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南亚菜做法、东南亚家常菜菜谱

 厨人 2014-07-24

东南亚菜

分享到 1
东南亚菜
泰国是一个临海的热带国家,绿色蔬菜、海鲜、水果极其丰富。因此泰国菜用料主要以海鲜、水果、蔬菜为主。泰国菜色彩鲜艳,红绿相间,眼观极佳。
越南招牌菜“牙车筷”,色泽明快,是用主食前必点的一道开胃色拉。其实就是鸡丝沙律,把各种鸡肉切成细丝,沸水煮熟后,与各种蔬菜丝一起拌匀,蘸上鱼露再吃,极其美味。据说,越南的鱼露是将大量的鱼塞在瓦缸里,把盐、醋、酒、糖、酱等调料淋在上面,封好缸口,让它在阳光下暴晒,让鱼身发酵、溶解。一个月后,缸中倒出来的液体才是鱼露,它集中了鱼的精华,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因了这鱼露,越南菜倒是有几分法餐的影子。
缅甸菜深受邻近国家印度、中国和泰国的影响。它的咖喱比印度的温和,以香草烹调的汤羹和肉类与泰国产的极相像,而面饭菜式则有自己的风格。
菜谱之家为您解读东南亚菜做法、东南亚家常菜菜谱,美食之家您的厨房好帮手。

  • 2014-10-28迅手小罗

    东南亚菜,在很多人的心里就是泰国菜的简称,其实不然,东南亚菜也分为泰国菜、越南菜、印尼菜,新加坡菜、马来西亚菜等,口味通常偏酸辣,会大量且广泛地运用各种新鲜香料,比如金不换、薄荷、紫苏、青柠、香茅等。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些香草味道奇怪,但正是由这些香草调和而成的“奇怪”味道,从而构成了东南亚菜的灵魂。



    东南亚菜知多少


    东南亚菜其实在做法上都属同宗同源,差别只是口味不同,通常都会用到椰浆、咖喱、鱼露、香料等调味料,而且以海鲜、鸡肉、猪肉为主,牛羊肉都比较少吃。新、马一带有很多中国移民,所以中国菜元素是新、马菜有别于泰国菜的一大原因之一。而新加坡菜和马来西亚菜其实都是融合了当地菜与中国菜的混搭菜。


    泰国菜的特点


    泰国菜注重调味,常以辣椒、罗勒、蒜头、香菜、姜黄、胡椒、柠檬草、椰子与其它热带国家的植物及香料提味,辛香甘鲜,口味浓重,别具一格,以各种风味蘸料伴以泰国美食,更演化出多重滋味。带辣劲的凉拌色拉、泰式酸辣汤、红或绿咖喱(大多混合了椰浆)、蔬菜、各款烤肉串(牛、猪与鸡,拌以米饭或面点),都是非常具代表性的泰国美食。


    泰国菜有四大菜系,各种菜系均有不同的特色:


    泰国南部菜:

    泰国南部,两边为海,本地人较多信伊斯籣。当地的特色,取及邻近马来西亚菜多用的食料,如黄姜等。调味料较为浓,而有时候带酸。著名菜式有:

    泰式黄咖哩(音:Gaeng Panang)

    鱼咖哩

    泰式伊斯兰咖哩(音:Gaeng Massaman)


    泰国中部菜:

    泰国中部,以首都曼谷为中心,也是鱼米之乡,蔬菜水果茂盛。食料较新鲜,而调料通常较甜。名菜有:

    冬荫功汤(泰国著名的酸辣汤)

    椰奶汤(音:Tom kha gai)

    泰式红咖哩(音:Gaeng Phet)

    泰式绿咖哩(音:Gaeng khiew-waan)

    九层塔炒鸡等。


    泰国北部菜:

    泰国北部,山区,深受缅甸菜的影响,名吃有:

    咖哩汤河(音:khao soi)

    当地还有一种特别的酸肉,叫做“nem”


    泰国东北菜:

    泰国东北菜和老挝菜相似,而米饭则爱吃糯米饭。名菜有:

    青木瓜沙拉(音:Som tam)

    生肉沙拉(音:larb)



    越南菜的特点


    越南曾被法国统治过,而当地又有很多潮州移民,因此,越南菜菜受潮州菜、法国菜的影响最大。越南菜口味偏酸辣,以鱼露为本,而越南的咖喱粉与辣味很重的泰国咖喱膏也有别,口味比较适中,不会有特别刺激的感觉。其代表菜有炸蔗虾、越南檬粉、越南米纸卷等等。


    越南人虽然也制作各式甜点,如豆沙糕、千层糕、榴莲糯米饭等。但一般并没有餐后吃甜点的习惯,因越南盛产水果,所以用水果代替了餐后甜品。越南牛奶果,果肉为橘黄色,香甜滑嫩,味道如牛奶,相当特殊,在一般的水果摊都买得到。


    越南餐馆供应的是滴漏式咖啡:将越南原产咖啡豆磨成粉末后,置于状如迷你高压锅的冲泡器皿中,然后将冲泡器搁在咖啡杯上,冲入开水,任浓郁的咖啡汁由冲泡器底部的小孔中流入杯中,再配上炼奶,细细品尝它的香滑。一股淡淡的清香,整个人都仿佛被慢慢包围在咖啡的香味中。喝一口,顺着喉咙滑下,口中尚余那股香浓,久久不散。



    印尼菜的特点


    印尼菜的风味也有地域之分,不同地区的食材和调味料都不同。主要分巴厘、爪哇(又分中爪哇、西爪哇)、苏门答腊岛、北苏拉威西省等味区。中国人较为熟悉的是巴厘与爪哇风味。


    与其他东南亚国家菜系一样,印尼菜也极会运用香料,细味一道菜,可以辨出香茅、南姜、黄姜、青柠等大众香料的味道,但印尼菜的香味显得更为复杂,因为它还加了其他菜系少用的丁香、肉桂、豆蔻等香料。此外,印尼香料中还有一道独门秘方,更是会出现在每一款印尼传统菜中,这就是石栗,石栗又叫月桂豆、峇角力、石古仔,圆形的一种坚果果实,奶油色,在大多数热带国家均有种植。石栗油脂丰富,通常在制作酱汁时使用,使用前要磨碎,可增加味道及浓稠感。比如出名的巴东牛肉这一道,就必须以石栗打成蓉再爆炒出独特的油脂香味,方算正宗。


    印尼菜有很多自家酱料,比如甜酱、花生酱、古来酱、巴东酱,皆是混合各种香料组成。古来酱类似咖喱,但无黄姜粉,味道有少少羊膻味。一道古来牛肉,肉煮得软软的,充分吸收了酱汁的味道,香味深沉。印尼菜也有自己的咖喱,但与印度、马来的浓稠、辛辣的风味相比,印尼咖喱显得小清新很多,质地较为稀薄,加入了较多的椰浆,味道香甜,是可以直接喝的咖喱,用来煮海鲜,尤能突出海鲜自身的鲜味。


    印尼菜很辣,但那种辣不是“死辣”、干辣,而是一种跳跃的鲜辣。这是因为辣酱椒都是由当地鲜辣椒调制,并混合其他香料,辣中带香,味道复合。印尼餐厅一般都会将一碟自家制辣椒酱放在客人面前,嗜辣客人将其直接添到炒饭上,可吃得畅快淋漓。而印尼名菜辣烤鱼,将鱼的全身涂抹上厚厚一层辣椒酱,然后用炭火烧烤,可想而知的香辣十足,非常刺激。


    印尼的招牌菜众多,除了烤鱼,还有烤鸡,将鸡煮30分钟后,再加黄姜粉、芫荽籽、蒜头、红葱头等香料腌入味,可烤可炸。鸡皮色金黄,外酥里嫩。印尼的沙嗲也非常出名,通常会选用新鲜的鸡肉,抹上花生酱、甜酱等上火烤制,味道香甜,入口滑嫩有汁。



    新加坡菜的特点


    新加坡的饮食文化十分发达,甚至以“美食天堂”自居。新加坡同香港相似,都是融合了中西方的文化,在饮食文化方面体现也非常突出,新加坡的饮食特点在于当地人做的美食,其中包括中餐、印度餐和马来餐,这里的中餐主要以福建、广东和海南等地的特色菜为主,其中也融入了马来饮食的特色,比如咖喱鸡和咖喱鱼头等菜可谓别具特色的“中餐”。


    在新加坡的饮食特色中,吃辣是他们非常喜欢的,在这样的一个热带国家,在炎热的天气下还频频吃辣,实在让人有些匪夷所思。新加坡人在吃饭时,不管吃什么都要配着一碟泡辣椒来沾菜吃,所谓泡辣椒就是干辣椒泡在酱油里吃。这种习俗在新加坡有两种解释:其一是说受到了马来西亚人以及印度人的影响,因为他们的食物大多以辛辣为主;其二是说这种吃法对于身体健康十分有利,因为辣椒可以燃烧掉多余的脂肪。


    其代表菜有:黑胡椒炒蟹、毛蚶炒粿条、薄煎饼、喇沙(加入椰浆)、海南鸡饭等等。



    马来西亚菜的特点


    都说新马两地不分家,但是新加坡的口味和马来西亚还是稍微有些不同。新加坡是一个华人社会,因为有很多过去的广东、福建移民,所以口味上偏向粤菜多一些,但马来西亚却是一个伊斯兰国家,除了牛羊肉本身的食用之外,辣椒的使用也非常丰富。不过他们的辣并不可怕,不像一些川菜馆子里的菜那么吓人,让你觉得这不是在比拼味道,而是在比拼勇气,或者是忍耐力,看谁头上不冒汗,看谁不吐舌头不喝解辣专用的豆苗汤。所以说,马来西亚的辣味是一种可爱的辣,它没有那么凶猛。


    马来西亚菜最大的特点就是味型,或者说酱料的应用。甚至说,只要选对酱料,烹饪对任何人来说都不在话下。当然,具体酱料如何调制,就要费一番功夫了。所以这次中国大饭店在推广马来西亚菜的时候,还是特意请来了当地的厨师,而且让他们带着自己的酱料过来,这样才能保证原汁原味,不被改良。


    在其中,最主要的几种味型可能我们也都听说过,但是始终无法从字面当中猜透其背后蕴含的内容。比如沙嗲,它和我们吃潮汕火锅时用的沙茶酱有“亲戚”关系,但是配料不同,沙嗲酱必须先用牛肉汤和花生酱在一起调制,再将花生仁、虾糕、干葱、蒜泥、香茅等十几种调料碾磨成粉末,混入其中,最后还要下锅,和辣椒油、椰浆一起炒制才行。


    除此之外,还有参巴、娘惹等味道。其实综合马来西亚的味型,其基础都离不开两种东西,椰浆和虾酱。这也是当地盛产的两种东西,虾一般会选用虾头调汤,这种味道主要是为了提鲜,它的作用和潮州人用的大地鱼粉(比目鱼风干之后磨成的颗粒)异曲同工,只不过北方地区原来没有这类东西,再加上这种天然的提取费时费力,于是用味精、鸡精等添加物代替。另外,椰浆的使用则是提升口感,就像奶油当中如果只有油没有奶,你只会觉得腻,不会觉得香,但是有了这样两样东西,一种鲜香的厚重感油然而生,这种感觉也是大多数人对香浓二字的理解。


    除了他们当地的味型之外,还有一个东西是值得一提的,这个东西,有些人吃了之后会觉得很美味,但有的人闻了就受不了,这就是榴莲。榴莲的种类非常多,有猫山王、D24、金凤凰等等,细细品味,各有优劣。但是如果仅仅是卖榴莲,意思并不大,所以大部分餐厅在榴莲的运用上,更多地是把它们做成甜品,这样对于商家来说,能多一点利润,同时也是丰富了一种食材的不同形态。


    其代表菜有:阿三鱼头、椰浆饭、沙爹串、马来糕、喇沙(不加椰浆,口味更辣)等等。



    东南亚辛香料之咖喱


    “咖喱”一词来源于坦米尔语,其意是“许多的香料加在一起煮制”的意思,它是许多香料的结合品,以椰浆作为基础调料,再加入包括香茅、鱼酱、月桂叶以及十几种当地种植的香料(如丁香、小茴香籽、黄姜粉和辣椒等)调配而成,口味由温和到极辣。


    种类:

    咖喱的种类很多,以国家来分,就有印度、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 ;以颜色来分有红、绿、黄、白之别,根据配料不同来区分种类口味的咖喱大约有十多种之多。


    用法:

    一般来说,白咖喱与羊肉、绿咖喱与豆腐、黄咖喱与羊骨、红咖喱与鸡是比较好的搭配。食用时,先将咖喱略烹制出香味后,再加入肉类、海鲜或蔬菜等食物一同煮制食用,也可做汤。



    东南亚各地咖喱一览


    印度咖喱


    根据印度民间传说,咖喱是佛祖释迦牟尼所创,而由于咖喱浓重的辛辣能够遮掩羊肉的腥骚,很大意义上,咖喱的诞生是为了帮助那些不吃猪、牛肉的印度人。


    而今天所说的咖喱,一般是将新鲜或干燥的香料用油炒香,加入洋葱泥、大蒜、姜等一起熬煮成的糊状物。而自诞生至今,在各国大厨们的演绎之下,咖喱的面目得以充分丰富,各派之不同也就在于所用香料上的区别。印度咖喱一般用丁香、小茴香子、胡荽子、芥末子、黄姜粉和辣椒等香料调配成,由于用料重,不加椰浆,故而辣度较重且口味浓郁。


    印度咖喱分为绿色、浅棕色、浅黄色、黄色、浅黑色等,不同颜色在口味上也各有不同。其中,浅黑色咖喱要熬制12小时之久,绝不是一般的功夫。而黄咖喱在印度是最流行的,几乎所有印度人每天必吃黄咖喱,否则就“不能吃饭”。而从性状上来看,印度的咖喱就像汤一样,吃的时候,不光要吃光里面的料,还要蘸着主食,将“汤”吃得干干净净,直舔手指。这种日常相伴的习惯,就像四川人吃辣椒一样,一顿都不能少。究其原因,兴许是炎热的气候,令印度人钟情于开胃刺激的咖喱。


    用咖喱来烹制蔬菜,是印度人极为热衷的咖喱吃法。由于宗教信仰问题,在印度,肉类并不像在其他国家那样广受欢迎,据说甚至有一个省的人从未吃过任何肉类。与咖喱常伴的蔬菜中,椰菜花、菠菜、扁豆等最常见,洋葱反倒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而无论是肉还是蔬菜,印度人都会将其炖得极为烂熟,和浓浓的咖喱汁混合起来,佐伴主食,吃个精光。



    泰式咖喱


    泰式咖喱最早只有黄咖喱,青、红咖喱等是为适应不同人群的口味才慢慢演变而来,而今仍以黄咖喱多见,其呈奶黄色,辛辣,味较重,一般用来搭配虾、蟹等海鲜,口味香浓;红咖喱较为温和,色彩上更能刺激食欲,其不同主要是加入了柠檬水,多用来搭配牛肉等红肉,能特别针对肉本身的香味,突出肉香特色;青咖喱加入了柠檬叶,口味清香,多用来搭配家禽,以鸡块较多,也被用来烹制贝壳类如带子等小型海鲜,其原因是小海鲜更清鲜,只有青咖喱不着痕迹的辛辣,才不会夺走其鲜味。


    泰式黄咖喱的主要配料有咖喱粉、黄姜粉、丁香、桂皮、草果、蒜头等,一般是在炒香后加入椰浆原汁一起用小火熬煮,待各种香料的味道完全煮出即可,此过程大约需时45分钟。而这当中,火候与勾芡的技巧都决定着咖喱的口味,用料也决不能含糊。在泰国当地,每制作十斤咖喱,就要用掉将近五斤的泰国进口椰浆。


    相比起稍显清淡的越南咖喱而言,泰国咖喱更辛辣、浓郁,柠檬味最重,可算将香料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



    斯里兰卡咖喱:

    斯里兰卡的饮食风格与印度相似,米和咖喱都是当地人最重要的食物,其咖喱主要分红、黄两种,其中红咖喱较辣。由于斯里兰卡出产的香料质量较佳,因而其咖喱品质也是一流。


    马来西亚咖喱:

    马来西亚同样喜用椰浆减低咖喱的辛辣并提升香味,味道较平和,其咖喱辣中带点清润,充满南洋风味。


    新加坡咖喱:

    新加坡邻近马来西亚,两者的咖喱口味较为雷同,同样以平和见长。而新加坡咖喱用的椰汁和辣味更少,对于不太习惯咖喱浓重口味的人来说,更易接受。


    越南咖喱:

    以清淡为主,同样以椰浆调味,主食方面常伴米线食用。



    10款创新东南亚菜式


    巴厘岛香烤鱼

    制法:

    1、大鲫鱼20条(每条约500克)从背部开刀清洗干净,带皮一面改上一字花刀,冲水10-15分钟。

    2、在鱼冲水的同时取一大盆,倒入高度白酒500克、腐乳8块、李锦记蒜蓉辣酱1瓶、李锦记叉烧酱1瓶、醪糟1瓶、十三香2/3袋、孜然粉120克、李锦记海鲜酱1瓶、海天生抽400克、盐180克,一起搅拌均匀成腌料。

    3、塑料箱底部摆入一层葱、姜、洋葱片,将鲫鱼控净水分后入腌料中蘸匀,铺满一层后再撒匀葱段、姜片、洋葱片,再摆一层鱼,直至装满,放在冷藏室内腌制约10小时。

    4、竹篱笆展开,铺入几根鲜香茅,放入腌好的鲫鱼,再摆上几根香茅和小香葱,将竹篱笆两面合起,用两根竹签固定,一层层摆入保鲜箱中,入保鲜库内存放。
    5、锅下宽油烧至四成热,入固定好的鲫鱼小火浸炸约2分钟至外酥内嫩时起锅,取掉1根竹签,将竹篱笆卷起一面插在另一根竹签上,装盘即可。

    技术关键:

    鲫鱼至少应腌制8小时,因为腌料中盐分较重,若腌制时间太短,则鱼肉不进味、表皮又太咸。


    一口脆香虾卷

    制作:

    1、鲜虾肉300克剁成颗粒状,加猪肥肉泥100克、蛋清60克、葱姜水20克、湿淀粉15克、料酒10克、盐7克、鸡汁5克、鸡粉3克顺同一方向搅打上劲。

    2、越南春卷皮修去上下两边的圆弧,每张包入虾肉馅25克,卷成筒后以蛋液封口。

    3、取虾卷生坯6个,下入七成热油炸至金黄酥脆,捞出沥油,从中一切为二,装盘,带蘸碟(沙拉酱、番茄沙司、卡夫奇妙酱三选一)走菜。


    泰汁青柠小排

    原料:

    猪排骨600克,糖水煮好的板栗100克,青柠檬1个。
    调料:

    A料(泰国鸡汁、白砂糖各20克,番茄酱15克,鲜柠檬叶5片,白醋5克,盐4克,鸡粉3克),色拉油500克(约耗60克)。
    制作:

    1.猪排骨斩成长4厘米的段,入烧至五成热的油中,炸至金黄色;柠檬一切为二。
    2.锅留底油,倒入A料,倒入猪排翻炒均匀,加水50克烧开,小火烧制4、5分钟,自然收汁,加入板栗,出锅装盘,加青柠檬在盘边即可。


    冬阴功汤捞北极虾

    原料:

    北极虾100克,蘑菇、香菇、草菇各50克。

    调料:

    青柠檬汁10克,香茅1只,泰式辣酱30克,冬阴功酱20克,泰国鱼露5克,鸡粉2克,橄榄油10克,高汤200克。

    制作:

    1.净锅上火,下入橄榄油,入泰式辣酱、香茅、冬阴功酱炒匀出香,加入高汤及剩余调料(青柠檬汁除外),大火烧开,转小火熬至浓香。

    2.将蘑菇、香菇、草菇洗净,与北极虾一起飞水至断生,捞出沥净水,装入盛器中,倒入炸好的冬阴功汤,挤淋青柠檬汁即可。


    罗宋酸汤龙脷鱼

    原料:

    龙脷鱼250克,西红柿(烫去皮之后切块)75克,西兰花4朵,蒜子3粒,野山椒末、泡椒末各5克

    调料:

    黄灯笼椒酱5克,柠檬水30克,清汤100克,金宝罗宋汤1听约250克,盐2克,味精1克,胡椒粉1克。
    制作:

    1、龙脷鱼切成大片,加入适量盐、蛋清、鹰粟粉拌匀上浆。

    2、锅下底油烧热,下蒜子炒出香味,下泡椒末、黄灯笼椒酱、野山椒末煸炒出香,下入罗宋汤、清汤,用柠檬水调酸度,下盐、味精、胡椒粉调味烧开,加入浆好的龙利鱼片小火煮30秒,放入西红柿块、汆水的西兰花继续煮1分钟即可出锅入盛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