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羲之的幸福生活

 激扬文字 2014-08-28

“王羲之”这三个字,在中国凡识字的人,该没有不知道的吧。我们一向把王羲之尊为“书圣”,看作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人,这是没有什么可争议的。《兰亭集序》历来被喻为“天下第一行书”,而王羲之,正是把写字的意义从“实用”提升到了“意境”,是书法史上真正的“艺术的觉醒”。

或者正因为这“圣”名,外加我们对古圣先贤总是心存敬畏,一千多年来,王羲之的形象也总是光辉高大得近乎神明,无论文艺作品还是影视,都找不出半点瑕疵,“好”得仿佛非人一般。

然而,历史上的王羲之真是这样吗?当然,真实的王羲之也的确是很“好”的,只是这里的“好”,却是另外一番意义了。无论如何,他还是个凡人,他的“好”,那只是一个凡人的好,甚至还处处都透着一股凡人的痴憨劲。他能把书法搞得近“圣”,可自己却万不是个“圣人”,就像苏东坡能把《前赤壁赋》写得近“圣”,可真到了现实中,却又不是那么回事了一样。

看王羲之的一生,也许我们可以这样来描述:这是一个可爱的人。可爱又简单,于是他就拥有了比大多数人都快乐的人生。他一辈子真率无比,但有时却会钻钻牛角尖,干点让人啼笑皆非的事;他一生追求逍遥,意气来了,万事皆空,恨不得白日就能升仙,可一转脸,却又忧心忡忡地关怀起了国家大事;他一会是笃信道家的放达名士,而一会却又拿出儒家那一套,大批起了《庄子》……就是这样一个怪异、矛盾而又风趣的人生,跟文艺作品里那个近“圣”的光辉形象还真是颇有差距。然而可贵的是,在这样的矛盾当中,王羲之自己却浑不觉得,想议政就议政,想逍遥就逍遥,快快乐乐地度过了一生。比起那些一向内心坎坷的文人们,真可称得“幸福”了。

王羲之生性爱鹅,他曾费了不知多久的功夫,给一个道士写下一部五千多字的《道德经》,就为换来一只极富神韵的“好鹅”。道士做成了一本千万利的好买卖,而在抱鹅回家的路上,他也同样欢天喜地。二十岁时,叔父王导要和郗鉴联姻,郗鉴就派人来,先期相看王家的公子。众兄弟听说,纷纷小心应对,个个仪态万方。倒只有王羲之,独个衣衫不整地倚在东厢房的床上大吃大喝,好像全不知晓一样。而最后,郗鉴偏偏就看上了他这“袒腹东床”,欣然把女儿嫁给了他。

因为这些故事,人们都说,王羲之是个“真率”的人,然后纷纷地喜欢并推崇他。不过,如果让我从后人角度来评判的话,其实无论“换鹅”还是“袒腹东床”,这类型的“真率”,对大多数魏晋名士来说,还并不算多么新鲜,很多人都干出过类似的事。王羲之真正最有特色的,却是他对待政治的“真率”,这才是他最不同于当时的名士,也完全不同于后世文人的。

王羲之不是个政治家,甚至对搞政治还不怎么太懂,但是,他却全不在乎,总是一面沉醉于自己的逍遥人生,而另一面却还时时刻刻惦念着朝堂。一看朝廷有哪件事干得不够好,他就立刻“真率”地出来仗义执言,有时还颇有裨益,朝廷也多有采纳;当看到殷浩和桓温争权,搞得国家不得安宁,他就分头给两边写信,真诚地加以劝说。当然,那等权力争夺,岂是王羲之几封热情洋溢的书信就能感化,殷浩和桓温自然是谁也不听,但王羲之自觉心情尽到,再无遗憾,于是便依旧快乐;甚至他最好的朋友谢安喜欢“清谈”,而他却认为“清谈误国”,他也直截了当地向谢安提出,要谢安带头废了“清谈”,给天下士人们做个表率。不想谢安也极有主见,断不认同“清谈误国”的说法,王羲之这满腔的热忱,最后也没讨得半分好看。但王羲之依然不往心里去,话已说了,心已尽了,我还得去过我的逍遥日子,听与不听,那就随你的便。

也许看上去,王羲之就仿佛是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忠臣”,这样的人在历史上还真是颇有一批。但是,我们不能把他划到这个“忠臣”的行列里来,因为王羲之和那些“忠臣”们并不一样。王羲之的热忱是不需要结果的,或者他的目的原本就在这热忱本身。他的忧国忧民,那不是为了“忠义”,而只是为了自己的心情。他才不会为了国家一时半会解决不了的问题而痛心疾首,最后把自己的人生搞得一团糟。

王羲之大约做了二十多年的官,对老百姓来说,他也无疑是个好官。会稽郡闹饥荒,他也不请示朝廷,就自己决定开仓放粮,赈济百姓,还上疏有司,力争减免百姓的赋税。然而,如果把他看成那种忠正无私的民之“父母”,那就不对了。同在会稽任上,当还在隐居的谢安给他写信说,自己练书法,可家里的纸不够用时,他就立刻来了兴致,当即清点会稽仓库,把九万张库存的公家纸一把都送给了好朋友。桓温听说了这件事,忍不住哈哈大笑,说:逸少真是“不节”……(注:王羲之,字逸少)

这就是王羲之,始终的真率、正直、热情、善良、由性。在他眼里,天下无一处不好,于是他就一天比一天过得更加快乐,也一天比一天地更加被人们喜欢。后来,他辞去太守的官职,一心一意地隐居。终日和一群仙朋道友,或泛游海上,或服药炼丹,高兴得不亦乐乎。而当朝廷又发生了不尽如人意的事,他也依然仗义执言。玩到得意忘形处,他就在那山水间欣然放言:我终将快乐而死!

好一个“快乐而死”,这大概也是王羲之的最终哲学。也许对他来说,除了写字以外,任何事他都不曾真的执著过。国要爱,但不必爱得痛不欲生;人要做,但也不必做得畏首畏尾;唯有性情,却是一定要张扬!因为,这才是人生的本真,才能成就最真正的艺术。魏晋这个混乱又血腥的时代,竟神奇般地造就出了文化与艺术的空前辉煌,也许这其中的真谛,从当时的“头号艺术家”王羲之的快乐人生里,我们也就能窥出几分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