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评价转型促进课堂转型

 智夫勤 2014-09-26

考试最早起源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就发明了考试,考试评价也伴随着考试产生。隋唐科举考试制度创立之后的很多年,西方人才逐渐知道了这种评价方法。但是,从19世纪中叶以后,欧美许多国家的教育评价方法与体系却超越了我国。

     伴随着教育评价体制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国课堂教学新评价体制渐渐形成。教育改革,评价先行,应该以评促教、以评促建,以评价转型促进课堂转型升级,以课堂转型升级促进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升级,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是国家教育综合改革的根本目标。

     “主人观是新课堂最突出的特征。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习的主人、课堂的核心,新课堂评价必须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自觉性、主动性。评价主体由教师向学生转移是新课堂评价有别于传统课堂评价的一个最重要标志,也是现代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和发展方向。因此,新课堂评价必须体现新课改的指导思想,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用新的人才培养观、教育观指导课堂评价,正确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

     以评价的转型促进课堂转型,以不同阶段的不同评价促进课堂的进阶升级,是当前深化和推进新课改的有效手段。在教师层面,课改初期、中期、后期评价的侧重点并不一样,但不论在哪个阶段,课堂评价都应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当教育者认定新课改在知识层面的最终追求是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那么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就会清晰明了。

    有学者将学生自主学习解析为4个要素: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学习策略、学习评价基础上的会学,建立在学生意志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从能学坚持学,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技能和意志品质,然而学生评价的3个维度使这个过程有法可依、效果可测。

  教育是未来工程,需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只有课堂操作系统、师生评价系统、教育管理系统的升级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科技发展的步伐,实现教育梦托起中国梦的强国战略。(来源:《中国教师报2014924日第7  作者:郭瑞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