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疾病调理】知晓你的血压 走出高血压误区

 宏景书苑 2014-10-09
 
 

 

知晓你的血压 走出高血压误区

       调查结果显示,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33.5%,25~34岁年轻男性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达20.4%。高血压呈现高发病率和年轻化趋势,而这样的趋势主要是生活方式不健康和自身健康意识不足导致的。知晓你的血压,走出高血压误区。

知晓你的血压 走出高血压误区 - 天行健 - .

       10月8日是世界高血压日,据统计,我国高血压患者人数已突破3.5亿,每3名成人中就有1人患高血压。目前,高血压已成为危害国民身体健康的头号杀手,由高血压造成的相关并发症如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等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另外,来自中国疾控中心慢病防控中心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2010年)显示,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33.5%,25~34岁年轻男性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达20.4%。高血压呈现高发病率和年轻化趋势,而这样的趋势主要是生活方式不健康和自身健康意识不足导致的。

       近年来,我国居民的行为危险因素水平不断上升,包括吸烟、有害饮酒、高脂、高盐饮食、身体活动不足、超重和肥胖等,而男性在这些不良生活方式方面更严重。再加上现代生活节奏快,年轻人压力大,不爱运动、对健康的关注度很低,因此,高血压患病开始年轻化。

       现在已经入秋,天气开始转凉,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患者呈明显上升趋势。

       对此,医院心血管病科副主任刘建和教授提醒广大市民,面对高血压,一定要走出认识误区,当前高血压认识的误区有哪些?

 

误区一:高血压可以根治

       高血压病一经确诊,绝大多数患者都需要终身坚持非药物和药物治疗。但不少广告宣称,某种药物、高科技产品、保健食品或保健仪器可以根治高血压,不必再服降压药。这些全是虚假宣传,会影响高血压的规范治疗。

       目前,全世界尚没有哪一种药物、仪器能够根治高血压。不管在何地、何种媒体宣传的能根治高血压的“灵丹妙药”,都不可轻信。

 

误区二:没有症状血压就不会高

       大部分人得了高血压病后并没有典型的症状。而且,高血压患者无论有无不适,都容易发生脑卒中、心脏病或肾功能不全等,甚至会为此丢掉性命。因此,世界卫生组织称高血压为“无声杀手”。

 

误区三:在医院比在家测量血压更准确

       在医院和在家中测血压,结果是有一定差别的。很多人因为就医紧张,在医院测量的血压数值高,而在家庭测量的血压不高,因此患者容易被过度诊断为高血压,医生也有可能给予一些不必要的药物治疗。因此,对于诊断高血压,以及明确服用降压药物的效果,可以通过家庭血压测量来补充。专家推荐在家里用经国际标准化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进行测量,不推荐腕式或手指式血压计。

 

误区四:太早用药,以后会无效

       一部分高血压患者认为,降压药用得太早会导致以后用药无效,如现在症状不重就不要用药,这种想法非常危险。因为血压升高后,心、脑、肾等多个器官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损害。血压控制得越早,越能预防心、脑、肾等器官受到伤害,其远期的预后就越好。如果等到这些脏器出现了并发症,就已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

 

误区五:服用降压药会影响肝肾功能

       绝大部分降压药都是经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的,但这并不表示对肝肾功能都造成损害。各种药物对人体都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影响,由于每个病人的体质不同,不良反应的表现也因人而异。有些人由于担心降压药物的不良反应而不敢应用。实际上,仅有很小一部分人服用降压药物会有不良反应,相比高血压致残、致死的严重后果而言,服用降压药物利大于弊。

 

误区六:凭感觉服用降压药

       一些高血压患者仅凭感觉用药,头晕吃药,头不晕不吃药。其实,血压的高低是无法感觉出来或估计出来的。没有不适感觉,并不能说明血压不高;头晕等症状也有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血压的高低与症状的轻重之间没有明确的关系。甚至有些人在血压降至正常后就停药,这是非常有害的做法。停药后,血压会再次升高,导致血压波动,加重对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

 

误区七:降压只用保健品

       近些年保健食品越来越多,各种宣传铺天盖地。很多保健品声称有良好的降压作用,但实际上保健食品没有明确的降血压作用。保健品不同于药品,其所谓的功效根本就没有经过科学的临床认证。高血压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消费者若对该类产品认识不够,使用方法不当,很容易产生危险。有高血压的人应当到正规医院就诊。

 

误区八:去医院复查前停药

       有些人去医院复查之前停止服用降压药物,认为停药后血压测量得更真实,这也是错误的做法。因为降压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医生更关注服药后血压水平。因此,无论是否去医院就诊,均应按时服药。

 

误区九:长期用药将形成耐药性

       有些人用药一段时间,即使没有不适的表现,血压稳定,也担心耐药,要求换药,其实没有必要。降压药不像抗生素类药,长期服用发生耐药性的可能性较小。有些病人开始服用药物有效,过一段时间后血压控制不如以前了,多数是由于病情进展所致或者发生了其他情况,这时候应该请医生根据个体情况,添加或更换降压药物。

 

误区十:降压治疗有药就行

       部分人认为,得了高血压病后只要坚持长期、规律地服药就可以,而对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不加以控制,这也是一种误区。其实药物治疗应该建立在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之上,两者缺一不可。因为这些因素会导致血压升高,影响降压药物的效果。正确的做法是除选择适当的药物外,必须长期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那么,究竟该如何正确防治高血压呢,刘建和建议广大群众,平时一定要平衡膳食,避免肥胖。不吃动物脂肪和内脏,多吃水果和蔬菜。零食、甜食、油炸食品等尽量不吃,吃饭速度不要过快,超重、肥胖与高血压密切相关,体重指数每上升一个单位,高血压的相对危险性增加10%。不要吃太咸,建议每天的食盐摄入量以不超过6g为宜。

       另外,要戒烟戒酒,适量运动。步行、慢跑、骑车等有氧运动比较适合高血压患者。同时,要避免激动,保持心态平衡。长期精神压力和心情抑郁不仅是引起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还会导致高血压患者采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酗酒,吸烟等,从而降低高血压治疗的效果。

 

资料二:警惕走进高血压误区!(资料来源:http://heart.39.net/087/9/556563.html

       核心提示: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但人们对它的认识却存在很多的误区,以下详细介绍了高血压常见的十六大认识误区。

 

       1、血压高一点没什么关系,不必大惊小怪其实,大量观察研究证实,血压即使稍微高一点,心血管病的危险性也会明显增加,对于高血压,千万别采取不在乎态度,一定要认真对待。

  2、收缩压高一点没有什么危害,只要舒张压正常就可以了

  长期以来认为高血压的危害性主要在于舒张压增高的观点应该纠正。因为,最新临床研究证实,收缩压增高的危害性远大于舒张压的增高。

  3、老年人的血压增高是一种生理现象老年人的血压增高不是一种生理现象,老年人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和年轻人相同。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指出,老年人高血压降压目标为收缩压<150mmHg。指南又指出如能耐受可进一步降低。但这一点在国际上有分歧,因为已经处于老化的心脏和血管更需要保护,老年人须要有和年轻人一样的血压水平。相同水平的高血压值对于老年人的危害性要大于年轻人。

  4、心脑肾功能已经损害的病人不宜将血压降

  过去曾经认为,心脑肾功能已经存在损伤的病人,血压应该高一点以便维持该脏器的血液供应,降低血压会加重缺血。当前的观点认为,对于心脑肾靶器官业已受损的高血压和糖尿病病人更加需要积极降压,以便保护业已受损的器官,避免因血压增高而进一步恶化。

  5、高血压是一个性病,只有长期坚持服药,才能有效减少其危害。停停吃吃,容易引起血压波动,不仅无益反而有害。

  6、血压降到正常了就应该停药。等到高起来再服药

  血压降到正常,只能说明药物的效果,不能说明高血压已被治愈。高血压通常需要终身坚持服药。血压稳定地正常以后,有时在严密观察下可以谨慎地小量减药,但不宜停药。否则,多数情况下血压会反弹。

  7、要求迅速把增高的血压降至正常理想水平求降心切。要求把增高的血压迅速降至正常理想水平是不现实的,而且是有害的,特别是血压在180mmHg以上的高血压病人。因为机体已经适应了高水平血压,假如下降太快,会造成机体不适应反而出现新的症状,脏器供血会受到损害。治疗应该从小剂量降压药起步,使血压缓慢平稳下降,让机体得到新的适应和平衡,才是合理的。其实有些降压药效果,也不是立即发生的,需要耐心。当然有一种例外,那就是只有急性高血压病人(包括伴有急性靶器官损伤的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等急症高血压病人)才需要住院尽快地将突然急剧增高的血压控制。

  8、不断变换药物品种。

  “不要老是吃同样药物,以免失效。”具有这样观点的病人常主动地不断变换降压药物的品种。其实这是不对的。选择某些降压药物,获得满意效果后应继续坚持服用,一般不会失效,如有血压波动情况发生,应该寻找其他原因,包括感冒发热、情绪波动、熬夜、过度劳累等都可导致血压波动。

  9、尽量不吃或少吃药,因为“是药三分毒”

  确实,药物是一把双刃剑,用药不正确会带来问题。但请大家放心,经过严格审批上市的药物,基本上都是安全有效的,不必过虑。吃药犹如生病,都不依个人的主观愿望,而是客观的存在,一切根据需要来决定。只要需要,我们就应该在医师指导下吃药。

  10、中药比西药安全,拒绝吃西药这个观点需要纠正。既然是药都有毒副作用,因中药的毒副作用而造成致残、致死的情况也有报道。我们提倡吃有科学验证有效和安全的药物。

  11、降压药不应该在晚上或在睡前服用

  因为临床上观察到有的病人高血压主要出现在早晨或夜间。因此,对于这类病人,晚间或睡前服药是合理的,服药时间应该因人而异。

  12、夏天应该停药或减药。这只能适用于部分病人,而且限于在严密观察下小量谨慎地试探性减药,停药往往是不妥的。

  13、治疗了但血压未达标

       有些高血压病人吃药以后往往满足于血压值的降低效果,但未达到目标值。高血压指南提出的降压目标值是普通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这里“以下”两字十分重要,因为目标值没有具体的下限。但值得注意的是,指南还提出“血压水平从110/75mmHg开始,随着血压水平升高而心血管发病危险持续增加,与血压<110/75mmHg比较,血压120-129/80-84mmHg时,心血管发病危险增加1倍,血压140-149/90-94mmHg,心血管发病危险增加2倍。”从这段话,我们理解理想血压值应该为110/75mmHg。如果把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譬如139/89mmHg水平,那只是一个勉强及格水平的上限目标值,应该尽量把血压降得低一点,受益会较大。血压120-139/80-89mmHg水平,美国认为是“高血压前期”,我国指南认为是“正常高值”,总之都认为已属非正常范围。

  14、误认为降压目标值就是140/90毫米汞柱

  我们从上文可以看出,“与血压<110/75mmHg比较,血压140/90mmHg,心血管发病危险就会增加2倍。”把降压目标值定为140/90mmHg,无疑是一个误解。迄今为止,仍有不少人更认为140/90mmHg是一个正常水平的血压值。其实血压140/90mmHg就已经达到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指南》(2005年)建议,普通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应严格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糖尿病和肾病病人的血压应降至130/80mmHg以下;老年人收缩压降至150mmHg以下,如能耐受,还可以进一步降低。

  15、根据偶测血/E,值来判断治疗效果一般血压

  值在24小时以内是有波动的,偶然测到的血压值(一般是去找医师测量的诊室血压值)往往可以导致误诊(把白大衣高血压,即假性高血压当作高血压)和漏诊(一次血压正常把存在的隐性高血压漏了),往往不能真实反映真实的全面血压情况和降压的疗效。目前提倡和鼓励高血压病人自备血压计,象糖尿病病人自己监测血糖那样,通过自己监测血压来了解昼夜血压的波动情况。多数病人清晨血压最高,也有夜间血压增高的。如有条件,应接受24小时血压监测,对于判断降压效果和制订治疗方案会很有帮助。

  16、凭症状服药

  有的人感到头晕、头痛等不舒服症状的时候才临时吃些降压药,没有症状时就误认为自己血压正常了,平时就不吃药,这是不对的。因为有的高血压病人血压即使高到200mmHg以上也会没有症状,这些病人称之为适应性高血压。高血压病人即使有症状也常无特异性。服药的唯一依据应该是测量到的血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