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盘曲古拗藏巧思

 啥不是6159 2014-10-03

 盘曲古拗藏巧思

黄德琳

 

有不少篆书书家同时也是篆刻家,或者说,有不少篆刻家同时也是篆书书家。因为他们在学习之初都必须首先识篆,对复杂的篆字系统有个了解、熟悉、学习和研究的过程。在广泛地临习和研究后,逐渐有所偏好、有所侧重,有深认识、有新阐发,于是他的篆书或篆刻就逐渐有了自己的语言、自己的面目,乃至自己的风格。当然,即或同是使用一个篆字,篆书和篆刻还是有区别的。篆刻是在方寸之地,是在石上,是用刀刻,它受印石特殊形制的限制,篆字必须印化,成为具备完成篆刻作品的起码条件,它也是整个篆刻作品中运用或表达篆刻语汇的一部分。反过来,篆刻作品中对用刀刻语言的强化,又使篆字的线型更加丰富多彩。当其用毛笔在宣纸上书写时,有意无意中或多或少都存在其刻印时对线型的不同感受。当然也会有意无意间流露自己揣摩、追求表达篆字线型乃至结体的认识。所以,特别是个性强烈又作为篆刻家的 篆书书家,他们的篆书作品,让我们很容易感觉到有别于一般纯粹的篆书书家了。

 

在我看来,石开先生就是这样的篆书书家。这首先表现在他书写中对篆书点线的理解与表达,而这种理解与表达又与他对篆刻中刻线的理解与表达分不开。我以为他是把篆刻中以刀镌石而表现出的那种坚挺、瘦硬、圆细但有厚度,盘曲古拗如铁的线型质感用在了篆书书法中,充满了浓厚的金石气息。我以为用毛笔在纸上来表现这种金石气息是不容易的,这种对用线的感受,无疑是从刻印中学来的。其次是他篆书的结体造型甚或某些章法都很明显受到秦权量诏版铜镜汉篆以及封泥和汉印文字的影响,但又按照自己的审美取向,取舍、扬弃、融会、彰显,变成了自己的语言。其书笔简而形方,犹带隶意,然字虽方,却有意无意间或平正、或向右下倾斜,而不是通常习惯了的向右上倾斜,加上字的大小不拘,布局的有行无列,或缜密或疏朗,常给人以轻松随意之感,然而细审之,你会发觉他在伸缩移位、方圆互用、点线结合、转折随形等诸多方面,都暗藏巧思,似无意而实有意,有意中又似随意,故能渐去斧痕,渐趋自然。

 

在篆书创作中,要表达自己独有的书法语境,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不仅需要你张扬自己的艺术个性,掌握有别于他人的书法语汇,同时也仍需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做保证。篆刻有篆刻的特殊语言和基本功要求,书法有书法的特殊语言和基本功要求,它们受各自创作规律的制约,虽可互相借鉴,但不能完全代替。然而作为既是篆刻家又是书法家的石开先生,无疑是两者兼备的,因此也就能相互补益,相得益彰了。

  盘曲古拗藏巧思(转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