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胡因梦《生命的不可思议》

 真友书屋 2014-09-15

作者:三山


我有囤书的爱好。


总想着某天会有时间和心境慢慢看完,于是家中就有了许多这样的书,其实人和书之间也有一种缘分,早一步,或者晚一步,看书的感受可能就天壤之别


用一天的时间,看完这本去年就买了的《生命的不可思议》,书中夹了几张胡因梦自己拍摄的照片制作的明信片,我相信一切都刚刚好,今天就是读此书最好的时间。


最初知道胡因梦是因为李敖。

每个阶段都会极度喜爱某个作家,喜欢李敖的时候,在他的书里第一次看到胡因梦这个名字,只留下他们才子佳人一相见便天雷勾动地火最后又劳燕分飞的印象。

后来胡因梦来上海,见面会安排在虹桥一栋老洋房里面,不超过20人,好友邀我同去,于是近距离见过她一次,心下感慨到底是大美人,虽然短发萧疏不施脂粉,中式的紫裳白裤坐在那里便自有一段风流,我看着她,真是生怕一吹气就化了她,那种蕴涵了时光和生活的美真是怎么看怎么舒服。我发了个消息给朋友:“人淡如菊”,朋友促狭回复:“都是让李敖给逼的。”


写作是个和自己较劲的活,尤其是自传,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毅力,坦诚面对自己的历史,包括和李敖那段极具争议的婚姻,至少我在这本书中都看到了,这是拿着手术刀解剖自己给大家看,亦不为尊者讳,毫不留情解剖自己的父母,每一刀,都带着爱的血泪,惟其真诚,故而动人,而又不仅止步于真诚,近半生的追寻,探索,思考,东西方知识对她的思维影响的脉络,一路走来的师友相助,三段铭心刻骨的感情,聆听那宇宙深处的召唤,那份使命,全书简洁利落又交代清楚,修行路上很多感受只能意会无法言传,世间能说明白意思的人不多,而书中文气通畅,到底是翻译克氏著作多年的,倒是超越了我的期待。


(我爱极了她这张旗袍照,好像博物馆里价值连城的瓷器,带着岁月而来,明艳典雅,清丽端庄。)


即使这样一张有林青霞胡慧中大美人都在的合影,她也一样不逊风采。


本书是作者历经半生的探索与跌撞后亲笔撰写而成的。她以拳拳自省、娓娓妙曼的叙述方式,勇敢而真实地揭露了自身成长历程,呈现的是一幅诡谲而寥廓的心灵地图。
作者集美丽气质与卓越才华于一身,本书从她父母那一代开始谈起,一直到她长大成为演员、作家、译者,最后蜕变为“身心灵”的探讨者与治疗者为止。书里生动的描绘了她的童年经历、两性经验、因缘生灭,以及对人类本体生存的洞察与反思,读来有一种直指本觉、豁然开朗的震撼。这是近年来最好看的、最坦荡的一本关于成长、自觉与自救的传记。
作者相信——“唯有一种截然不同的观察和思维,一种与以往完全逆向操作的教育方式,才能唤醒人类,产生意识的变革。这项艰巨的工作,只能从自身的转化做起。”


我爱她可以这样美:粗服布衣,难掩国色,像腕上带了多年的玉镯,一发通透沉静。


结合自己近年来的心灵成长之旅,看到许多片段不禁点头会意,摘抄如下:


所以重点并不是积极的,正向的思考,而是我们必须去反观自己起心动念的模式和习气,还有性格模式,这才是阅读生命真正重要的工具。


所有的人都是在忙忙碌碌,汲汲蝇营,追求外在的成就和情感的满足。当我们有一天突然发现,这一切都不尽如人意的时候,我们就会质疑人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意义,开始向内的探索,寻求最深层的解答。


所以人世间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了解和探索自己的习性,发展出深刻的自知之明,然后透过认识自己来不断转化习气,让自己的这些惯性模式能够从负向转向正向。


我们总会有所保留,有所克制或者有所压抑,好像总不能全盘地信赖我们的亲密伴侣,把自己最脆弱的那一面以及认为自己最不能见人的一面给她(他)看。我们似乎总有逞强的倾向,好胜的倾向,或者是要在伴侣面前证明我们自己才是对的,是没有问题的,是不应该被批判的,是应该被全盘接纳的等等这些反应。


接触到内在世界的探索,慢慢放下错误的攀援,回归到本来面目,将自我价值提升到最高,充分活出自己的圆满性。当我们每个人都开始向内探索,这个地球的生态和环境就会变好,因为人开始变得仁慈,变得敏锐,变得可以感知,并且开始采取行动。从小我推及到他人,到大我,再到整个地球,直到人类可以跨越一切国界,我想这才是全人类最向往的境界。


当人人都能将觉察在每一个当下维持住,淋漓尽致地发挥它的作用,时刻不丧失对自己身体的觉察,对内心念头的觉察,以及对周围人事物的真相的觉察,我们就能开始觉醒。


佛是一个觉者。人要想觉醒,认清每一个瞬间的真相,就要有一颗很勤劳的心,随时随刻探究自己的内在发生了什么。

孤岛意识使我们最大的幻觉,但这种幻觉常常淹没我们,让我们觉得自己孤立无援。我们从来没有脱离过其他任何生命,如果能够深深洞察这一点,我们内向由孤独生出的恐惧和自保心理就会降低,焦虑也会降低。


我们似乎时时刻刻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同,赞同和共鸣,内在地焦虑不安才能得到疏解。这种内在焦虑让我们没有办法安静,它让人产生一种欲望,就是逃避自己。


我们看电影,其实就为逃避生活的无聊和乏味。虽然乏味和无聊是我们存在的本质,但人类奋力挣扎,不想让自己活在这个本质里,就制造出一些五颜六色的文化,以逃脱对无聊的焦虑。然而,我们制造的娱乐越多,离自己也就越远。时下我们热衷于网聊和微薄,这种沟通的欲望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为了逃避孤独,寂寞,乏味和无聊。


我们被宠坏了,变成一种非常害怕生活不方便的生物。


必须是具有勇士精神的人,才有能力完全与自己共处。


更重要的是,不断想要变得更好的理想主义倾向,在我们内心深处建立起时时刻刻对自己不满的基调,这个基调又会造成内心的暴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