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强迫症的自我治疗方法-论“事与愿违“

 昵称30984673 2016-05-03

1.成长中有时候最浪费光阴的事情就是:"快"

2.时常跟淡定的人混在一起,就容易沾染他们的“静气”,会缓解某个子人格经常的“山崩地裂感”;时常跟混乱的人在一起,就容易沾染他们的“阴气”,会经常加重某个子人格的自卑感。

真正的成熟不是能力有多强抑或口才有多溜,而是对自己的子人格团队了如指掌,因此“自我”可以随心所欲的针对性的倾听某个子人格的诉求以及整合它们的资源,从而强有力的调和“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

3.小时候多次受过母亲虐待的人,长大后容易属于寿命不长的一类人,虽然不绝对。因为他们会用下意识的-忙忙碌碌与拼命工作的方式把自己“虐待”而死。这种脚本就是对6岁前人格脚本的“变相忠诚复演”。

从动力学来看,有些人在不该得肿瘤的年龄得了肿瘤,是某个强悍子人格一种高级的“报复”,其问题的核心可能是一份被堵塞的爱 

4.曾经我的研究生专业是研究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与自体心理学的(研究从出生到死亡的诸多心理成长现象与规律),过程中深谙性心理对自体一生的影响。因此多年前我就认为【性心理学】在个体的心理卫生中必须占有足够比率的重视才行。

 

  大家都是成年人对不对,一位非正统心理医生基于对人性的尊重,必须把一些实相点到为止,因为我们的某些子人格不希望这一生活在虚逛的假象中。

 

  诸如:如果一个已婚女人从来“不叫床”,那么她在现实生活中就很容易暴躁,抑或话很多(“爱乱叫”),老公就会受不了,抑或提前失去性功能。

 

 不论男女, 任何一个时期的“ 性心理”得不到宣泄就叫矜持,应该有的欲望而没有叫压抑。 一个女人如果每天在餐前餐后都喜欢说一些“太正确的话”,这就是她们性虐待人的变相方式。 

 

 此外,个别女性成天陪伴孩子的时间超过陪伴丈夫数倍,这样的秩序与次序已经埋下了严重的心理危机种子,该孩子长大后可能要花半生的时间来清除阴影。

 

 我提倡夫妻交流互动的时间,必须多过与后代交流的时间 ;夫妻间的亲密关系必须排在亲子关系之前,这个主次不能乱。一乱,稍长大后就彻底失去了对孩子影响的全部软实力。家庭爱的序位也会失序。

5.不管是何种人际关系,维持一种过度亲密的关系都是一种对成长的婉拒,因为每个人的诸多子人格都必须有自己的空间。

 

这年头市面上非常流行亲密关系之类的课程,实际上一个人不论拥有怎样亲密和谐的关系,在这个世界上都找不到一个真正能够完全了解他内心故事的人,也永远找不到一个可以将自己所有隐私秘密诉说出来的人。

 如果父母中的有一方,经常把对婚姻的不满投射在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照顾中,这本身就是一种“伦理犯罪”,会有不少后遗症。也包括长大后该孩子的某些子人格会非常惧怕母亲的靠近,它们甚至害怕被母亲的某个子人格性俘虏,也怕被母亲“塞回子宫”(吞噬感)。 仔细想象,有多少男孩子体验过这样的经验:当母亲过于亲密的与之昵语时,男孩子浑身立即会有一种防御升起,立刻会后退几步。

6.策略派动力学心理医生很容易观察到一个人实际上是存在着双性恋倾向的,通常隐藏在无意识深处。该现象不是个别,而是全部人类都有这个隐藏的东西。 有些女性在更年期的时候很喜欢去探秘老公是否有小三事件,当心理医生问她这么做有什么好处时,通常她们的某个子人格会哈哈一笑,无意识中体现了一份快感,而她们自己是觉察不到的(有经验的精神动力学家可以洞察到)。 简单点讲,她们借由反客为主,把内心中对女性的爱恋以否定的方式投射在对老公的怀疑上,这样某个子人格认为自己干的真是天衣无缝呐--极其完美的掩盖了对同性爱恋的象征性释放。  

 为何会这样? 部分女性更年期体内的荷尔蒙等一些激素陡然升高,甚至升得较高,因此就会像男人喜欢女人一样,但是人格系统中的某个子人格很清楚-若是直接赤裸裸的表达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借由对老公的怀疑,来窥视那位小三,包括对那位小三的各种想象,以达成象征性的于这个时期的性心理满足。(这方面的道理若是铺开来讲,可以写一本书,将会令人叹为观止。)

7. 有些人说恨话不会特别伤人,虽然对方会有点小疼,但是过俩天对方很快就会感受到源自自体我的力量增长,所以这种忠言可以逆耳。  而有些人时常带着慈悲的口吻给身边这个人/那个人这种建议或那种建议时,实际上是在通过这种变相诅咒的方式来转移自身有一大堆问题需要被疗伤的事实。 所以,他们说出来的嘘寒问暖,是一种"诅咒",不是真的关怀你。更多的是掩盖心中的嫉妒心幸灾乐祸心。 因此对付此类朋友对好的方式,就是以其人之道......点到为止。当对方也领略了这招后,会自动羞愧的放下这种习性。这样做就合理的捍卫了自己的能量场与边界

  人生经常遇到的处境大概分为2种:说狠话,不伤人;听到外界的狠话时,自己要能够迅速转识-抱持淡定。

8. 探秘内在实相的基本条件是无所畏惧,而非畏首畏尾。当我们惧怕无意识展示出来的真相时,我们便如同在夜间带着墨镜。 无所畏惧并非横冲直撞的意思,而是带着一颗无所意图的心,这样我们才能够去说服某个内在迫害者,反之,阻抗会很大。

 从动力学来看头痛基本上都是属于要去控制,抑或人际控制型焦虑,也包括控制自己对某个人表达认同与忠诚。 从动力学来看背部经常疼痛,可能他最需要向一个人道歉或鞠躬,当然如果能够在潜意识层面来探秘与操作,很快就能找到那个人是谁。 

9. 【论临床部分顽固病灶】

部分洁癖的本质是喜欢脏东西;

部分焦虑的本质是正在享受那份受虐情结;

部分恐惧的本质是无意识置换游戏;

部分强迫的本质是生本能与死本能的“性交不和谐”;

部分神经衰弱是对某份情感-害怕被“追杀”“迫害”的提前自我惩罚;

部分忧郁症患者的本质是在表达一份“高贵的气质”抑或某个子人格在说“我”原本就不属于这个星球,“我”与他人是有差异的;

部分顽固失眠的本质是不敢睡着。有些人睡不着觉并非睡眠功能出了问题,而是某个不敢睡着的“子人格”在登场做主。它之所以可以做主,因为它携带了大量的原始焦虑。在人格系统中哪个子人格携带的能量大,它就容易“沾染”其他无辜的子人格。这个子人格需要主人每天以昏昏沉沉的方式与环境达成“合谋”,而后共同守护一份不可说的秘密。还有一种情况是他不敢睡着,他的某个子人格不希望离开清醒的世界,因为对对它而言这意味着彻底失去掌控力。为何害怕失去掌控?因为有一年,有一次,在清醒的世界里主人经历了重大的创伤与突如其来的巨大焦虑体验,因此该子人格把这种焦虑担忧情绪沾染给了其他子人格,并不断的强调自己才是能够代表主人的子人格。 在这种情况下,失眠是理所当然的;

部分偏头痛的本质是对某个人的认同,比如妈妈;

部分余光强迫的本质是性心理障碍;部分恋物癖的本质是某个子人格在寻求母亲的共情与回应;

部分糖尿病的本质是自我救赎,让其成为自己的生命管家;

部分癌症的本质是与那份不能释放的爱恨情仇同归于尽;

部分过分怕HIV的人的本质是担心自己无法顺利的完成征服女人的伟业;

部分害怕心脏病的人的本质是缺少某个重要人士的陪伴,因此心慌仅仅只是呼唤爱的序位;部分在公共厕所无法顺畅小便的人的本质是某个子人格无法消化曾经某次偷窥过父母性生活的画面;

部分迟迟不愿意嫁出去的人的本质是尚未解除对同性父母的俄狄浦斯爱恋

部分年轻母亲喜欢将哺乳时间延长到孩子2-3岁以上的,都是在享受未能从夫妻性关系中获得的性快感 

部分话很多看起来有点躁狂的人,实际上已经是隐匿性抑郁症的水平,这份躁狂是在掩盖内心的极度弥漫性抑郁,其躁狂的程度和抑郁的程度成正比。

因此不可去轻易恶意刺激他们,除非你是心理专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这种人很容易被身边人刺激后,无意识的攻击驱力会对准自己拼命的猛烈攻击,最严重的就是结束生命。许多学校的跳楼学生在轻生前不是被父母逆言刺激过,就是被某个同学调戏刺激或某教师长期刺激后选择的自我攻击与变相报复。 因此市面上最好的儿童教育读物,核心主题内涵必须是:治孩子前先疗愈父母或学校教育者。

10. 面对攻击,没长大的人的做法是攻击对攻击或是自我攻击,正确的做法是:不论外界如何攻击,使用成熟的隔离机制后依靠自体心理学的抱持力,HOLD住自己的定力。而后会出现一种自我评价:我其实也挺不要脸的嘛。 事实上,每个月都能够感觉到自己脸皮厚的人,心理则更健康。

11. 把自己评价的太完美了,就是对自己的“绳束式-性虐待”,就如同日本畸形AV镜头里的那种。

12. 在两性关系或任何一种亲密关系中,每次冲突吵完后,能够主动示好的人,比起不主动示好的人,心理更加健康。

13. 哀伤与忧郁是一件比尼古丁更加有上瘾危害的东西,因为在哀伤的神态中有时候一个人会显得比没有哀伤时高贵几分。

14. 讨好是不伴随羞耻感的人际控制,无端受人恩惠就是被剥削的征兆。  许多人际关系之所以变得淡漠,因为失去了基本的互相“利用”价值,仅此而已。你没有错,对方也没有错,这就是人类人格系统中,子人格的游戏规则:没有人充分回应它,它就会找其他的小伙伴。 真正的知己是看起来情感总是不够热烈,不够澎湃,但是总能够给对方细水长流的感觉。细水长流才是真正的生命力......

15. 亲密关系是人世间最大的幻像之一,从存在主义心理学的角度而言,不论一个人如何执子之手,抑或与双亲一起浪漫和谐的变老,但归根到底无法消弭人类与生俱来的的存在孤独感。

16.  最佳的亲密关系就是:成为你自己企盼成为的那种父母,然后去照顾那个孤独的子人格,耐心陪伴它一会,当然如果有能耐最好协助它找到自己的“内在守护神”(也是一个子人格,很强大,很健康)。。。。。。

 

  人类与其期许某个人亲人或知己来迎合自己的诉求或为自己改变,不如穿越小我的一些防御机制,找到那个童年受过严重分离焦虑的子人格,而后协助这个‘子人格’找到最适合它的内在守护神。这才是最伟大的亲密关系

以上16条带有犀利与锋芒的分析,仅作平常心参考。还有无尽的动力实相与动力类型,不一一赘述,不同气质类型的人背后的动力学都不同,点到为止。 它们都是表意识“事与愿为”背后的动力缘起,虽然不绝对,但临床事实已经足够说明。有的人表面上看起来风平浪静,在精神动力分析与原始意像探秘中却时常呈现出“鬼怪”“尸体”“骷髅”或长在臭沼泽地里的‘野花’之类的自我意像,这说明什么?说明阻抗系统与无意识潜在改变愿望已经从继发焦虑回归原始焦虑,是危机也是契机。

此外,于心灵成长领域,所有高质量的领悟都是在不经意间获得的,同时都是在被一份“特殊的动力学解释”抖擞后,不知不觉间发生的。而常规的解释通常只能修正理性逻辑情感,无法矫正无意识深处的隔离情感。

韩非:非正统整体医心术倡导者、精神动力学-策略派心灵导游。曾拜访过数十位心理学家,涉猎诸法,守简御繁。当下了知诸多主流疗法例行奏效与例外无效之间的核心因素。

 

--- 始终认为对立的事物本质上是一模一样的、极端的两面总会相连的契机;所有严重的冲突理论上都可以被调和,讲究时机与契合度/匹配度/精进度。始终信奉生命中唯一真正的信仰,唯一可以立足的根基,唯一能够给我们适当的引导和保护的,就是宇宙中普适的自然法则以及由自己亲历亲证的真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