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乐”与“善”:中国教育的思考

 lvzhenghui 2014-09-25

乐”与“善”:中国教育的思考

作者:韦志中

前几天的一个下午,92岁高龄的国家科技最高奖获得者吴良镛教授一手拄着拐杖,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一步步缓缓走上人民大会堂报告台,坚持站着35分钟讲完了以《志存高远身体力行》为题的报告。半个小时之多,他坚持站着做完了报告。工作人员怕出现意外专门搬了把椅子坐在报告台吴老身后。

“九旬院士站着作报告,台下学生睡倒一片。”

这是媒体开始对这个新闻事件报道的标题,还附有图片。作为心理学工作者,我觉得这个新闻事件值得思考的有几个方面:

一、 媒体的报道角度和社会教育的关系?

二、 教育教学改革的“深水区”在哪里?

三、 实现“乐学”和“乐教”的根本因素是什么?

当天,台下坐着的是首都多所高校近6000名新入学的研究生。9月17日这样一条新闻引来了无数的评论声,也引发了笔者的思考。首先我们从这个新闻的选择视角来思考,媒体为什么会选择这一条新闻作为头条或者主打,以及这个新闻报道所用的标题,是以“学生呼呼大睡老教授在台上辛勤演讲”做一个对比,在这样的两个背景下,我们看到了媒体人所想要表达的,就是当今的年轻人需要在一些方面提高,比如说需要在生命观、知识观、价值观等方面。

当然媒体是一个社会某一层面的代表,他们的视角决定了报道新闻时所选择的内容,内容又决定了呈现时所用的形式,或者是新闻的由头,这些充分反映了媒体对于社会价值观推动。从这件事情来讲,这是一个值得我们积极去赞赏的事情,区别于过去媒体只是揭露或者暴露一些现象而没有去思考这种现象对社会的正性影响以及没有具体解决方向的指引。

然而,媒体所拍摄的镜头是不是对准了现场所有的学生?有没有以偏概全,甚至哗众取宠?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了解和思考。社会教育需要人人都尽力,媒体更应当首当其冲。也就是说媒体更应该注意“低头拉车”和“抬头看路”的双结合问题。如果只是一味地报道,而忽略了社会伦理导向,一些报道还不如不做。做了更坏,不做不一定更坏。

这个新闻出来之后,评论分为两个阵营:一个阵营是针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讨论,另一个是对教授授课的讨论。看似简单的分类,其背后隐含着重要的教育思想,即涉及到中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两个重点:“学”和“教”。当我们把镜头对准课堂上呼呼大睡的学生时,是不是需要思考其行为背后的原因以及解决之道,然后去行动呢?

教育教学改革进行这么多年,从物质到精神,从方法到人文,从技术到动力,从学生到老师,从内围到外围等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至今,笔者觉得已经进入“深水区”,就是人的问题。教学中的人,主要包括学生与教师。

针对学生而言,主要在于“乐学”和“善学”两个方面。前者是指学生能够快乐的学习,愿意去学习,做到“不亦说乎”。后者是指学生找到了学习的规律和方法,形成了学习的能力,从被动接受到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法的自我探究,更是一种学习目的的自我制定,还是意志品质的一种自我控制,三者统一就会达到预想的学习效果。所以,这两个方面应该是当今教育主要要研究的内容和方向之一,积极心理教育的主要阵地也应该在这里。

针对教师而言,在教育教学改革中,他们的理念、方法和人格,三者都需要革新,但现在更迫切的是后者。因为只有教师的人格健全,职业幸福感高,也就是说教师的才能师德和心理资本水平比较高的话,才能快乐教学,善于教学。正所谓“老师快乐了,学生才能快乐”。所谓“乐教”和“善教”,就是指教师有能力教会别人,而且在教授的过程中又能享受教学的快乐。

怎么样才能做到学生乐学善学,教师乐教善教呢?

从这个新闻里,我们看到老师乐教,学生不乐学。如果老师乐教不善教,诱发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学生不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也很难善于学习。其实,学生的乐学、善学与老师的乐教、善教是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比如,9月10日教师节的一条新闻———“浙大数学老师‘矿爷将八卦融入微积分”。这位“浙大最受欢迎老师”,年近六旬的苏德矿教授,被学生们亲切地称呼为矿爷150人限额的选修课,每次都有3000多人同时选。为此不少浙大学生感慨到,“上苏老师的课,基本上靠抢”。为了满足学生们的需求,苏老师特意开了“微博”。每天早上六点起床,第一时间就是刷微博,回答大家的问题。

本着“有问必答,来者不拒”的原则,苏老师的粉丝量已经突破了17000人,也成为历届浙大学子心目中公认的“浙大最受欢迎老师之一。这位苏老师无疑是乐教的,乐教源于对教育教学的一种热爱,对教育教学过程的一种享受,对达到教育教学目的的一种希望,对自我价值的一种肯定。

苏老师无疑又是善教的。善教需要教育教学能力,需要教育教学的智慧,需要教育教学的情趣和艺术。苏老师执教的数学微积分,再枯燥不过了,可是他的课堂会用这样的方式来讲解偏导函数,“当你喜欢一个人,他的一点变化你都看在眼里,别人都变成了常数,他才是唯一变量。”他还用演员孙俪和邓超一直大方承认恋情来解释显函数“暴露于天下”的本性。

从苏老师的课堂我们可以看到教师的乐教善教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乐学。所以,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与学生形成知识间的互动,情感间的互动,关注热点间的互动,互动中达到一种融合,从而实现教与学的最终目的——人的全面发展。

乐学,善学,乐教,善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问题,也受着社会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当然,最终都要落实到人的因素。

(撰写该文过程中,得到了路芳、糖糖、一香、冬梅等人的支持,在此一并感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