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吃烧鹅的最佳境界

 小熊窝窝 2014-10-15




鹅肉最肥,虽然不如鸡肉细嫩,亦不如鸭肉细滑,但吃起来有厚重的口感,与吃牛排异曲同工。吃烧鹅最好不要浇烧鹅汁,那样太咸;也不要蘸杨梅酱,我一直认为鹅肉蘸杨梅酱不伦不类。因此,我吃烧鹅一定要干吃,脆皮裹着韧韧的鹅肉,肥瘦相宜,有嚼头,不腻,过瘾。平时馋肉的时候,第一选择是到店里买一盒烧鹅。外地朋友若问我什么最能代表广州,我认为必然是烧鹅。

鹅肉一直被认为上不得台面,周作人就讲到在绍兴一带,作为食用肉类鹅就比鸡鸭的品格要低,鹅,只是过节用来祭奠先人的祭祀品,祭祀品里有猪肉、鸡,然后配搭着一只孤独的鹅。

屈大均《广东新语》有记载清代广州的宵夜喝酒之乐趣:“广州酒楼之肴,有所谓消夜者,宜于小酌,一碗二碟。碗为汤,碟为一冷荤,一热荤。冷者为香肠、叉烧、白鸡、烧鸭之类,热者为虾仁炒蛋、炒鱿鱼、炒牛肉、煎曹白鱼之类。”这里是没有烧鹅的影子的,但我就不相信这消夜的冷荤里只有烧鸭,没有烧鹅?







在西方的餐桌上,鹅是非常郑重的主菜,在法国小说家左拉的《小酒店》里,写一群邻居聚会,最后上桌的就是一只烤鹅:“这是卖鱼巷的鸡鸭店里最肥的一只鹅,……有十二磅半重,她烧了三篓炭菜把它烤熟,烤出了三碗鹅油。”众人大啖烤鹅,其中有一个人物维尔吉妮最爱吃鹅,有一次她吃了一整只烤鹅,肚子涨起来,在床上睡了半个月,足见鹅肉的魅力。

法国人的这种制鹅和广州的烧鹅,其实是同一种烹调方法,就是烤制,这样出炉后表皮脆爽好吃。东北人吃鹅喜欢炖,把鹅肉放进砂锅,加调料炖得烂烂的,曰“炖大鹅”。《清稗类钞》中有古代蒸鹅法:“将鹅洗净后,用盐三钱擦其腹,以葱填实,外将蜜拌酒,满涂之,锅中一大碗酒,一大碗水,蒸之。用竹箸架之,不使近水。用山茅二束,以缓缓烧尽为度。等锅盖冷,揭开之,将鹅翻身,仍将锅盖封好蒸之,再用茅柴一束,烧尽为度。” 据说这样蒸鹅在起锅时,鹅肉烂如泥,汤也非常鲜美。

袁枚的《随园食单》也记载了这种蒸鹅法,一模一样,其蒸鹅方法均源自元代书画家倪瓒的《云林堂饮食制度集》, 袁枚称之为“云林鹅”,名声远播。十一假期里,闲得蛋疼,弄来生鹅,依此法炮制,没有茅柴可用,只能使煤气火,火候夹七夹八,鹅肉是烂的,但味道远逊烧鹅。

说到广州哪家的烧鹅最好,每个广州人都能随口说上几家老牌子,其实有点底蕴的烧鹅店,烧鹅的品质都不差,有人说这家的滋味好过那一家,多是主观看法。我认为,烧鹅汁的配制最考师傅的功夫,因为一般人吃烧鹅不会像我这么神经,喜欢干吃鹅肉,烧鹅的味道大多来自烧鹅汁,用桂皮、八角、香叶等配料做成,但其中的咸淡细味,有什么秘制配方,就不得而知了。







吃烧鹅的最佳境界是喝九江双蒸米酒,酒最好在冰箱里冰镇一段时间,凉透了,喝的时候,用小玻璃盅,一口一杯,入口一股冰线直冲咽喉,稍后就像燃烧的炭火蔓延开来,冰火两重,此时,手撕一大块烧鹅肉来过口,其香其美,真正酒肉之徒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快乐,最后菜用烧鹅汁和鹅碎肉浇入白饭,滋味妙不可言。

烧鹅、凉茶、荔枝被称为广州三件宝,凉茶太苦,一般外地人要习惯需要时日;荔枝是时令水果,不是季节到广州吃不到;唯烧鹅,一年四季,想吃就可以吃到,且烧鹅口味咸香味美,老少皆宜。最重要的是,烧鹅与广州的平民气质最是相吻合。且不管什么文化底蕴,也不论什么档次和虚名,好吃好味才是真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