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循经辩证说---腰痛

 zltzltzlt 2014-09-09
辩证是中医最基础最必须要掌握的。整部中医学都几乎为着辩证注备,辩证是一个大的课题也决定治病的成功率

              经络是什么?它具有“內属脏腑,外络肢节”作用。经络是构成人体组织结构其中之一。它沟通整个身体内外上下运行气血作用,具有感应传导身体各部位极细的信息。

                既然用循经辩证。就必须从经络各部位的极细表现来联想和推断,与体内外联系从而做出正确治疗方法。以《灵枢,经脉》十二经脉为例。它们的走向有的是交叉走向,甚至是重叠的。因此在临床的症状表现可能出现相同的症状,相同的病。
               
                如掌中热
                 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络经这三条手阴经都具有掌中热的临床表现。

                 如心的异常表现,涉及七条经脉都有心异常表现的。

                在临床出现这些症状,若单纯责之一条经脉。或盲目治疗一条经脉是欠妥的,那就必须从循经来分析出是那一条经脉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在治疗上也根据“气盛有余”泻之,“气虚不足”补之的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循经治疗腰痛
                以下涉及《一针疗法》内容。急性腰扭伤,可在经络辩证下常能即时取到很好的效果。一次能取得效果。1----3次即可治愈。因此临床重在懂理。妙用在人。

               1.对于腰扭伤集中在椎体中间线的。
                 取人中穴针刺。优于用其他穴位治疗。

               2.腰扭伤在膀胱经线左右的。
                 取后溪针刺优于用其它穴位治疗。
                 当然,既有椎体和膀胱线腰扭伤者,可取人中,后溪针刺

               3.据中间线{督脉}旁开一横指左右腰扭伤,
                  取手三里针刺优于用其它穴位治疗。

               4.据中间线旁开五六个手指距离的腰扭伤
                  取太冲针刺优于用其它穴位治疗。

                以下是《素问,刺腰痛》内容。“黄帝问曰:腰痛起于何脉。刺之奈何?岐伯曰:”

               1.足太阳脉令人腰痛,引项脊尻背如重状;剌其郄中太阳正经出血,春无见血

               2少阳令人腰痛,如以针剌共皮中,循循然不可以俯仰,不可以顾;刺少阳成骨之端出血,成骨在膝外廉之骨独起者,夏无见血。

               3阳明令人腰痛,不可以顾,顾如有见者,善悲;刺阳明于行前三痏,上下和之出血,秋无见血(即三里穴)。

              4, 足少阴令人痛,痛引脊内廉。剌少阴于内踝上二痏,冬无见血,出血太多,不可复也(复溜穴,针三分,灸五壮)

              5.厥阴之脉令人腰痛,腰中如张弓弩弦;刺厥阴之脉,在臑踵鱼腹之外,循之累累然,乃剌之(數沟针二分,灸三壮)。共病令人善言嘿嘿然不慧,刺之三痏(一云无善字)


腰痛,内经上分得很细,至今也没搞明白,不知临床有多少人按照内经的分类治疗腰痛?而且取穴好像也和现在不太一样?



平常很少去想什么必杀技和一些高深理论之乾坤大挪移针灸武功心法,总是平常心态看很基础书籍,真是这个平常的常字,知常达变能启发很多治病思维倾向。
再说常。能治疗平常头痛身热感冒,达到百分之六十或百分之七十的成功率,那绝对是一代名医的

总在学习最基础的知识,那基础知识也就较扎实的,从生理病理联系脏腑的功能作用,就想到哪方面出现生理上有余不足,
  以下是本人用脏腑生理病理思维治腰痛

  1,大肠主精液所生病。2胃主血所生病
  2小肠主液所生病。4.膀胱主筋所生病
  5, 三焦主气所生病。6胆主骨所生病
          《灵枢,经脉》

    本人根据上述所主的所生病治疗案例
    一中年妇女。第二腰椎酸痛旁及两侧腰部。平时不能睡懒觉,每早上七点就要起床,不然腰椎及腰两侧酸楚不得了。
      诊断。肾精不足。
       按小肠主液所生病。取下巨虚
          胃主血所生病,取足三里
           膀胱主筋所生病,取委中。
           肾经,取太溪
          以上穴位皆补。得气后,针尖朝向病所。令病人意守病所,
                               医者逼针感至病所。渐渐患者感觉到腰椎及腰两侧发热。
                                 如此治疗,三次愈

        又治一中年男子,是肾虚腰痛,导致腰两侧僵硬酸痛,
           针补,足三里。下巨虚,委中,太溪。
            留针期间酸痛不解。复泻太溪,
              复诊。改为泻太溪。补足三里。下巨虚。委中。取得很好效果。

       又治一更年期妇女,患骨质疏松症,时时腰部酸痛。
            按,小肠主液所生病,取下巨虚
                    胃主主血所生病,取足三里
                    胆主骨所生病。取绝骨,
                    再取三阴交。共四穴补之,也取得很好治疗效果









从《灵枢,经脉》篇中知道十二经脉理论包涵营气流注,人体不同部位之间联系。病候的分类。临床治疗等部分的,

          耳聋耳鸣

         耳朵不是孤立的听觉器官。与脏腑,经络息息相关的。“经脉十二者。伏分肉之间。深而不见”。这段经文说经脉是在体表很难见到的。但我们通过十二经脉循行路线及部位的痕迹。能察其形气。知病所在。
         手足阳经与耳朵有着密切联系。耳朵疾病也常这些经脉找出相应经络治疗。

        一80多岁老太婆。双耳中有如机器般的雷鸣声,持续不断已历多年。
           取大肠经手三里悬灸,雷鸣之声顿解。
             复诊,用米粒大艾柱直接灸,双手三里
              复诊补双足三里症状而解,

        一中年妇女患神经耳聋。已三年
           取少阳三焦经治疗。针外关,得气后,板针尖朝向病所。泻之。病人感觉双耳痒痒,
                                      复针少阳胆经阳辅,泻之,在留针期间。患者明显感到耳朵听拍巴掌声。
                                      如此加减一个星期而愈


大肠主精液所生病。在临床中。张永树先生观察到针刺手阳明大肠经的合谷或手三里等穴患者口中有生津的感觉。口干,咽干即可得到缓解。

        陈某。男69岁。初诊。主述口眼斜4个月。症见咽干,特别是深夜。饮水后咽干可缓解。但不久复作。频频饮水。影响睡眠。非常痛苦。舌红。舌体瘦小。舌苔薄白少津,脉弦。当时为全年最热的8月。患者又是一年届七十,形体消瘦的老者。是否有存在阴津不足,还是肝肾阴虚?先用双太溪乏效。后用合谷而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