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内功-4

 隐士的书屋 2014-09-23

太极内功-4

八、关于练功的时间和进度

 

太极内功练功时间的长短、进度快慢、次数多少,可依据疾病程度,身体健康情况,练功条件,采用姿式、呼吸法、意守法以及练功目的等不同而灵活掌握。在一般情况下,用于治病时由疾病痊愈到恢复健康快者一个月,多者半年,如以保健延年为目的者,需要持之以恒,常年坚持锻炼。

一般病轻者,疾病单纯者治疗时间快。病情严重而疾病又复杂者治疗需要时间就慢些。方法对头又有人指导正确,其效果快,反之则慢。

从锻炼阶段上谈,治疗阶段宜长,回复阶段宜短。而高级阶段,主用以保健延年和增强技击能力,所以要常年坚持锻炼。

从练功姿势和要求来说练习静功宜长,动功宜短,靠式宜长,站式宜短,抓闭呼吸法则更不宜过长,以练功者体力情况灵活规定。每日两至三次,每次五分钟左右,最长不超过一刻钟。

总之,时间进度、次数,均要依据具体情况区别对待灵活掌握。

 

 

九、关于太极内功和太极拳的配合

 

太极内功和太极拳是一个完整的功法,只不过分两个方面来锻炼。但练内功可以治病、强身、保健延年,单练外功(太极拳等)也可以治病强壮身体,而两者合一(内外合一)可以发挥两者之长,巩固疗效和提高治疗效果,加强医疗保健预防疾病的作用。由于内功的锻炼而加强了拳术技击能力。所以内外合一,是提高和加深功夫的重要关键。

结合的原则是因人、因病、因时、定时、定量相结合,一般是按阶段划分,初级阶段以静为主,动为辅,中级阶段动静并行,高级阶段要求动中求静,也就是先以静中求动为主,再动静并行发展,后动静合一。

在具体结合的方法上可分为三种

(一)循环交替  其中又分集中交替和交叉交替:

集中交替  是指在一节功内交替结合,有两种方法:一个是两头静,即在一节功内先静练,中间动练,最后又是静练。又一个是两头动,即在一节功内先练动功,中间练静功,最后又练动功。

交叉交替  是指在一日之间的静动交替,一次专练静功,一次专练动功,一日数次,交替进行。

(二)定时定次  在一日之内规定动练几次,静练几次。依据具体情况规定锻炼时间和次数。

(三)动静合一  系指带功练拳而言,此步功可依功夫深浅自行掌握。

从练功(指练太极拳)的形式和过程来讲,可以先行集体学后分组提高,以后个别辅导。学的过程又可以先学国家体委规定的简化太极拳,然后学习老架子拳,最后学太极剑、吴家太极拳和陈氏太极拳较为适宜。

 

 

十、太极内功在临床上的运用

 

从太极内功各个步骤的锻炼方法来看,其适应范围是很广泛的。虽然以往也用此功法治疗过病人,但为数较少,且无病历记载,然而收到的效果却令人满意。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疾病是近二年的事,时间并不长。从临床治疗病种及疗效来看,太极内功对许多慢性疾病都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如果能够持之以恒的话可以弥补疾病复发的缺点。

在临床应用中,发见内功对慢性病尤其是高血压、神经衰弱、失眠、阳痿、早泄、胃下垂、肠道溃疡病,疗效最佳。由于太极内功之功法操作较为复杂,练功方法亦多,兼以动静相兼,功法全面系统,要求较高,适应面广的特点,所以我们在应用中。只要依据具体情况,采用其中一个或几个锻炼法用于应用于临床,进行了实验观察。因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太极内功的治疗范围和适应症不止于此,有待进一步实验研究。

太极内功的姿式  一般按以下原则运用

(一)卧式为主:适用于身体虚弱,年老气衰以及病重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神经衰弱、失眠等。以上诸证,以卧式为主,辅以坐式和靠式。

(二)坐式为主:一般病情较轻,体质较好或经过卧式治疗有一定效果者,都可以应用。坐式可与卧式、站式配合应用。

(三)靠式为主:主以治疗较重的高血压患者和失眠患者,并可与卧式站式配合交替应用。

(四)站式为主:身体素质较好、病情较轻、疾病单纯、神经衰弱、高血压、失眠等可以配合抓闭呼吸,对治疗阳痿、早泄、遗精有较好效果,可以固精养生,延年益寿。

姿式的运用不是机械固定的,而是依据客观的具体情况如病情、体制、锻炼目的等灵活运用。运用中既要使病人感到舒适自然,又要达到锻炼要求,也就是练功姿式和疾病的关系是相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依据客观情况灵活运用。一种方法可以治疗一种疾病,也可以治疗多种疾病。一种疾病可用一种功法治疗,也可辅以多种功法治疗。这在临床治疗上就是同一种疾病患者可以用一种功法治疗,也可以用不同的功法治疗。不同的疾病患者,用不同的功法治疗,也可以用同一种功法治疗,这就是灵活性,不可千篇一律。

此外,太极内功还有别于其它功法之地,有他自己独特的锻炼方法,这就是除在治疗上可以灵活择用功法外,在用于强身保健,增强太极拳技击能力方面,又必须严格遵循锻炼步骤,锻炼中要求严格,由低到高,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在运用呼吸方面,也是分步骤练习,如果用于治疗,可依据病情、病种、体质灵活选用。如果是用于保健强身,则可以按部就班,主次分明锻炼。太极内功操作中介绍了六种呼吸法,这六种呼吸法即:自然呼吸法、导引运气法、抓闭呼吸法、喉头呼吸法、意识呼吸法、沉气呼吸法。这六种呼吸法除沉气呼吸法外,另五种呼吸法都是太极内功的整套呼吸法,也就是锻炼中由浅入深的五个不同阶段。每个阶段的锻炼要求,由于逐步深入其要求各有不同。然用于临床,可以酌情任选一种即可。

如自然呼吸法,适用于:练功初期、高血压、失眠、溃疡病、老年体虚、病重气衰等临床实验初步证实,这种沉气呼吸法治疗高血压病症有满意效果。

导引运气法,可以治疗溃疡病、神经衰弱、高血压、胃下垂、失眠等,尤其对失眠患者比较显著。抓比呼吸可以治疗遗精、阳痿、早泄、胃下垂等疾病。以上导引运气法、抓闭呼吸法、喉头呼吸法、意识呼吸法又是巩固疗效,强身健体之用。总之,我们对姿势、呼吸的运用要以唯物观点,辨证施治法则结合临床不同致病因素灵活运用。

在意守方面的运用要结合姿式、呼吸法,尤其结合呼吸法最为重要。因为气离不开意的引导,而意无时不刻的领气,它的运用原则和呼吸法相同(尚待补充之)

 

 

十一、练功中的效感和反应

 

在练功过程中,不仅治疗了疾病,使体格健壮提高了拳术,姿势上的优美增强了技击能力,在生理上也发生了一些反应和变化。现将一般常见的几种简述一下。

 

(一)练功入静后,气下沉,全身关节肌肉放松,心神舒畅,精神非常愉快轻松。

(二)由于呼吸的锻炼,腹肌伸缩的强度加大,肠胃蠕动加大加快,消化力增强,饮食量大增,毛发生长快、黝黑,面现光泽红润,眼珠有神有色。

(三)长期循环意守,可感觉有一股热流沿着两下肢走动,脚心发热,有时出汗。

(四)由于长期意守命门,官爵腰部及前丹田前后贯通发热,热流从命门散发到前腹、会阴或全身。

(五)由于抓闭呼吸之锻炼,气达于背(神通于背),此事背部发热,热气上行达两肩,推动两肘、两手,手及臂部发热发胀,非常有力,也有提肛缩睾之感觉。

(六)带脉充实后,气通全身,感到腰部周围,似有一条铁的带子相护,内里又似有一触即发的爆发力量。

(七)长期练功精液增多,性欲亢进,津液增多,不思饮水。

(八)内外合一(动静合一)后,带功练拳不感觉疲劳,动作连贯自如,体轻、神凝。练功后各种机能旺盛,精神充沛,体适神怡。

 

 

十二、个人练功心得(附原太极内功介绍)

 

    (一)原太极内功介绍

1、调息:姿式和太极拳预备式相同。自然呼吸法,进行调息,使神心达到安宁,心平气和为止。

2、吐浊气:将腹中气由口向外吐出,越细越长为佳,最好做到周身吐空为止,然后再做第二口。初练可三、四口吐完,久练一次一口可达到吐空。

3、凝神:立式。用以推动两眼之光,使视野向前方最远的地方放出,找个目标,如太阳、月亮、星辰、山川胜景、花朵、湖泊等。采取其精华,然后不停地收回(目光),离眼距离约一尺二寸左右的时候停止,精神贯注,两眼目不转睛的盯住,三、五分钟,久练之则产生象气球一样的一个气物。

4、采气物:气物出现后,再把凝成之气物,用眼和意送入会阴。

作法:用鼻子吸气,随吸气,头慢慢下垂,到鼻对肚脐为止,两眼垂帘看会阴,舌贴于下齿与齿龈之间。开始锻炼三、四口即可,最后到到一口为止。

5、吐纳:吐得第一口开始,口对会阴,细长吐气,随吐气身子下降,至两膝发酸为度。

6、内转法:将吐纳的气引到腹部,再向中丹田(前丹田)吸气,使气充实后,在以意引导由小圈从里往外,先从右向左转三十六次,再由大圈转小圈由外向里,从左向右,转二十四次。

7、神通于背:由吐纳之气不放,再领气至背部,使气达于背部,此即神通于背。姿式有二:⑴ 静练式取站桩;⑵ 动练式取走式。

8、灵机於顶:由吐纳之气不放,提到背部(神通于背),再由背部至枕部、百会、达到上丹田(印堂)。此步不可早练,必须有人指导。

9、步法锻炼:练完以上各部功方可进行行步功锻炼。步法分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

(见图片)

 

()太极内功的几个结合

气功与太极拳的结合

古代用以养生的方法,本有内功与外功两种。据传说古代人为了求取长生,以内功进行修炼,结果有的多年在深山修炼的人达到了长生目的。但这种人随然寿是长了而身体不能活动(不灵活)有气无力,丧失了劳动能力。这说明内功修炼是可以使人长寿,在锻炼方法上还存在一些偏向,这就是缺少外动功。古人为了弥补这种不足情况有创造了外动功和内家拳等,外功着重全身运动,如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等。

通过古今实践证明,只是专门练调息静坐而不是身体活动容易出现偏差,必须内外合一动静相兼进行锻炼。现在流行最广的太极拳就是配合内功锻炼最理想最科学的外动功。在全国各地开展气功疗法医疗单位,几乎全部都在配合太极拳运动。

内功发源的时间比较悠久,在两千多年前的经书《黄帝内经》就有记载,而外功则晚于内功,而太极拳产生的年代就更近一些,不过二、三百年历史(也有人说太极拳创造于十五世纪)。综合当时各家拳法、手法、腿法、步法的协调动作又结合古代的“导引术”(俯仰屈伸运动肢体)和“吐纳术”(吐故纳新)以及武术运动中的意识、动作、呼吸等整理出来的一套锻炼方法。锻炼方法上的内外统一性和整体性是太极拳运动的特点。

太极拳运动的弧形、螺旋形、伸缩转折,始终用意识引导气血循环周身,达于“稍四”(两手和两足指、趾尖),内脏作自我按摩运动,又是与中医的经络学说有着密切关系。

我们说太极拳是民族宝贵文化遗产之一,就是指它综合、融会贯通了我国源远流长的拳术、养生法、呼吸法、经络学说、古代朴素的唯物哲学而言的。

太极拳虽然包含了治病保健方法的合理内核,有时代需求不同,过去偏重于技击,采取螺旋形的圆运动与结合内呼吸的锻炼,都是为了加大运动效果,加大爆发力量,动作上也有快有慢,有发劲,有窜蹦跳跃。在一百年前太极拳适应时代需要提出了“想推用意终何在?益寿延年不老春”的口号,逐渐演化为治病、保健、防止早衰和延年益寿为基本功能的套路。这就是流行国内的动作轻松柔和、速度均匀、连贯园活,不纵不跳的太极拳。由于它有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胃溃疡、心脑血管疾病、肺结核、神经衰弱等功效,有适于中老年人、妇女、脑力劳动者,与祖国医学气功有同样的效果,所不同者气功是静练,太极拳是动练,所以影响面极广,为人民的健康事业已经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引起国际国际医疗体育界的重视。这种医疗保健性的太极拳有杨架、(架势开展大方)、吴架(架势小巧紧凑)、武架(更为紧凑)、孙架(步法灵活),以适应不同对象的需要。

建国后,党和国家为了推广太极拳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国家体委根据流行最广的杨架编成“简化太极拳”,易学易练,便于初学。任何一种锻炼方法,对全身来说都有较好的保健作用,太极拳的优点就在于此。大家知道练习太极拳的时候,一开始就要求“心静”、“不存丝毫杂念”,注意力集中,并且要“用意”、“不用力”。此外,从动作上来讲,练习时也是“完整一气”,用意用气,由眼而手部、腰部、足部,上下照顾而不散乱,前后连贯,绵绵不断。同时运动中的某些动作比较复杂,必须有良好的平衡能力。

太极拳练习中的柔和性、连贯性、园活性、完整性的特点又决定了它在锻炼方法上对姿式动作的种种要求。根据临床气功配合太极拳的治愈率是较单用为高,以我个人二十余年研究太极拳的经验,治疗各种慢性病以太极拳的锻炼方法治疗收到了满意疗效。另外通过太极拳的锻炼,对全身关节起到调节作用,也就是动与静要结合不可分离。气功是静中求动,太极拳是动中求静,一个是内功,一个是外功,一个是静功,一个是动功,要求内外合一,动静相兼,真乃珠联璧合。如果大力开展气功与太极拳的配合工作,可以肯定,缩短疾病康复过程,还可以防止疾病复发。

在开展综合快速疗法慢病快治中得到了证实,

以气功太极拳为主的综合疗法,一个疗程仅二十一天,经验证明绝大多数只有十四天就可痊愈。我们知道在开展快速疗法时,首先要病人政治挂帅,发挥病人的主观能动性,而练气功、太极拳正是培养和锻炼病人主观能动性的最好方法。

如果练太极拳不练内功,尤其是太极内功,便不能使太极拳功夫深入,只练外架没有内在的意气和技击用的爆发力。配合太极内功练拳,不仅可以以弥补单练中不足之处,而且可以增加姿式的优美、柔和、自然、沉着、毫无造作,久练太极拳者没有不知道何不如此锻炼的。

 

(三)太极内功“八练,一句话”

1、八练:练内、练外、练静、练劲、练意、练气、练精、炼神。

2、一句话:通过八练的手段,采取八结合的方法,达到四用的目的,即用于治病,用于保健,用于技击,用于节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