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学习笔记2

 ywm77 2014-10-14
要顺其自然,你不要矫揉造作。你有意地给自己定下框框条条,然后照着去做,你说我在积德,实际上到最后,你什么德都没有。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你干扰了自己的潜在运动。是人的潜在运动重要?还是显态运动重要?人的潜在运动肯定是重要的。大部分人只注意自己外表的言行,做是为了人家而做的。好像做给人家看、说给人家看、表现给人家看,很大程度上都是为了人格因素,或者是荣誉因素,或者是个人的表现心理。在这种情况下,人的社会效应就起了一定的左右人的思维的作用。所以这种德修的就不真实。原因是他不是在为自己修,在很大程度上他是为别人在修。是为人家的眼睛、人家的耳朵,现在有很多电影明星也好,歌唱演员也好,其他的明星也好,有一个词叫作秀,就是有意的表现,在某一方面强调那个事物,叫作秀。还有一种叫脱口秀,好像他很有智慧,好像很有灵机变动的能力,总觉得这是一种很高的技巧,很高的能力。但实际上是不是那样呢?那些很实在的人,尽管他们不能做出那种秀来,但他在人的一生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积累,我想比那些有意地作为要深一些。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上德肯定是无为的,他并没有把的这个东西当作是自己应该积累的东西,他才称为上德。
德为之而有以为。有这个德的目标在自己心里,然后有意地去积累他,就叫下德。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没有人去理睬他的。为什么不理睬他?因为这个上礼本身不符合人们的要求。人们的要求到底是什么东西呢?说到这个地方的时候,与德就有一定的呼应关系了。为什么要修德?就是因为德的存在是我们本身所需要研究和需要看清的一个问题。则攘臂而扔之。不知道把它扔到什么地方去了。把它拿过来再扔出去。
       夫礼者,讲究礼仪,形式主义。过去有个习惯,叫端茶送客。就是有的客人一坐下来,就不愿意走,主人端起茶杯来,就是送客的信号,意思是你该走了。现在没有人还讲究这些了,一坐下来就没个完。越讲究礼仪,个人的目的就越彰显。他可以钻你这个礼仪的空子。忠诚、信用的那种感觉,已经很微弱了。这都是讲究礼仪造成的。你越讲究,人们的技巧心就越多。忠诚和信用就越来越少。
       什么事情你提前知道的时候,好像是道的精华,但实际上是愚蠢的开始。因为世界上的事物是相反相成的。当你带着有为的目的而获得成功时,你并没有上德。你没有上德,你就不知道事物发展的全貌。那么尽管你已经掌握了很多的技巧,就像有些人用八卦算股票的涨跌,像这种人,他能发起来么?如果八卦能够找的准,他们早就成亿万富翁了。为什么不会这样呢?就是因为它是愚蠢的开始。他不知道宇宙运转的规律。这种预先知道,它对人来说并不是健康的、有益的,而是消极的,被动的。甚至相当的不利。当然这种不利是针对自己的潜意识而言的。他不是针对主观意识。既然是不利,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去做它呢?
       这个地方讲的大丈夫是修炼者。最起码是一个有贤德之人,或者是一个圣人。处其厚,不居其薄。忠信之薄是由礼仪造成的,那么忠信之厚呢?就是因为你有德,才有厚道和纯朴。如果你不处其厚,你居其薄,你看起来好像有理、有节,但实际上你是处在非常薄信的这一面。你的薄信最终要害你。要让你的名誉、地位、金钱这些东西都扫地。所以要处其实,不居其华。处在实际的那一面,而不追求道之华的那一面。道之华,比如我们明明知道这个自然在变化,也知道自然灾害越来越多,我们是不是有必要知道这个灾难哪一天到来呢?不需要。为什么不需要?就是因为我处其实,不居其华。这个实是什么呢?就是每一天,我都认真地去生活。同时对这个社会认真地、从积极的方面去想,积极地工作,就行了。你
       第三十八章讲的是德在生存中的作用。上德和道之华的关系。前后是怎样呼应的。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像这样两句话,和下面的道之华而愚之始到底是什么关系?我想就是一个机巧心和一个无为心的区别。
        常人都研究机巧心,认为这个世界是可知性的。这种想法,最终是愚蠢的。
       那么我怎么做才好呢?哦,要修上德。上德是不讲究德,你就有德了。这个不讲究德是你不要限制自己,你不要有规范性,不要规定自己朝哪个方向努力。你有规范有规定就不会做错了?是不是那样?我想这个问题大家在自己的实践中有很多的例子。
        劝人向善,他肯定是有好处的。但是作为修炼来说,他就不一定是尽善尽美的。所谓尽善尽美,那就是要上德了?上德不德,是以有德。那就是你不讲究那个德,你才是真正的有德。那什么叫不讲究呢?那就是讲究你的自在意识。这个东西很重要。
       你的自在意识体现了你的无为与道的呼应。不是说你有目的的要治国平天下,而是你要合于道。这就是你的自在性。自在性,是你的存在非常自然,没有一种矫揉造作。你的行为就体现出你自己的心情很舒畅。你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美好的感觉里面。当然这种感觉是要靠你修过来的。你不要约束自己。纪律,实际上是一种礼仪。要按规范来。这种纪律你不能违反,你违反了别人就要议论你,你的心理压力就加重,最后不得解脱。
        这种自在性不是本体的,不是本来的,而是客体的。本体和客体有什么区别呢?本来信号和客观因素是不一样的,在那种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仍然能够买到卧铺。就凭感觉,先买一张坐票上车,然后就闲逛,找感觉,找乘务员。乘务员并不是个个都能找的,要凭感觉,看这个乘务员的相貌、气质,在某方面可以谈得通,这就体现出了本来一面的自在性。这个自在性是既要少花钱,又要办好事。最后你就能够把问题解决。再困难的事,也能达到自在。
       人有一种本来的自在性,就是你本来的德,是一种能量,这个能量在控制你的环境。这个本来的作为是比较符合自在性的。你没有矫揉造作,那么整个过程就比较容易得到平衡。
       自在性,讲的是德。自在性是最大的德。没有自在的时候,你根本就谈不上德。你不自在,什么东西都要有规范哪、一种教义呀、定义呀、一种行为的准则啊,要求自己去修的时候,你以为自己有德,最后你失掉了,为什么呢?因为你不自在。你不自在,就没有德。道教本身就讲神秘的这一面,讲究玄学。而释教讲修心。实际上修心本身也是玄妙的。因为心的变化太无常了。所以相对来说,这两者都对神秘有了支撑。起了一种铺垫作用。
       那几个上师为什么一看到他,就知道他的前生和后世呢?就能够给他设计,给他指出来你应该做什么做什么,才有可能改变自己呢?这就是因为他有前识技术。这种技术明明是道的精华,为什么是愚之始呢?是就本体而言的。千万要记住,它是就本体而言的。就你的本体而言,你知道得越多,你失去的也就越多。
       只有有为失去一些东西,无为才能得到一些东西。为什么呢?因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就是说人如果模仿它,这样去管理天下,就是管理人身的话,那么你的自在性就体现出来了。体现出来以后你就有德了。有德了以后你自己就不会矛盾。你自己不会跟自己进行斗争,也不会跟外人进行斗争。你只是体现出了你非常自在的那种状态。这个状态实际上就是你生活的一种自由。你说一个人生活自由了,他有没有德啊?肯定有德。因为如果生活不自由,他就会怯手怯脚,什么都被人家牵制,那能谈得上自在吗?根本谈不上。不自在就说明你的思维里面,你的心情里面,有很多附加的后天因素,附加的有为的因素在里面。你有为了,你就无德了。无德了,你的自在心就丧失了。自在心丧失了就影响到你的本体进入道里面。本体要进入道里面,大家千千万万要记住,不要在技术上去学这个东西。你一学,与事无补。与你修道无补,与你炼丹也无补。就像我刚才分析上下公共汽一样,实际上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文明状态都是因为客体造成的。不是本体造成的。你自在心的基本作用实际上你就是在积累你的上德。这就是我们在这里讨论的矛盾问题,你不要有前识。
        现在所谓的社会面貌也好,以及社会表现也好,都体现出了一个礼仪,就是规范性的这一面。这些东西都是在限制人的思维。那么这个时候人能不能自我解脱呢?不能。这是肯定的。就像我刚才讲的那个道理一样,现在的文明程度不一样了,物质丰富了,给个性的张扬造成了一定的背景。就是你无论做什么工作,你都可以去努力,并且有所收获,这就是现在的社会。不像过去,做了白做,你是替人家做的。他只要有金钱、有关系、有背景,他可以把一切都买去。我想社会的阴暗面就是这个意思了
        淳德自然,淳厚的德是最讲自然面貌的。它讲究无为,讲究因势利导,因势而动,因势而成。所以说它最讲究自然。
        仁心为常。仁善之心是为常心,常人的那种心态,你就有仁心了。如果你不是以常人的心态,你老是觉得什么都要超常一点,或者超出别人一点,或者比别人不同一点,这种心不能算仁心。你会发现,在客体的背景下,你必然要演化你的多重人格。演化,就是把这个东西搞得越来越复杂。为什么?就是因为客观环境它会逼迫你向追求名、追求利的方向发展。不会追求仁善的结果。所以说平常心是道。也就是你真正的仁心。
        见义忘利。你见义,就要忘记追求利益。要不然的话,上义就不是有利于你发展的。所以你一定要记住,见义,一定要忘利。如果你不忘利,那么你这个义即使好像存在,也会造成副作用。这个副作用就是你看起来好像有义气,实际上这个义气没意义,就是因为你本身在追求利。
       不理为真。有时候,有很多讲究,你掉到那个讲究里面去了,你就背上了思想包袱。你要摆脱出来,就会受这样或那样的约束。你不想照着办,又生怕人家抱怨你。这个时候我就用这样一个字,理,你不要理睬他。实际上你不理睬,你什么东西都不懂的话,人家也会原谅你的。他说你不懂,意思就是可以原谅你。老百姓都知道,多余的礼仪对人没什么好处。所以用新的礼仪去要求他,他也不会接受,用老规矩去要求新来乍到的人也是没有道理的,他不会追究你的过错,那么你不理,它也就是真实的那一面。不理和不礼,它有相近的含义。
       第五个问题,上德是自在,而不是有。这个地方的有,不是有利、有为、有功、有德,而是只要是有,你就不要他。上德就是自在。你怎么存在,你都有你的道理。既然有你的道理,你为什么还要追求那些有呢?那些有就没有意义了。就是说你很放松、很自然、很自由,总的说来这一切都是由你的自在心造成的。如果你有为,把心搅合在里面,你什么时候能搅合得清楚啊?你永远都摆脱不了。
       若将这一章与前一章讲述的神修境地合起来认识的话,实际上上德描述的是修真者在培神成功以后用全力去训练自我的意识,也就是识神,使之与元神的活动同步,这种同步只有无心、无欲、无为才能做到。这就是常无为,万物将自化。
       你的神修出去以后,它就在外面运动,它在外面运动肯定是无为的,是道性的一种体现。你的主观意识怎么办呢?你先修了客观,回过头来再修主观。客观肯定是道,道肯定是神修的这一面。那么主观呢?修的是心,心修的是德。这个德为什么要修?为什么反反复复的提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他为什么用两句话来说明这个问题呢?
       上德有两个特征,上德不德,上德无为。就证明他在讲究主观上修心的这种德的时候,一定要进入到上德的范畴里面。上德的范畴就是不要去讲究上德修为的表象。而要从它的本质里面去把握它。就是我刚才讲的要从本体上修,而不是从客体上修。你不要觉得我能够自觉地从前门上车,我就有德了。你看到的文明现象和你个人的文明行为都是因为客体上的条件促成的。而不是你主观上的状态所促成的。那么你主观上的状态,就从坐公共汽车这个问题来看,你主观上是不是过去有这种习性,到现在更加理解这个习性,以及理解现在社会的面貌。这就有内在关系了。你如果是自觉的去遵守这个行为的,主动地从前门上车,主动地刷卡,主动地投币,这些都代表你文明的程度。但是现在有的人有时候耍一点小技巧,车票是一块二毛钱,而且车上写着要投足币。他只投一块钱,这就是有机巧心,是不是个个人都有机巧心呢?不是这样的。
       有的人是自觉的去遵守,有的人是被动的去遵守。你就要知道,这个被动遵守的人,他看起来是在遵守,实际上他没有遵守。他看起来有德,实际上他没有德。而那些自觉遵守的人呢?他看起来行为很自然,好像体现不出它的德来,但实际上他是有德的,因为他从内心上很注意自己的行为,给这个社会造成的一种反馈。这就是上德的一种基本状态。
       上德无为,怎么样去影响到你的神,这是最重要的观念。我们炼丹,我们的神通过丹就送出去了。送出去以后,它给你提供很多方便,使你的身体变化,越来越向健康的方向发展。然后给你提供非常好修的环境。就是帮助你的人越来越多,你的能量也越来越大。这到底是好处还是坏处呢?在我们的客观环境里面,肯定是好处,但实际上在我们的主观状态里面,它是坏处。这就是昨天讲到的那个饵的问题。它所有的变化是为了让你进化,而不是让你停滞不前,不是让你沾沾自喜,它这个时候还继续下钩子,引你上钩。引你上钩是为了教育你。如果你不知道,你就不知道你的神的同一性,统一性。它根本就不是你了,它非你
       很多人以为自己修出去的神是自己的,自己神的法号就是自己的法号,自己神的能力就是自己的能力。想错了。道家先把你的信号送到统一场里面去,归纳到你的本真里面去,归纳到你的本性里面去。然后,从这里面再获得一种支撑的力量和支持的力量。支持你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呢?支持你的诱饵越来越多。你的上德就可能因为这个饵,而慢慢的被浸蚀掉。你的德就因为受这个饵的诱惑,坏事就越来越多了。历史上讲道的人,结果都好不好呢?老子在《道德经》里面为什么要讲处事不争,讲要走到事物的反面去。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为什么要这样说?这是玄的一种形态,他告诉我们了,我们就要引起注意。同时要朝这个地方努力。
       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你的神,它在大境界里面,你人呢?在小环境中。我想这个道理,大家一比较就知道,你人又要借它的实、借它的能量来修你的小环境。那么你修你的小环境的时候,是以怎样的状态去修?这个东西实际上至关重要。你的饵越来越多,你这个人走向反面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大。我这个推论并不是在吓唬大家,的确是这样的。为什么走向反面的情况越来越多?或者机会越来越多呢?就是因为任何事物,它有正向的这一面,那么作为一个要想得道的人,你就肯定要走到反面去。所以老子一定要强调你这个人在后来的阶段,在先修了道的基础上,然后你再修德的时候,一定要修玄德。
       在修玄德之前,实际上是修的上德。没有上德,你修玄德根本就没有基础。只有修了上德以后,修玄德才有基础。那么这个玄德,最起码一点,大家可能都知道,老子在很多地方谈到天性、道性这种特点,这种特点是,生而不有。你生了他,但是你不要以为他是你的。这是最起码的一个观点。很多人做不到这个观点。很多人就是这样,他有了一点功绩,就把神当作是自己的。他不知道那个神最后归结到大的境界里面去了。它已经还原到本质里面去了,所以这个时候它已经不是自己的了。但是不是和自己一点连系也没有了呢?还和自己有联系。但这个联系慢慢的就中断了。为什么要中断?就是因为它从无形的一面要调整你。他要调整你,就要进入到玄德这个范畴。
       玄德,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你不要依靠它去修,这叫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你在成长的时候,你不要主宰它。也不要主宰你自己。这个时候才称为玄德。这个玄德是在上德的基础上修过来的。上德就是你的自在性一定要宽广,不能约束自己。在早年我写的无心、无欲、无为,符合于上德。你很自在了,你的心根本就没动,你也没动欲望,你也没有作为的目标。
       人在修小环境的时候,修你这个生命的时候,要反着修,再像平常那样修,就很难修过去了。因为事物都在变化。这就是《易经》里面的,与时谐行。这就是与时俱进的来源。
       怎样判断自己的神是否修出去了?总的说我的心能够包容世界,容得下世界就是容,就是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嘛。
       实际上神是什么意思呢?神,就是在你生命存在的状态中,一直都在进行交换的一个事物。这个就叫神。它是不以你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一个交换。无论你想到没有,它都存在。无论你想到没有,它都在外面,它也在里面。因为它没有空间限制。
       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一定要明白神和人的生化机制到底是什么东西?你明白了,你不用练,神自动的就积蓄能量,它自己就出去
      它比你大,它包住了你。它既然从你这个小环境中出去了,那么它跟你之间就有呼应状态了。你所有的行为,所有的思想,它都知道。但是它所有的行为,所有的思想,你就不知道。为什么不知道?因为鱼,不可以脱于渊。你就是渊,它是鱼。你这个渊不知道鱼的存在,而鱼知道你这个水,它知道水性,它知道往什么地方去。
       天道根据老百姓生存的心理,设下了这个饵,它也不叫设,它是修炼过程的必然因素。它是一种自然存在。
       大环境中的神,它走向正面了?所以你这个肉体肯定就要走向反面了?如果你不修玄德的话,你最后有时候比正常的人道还要困难些。因为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它与常人的现状肯定是相反了?
        这时它就要给你这个小环境增加一些生气。这个生气就反映出了小环境的一种变化。这个意思并不是说切断了生存的联系,好像没有联系一样。它要传递给你信息是很容易的。你却不可能知道它的结果。因为它知道你的结果,所以它要给你设下各种各样的饵,让你走向正道。这个正道体现出来的现象是反向的。那就看你自己怎样去对待这个饵了。在这个时候你除了修上德这个基础以外,你还要修玄德。就是你很自在,同时你也知道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的基本含义。
       他的状态是怎么样呢?就是你最后修,修到后来的时候,神已经出去了吧?你人这个时候的状态,他就不知道自己的思维和存在之间是怎么样一种存在了。就是你到底是以你神的意志为转移呀,还是以你肉体的意志为转移?你的肉体他也有信号释放出来。他时时刻刻都释放。比方你这个肉体他肯定有衰老的现象了?这个现象你怎么去对待它?你怎么修?很多人以为他的神出去了,它肯定要调整这个肉体了?然后这个肉体向相反的方向变化。那你又怎么修呢?这个时候思维就非常重要。这个时候就要修一种上德基础上的玄德。你的思维这个时候就不能随便瞎动。你一瞎动,修炼这个东西就非常复杂了。很难搞清楚。至于说你的神修出去以后,你的肉体是不是就一定会成功,那不一定。因为这是属于先修神,后修肉体的这种方法造成的。它是为了给这个自然提供最大的良性反馈,而不是说为了你个人的成就而去练你的肉身。它的目的不是这样的。最后你的这个肉身留下来以后,你一定要明白《道德经》整个的精神。
       从整体上来说,《道德经》的精神也就是一种神修的方法。他先修道,然后再修德。先修道并不是说虚无的一面好修,而是说它本来就是成就的。它本来有成就的基础,回过头来你再去明白你德的重要性,从德的角度慢慢的积累你的信号,然后再达到和潜在的神共振的目的。
       这就是道利而不害的一种基本性质。它不会违背它自己的意志。你能够理解到什么程度,你就修到什么程度。他在若干年前就知道你能够修到什么程度,这就是道之华,但是没有人掌握,因为它是无为的,那不是愚。
      当你立志要修练以后,你就是有成就以后,你仍然要处下不争,你仍然要以平常心去对待所有的事,这才是修练的正道。最后你要修练到你的肉身有所变化,那需要吃很多苦,要经历很多磨难的。他这些道理是顺着讲的,并不是支离破碎的。他顺着推。先给你讲道的性质,然后讲大气候、大环境,然后再讲小气候小环境,然后再讲你个人的修为。最终你能不能得道,那就要看你能不能听懂他的意思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