折叠。


      轻重不是虚实,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推手的东西是架子里练出来的,不练架子光推手,一定不是太极推手。 


       但一定要知道架子里练什么,不然也是白练


      (推手时,如果对方是身上的劲就接过来放在胯上,手往前一送就行了)


 

 

        树老师:真正的太极是要花很大功夫换本性的,三五年能成其性就很不错了,不是几个月就能如何的事,所以练太极要静的下来,耐的住寂寞,多向别人学习,不要说太过的话,其实你说的很多已经很外行了,没有别的意思,善意忠告而已,别介意!
 
        太极唯有五阴并五阳 阴阳无偏是妙手就是阴阳同出。我抬起胳膊 就是包含着阴阳的 这样才会不丢不顶。
 
       树老师:这些东西一定要放到拳里去讲,才落地,网上讲只能听听,了解而已,但如果拳里没这些,就不是太极拳了。
 
       [:我能定住 但是被树老师又给打乱了 所以我还是没定住。
 
        :我听老师说:太极拳里发的时候象水一样,无孔不入.紧贴你身上又不顶,使对家失去平衡跌出去.
 
       树老师:沟通了理论,现在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太极拳松的意义和方法,回去就练不错了,一定很快进步!
 
       [:要想做到就要练性存性定性什么性首先就是水性 水性是虚性但是又有阳刚的东西 体现在形上柔若无骨 体现在发力上无坚不摧定住这个性 。
 
        树老师:赎真言,很多老师自己身上有了一定的感觉,形成了一定的运行规律,但这些规律在理论上到底如何解释,他们自己也不知道,所以只能以感觉传感觉,感觉这东西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所以父亲传给儿子都传不完整了,因为没传理,所以最后各说各的理,后人就晕了!
 
        无理不生意,不懂理,是谈不到练意的,更谈不到用意了所以我们推手只能用力了,不然就没的用了故事:真正的太极是要花很大功夫换本性的。人的本性是什么:力大的容易顶,力小的逃或丢.按太极拳要求.不顶不丢,要花很大功夫换本性的.烈火:自我感觉挺松的了,但实际上还是非常紧,有很多僵力,必须完全扔干净才行
 
        树老师:他还没做到,但他已经明白了如何练才能逐渐做到。

        

      水性的练法 我自己有体会 第一练形第二练性。]
 

       [还有表达能力的问题,即使尽心教授的,也未必都能像群里说的那样有条理。而且有不同角度的表述,能领悟者,得益远胜于一家之言。历史上的大家,很多接触过各门各派的东西。偏守一偶,难免有局限性。认识了一个东西,如在推手交流中老做不出来,或不管用,要么是练法不对,要么是认识本身就错了。]
 

        [: 树老师搭手呀 好 ,就说感觉 。 一搭手出东西不行 不出东西也不行 就是一副挨打的相  明白了吗。所以我说 要体会就去找树老师哪里摸手体会 真假便知。明白了水性动静阴阳虚实就知道怎么练体内的阴阳了。]  
 

        :劲是心意气的化合的东西。

 

 

 

        树老师:不着急,从身上松起,关键是用意,保持那个松的状态,切记别松体重。没有把力换成劲儿之前是谈不到掤的,只是架着的力而已。真正有了掤劲,哪个方向来力都无所谓,所以练太极是换力性,练太极劲,不是搞那些动作技巧的事。大家都推过手,想想别人的手搭在你身体的一点上,能产生多少方向和大小不同的用力变化,能是几个固定的方法可以应对的吗?全身要有多少个点,要拿多少方式去应对?有可能吗?太极作为高级技击术,是以不变应万变的东西。
 
        棚劲是太极拳技击的基础,即太极劲的实质,有了基本的太极劲,才会有太极劲的不同用法,才产生了太极八法,没有基本的太极劲,棚、捋、挤、按----等都谈不上,因为那些都是太极劲如何运用,而不是外形上看到的那几个动作。形变性不变,谁能定性,推手一定没问题!瞎说完了,供参考!水中王想知道啥是劲,啥是力,是吧?他们的区别一定是要用体悟来区分的,不用劲,怎么谈,一定是空谈了,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个东西,所以太极拳强调不用一点力(王培生总在强调),因为它要求用的全是劲儿。
 
        看看王培生技击视频。所以文字只能大致沟通,真正的理解要靠体悟。我们只是说太极拳不用力用劲,练到是太极的功夫,其他的拳种把力练到极致,一样是功夫,他们也没错,关键是我们自己定位要练什么,别练错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