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基博集·國文教學叢編》校訂後記

 百城主人 2014-09-09

 校訂後記

  

“國”之稱,出現只不過百年,如今已不大使用了。它之成為歷史語言研究的對象之一,似乎也是或早或晚的事實。盛夏酷熱,一個人躲在空調房中寫這篇後記,除了對自然界的冷熱懸殊感受真切之外,重讀經典,仰梁以思,細細品味錢基博先生涉及國文教學的偉論華章,也近似朝花夕拾一般。或許,在他們那一代人心目中,“國文”不啻“國民之精神係焉[①],依舊屬於“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既同於今日通行之“中文”(即中國語言文學之簡稱)、“语文”二詞,又涵有“精神國防”之意味焉!

記得錢先生還說過類似這樣的話:“無論新舊同學,都要竭力發揮‘國文’的精神。國之為字,從‘或’從‘口’,以守一,即執干戈以衛社稷之義也;文者,歷史上之文物製度也。換言之,國文即含有精神衛國之意義[②]苦心危言,不由的又讓人心生警惕的念頭。

錢先生自民國二年(1913)投身教育,從小學、中學一直教到大學,前後擔任國文教師竟有四十年之久,教學相長,著述豐碩。他不僅編撰了一部中學文法專著(《中國文法說例》),數部中國文學史專著(例如《文最》、《斯文統宗》等),一部國文教學研究專著(《國文研究法》),以及七部涵蓋所有學校教育階段的國文讀本教材(即《文言高等小學國文教材》、《新師範講習國文用書》、《語體文範》、《酬世文範》、《模範文選》、《韓愈文讀》和《國師文範》);而且,還發表相關論文三十餘篇,深入探討了國文教學過程中必須解決的諸多問題,如綱要、學程、讀本、會考和作文等。文字總量超過了百萬言,他無疑是一位真正影響中國二十世紀的語文教育大家。

    面對這樣一位“語文教育大家”以往的研究成果,似乎都集中在其人任教吳江麗則女校、江蘇省立第三師範學校和湖南國立師範學院三個時期[③],缺漏正多,空白不少,而且主要談的還是他的作文教學方面,鮮有論及錢基博先生國文教育理念與其教學綱要、學程、讀本、測驗之間的相互關係。

    在已有的研究當中,值得稱道的學者應有劉桂秋先生和孔春輝、羅琴琴二位女士。劉先生是無錫本地人,又是錢學研究專家,因此對錢氏父子的生平學問有真切的認知,加上他留心地方歷史文化的保存工作,故其完成的《八十多年前的“教改實驗”——錢基博在麗則女校的作文教學及其啓示》可以說是第一篇較有份量的研究論文。但劉氏的關點在“無錫時期”的錢基博,因此對錢氏在江南以外的教學活動論述不多。孔春輝學姐的專題論文《國立師範學院的國文教學述評》,評的雖然是一所師範學院的大學語文教學,但頗能代表錢先生國文教育思想的特點。她從旨趣、教材、教學、閱讀、作文、成績六個方面展開論述,既充分肯定其對當今語文教育的啓示,又不回避其侷限性,論證周詳,極具說服力。不過,春輝學姐的討論隱藏了某些材料的線索,一般讀者很難將該文的要旨與錢基博聯繫起來。羅琴琴女士恐怕是第一位以錢基博國文教育為碩士論題的學者,她聰明好學,視野開闊,又來自於錢老先生長期執教過的上海某高校,兼得良師趙志偉先生的點撥,本來有條件全面掌握材料,深入開拓錢學研究的這一嶄新領域。可惜我一氣讀畢全文後,感覺有些“虎頭蛇尾”,那最初的興奮很快就消失了。凡涉及錢氏國文教育思想中比較重要的課程設計和讀本教材,作者不僅殊少論及,而且相當的隔膜。對於年輕學人來說,本不該過份苛求,但我希望她還能繼續此項研究課題,並充分利用本書所提供的相對完備的文獻資料,用更紮實的學術成果來回應我的期待。

當今語文教育各式改革如火如荼,可現狀卻不容樂觀。我非常讚賞羅琴琴女士的這一思攷:即我們在革舊啓新時,是否對“舊”的東西做足了研究,分清了優劣,並用理性的態度進行了適當的取捨?那些漸漸淡忘的“舊式”語文大家,那些漸漸被塵封的“老土”教育文獻是否因“過時”而喪失了價值呢?她堅信章太炎的教誨“論事當以是非為準,不當以新舊為準”,指出:“只有較好地‘瞻前’了,纔能更好地‘顧後’。”[④]並引蔣仲仁所言:“語文教育有些新問題,一查歷史,古已有之,原來是老問題。本來,老問題既存在,從新的條件,新的角度,去求取新的認識,探索新的解決辦法,也是事理之常。可是有的並不這樣。由於忽視歷史,有的還無視歷史,把問題拉到原地去踏步,或在原地繞圈兒轉轉。語文教育的千金,這么磕磕碰碰的,難免耽誤了、延緩了。今天的語文教育不是從零開始,只是歷史長河中的一個階段,受到在此之前的正面和負面的種種影響。重復前面的話,作歷史的攷察是最重要的,必要的。”[⑤]因此集中出版一代國學大師錢基博先生在國文教育方面的著述言論,對時下的中國語文教育改革具有不可或闕的借鑑意義。

迺《錢基博集》“文教學叢編”部分,全一,輯入了錢先生所撰關於如何講授文課程方面的論文十篇,以及部國文讀本教材《文言高等小學國文教材》和《新師范講習國文用書),約計五十萬字。

材料充實,觀點鮮明,既有理論探討,又有教材實例,對於今天的語文教學不無啓發和參考意義。毋庸置疑,錢氏遺著的蒐集工作得到了各位師友的鼎力支持和熱情鼓勵,恕我不能一一列舉和感謝。不過,其中有兩位學友值得特別提及:一是石河子大學政法學院的楊筠博士。自楊兄負笈滬上攻讀學位後,郵件往還,補闕拾遺,益我良多。本書若能稱得上是“材料豐贍”,往往離不開他的幫助。楊筠長余一歲,平生相交三十餘年,我始終以兄長視之,不論在學問方面,還是在做人方面,他都是我學習的榜樣。二是文史類專職編輯郭志剛先生。郭兄為人木訥,不苟起來令人生畏,但他是一位讓多數作者尊重的“諍友”。其文字工作的嚴謹認真和個人愛好的廣博優雅,都使我折服。希望在出版社同仁的共同努力下,《錢基博集》各輯都能保質按時順利出版,並成為我們這個編輯團隊友誼的見證。由於本人學養有限,編校錯誤實難幸免,敬乞海內專家學者批評指謬。

 

傅宏星

二○一三年月識於湖南科技學院國學研究所



[] 錢基博:《吳江麗則女中學國文教授宣言書》,婦女雜誌》第1卷第11號, 1915115

[] 轉引自孔春輝《國立師範學院的國文教學述評》,刊於《文史博覽》第Z2期,200512月。

[] 涉及錢基博國文教育方面的研究,普通論文計有劉桂秋《八十多年前的“教改實驗”——錢基博在麗則女校的作文教學及其啟示》(刊於《無錫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第4期)、《八十多年前的作文訓練》(刊於《寫作2003年第10期),馬建強《國學大師錢基博與小學語文教育》(刊於《小學青年教師》,2005年第5期),孔春輝《國立師範學院的國文教學述評》(刊於《文史博覽》2005年第Z2期),雨辰《影響中國20世紀的語文教育大家——錢基博(18871957)》(刊於《中學語文教學通訊》,2006年第12期),周英姿《錢基博:語文教學改革之先驅者》(刊於《錢基博學術研究》,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碩士論文則有劉曉雨《光華大學三十年代五位教授的國文教育思想》(華東師範大學,2011年),羅琴琴《錢基博國文教育初探》(華東師範大學,2012年)。

[] 羅琴琴《錢基博國文教育初探》,碩士論文,華東師範大學,2012

[] 張隆華:《中國語文教育史綱》,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1年版,第45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