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三道太极拳

 老阿更 2014-10-05
   和者,和日月之精华,和天地之灵气,与自然和谐,谓之和也。
  三道者,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有道,无为而有为即为道也。
  阴阳合为一体,阴中抱阳,阳中负阴,阴阳转换并相辅相乘,为走太极。
  太极为圆,在圆中求变化,在阴阳结合中运用,在圆中运动,为真太极。
  “和三道”太极拳是郑悟清、侯春秀二位先师之高徒王和平在研习武当赵堡太极拳基础上创立的,拳架共为三十八式,凝聚了王和平先生40余年心血。该拳架简洁直白,既继承了赵堡太极拳的传统精华内涵,又融入了作者多年的习功体悟,具有易懂易学、上功快等特点。该功法在注重养生的同时,尤显技击性能。
  
  一、开太极
  
  两脚平放,间距比双肩稍宽一公分左右,两眼平视前方,舌抵上腭,双手垂放于两腿前,脊椎骨垂直(图1)。
  右脚外摆45度左右,双手外转于两腿裤缝外侧呈立掌(图2)。
  上左步呈左弓步,两手上划于头前方(图3)。
  上右步,呈两脚间距比双肩稍宽一公分左右,双手下落垂放于两腿前(图4)。
  
  二、左高探马右插足
  
  
  
  
  
  两脚左摆45度左右,双掌呈立掌,左掌放于腹前,右掌放于裆前(图1)。
  双掌左转,立掌不变,左掌置于胸前,右掌置于裆前,左脚同时左摆,并向前方蹬出(图2)。
  左脚落地,上右步的同时,双掌变捶向前方击出(图3)。
  
  三、右高探马左插足
  
  双捶变掌,右转上划,右掌高于肩,左掌高于小腹,右脚右摆上起向前(图1)。
  双掌不变,继续右转,左掌高于胸前,右掌置于腹前,双掌呈立掌的同时,右脚右摆向前方蹬出(图2)。
  右脚落地,上左步双掌变捶向前方击出(图3)。
  
  四、蜷足蹬跟
  
  双捶上起,左捶高于头,右捶高于眉,左腿上提呈左提膝式(图1)。
  双捶变掌,左脚向上踢出,左掌拍左脚,右掌同时向前拍出(图2)。
  左腿下落,双掌外转,左腿下落于小腹上方,双掌呈平掌,抱于左膝内外侧(图3)。
  全身左转90度左右,动作不变,双掌变捶(图4)。
  双锤上提于胸前,由下向上转向两侧击出的同时,左脚向左侧蹬出(图5)。
  左脚落地的同时,左捶下划落于左大腿外侧,右捶上划于右肩上方(图6)。
  
  五、拗步
  
  左脚左摆45度的同时,右捶由身前下划至小腹前,左捶划至身后尾闾处,右脚抬起由右向左踩落呈丁八步(图1)。
  
  六、青龙探海
  
  左脚由右脚后向左跨出,双捶由外向内转,右捶划至右肩前,左捶划至胸前,双腿呈右弓步(图1)。
  双捶继续转,右捶划落至左大腿前,左捶划落至身后尾间处,两腿呈左弓步(图2)。
  
  七、转身二起脚
  
  向右转身90度左右,双捶同时由下向上转划至头前方的同时,左脚向右摆跟半步呈右小弓步(图1)。
  全身腾空跳起,左脚向上踢出。左脚落地,右脚向上向前踢出,双捶变掌向前方拍出(图2)。
  
  八、分门桩抱膝
  
  右脚落地,双掌内转,双臂随双掌转至胸前呈十字形,左脚向前左侧方跨出呈左弓步(图1)。
  双臂由内向外转划至身体两侧,双掌平立,两腿呈马步(图2)。
  双臂随双掌自身体两侧由上向下向外转划至小腹前的同时,左脚上提呈提膝式,双掌呈平掌抱于左膝内外侧(图3)。
  
  九、喜鹊蹬枝
  
  双掌由下向上转向前方拍出的同时,左脚向前方蹬出(图1)。
  
  十、鹞子翻身
  
  左腿下落呈左提膝式,双掌呈立掌收回,左掌放于左膝内侧,右掌立于咽喉前(图1)。
  向右转体90度左右,左提膝式不变,双臂转划,左掌侧立于头前,右掌侧立于右肩前(图2)。
  右脚落地的同时,向内向右摆180度左右,双臂随双掌继续转划,左掌立于头前,右掌立于咽喉前(图3)。
  右脚向右向外摆90度左右,双臂转划不停,双掌同时下落于两大腿前,左掌心向内置于左大腿前,右掌心向外置于右大腿前(图4)。
  
  十一、左右分马掌
  
  双掌不变,提右膝呈右提膝式(图1)。
  右臂随右掌由下向上向外转划至头前的同时,右脚蹬出(图2)。
  右臂继续转划向右方甩出,右掌呈立掌高于肩,右脚落地向右摆45度左右(图3)。
  右臂内转下落于胸前,右掌呈立掌的同时,随身向右转90度左右(图4)。
  向右转体45度左右的同时,右掌内转下劈落于大腿外侧,左臂随左掌由下向上向右内转,左掌呈立掌于额前,左腿呈前扫步落于左侧脚跟着地(图5)。
  左掌下劈垂放于身左侧,立掌与肩平的同时,两腿呈左弓步(图6)。
  
  十二、掩手捶
  
  左臂落于腹前立掌不变,右臂内转立掌于腹前,弓步不变(图1)。
  左臂外转上划于胸前,右臂内转右掌变捶上划立于胸前的同时,呈右弓步(图2)。
  左臂下落,左掌立掌于左膝上方,右捶向身体左侧击出,于左肘窝上方呈左弓步(图3)。
  
  十三、抱头推山
  
  双臂同时下落,由内向外转,右捶变掌,两腿呈马步,双掌外翻立于两膝上方(图1)。
  双臂由下向上内转上划至头前方,呈双立掌抱圆式,马步不变(图2)。
  双臂继续内转,双掌向前推出呈立掌向前高于双肩的同时,呈右弓步(图3)。
  
  十四、单鞭
  
  双臂继续下转垂放于裆前的同时,双腿呈右弓步(图1)。
  左腿收回垂于右腿内侧,双掌立于小腹前(图2)。
  双臂由下往上左转,左掌立于头前,右掌变钩手下落于小腹前,双腿呈马步(图3)。
  左臂左转,右臂右转,呈抱圆式,双臂与胸平的同时,呈左弓步(图4)。
  
  十五、前招 后招
  
  双臂内转,右钩手变掌,呈立掌于胸前,左掌立掌于左肩前,左弓步不变(图1)。
  左臂内转,左前右后双掌立于胸前的同时,双腿呈马步(图2)。
  右步向右向后扫步90度左右,身随步走,双掌不变,右脚后左脚前,呈前后小马步(图3)。
  
  十六、野马分鬃
  
  双臂外转,左掌立与左肩平,右掌立于裆前,两腿呈左弓步(图1)。
  双臂继续外转的同时,上右步,呈右弓步,右掌外转上划至右肩前,左掌外转下划至裆前(图2)。
  双臂外转的同时,上左步,呈左弓步,左掌外转上划至左肩前,右掌外转下划至裆前(图3)。
  双臂继续外转的同时,上右步,呈右弓步,右掌外转上划至右肩前,左掌外转下划至裆前(图4)。
  
  十七、玉女穿梭
  
  右腿上提呈右提膝式,右臂内转划至咽喉前呈立掌,左掌立掌于小腹前(图1)。
  右腿向前方蹬出,双臂右转,左臂由小腹前上划于额前,双掌呈立掌(图2)。
  右脚落地,右摆90度左右,上左步,呈后右小弓步,双臂右转,右臂下划至小腹前,左臂下划至胸前,双掌呈立掌(图3)。
  右腿右摆后扫180度左右,身随步转,左脚随身右转,呈右弓步的同时,右臂由下向上向外转划至右肩前呈立掌,左臂由上向下转划至左大腿前呈阴掌(图4)。
  
  十八、云手
  
  右臂外转呈立掌与右肩平,左手内转于裆前,右弓步不变(图1)。
  左臂于裆前由内向上向外转划呈立掌与左肩平的同时,变左弓步,右臂由上向下向内转划于裆前(图2)。
  右臂于裆前由内向上向外转划呈立掌高于右肩的同时,变右弓步,左臂由上向下向内转划于裆前(图3)。
  左臂自裆前由内向上向外转划呈立掌高于左肩的同时,变左弓步,右臂由上向下向内转划于右大腿外侧(图4)。
  
  十九、童子拜佛
  
  右臂内转的同时,收右腿,左臂由上向下向内转划下落的同时,收左腿,呈小立马式,双掌垂放于两大腿前(图1)。
  双臂内转由下向上合掌于额前(图2)。
  双臂外转分于两肩平,预备提右腿(图3)。
  双臂内转下落的同时,提右腿呈右提膝式,双掌变捶呈立捶,抱于右膝内外侧(图4)。
  右腿落地,双臂由下向上内转合掌于额前(图5)。
  
  二十、跌岔扫膛腿
  
  双臂向外转下劈落于双腿两侧的同时,左腿向左侧分出呈下岔式(图1)。
  双臂外转横扫,左掌侧立于头左上方,右掌侧立于小腹右前方的同时,向左转身90度左右,右腿横扫呈小马步式(图2)。
二十一、左右金鸡独立
  
  左臂内转下落于腹前,右臂由下向上外转侧立掌于额前右侧(图1)。
  右臂内转经头部右侧转划侧立掌于头右上方的同时,提右膝,左掌下落于左大腿外侧,身右转90度左右(图2)。
  右臂内转经头部右侧下落于腹部右前呈平掌,右脚落地的同时,左臂由下向上内转经头部左侧转划侧立掌于头部左侧前方(图3)。
  左臂上转高于头侧,立掌于头左前上方的同时,提左膝,右掌内转下落立掌于右大腿前(图4)。
  
  
  
  
  
  二十二、双震脚
  
  左臂内转下落于左大腿前呈侧立掌的同时,左腿内转落地震脚,右臂由下向上转划于右肩前方呈侧立掌高于肩的同时,震右脚(图1)。
  
  二十三、倒碾肱
  
  右臂内转下落的同时,右腿后扫退步,右掌落于裆前右侧,左臂由下向上向外内转于左肩前方呈侧立掌(图1)。
  左臂内转下落的同时,左腿后扫退步,左掌落于裆前左侧,右臂由下向上向外内转于右肩前呈侧立掌(图2)。
  右臂内转下落的同时,右腿后扫退步,右掌落于裆前右侧,左臂由下向上向外内转于左肩前呈侧立掌(图3)。
  左臂内转下落的同时,左腿后扫退步,双臂内转,双掌侧立于小腹前(图4)。
  右脚右转45度左右,身随步走的同时。双臂由下向上向右转,左腿跟半步呈小立马式,双掌高于肩呈侧立掌(图5)。
  
  二十四、活步白鹤亮翅
  
  左脚向左侧前方上步,双臂内转下落,跟右步呈小立马式,双臂由下向上转划于双肩前,双掌侧立(图1)。
  右脚向右侧前方上步,双臂内转向上,跟左步呈小立马式,双臂转划于双肩前,双掌侧立高于肩(图2)。
  
  二十五、斜形
  
  右腿外摆,双臂内转呈十字形双掌侧立,双腿呈小弓步(图1)。
  双臂下落于右膝上,双掌侧立的同时,退左腿呈右弓步(图2)。
  双臂内转,向身体两侧分开,双掌侧立于两膝外侧的同时,双腿呈马步(图3)。
  右臂外转翻掌,侧立掌于右膝上,左臂外转翻掌由下向上内转于胸前,左掌侧立于头前的同时,双腿呈右弓步(图4)。
  左臂下落,左掌侧立于腹前,右臂内转由下向上行至头前,右掌侧立,稍高于头,双腿呈马步(图5)。
  左臂外转于身后,左掌变钩手放于尾间处,右臂内转下落于小腹上,右掌侧立的同时,双腿呈左弓步(图6)。
  
  二十六、迎面掌
  
  左臂外转由身后行至身体左前方,左钩手变掌侧立,右臂内转侧立掌于腹前(图1)。
  右腿右摆45度左右,左臂外转,右臂内转的同时,双掌向右侧立,左掌稍高于左肩,右掌稍低于右肩,双腿呈右弓步(图2)。
  右臂内转下落于裆前,右掌侧立的同时,右腿向内侧收三分之一,双腿呈右小弓步(图3)。
  左臂内转下落于身后,左掌变钩手放于尾闾处的同时,左腿向内侧收三分之一,双腿呈马步式(图4)。
  
  二十七、闪通背
  
  右脚外摆90度左右,左臂内转由身后行至左肩前,右臂内转由下向上行于右肩前,双掌侧立高于肩的同时,上左脚,呈小马步(图1)。
  左脚内摆45度左右,右腿向右向后侧扫,双腿呈右弓步的同时,双臂内转落于裆前,双掌侧立(图2)。
  左脚左摆45度左右,双臂外转由下向上行至于额前,双掌侧立,双腿呈马步(图3)。
  左脚外转45度左右,双臂内转行至胸前,双掌侧立的同时,右腿前扫,落地呈小立马式(图4)。
  
  二十八、十字手
  
  左臂内转,右臂外转,双臂相合呈十字,双掌侧立的同时,右腿外摆上左腿,呈马步式(图1)。
  左腿向后向左扫步的同时,左臂外转,右臂内转,双臂相合呈十字,双掌侧立的同时,右脚左转呈马步式(图2)。
  左腿向前向右扫步的同时,右臂外转,左臂内转,双掌侧立,双臂相合呈十字的同时,右脚右摆呈马步式(图3)。
  
  二十九、单摆脚指裆捶
  
  双臂内转分开,左臂与肩平,右臂与腹平,双掌侧立的同时,右脚带右腿外摆由下向上摆出(图1)。
  双臂内转,左臂经身体左侧转划下落行至身后腰部下,掌变捶,右臂经身体右侧转划上行下落于裆前,掌变捶,右腿向上向外向后摆出,下落于身体右侧呈左弓步(图2)。
  
  三十、右砸七星擒拿
  
  双臂内转,左臂由身后经身体左侧由下向上转划至胸前,右臂由下向上转划于腹前,双捶变掌(图1)。
  右脚右摆,右臂外转由下向上向外下落于右膝上,左臂内转由下向上行至头前,双掌侧立,双腿呈马步式(图2)。
  右臂内转上行至右胸前,左臂外转下落行至右小臂下,双掌侧立,双腿呈右弓步(图3)。
  左腿向左向后扫步,双臂内转行至两大腿前,双掌变捶的同时,左脚落地呈小立马式(图4)。
  
  三十一、回头看画
  
  左腿向后向左扫步,双臂内转,左臂由下向上向左行至左肩左前侧,左捶高于肩,右臂由下向上向左行至胸前,右捶行至左小臂下,双腿呈左弓步(图1)。
  右臂内转右行至右肩右前侧,右捶高于肩,左臂内转右行于胸前,左捶行于右小臂上,双腿呈右弓步(图2)。
  左脚外摆90度左右,身随步走,双臂内转随身行于胸前,双捶与肩平的同时,右脚跟步落地呈小立马式(图3)。
  
  三十二、突步白鹤亮翅
  
  左脚左摆的同时,双臂内转下落左行,右臂行于小腹前,左臂行于身体左侧小腹前,双捶不变(图1)。
  右脚右摆,向前跨出一小步的同时,双臂内转由下向上向右行至胸前,双捶变掌高于肩,左步跟一小步,双腿呈小立马式(图2)。
  
  三十三、左砸七星擒拿
  
  双臂内转左行下落,开左腿的同时,左臂由下向上外转下落,右臂内转由下向上行至头右侧,右掌立于头右侧,双腿呈右弓步,左掌立于左膝上方(图1)。
  双臂内转,左臂向右上行至左胸前,右臂向左下行至左小臂下,双掌变捶的同时,双腿呈左弓步(图2)。
  双臂内转,右臂向上向右行至右肩右侧前上方。右捶高于头平,左臂内转向下向左行至左大腿前左侧,双腿同时呈右弓步(图3)。
  
  三十四、跨虎
  
  双臂同时内转下落十字交叉于小腹前,双捶不变,双腿呈马步式(图1)。
  双臂外转分开,右臂右行至右大腿前,左臂由下向上向内转划于左肩前上方。双捶变掌,右掌侧立于右膝上方,左掌侧立与头平,双腿呈右弓步(图2)。
  左臂内转由上向下转划于身后尾闾处,左掌变钩手,右臂由下向上内转下落行至小腹前呈侧立掌,双腿呈左弓步(图3)。
  
  三十五、转身双摆脚
  
  双臂内转,左臂由身后行至身前,双臂继续内转由下向上行至胸前,向右转身130度左右,双臂内转随身向右行至双肩正前方,双掌侧立高与肩平,左腿由左向右向前横扫180度左右落地,右脚外摆70度左右,双腿呈马步式(图1)。
  右腿由下向上向身体右侧摆出,双臂内转向右下行(图2)。
  右腿摆至身体右后侧落地,双臂内转由下向上向左而双掌变捶击出,双捶高于腹,双腿呈左弓步(图3)。
  
  三十六、弯弓射虎上金刚
  
  右脚右摆,双臂内转向上向外对拉,双捶高与肩平的同时,双腿皇右弓步(图1)。
  双臂外转向左,双捶变掌的同时,右脚内摆,双腿呈马步,双掌侧立,左掌稍高于肩,右掌与胸平(图2)。
  双臂内转向左,双掌呈立掌,再呈按掌式的同时,双腿呈左前弓步式(图3)。
  左臂外转,右臂内转并同时下落,左掌立,右掌变捶,合抱于小腹前的同时,右腿上步落地呈小立马式(图4)。
  
  三十七、揽插衣
  
  左脚外摆,右捶变掌,右臂外转,左臂内转,双臂上行,右掌侧立胸前,左掌侧立腹前的同时,双腿呈左小弓步(图1)。
  右臂外转继续下行落于小腹前,左臂继续内转上行于胸前,双掌侧立,双腿呈马步(图2)。
  双臂内转,右臂向上向右行至右肩前,右掌高于肩侧立掌,左臂内旋下落,左掌垂于左大腿前的同时,双腿呈右弓步(图3)。
  
  三十八、合太极
  
  双臂内转下行,退右步,呈马步式,双掌侧立于两膝上(图1)。
  双臂外转上行,高于肩,双掌侧立抱圆,双腿呈右后弓步式(图2)。
  双臂内转下落的同时,退左步呈小立马式,双掌下落垂于两大腿前(图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